中国地质大学BBS论坛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taotao (陶涛), 信区: CUG
标  题: 杨文采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ue Feb  2 16:08:29 2010), 站内

杨文采
 中科院院士、地球物理学家
  杨文采,地球物理学家。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要参与者。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
究员。1942年10月生于广东省大埔。1964年8月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1984年6月获加拿大
McGill大学博士学位。兼任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在泛函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对各种勘探地球物理方法都适用的反演理论框架。改进
了多种地震反演方法。以混沌理论、非线性地震反演方法,开拓了非线性地震反演的新方向
。将该理论与方法应用于矿产勘察及建设工程基础调查。对大陆科学钻探主孔岩性构造进行
了预测,为后续的岩心钻探结果基本证实。根据第一手资料提出了陆—陆深俯冲的几何模式
,得出了陆—陆深俯冲的规模和造成壳、幔相互作用的定量概念。同时,发现中国东部岩石
圈地幔内部存在全球罕见的水平层状反射体,改变了前人认为拉张区岩石圈地幔因缺乏反射
为相对透明的看法。
  在认识地球的过程中,地球物理反演起到了关键的作用。1984年回国后,杨文采应聘在
北大讲授“地球物理反演方法”,并继续从事应用地球物理学中反演方法的研究。1989年,
他出版了专著《地球物理反演与地震层析成像》,系统总结了这方面的研究成果。
  杨文采还致力于将此理论与方法广泛应用于油气与矿产勘查及重大建设工程基础调查。
20世纪80年代,他研究出基于弯曲射线追踪的跨孔CT方法,计算出了准确的波速层析图,为
后续工程所验证,为地震层析成像工程勘察中的应用作出了示范。他还解决了冀东油田储层
跨孔地震层析追踪、北京机场高速路立交桥墩质量监测等一系列疑难工程,把地震层析成像
迅速推向实用。1990年,应中国工程勘察协会的邀请,他为地震层析成像工程应用编写了规
范性手册。
  1996年,国际大陆科学钻探组织(ICDP)成立,杨文采应邀担任第一届科学顾问组成员,
审议世界各地科学家提出的申请书。同年,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开始筹备。1997年,他在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研究中主持地球物理调查,负责钻探选址和孔区调查等全部地球物理工作

  1997年4月,ICDP科学顾问组在德国开会,会上同时出现两份在超高压变质带进行科学
钻探的建议书,杨文采即兴发言,改变了一些专家的看法。最后,中国得到资助。在“中国
大陆科学钻探选址国际会议”上,他论证了大陆科学钻探的最佳选区,得到与会中外专家的
赞同。在该工程的先行研究中,他提出了新的处理准则,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深反射地震资料
处理中心。他结合物理学和地质学的理论与方法,对中国第一口大陆科学钻探孔区的岩性、
构造进行了预测,基本上为后续的钻探工程所验证。
  1996年以来,他和同事们发表了50多篇论文和三本专著,已为《Science》、《
Tectonophysics》等国际性地学期刊文献引用。作为国际大陆科学钻探计划的科学顾问组成
员和中国大陆科学钻探组PI成员,他曾8次应邀去西方及台湾做报告,为日本《岛弧》等学
术期刊审稿,并被聘为31届国际地质大会K13专题召集人。2007年7月,他获ELSEVIER国际出
版公司 “2003-2007被引用最多的论文作者奖”,其发表在《Tectonophysics(大地构造物
理学)》期刊的论文:“中国东部水平地幔反射:岩石圈减薄的证据”一文,被评为该刊近
四年引用最多的论文。


--
                                                           _︵ ... ..
            _     _              ︵ _                     (/ /:·˙˙˙: .
         \   ╲ ╱   /   ┌┐    \ ╲>\       ┌─┐      / /\            :.
 by       \ (︶ ︶) /  ┌┘└┐  (\   /       └─┘     ︵ ▕__            .
 chive     ╲╲ ╱╱   └┐┌┘  (/  /        ┌─┐    / / / / )
       信心  ╲)╱       └┘    /  / 坚强    └─┘    \  ╰╰/   希望


※ 来源:·水木社区 newsmth.net·[FROM: 202.114.200.*]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本站是基于热心建立,只为保存一点Telnet bbs的美好记忆,如有侵权敬请致信告知.  szuonli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