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BBS论坛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taotao (陶涛), 信区: CUG
标  题: 武汉[百度百科]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ue Feb  2 15:02:31 2010), 站内

武汉长江与汉江交汇处概述
湖北省省会。华中地区最大都市及中心城市,中国长江中下游特大城市。世界第三大河长江
及其最长支流汉江横贯市区,将武汉一分为三,形成了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隔江鼎立的格
局,唐朝诗人李白在此写下"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武汉自古又称"江城
"。
基本信息栏
中文名称: 武汉
外文名称: Wuhan
别名: 江城
行政区类别: 副省级城市
所属地区: 中国华中
下辖地区: 江岸区、武昌区等十三区
政府驻地: 汉口沿江大道188号
电话区号: 027
邮政区码: 430000-430400
地理位置: 江汉平原
面积: 8467.11平方公里
 人口: 910万(2009年)
方言: 汉语-西南官话-武天片-武汉话
气候条件: 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冬季寒冷
著名景点: 黄鹤楼,东湖,归元寺,古琴台,楚天台,古德寺,长春观
机场: 武汉天河国际机场
火车站: 武昌站,汉口站,武汉站
车牌代码: 鄂A、鄂O(行政用车和警车)
市树: 水杉
市花: 梅花


目录[隐藏]

城市简介
历史沿革东周至元
明清时期
晚清时期
中华民国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地理环境地理方位
地形地貌
气候环境
水系
湖泊
自然资源
行政区划武汉市下辖街道乡镇一览表
经贸工商工业
外商投资
金融
商贸
武汉城市圈
人口状况
交通运输公路
铁路
航空
水运
桥梁
公共交通
轨道交通
过江隧道
市区主要道路
文化休闲文化
媒体
方言
体育
饮食
自然及人文景观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列表(位于武汉)
科教医疗科教概况
高等教育
中等教育
医疗情况
国际交流领事机构
友好城市
本地名人
历届领导 城市简介
历史沿革 东周至元
明清时期
晚清时期
中华民国时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地理环境 地理方位
地形地貌
气候环境
水系
湖泊
自然资源
行政区划 武汉市下辖街道乡镇一览表
经贸工商 工业
外商投资
金融
商贸
武汉城市圈
人口状况
交通运输 公路
铁路
航空
水运
桥梁
公共交通
轨道交通
过江隧道
市区主要道路
文化休闲 文化
媒体
方言
体育
饮食
自然及人文景观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列表(位于武汉)
科教医疗
科教概况 高等教育 中等教育 医疗情况国际交流
领事机构 友好城市本地名人历届领导



城市简介
  市
  武汉市(Wuhan Municipality )。简称汉。又名"江城"。龟山上瞭望武汉城区
  经纬度
  北纬29度58分-31度22分,东经113度42分-115度4分
  辖区
  13个区,其中城区7个,郊区6个[10]
  乡镇
  130个街、14个镇、9个乡、5个办事处
  政府
  市政府驻地:江岸区沿江大道188号
  面积
  全市面积8467.11平方公里。其中外环以内城区面积1171.7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
450.77平方公里。
  海拔
  武汉大部分地区在海拔50米以下。双尖峰为武汉市境内最高点,海拔873米。
  人口
  2009年全市常驻人口达910万,户籍人口:838万,城镇人口:540余万。
  车牌代码
  鄂A、鄂O(行政用车和警车)
  象征
  市树:水杉
  市花:梅花
  城市综合排名
  2008年列第10位(2009年一月公布)
  2009年度国民生产总值
  4500亿人民币 内地副省级城市列第五
  武汉(Wǔhàn)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省会,中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也是中部
六省唯一的副省级城市。中国中部及长江中下游特大城市,是华中地区最大的城市,华中地
区的金融中心、交通中心、文化中心。截止2009年,全市常住人口910万人,其中市区人口
540余万。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长支流汉水横贯市区,将武汉武汉在中国的位置一分为
三,形成了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隔江鼎立的格局,唐朝诗人李白在此写下"黄鹤楼中吹玉
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武汉自古又称"江城"。在清末、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
武汉经济繁荣,一度是中国内陆最大城市,位居亚洲前列,曾有"东方芝加哥"的美誉。武汉
更是中华民国的诞生地,著名的武昌起义便发生在这里。
  武汉行政区划的沿革极具历史特色,可以说是从明代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历史的一
个缩影。武汉可以看作两市(汉口、武昌)一县(汉阳)的合并(故有"武汉三镇"之说)。
其中汉口和武昌从明朝后期起就分别发展成相当规模的城市。在1927年到1949年,这三地分
别对应着汉口特别市(过去的直辖市)、武昌市(湖北省省会)和汉阳县。1927年,国民政
府迁都武汉, 首次将汉口、武昌、汉阳合并为京兆区,总称武汉,开三镇合并先河。因此,
武汉可以说是一个直辖市、一个省会城市和一个县的紧密联合体。
  武汉水资源丰富。长江及支流汉水在城中交汇。此外武汉城内还有数十个大小不一的淡
水湖(算上郊区有一百多个湖泊,故又得名"百湖之市")。其中武汉东湖是中国最大的城中
湖,湖岸线全长110多公里,水域面积达33平方公里,是杭州西湖水域面积的6倍。在武汉城
区面积中,水域面积占了约四分之一。
历史沿革
  武汉一带古有夏汭、鄂渚之名。武汉考古发现的历史可上溯距今6000年的新石器时代。
黄陂区境内的盘龙城遗址是距今约3500年前的商朝方国宫城,是现今中国发现及保存最完整
的商代古城。在城市形成的时序上汉阳略早于武昌皆有1800年历史,而汉口在明代以前,不
过是紧连汉阳的荒洲。

东周至元


  春秋战国时期,武汉就成为楚国兴起的军事和经济中心。
  武汉市区内已知的最早城堡是东汉末年位于今汉阳的却月城、鲁山城,和武昌蛇山的夏
口城。东汉末三国初,地方军阀刘表派黄祖为江夏太守,将郡治设在位于今汉阳龟山的"却
月城"中。东吴孙权为了与刘备夺荆州,于221年把都城从建业(今南京)迁至鄂县,并更武
昌,取"以武治国而昌"之意。223年,孙权在武昌蛇山修筑夏口城,同时在城内的黄鹄矶上
修筑了一座瞭望塔:黄鹤楼。苏轼在《前赤壁赋》中说的"西望夏口,东望武昌"中的夏口就
是指武汉(当时的武昌即现在鄂州)。南朝时,夏口扩建为郢州,成为郢州的治所。另外,
在武昌最值得一提的事情就是黄鹤楼的屡次兴废,从三国至今已十余次,每次重建都反映出
各个不同时代的建筑风格和风貌。
  汉阳一名的来历与汉江密切相关,古语"水北为阳,山南为阳",古时汉阳在汉水之北,
龟山之南,故名汉阳。隋大业二年(606年),改汉津县为汉阳县,汉阳名称自此开始,另
设江夏县管理武昌。唐时江夏(武昌)和汉阳分别升为鄂州和沔州的州治,成为长江沿岸的商
业重镇,江城之称亦始于隋唐。经过发掘,武汉出土了大量唐朝墓葬,在马房山和岳家咀出
土了灰陶四神砖及灰陶十二生肖俑等。两宋时武昌属鄂州,汉阳汉口属汉阳军。宋代的武汉
制瓷业发达,在江夏区梁子湖发现了宋瓷窑群100多座。南宋诗人陆游在经过武昌时,写下
"市邑雄富,列肆繁错,城外南市亦数里,虽钱塘、建康不能过,隐然一大都会也"来描写武
昌的繁华。
  唐至明各代,在汉阳特别是鹦鹉洲一带长期是长江中游商船集散的地方。
  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年),武昌成为湖广行省的省治。这是武汉第一次成为省一级
行政单位的治所。元代诗人余阙在诗中把武昌、汉阳称为"双城",显示了武昌和汉阳正融为
一体。

明清时期


  朱元璋攻克武昌时,第六子朱桢出生,后因朱桢被明太祖分封到武昌做楚王,武昌因此
得到扩建,成为南方最大的城池之一。在此后274年中,朱桢以后的历代楚王都选择在今江
夏区的龙泉山为陵地,使龙泉山形成了有"三龟九寝十二景"之称的古建筑墓群。历史上,汉
口、汉阳有一段时间是同步发展的。直至明成化十年(1474年)汉江改道从龟山北麓入江以
后,汉口才独立发展,到嘉靖年间在汉江新河道北岸形成汉口镇,来自各地的商贾纷纷前来
经营,当时汉口货物山积,居民填溢,商贾辐辏。明末汉口与朱仙镇、景德镇、佛山镇同称
天下"四大名镇",成为中国全国性水陆交通枢纽和中国内河最大的港口,有"十里帆樯依市
立,万家灯火彻夜明"(吴琪诗)状其景,享有"九省通衢"美誉。明崇侦八年(1635年)通
判袁倡创筑长堤(上起硚口-汉正街,下迄堤口-四官殿)以障水患,此堤名曰"袁公堤",即
今长堤街。
  清乾隆年间,汉口仅"盐务一事,亦足甲于天下"。清嘉庆年间,汉口居民已达三万七千
户,计十三万人,但汉口很长一段时间隶于汉阳县,因此,早期的"武汉"概念仍是武昌、汉
阳双城的合称。清道光二年(1822年),范锴所著《汉口丛谈》中"遂陷武汉等郡"一句,即
指武昌、汉阳等府,汉口当时不是府郡。咸丰年间,湖北巡抚胡林翼在其奏函中首次使用"
武汉"两字,如"武汉为荆襄咽喉"、"若使武汉克复"、"武汉两城对峙"等等,显然也是指武
昌、汉阳(包括了汉口)两地。

晚清时期


  1858年清朝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天津条约》中增辟的11个通商口岸,包括汉口。
1861年3月汉口正式开埠。在老汉口镇的下游沿长江先后开辟了汉口英租界、汉口德租界、
汉口俄租界、汉口法租界和汉口日租界五国租界。以英国为首的各国外商经营长江航运和茶
叶等农产品出口业务。汉口的对外贸易很快远远超过广州,几乎可以与上海并驾齐驱。一时
间,汉口经济高度繁荣。
  1864年,汉口自西向东修建了一条城墙,上起硚口,下到一元路,称作后城。
  1889年,张之洞担任湖广总督。在张之洞执政期间,大力推行洋务运动,特别是兴建汉
阳铁厂、湖北枪炮厂,刺激了武汉近代工业兴起和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张之洞在鄂期间,
主持修建了芦汉铁路,兴办教育,创建了两湖书院等新式学堂。武汉以其优越的地理条件和
独特的经济地位成为中国内地的首要经济中心而名闻中外。
  1899年,改汉口同知为抚民同知,汉水以北的汉口地区(北至摄口,西至硚口)拨归同
知管辖,立名曰"夏口厅"。
  1905年,为了解除汉口后湖的水患,保障芦汉铁路的安全,张之洞筹白银80万两,修筑
了后湖长堤,建成后堤内干涸土地10万亩。为纪念张之洞,后湖长堤被武汉人称作"张公堤
",这条堤对起初狭小的汉口提供了广阔的扩建面积,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1907年,张之
洞将后城城墙拆除,修建了上起硚口、下至江汉路的后城马路,成为汉口第一条近代马路,
是中山大道的前身。
  甲午战争后,中国开展实业救国运动。1906年,宋炜臣等人在汉口创立了"暨济水电股
份有限公司",是当时全国最大的民营公用水电企业。1909年,该公司为调节供水修建了汉
口水塔,成为当时武汉最高的建筑。
  在清末日本驻汉总领事水野幸吉所著的《汉口-中央支那事情(1908年)》中,对汉口
的崛起倍加赞誉:"与武昌、汉阳鼎立之汉口者,贸易年额一亿三千万两,夙超天津,近凌
广东,今也位于清国要港之二,将近而摩上海之垒,使观察者艳称为东方之芝加哥"。从此
,"东方芝加哥"成为人们对武汉的流行印象。
  20世纪初叶的10年间,汉口的对外贸易总额始终占全国外贸总额的10%左右,常居全国
第二位,是当时唯一可与沿海口岸匹敌的内地口岸。

中华民国时期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首义于武昌,宣布建立武昌起义军政府,脱离清朝,定国号
中华民国,此时武汉成为革命中心。10月18日,革命军和清军在汉口、汉阳爆发阳夏战争。
  1912年,改江夏县为武昌县,废汉阳府留汉阳县,改夏口厅为夏口县。三镇鼎立,以武
昌为湖北省省会。
  1918年,美国《竖琴》杂志刊载了魏尔·瓦尔特的文章《中国的芝加哥》。该文赞道:
"汉口在全国商品市场上所处的地位,可与芝加哥在美国的地位媲美"。当时作为美国钢铁冶
炼业基地的芝加哥城市实力仅次于纽约。除了产业重点各有千秋外,当时的武汉与芝加哥确
有相似之处。
  1922年,江岸火车站为京汉铁路大罢工总指挥部,2月7日二七大罢工遭反动派残酷镇革
命先行者-孙中山立像压,全国工人运动转入低潮。
  1926年,北伐军攻占武汉三镇,划武昌县城区为武昌市,改夏口县为汉口市,并辖汉阳
县城 。
  1927年元旦,国民政府自广州迁都至武汉。1月5日,数十万群众冲击了汉口英租界,2
月19日,国民政府正式收回该租界。4月18日,武汉市政府成立,武昌市与汉口市(含汉阳县
城)合并为'京兆区'作为首都成立武汉特别市。故今天武汉市其历史只有83年。
  1927年4月,汪精卫在武汉发动四·一二事件,不久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
武汉召开。8月7日中国共产党八七会议在汉口召开,决定中共今后将采取武装暴动的方式来
反对国民党的统治。
  1931年夏,长江中游发生特大洪水,武汉市被水淹长达百日之久,仅武汉市区就死亡
3619人,财产损失巨大。
  1938年6月至10月间,中日双方投入百万兵力,进行长达数月的武汉会战。10月25日,
武汉沦陷。
  1949年5月15日,国民党华中军政长官公署长官白崇禧乘飞机逃离武汉。16日中国人民
解放军第四野战军进入汉口市区,次日分别进入武昌市区和汉阳县。至此,武汉三镇解放。
22日中国共产党成立武汉市军事管制委员会。24日武汉市人民政府成立,次日中共武汉市委
员会成立,暂由中央直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1954年6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32次会议决定将武汉市由中央直辖改为湖北省
省会。6月25日,武汉关26.30米警戒水位被洪水突破。8月18日,武汉关水位上涨到29.73米
,为有水文纪录以来的历史最高值。
  1955年9月25日,武汉长江大桥正桥全面施工。
  1957年10月15日武汉长江大桥通车,京汉铁路与粤汉铁路相连,京广铁路就此贯通。
  1975年,将武昌县划归武汉市。
  1983年,将黄陂县和新洲县划归武汉市。
  1984年5月21日,中央正式批准武汉为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与计划单列城市。
  1986年,国务院公布武汉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
  1987年,以武汉为中心由长江沿岸17个地区组成"武汉经济协作区"。
  1992年1月18日,邓小平"南巡谈话"的第一站来到武昌。同年,武汉被批准为对外开放
城市。
  1993年,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享受沿海开发区的优惠政策。
  1998年夏,长江中游发生特大洪水,经全省军民抢护数月后,武汉转危为安。10月,法
国在武汉设立总领事馆。
  2000年,武汉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2007年12月7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武汉城市圈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2008年11月20日,美国在武汉设立总领事馆。12月28日,武汉过江隧道正式通车。
地理环境

地理方位

  武汉市位于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与汉水交汇处,是中国经济地理的"心脏",具有承
东启西、沟通南北、维系四方的作用。东经113°41′-115°05′,北纬29°58′-31°22′
。东端在新洲区柳河乡将军山,西端为蔡甸区成功乡窑湾村,南端在江夏区湖泗乡刘均堡村
,北端至黄陂区蔡店乡下段家田村。因为长江与其最大的支流汉水交汇于此,故而市区由隔
江鼎立的武昌、汉口、汉阳三地被俗称为武汉三镇。武汉周边东与黄冈市的团风县、鄂州市
的华容区、梁子湖区、黄石市的大冶市接壤,南与咸宁市的嘉鱼县、咸宁市区相连,西与荆
州市的洪湖市、仙桃市省辖市毗邻,北与孝感市的孝南区、孝昌县、大悟县、汉川市接壤,
黄冈市的红安县、麻城市相接,形似一只自西向东武汉在湖北省的方位的蝴蝶形状。在我国
经济地理圈层中,武汉处于优越的中心位置,与长沙、郑州、洛阳、南昌、合肥、南京等大
中城市相距700公里以内,与京、津、沪、穗、渝、西安等特大城市均相距约1200公里。特
快火车10小时左右都可到达。

地形地貌

  武汉地形以平原为主,中部散列东西向残丘,且市内湖泊塘堰众多。沿着梅子山、龟山
、蛇山、洪山、小洪山、珞珈山、喻家山一带,连同辐射到两翼的马房山、桂子山、伏虎山
、凤凰山等构成了武汉地形上的龙脉。沿着这条龙脉,武汉的绝大部分重要机构分布两侧,
构成了一条美丽的文化、经济长廊。这条龙脉的头是喻家山,腰部是洪山,尾部则是躺在月
湖中的梅子山。
  平坦平原位于长江、汉江及其支流两岸以及湖泊周围。是棉花和蔬菜产区。垄岗平原位
于湖泊周围和丘陵向平原的过渡带,盛产水稻和鱼。丘陵分为三列,均被林木覆盖:北列分
布在新洲区、黄陂区北部;中列横穿城区;南列分布在蔡甸区、江夏区北部。低山主要分布
在黄陂区和新洲区东北部,海拔在200米~500米以上。黄陂区和孝感市交界的双尖峰,海拔
873米,是武汉最高点。
  平坦平原:39.25% 垄岗平原:42.56% 丘陵:12.32% 低山:5.85%。

气候环境

  武汉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有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特点。年均气温
15.8℃-17.5℃,一年中,1月平均气温最低,0.4℃;7、8月平均气温最高,28.7℃,夏季
极长达135天。由于武汉处于北纬30度,夏季正午太阳高度可达83°,居于内陆、距海洋远
,周围地形如盆地、集热容易散热难,河湖多、晚上水汽多,加上城市热岛效应和伏旱时副
高控制,因而城区气温最高可以达到42℃,十分闷热,是中国三大火炉之一。极端气温最高
44.5℃,初夏梅雨季节雨量较集中,年降水量为1100毫米左右。武汉活动积温在5150℃左右
,年无霜期240天左右,年日照总时数2000小时左右。

水系

  位于武汉的主要河流有长江及其支流:汉江、东荆河、滠水河、界河、府河、朱家河、
沙河、倒水河和举水河。以城区为中心,以长江为主干构成的庞大水网,保证了良好的森林
植被以及生态环境。长江由汉南区进入武汉市,自西南向东北流,到天兴洲又折向东南,在
左岭附近又折向东北,在新洲区大埠出境,流程150.5公里。长江武汉段水量大,年平均
7100亿m、汛期长、水位变化显著。河道比较平直,但有丘陵逼近江岸,控制河道,使河道
受约束,产生了天兴洲、白沙洲等淤积而成的沙洲。长江武汉城区最窄处位于武汉长江大桥
下,宽1100米;最宽处位于青山区,宽3880米。汉江从蔡甸区进入武汉市,在南岸咀注入长
江,在武汉境内河道弯曲达22处。


湖泊

  武汉有"百湖之城"的美誉,现有大小湖泊166个,承雨面积在5平方公里以上的有65个。
在正常水位时,湖泊水面面积为942.8平方公里,湖泊水面率为11.11%,居全国各大城市的
首位。其中主城区湖泊41个,远城区湖泊129个,其中跨市、区湖泊9个。各区湖泊数量由多
到少为:蔡甸49个,黄陂23个、东西湖20个、洪山17个、江夏17个、新洲14个、汉阳7个、
江汉7个、汉南6个、武昌4个、江岸2个、硚口2个、青山2个。
  主城区湖泊名录
  江岸区:塔子湖、鲩子湖。
  江汉区:西湖、北湖、鲩子湖、机器荡子、菱角湖、后襄湖、小南湖 。
  硚口区:张毕湖、竹叶海。
  汉阳区:月湖、南太子湖、北太子湖、莲花湖、墨水湖、龙阳湖、三角湖(跨蔡甸区)

  武昌区:紫阳湖、四美塘、沙湖-外沙湖、沙湖-内沙湖、东湖-水果湖。
  青山区:戴家湖、杨春湖。
  洪山区:南湖、晒湖、野芷湖、杨春湖、东湖(跨武昌区)、严西湖、严东湖、汤逊湖
(跨江夏区)、野湖、王家湖、竹子湖、青潭湖、青菱湖、北湖、车墩湖、五加湖、黄家湖
(跨江夏区)。

自然资源

  武汉水资源充足,江河纵横,湖港交织,长江、汉水交汇于市境中央,众多大小湖泊镶
嵌在大江两侧,形成湖沼水网。全市共有水域面积2205.06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
25.79%,居中国大城市之首。全市素有渔米之乡美誉,粮食作物,共240多个品种;经济作
物,共50种;鱼类资源,共11目11科88种,水生动物,共有8目14科45种。武汉市现已发现
38种矿藏,其中已探明储量的矿种有24种(不含地下水),占全省已探明储量矿种的
30.38%。累计探明储量96125.65万吨,保有矿产储量79829.75万吨。非金属矿产资源主要有
建筑材料用石英砂岩、砖瓦用粘土、制灰用灰岩、熔剂用灰岩和冶金用白云岩等,其中膨润
土、冶金白云岩、玻璃石英砂岩的储量居全省首位,石膏的储量规模居全省的第三位。全市
已探明储量的矿产地数384处,其中大型矿产地有4处、中型矿产地有10处、小型矿产地有
43处、矿点327处。
行政区划
  武汉行政区划武汉市现有十三个辖区:江岸区(07)、江汉区(08)、硚口区(09)、汉阳区
(10)、武昌区(11)、青山区(12)、洪山区(06)、东西湖区(02)、蔡甸区(03)、江夏区(05)、
黄陂区(01)、新洲区(13)、汉南区(04),其中前五个为传统城区,前七个为中心城区,后六
个为郊区,另设有市政府直接管理的国家级开发区(非行政区划):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
俗称沌口开发区)、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吴家山台商投资区。各区共辖108个街道办事处,
21个镇,15个乡,有群众组织3140个,其中社区居民委员会1107个,村民委员会2033个。
  武汉市各区邮政编码列表
  武汉市430000 江岸区430014 江汉区430020 硚口区430033
汉阳区430050 武昌区430061 青山区430080 洪山区430070
东西湖430040 汉南区430090 蔡甸区430100 江夏区430200
黄陂区430300 新洲区430400

  十三大区及开发区面积对比

  区名 面积(平方公里) 政府驻地 图中编号 车牌号码(开头数字/字母)
江岸区 64.24 六合路 07 1、A、H
江汉区 33.43 新华路 08 2、B、P
硚口区 46.40 芳草路 09 3、C
汉阳区 91.50 阳新路 10 4、D
武昌区 81.22 中山路 11 5、E
青山区 45.13 建设七路 12 7、V
洪山区 501.70 珞狮南路 06 6、F、U
蔡甸区 1091 蔡甸街 03 9、Y
东西湖区 495.51 吴家山街 02 8、R、Z
汉南区 268 纱帽街 04 8
江夏区 2008.98 纸纺街 05 K
黄陂区 2261 前川街 01 L
新洲区 1479 邾城街 13 M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 192.7 - - N
东湖新技术开发区 - - - Q
吴家山台商投资区 首期开发面积40 - - 8、R、Z


武汉市下辖街道乡镇一览表

  汉口地区
  江岸区:上海街、一元街、大智街、车站街、四唯街、球场街、西马街、永清街、劳动
街、台北街、花桥街、二七街、新村街、丹水池街、后湖乡、谌家矶街、江岸经济开发区
  江汉区:唐家墩街、水塔街、民意街、汉兴街、北湖街、满春街、民权街、新华街、花
楼街、民族街、万松街、常青街、前进街
  硚口区:易家墩街、韩家墩街、宗关街、汉水桥街、宝丰街、荣华街、崇仁街、汉中街
、汉正街、六角亭街、长丰乡
  东西湖区:吴家山街、新沟镇
  武昌地区
  武昌区:杨园街、徐家棚街、新河街、积玉桥街、中华路街、粮道街、黄鹤楼街、紫阳
街、白沙洲街、首义路街、中南路街、水果湖街、珞珈山街、石洞街
  青山区:红钢城街、新沟桥街、冶金街、红卫路街、厂前街、钢花街、青山镇街、武东
街、白玉山街、钢都、工人村街
  洪山区:红旗街、珞南街、狮子山街、关山街、天兴乡、建设乡、和平乡、青菱乡(张
家湾街)、洪山乡九峰乡、花山镇、左岭镇(葛化街)
  江夏区:纸坊街、金口街、乌龙泉街、郑店街、流芳街、法泗镇、安山镇、湖泗镇、五
里界镇、豹澥镇、山坡乡、舒安乡
  汉阳地区
  汉阳区:晴川街、月湖街、翠微街、建桥街、鹦鹉街、洲头街、五里墩街、琴断口街、
二桥街、永丰乡、江堤乡、汉阳经济开发区

  蔡甸区:蔡甸街、爹山街、永安街、侏儒街、大集街、张湾街、索河镇、玉贤镇、军山
镇、消泗乡
  其他地区
  汉南区:纱帽街、邓南镇
  新洲区:邾城街、阳逻街、仓埠街、汪集街、李集街、三店街、潘塘街、旧街街、双柳
街、辛冲镇、徐古镇、凤凰镇
  黄陂区:前川街、六指街、罗汉街、祁家湾街、横店街、滠口街、天河街、蔡店乡、木
兰乡、姚集镇、长轩岭镇、王家河镇、蔡榨镇、李集镇、三里镇
经贸工商
  概况
   武汉是华中地区最大的工商业城市,拥有钢铁、汽车、光电子、化工、冶金、纺织、
造船、制造、医药等完整的工业体系。在清朝末期、民国时期,武汉三镇经济繁荣。新中国
成立后,武汉是国家重点建设的工业基地,武钢、武重、武锅、武船、肉联等一大批"武"字
头企业陆续建成,极大地提升了武汉的经济地位和城市实力。1959年,武汉的工业总产值仅
次于上海、北京、天津,位居全国第四位[2],这一位次一直保持到改革开放初期。但自
1980年代以来,武汉的发展未能跟上改革开放的步伐,逐渐被沿海地区抛在了身后,这种情
况在进入21世纪后开始迅速转变。20世纪90年代,武汉建立了位于汉阳沌口的武汉经济技术
开发区、位于武昌的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位于汉口东西湖的吴家山台商投资区,以及
位于新洲阳逻的阳逻开发区。中国三大钢铁集团公司之一的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中国三大
汽车制造厂之一的东风汽车公司总部都位于武汉。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聚集着以东风汽车公
司总部、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总部、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总部、神龙汽车有限公司总部等一
批知名的汽车企业总部和以东武汉江汉关大楼风汽车技术中心。康明斯东亚研发中心等一批
顶尖汽车研发机构以及神龙汽车、东风本田、东风自主品牌和东风渝安等整车企业,已经成
为中国最集中的汽车产业基地之一。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即是享誉海内外的"武汉·中
国光谷"。这里是中国最大最具实力的的光电子产业生产和研发基地。2007年,区内科工贸
总收入达1300亿人民币。如今,富士康在高新区投资数百亿建立光电子和数码产业帝国,还
有中芯国际投资百亿元的芯片厂为高新区发展带来新的更大的活力。高新区内有著名的光谷
软件园,聚集着微软(武汉)创新技术中心、IBM全球服务中心、EDS全球服务中心、法国电
信软件研发中心、交通银行信用卡中心、招商银行运营中心及世界五百强和国内知名软件服
务外包中心、金融后台服务中心,它们将有力促进光谷软件园打造中国服务外包交付中心。
2008年武汉GDP达到3960亿元,接近全省4成,国内排第13名,人均GDP逾6400美元,稳居中
国内陆特大城市之首。

工业

   武汉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现已形成门类比较齐全、配套能力较强的工业体系。武
汉正在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着力推进产业技术升级、集群发展。重点发展钢铁、汽车及机
械装备、电子信息、石油化工、环保、烟草及食品、家电、纺织服装、医药、造纸及包装印
刷十大主导产业。同时运用产业政策,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重点发展钢铁化工及环保产业
聚集区、汽车及机电产业聚集区、光电子及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区、食品工业聚集区、都市工
业聚集区。
  汽车工业:东风标致、东风雪铁龙、东风日产、东风本田
  通信:烽火通信、楚天激光、武汉长飞、凡谷电子、武汉NEC、普天
  钢铁企业:武汉钢铁集团
  烟草:武汉卷烟厂
  信息产业:富士康

外商投资


  武汉是中国首批沿江对外开放的城市之一,一直是外商投资中西部的热点地区和首选城
市之一。目前,武汉是法国在中国投资额最高的城市,法国在武汉的最大单个投资项目是法
国PSA标致雪铁龙集团与中国东风汽车公司合资的汽车项目,经过多次增加投资,目前法国
在该项的总投资额已超出在华其他城市单个项目的投资额。截至2006年10月18日,法国在武
汉的各类投资总额已近22亿美元,占法国在中国全部投资的三分之一。 另外,在武汉所有
外商投资中,港资比重最大。

金融


  武汉是长江中游的商贸金融中心。上个世纪初,汉口一度成为中国第二大对外通商口岸
,中国四大金融中心之一。目前,全市拥有商业网点12万余个,有3家商业企业跻身全国连
锁经营企业30强行列。在中部各城市中武汉的主要金融指标均处于前列。截至2009年8月,
总部在武汉的金融机构有汉口银行、武汉农村商业银行、长江证券、合众人寿、交银国际信
托、天风证券6家,已有20家中资银行和5家外资银行(日本瑞穗实业银行、东亚银行、法国
兴业银行、汇丰银行、渣打银行)在武汉设有营业机构,其中,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
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在武汉的营业网点均超过100家,武汉的银行密度居中部第一
,全国第五。同时,武汉还是中国人民银行在中部地区唯一的跨省级分行-武汉分行所在地
,负责管辖鄂湘赣三省业务[5]。湖北省及武汉市计划将武汉打造成为立足湖北,辐射周边
省份的中部地区的金融中心。

商贸

  武汉商业高度发达,2008年商品零售总额达1850亿人民币。武汉的主要商业集中在中山
大道、航空路、江汉路、汉正街、司门口、中南路、钟家村。新兴商圈有街道口、王家湾、
徐东、光谷、广埠屯(为华中最大的IT市场)。本地商业零售企业有中百集团、武商集团、中
商集团、汉商集团等国内知名企业,还有沃尔玛、家乐福等世界五百强企业和国际独立零售
商联盟(IGA)中国总部。宜家也于2008年进军武汉,在汉建设亚洲最大的购物中心,计划
2010年投入使用。知名商场和购物中心有在汉口的武汉广场、世贸广场、武汉国际广场、江
汉路步行街、新佳丽广场、新世界百货等,在武昌的群光广场、亚洲贸易广场、徐东平价、
中南商场、销品茂、光谷商业中心等,在汉阳的汉阳商场、21世纪百货等。

武汉城市圈

  武汉城市圈指以武汉为中心的100公里半径内,包括黄石市、鄂州市、孝感市、黄冈市
、咸宁市、仙桃市、潜江市、天门市等8个中小城市在内的地区(1个特大城市,8个中等城
市和4个小城市),是华中地区及长江中游最大、最密集的城市群。它包括城市经济圈、城
市旅游圈和城市农业圈。
人口状况
  据武汉市政府最新统计数据,武汉市共有常驻人口910万,城镇人口为540万,位居中部
六省人口规模最大的城市。武汉各行政区中,黄陂区人口最多, 达到111万(2004年数据),
汉南区人口最少,仅有9.89万人;江汉区人口密度最大,每平方公里有1.78万人,江夏区
则最少,每平方公里仅有301人。武汉市人口中,接受大学教育(指大专以上)的98.91万人
,占12.3%;文盲人口为40.69万人,文盲率为5.05%。2009年全市户籍人口838万人,其中
农业人口296.00万人,减少3.59万人;非农业人口537.24万人,增加8.62万人。[3]
  武汉市各区面积与人口数据(2007年末)
  区划名称 面积(公里) 常住人口 户籍人口
武汉市 8,494.41 8,910,000 8,282,137
江岸区 64.24 755,000 659,192
江汉区 33.43 661,000 468,497
硚口区 46.39 723,000 536,411
汉阳区 108.34 673,000 511,168
武昌区 81.22 1,178,000 1,136,551
青山区 45.80 502,000 452,870
洪山区 509.00 1,107,000 851,264
东西湖区 439.19 374,000 261,408
汉南区 287.70 109,000 107,052
蔡甸区 1,108.10 427,000 472,130
江夏区 2,010.00 630,000 721,435
黄陂区 2,261.00 905,000 1,118,474
新洲区 1,500.00 866,000 985,685

交通运输

公路

   武汉公路总里程达到1.1039万公里(含通村公路)
  国道\省道:316国道、318国道、106国道、107国道以及16条省道在此交汇。
  高速公路:京珠高速,沪蓉高速,沪渝高速,福银高速(汉十高速),天河机场高速,
天河机场第二机场高速(在建),武汉外环线高速,汉蔡高速,和左高速(在建),汉宜高
速,六武高速(在建),汉洪高速,硚孝高速(在建),岱黄高速,汉麻高速,武英高速,
青郑高速,武黄高速,武汉三环线高速等高速公路,武汉内环线,武汉二环线完全建成后将
成为城市快速路。武汉正在积极建设武汉中心城区至武汉绕城公路(武汉外环线)卫星城镇
及远城区"半小时交通圈"、武汉至8+1中的8个城市"1小时交通圈"、武汉至周边省会城市"4
小时交通圈"。

铁路


  武汉是全国四大铁路枢纽之一,位于京广铁路、汉丹铁路、长荆铁路、武九铁路、武麻
铁路、沪汉蓉铁路、京港高铁交汇处,京广铁路穿城而过。
  另有京港铁路客运专线北线(石武铁路客运专线)、汉宜铁路(沪汉蓉铁路客运专线)
在建。另沪汉蓉铁路客运专线(合武铁路)、京港铁路客运专线南线(武广客运专线)已于
2009年通车,现武汉至上海、广州只需3到4小时。2013年后,武汉坐火车到重庆、北京仅需
5小时。
  2009年03月23日武汉至孝感,武汉至黄冈和武汉至咸宁的4条城际铁路奠基(在建),
拉开了武汉这一特大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构建"半小时铁路圈"的序幕,4条城际铁路将在
2012年和2013年分别竣工[4]。
  武昌火车站、汉口火车站和武汉火车站构成了武汉客运枢纽。武昌南编组站、武昌东编
组站、江岸西编组站、汉阳火车站和市北郊的武汉北编组站构成了武汉货运枢纽。武汉北编
组站是亚洲最大的铁路编组站之一,09年5月18日启用。武汉有全国18个铁路局(集团)之
一的武汉铁路局。

航空

  武汉是华中地区航空中心,武汉先后曾有过三个客运机场:南湖机场、王家墩机场、天
河国际机场,在南湖机场迁往天河国际机场后,武汉也曾出现一座城市两个客运机场同时使
用的情况。其后因武汉市城市开发的需要和航空业务的发展,原在王家墩机场运营的武汉航
空公司(现东方航空武汉有限公司)也迁往武汉天河国际机场。
  武汉天河国际机场为4E级机场,是中国民航总局指定的综合枢纽机场(华中地区唯一、
全国第四)和华中最大的飞机检修基地,也是华中地区唯一可办理落地签证的出入境口岸。
机场距离市区大约有16公里,由机场高速公路相连。2008年,天河国际机场第二航站楼建成
投入启用,为华中地区最大最先进的国际航空港。截至2008年年末,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开通
有民用航线141条,其中,国际航线22条,国内航线129条。

水运

  武汉历来被称为"九省通衢"之地。水运已形成"干支一体,通江达海"的客货运网络。武
汉是长江的重要港口,是华中第一大港,武汉港是中国长江流域重要的枢纽港和对外开放港
口,也是长江"黄金水道"的中转站。武汉有汉南纱帽港、杨泗港、武汉港、阳逻港等港口。
武汉新港扩建工程2008年11月开始建设,目标打造中国最大内港。近来,政府高度重视长江
水运的开发,也加大了对武汉港口的投资力度,加上香港等外资的引进,武汉港口的硬件设
施近年有了质的飞跃,新建了大型船只泊位(5000吨级)以及现代化的掉臂,以便为在武汉
的大小企业提供更好的运输服务。

桥梁

  因为独特的地理环境,武汉桥梁众多。长江上从上游到下游依次有武汉军山长江大桥(
长江四桥)、武汉白沙洲长江大桥(长江三桥)、武汉鹦鹉洲长江大桥(长江八桥、武汉长
江大桥夜景在建)、武汉长江大桥(长江一桥、公铁两用桥、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
隧道(万里长江第一隧)、武汉长江二桥、武汉二七长江大桥(长江七桥、在建)、武汉天
兴洲长江大桥(长江六桥、公铁两用桥)、武汉阳逻长江大桥(长江五桥)共五座公路长江
大桥、两座公铁两用长江大桥和一座长江隧道,并正在建设一座过江通道。汉江上从上游到
下游依次有武汉外环汉水桥、沪汉蓉铁路桥(在建)、汉江三官大桥、长丰桥、知音桥(武
汉江汉二桥)、铁路桥、月湖桥、武汉江汉一桥、晴川桥共七座公路桥和两座铁路桥。

公共交通

  武汉最早的公共汽车是从双墩开往五福路的1路,发展至2010年,已经有公汽(普线、
专线)线路266条,公共汽(电)车6976辆,平均线长19.9公里,其中,20公里以上的有
114条[13]。近年来,武汉市了实行城郊公交一体化工程,开通了编号为4位数的郊区公交。
2007年,武汉城郊公交一体化工程取得突破,武汉市公共交通集团先后接手黄陂,新洲,江
夏等郊区部分私营公交公司,为城郊公交一体化作出贡献。2002年,武汉市公共汽车公司、
武汉市电车公司、武汉市轮渡公司、武汉市出租汽车公司、武汉市汽车轮渡管理所、武汉市
公用客车厂组建成立武汉市公共交通集团,2003年正式挂牌。另外截至2008年,武汉市中心
城区拥有出租车12137辆。
  轮渡是武汉主要的公共交通方式,至今武汉轮渡已走过了106年,现今往来于武汉三镇
间的轮渡达十余条,有粤汉、汉阳门、南岸嘴等多处配套码头,其中中华路至武汉关轮渡线
路是武汉使用率最高的轮渡线路。1995年二桥通车前,轮渡公司最高日载客量达武汉轮渡交
通的传奇-轮渡五号30万人次。

轨道交通

   2000年,武汉轨道交通公司(现为武汉地铁集团)成立。2000年底,投资21.99亿元
、总长约10公里的一期工程正式开工,2003年底具备试通车条件,2004年7月投入试运营。
武汉市规划未来的轨道交通网由12条线路构成。除一号线吴家山至堤角30.5公里为轻轨外,
其11条线路都是地铁。2006年至2009年,一号线2期,二号线,三号线,四号线(一期和二
期)相继开建,一号线二期将于2010年底完工通车,二号线将于2012年底完工,四号线一期
2013年完工,四号线二期2014年完工,3号线2014年完工。目前八号线启动前期勘探设计等
,并将在2010年开始全面建设计划于,2015年建成,六号线和十号线已启动前期工程,武汉
将在2017年之前建成6号线与7号线,共7条轨道交通。

过江隧道

  1.公路过江隧道(已建成)
  2004年11月28日开工,于2008年12月28日调试运行通车。 武汉长江隧道为长江上的第
一座过江隧道,长约3.6公里(含匝道),汉口越江点位在江滩公园附近,胜利街设右进隧
道匝道、天津路设右出隧道匝道;武昌越江点位于和平大道,友谊大道设4条匝道连接。该
工程为左、右道隔离的双向4车道公路隧道。
  2.地铁过江隧道(在建)
  1)我国首条地铁过江隧道于2009年10月16日动工,为汉口江汉路至武昌积玉桥,隧道
长约3100米,过江段1300米,为双洞双线,供地铁列车一来一回,其中,隧道武昌风井是武
汉主城区最深基坑,开挖深度46米,隧道在江底最深处为水面以下60米;隧道左右两线在江
中距离约13米。计划于2012年底完工,与地铁2号线同步通车。
  2)武汉第二条地铁过江隧道,计划于2014年完工,为地铁4号线规划工程,定址为武昌
紫阳路穿越长江至汉阳腰路堤。
  3.公路地铁两用过江隧道(规划中)
  武汉首条公路地铁两用过江隧道初步定址为三阳路至秦园路,计划于2010年奠基,为公
路和地铁8号线共用隧道。


--
                                                           _︵ ... ..
            _     _              ︵ _                     (/ /:·˙˙˙: .
         \   ╲ ╱   /   ┌┐    \ ╲>\       ┌─┐      / /\            :.
 by       \ (︶ ︶) /  ┌┘└┐  (\   /       └─┘     ︵ ▕__            .
 chive     ╲╲ ╱╱   └┐┌┘  (/  /        ┌─┐    / / / / )
       信心  ╲)╱       └┘    /  / 坚强    └─┘    \  ╰╰/   希望


※ 来源:·水木社区 newsmth.net·[FROM: 202.114.200.*]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本站是基于热心建立,只为保存一点Telnet bbs的美好记忆,如有侵权敬请致信告知.  szuonli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