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BBS论坛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hustmi (假期无限延长中。。。), 信区: HUST
标  题: 漫话武汉“新特区”
发信站: 水木社区 (Mon Dec 17 00:21:56 2007), 站内

【 以下文字转载自 Hubei 讨论区 】
发信人: bbhare (兔宝宝), 信区: Hubei
标  题: 漫话武汉“新特区”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ue Dec 11 18:59:42 2007), 站内


1、

   就在几天前,国 务院下发通知,批准武汉和长沙城市群作为两型试点——具体的说法我
也懒得去查证,因为据说是“新特区”,但其实是一钱不值。之前重庆和成都好像就已经是
了,武汉不过是捡起了别人剩下的东西。何况在中国,只有独一无二才意味着发展的机会。
一旦你也是特区,我也是特区,也就只剩下一个空名可供幻想。此前海南不就是中国最大的
特区么?可当浦东被金口玉言,点名要“比特区还要特”之后,海南漫长的冬天就来临了。
所以中国的特色一向如此:想要发展,就要独占国家的青睐,否则即便使出浑身解数争取到
一个美名,到头来也不过是空欢喜。
   然而,即便如此,武汉入选所谓“新特区”的消息,居然还能在网站上被骂的一 塌 糊
 涂。bbs上其实是根本就看不起武汉的入选,而到了新浪等门户网站,遭来的却是无休止的
口水战。武汉的阴暗一面,诸如脏乱差,小偷多,武汉人的素质,都顷刻间又被外地的网友
们发现了。好像武汉一当选,别的地方就不要活了一般,骂声一片。
   所以说,中国人的劣根性在这里面体现的特别明显。本来有地域情结是人之常情,但是
在中国,不仅仅是台湾岛内,而且是在大陆,出生地与省 籍,几乎就意味着可以毫无顾忌
的歧视与攻击。最为有意思的便是河南人,几乎就是网上窦娥和杨乃武的故乡,似乎全国都
在歧视它。无休无止的河南人的素质,是网络永恒不变的话题。所以大陆各省幸好都挨在一
块,如果是个群岛国家,立即就能分裂。
   非但如此,即便是一个省内,歧视也是无处不在的。比方说江苏省,说起来面积算是全
国倒数,然而就巴掌大的地盘,居然还要分苏南与苏北。若非前后双核出身苏北,估计至今
苏北人还要在苏南人面前抬不起头。那这么说苏南内部应该铁板一块吧?其实未必,看看无
锡和苏州的暗战就知道了。隔个山头语言就可以彼此听不懂,难怪鬼子当年可以在中国的领
土上横冲直撞。
   看见对方被立为了特区,于是各种酸溜溜的话都会冒出来,这就是中国人看邻居的心理
。广东人把外面的人都称作鬼佬,上海人眼里外地的都是瘪三乡巴佬,北京人则巴不得干活
的上民工都来首都,一开盛会外地人都滚回去,这就是中国式的省籍心理。武汉不过是拿到
一个特区的虚名,居然还能被骂的狗血喷头,估计也是承蒙这种中国之特色。

2、

   虽然在武汉生活了那么多年,但说句实话,我从来就没有对这个城市有过“自己的城市
”的感觉。甚至我现在还是不会说武汉话,因为它的脏,它的俗。那种所谓干净的“武汉话
”只存在何祚欢的嘴里,算是能少见点dirty talking——而且还会时不时冒出点很浅的擦
边球。这个估计是没有办法了。除非武汉人自己能以谢罪的方式来面对,否则就会一直以脏
话而自夸,以为说脏话就是“人民性”或者“乡土气息”。武汉很多很漂亮的女孩子是不能
长期交流的,因为你不知道对方是否会冒出很恶俗的字眼来,尽管她可能只是习惯了,纯粹
把脏话当成了口头禅。
   所以如果要评选脏话之城,我倒是觉得武汉可以入选。京剧的念白其实是汉调,大体上
接近湖北东部的方言,但是在武汉话里,却能听到那种韵味,却听不到纯净的语句。很多外
地人之所以因为武汉环境的脏乱差而进而联想到武汉市民的俗,尤其是那别具风格的火爆脾
气与永不重样的脏话,武汉想翻身,似乎就不是一般的难了。

3、
   然而,纵然如此,真的在这个城市呆久了,就会感觉到它与别的城市所不一样的地方。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样一种不一样,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与众不同。因为但凡是中国的城
市,面孔总还是会不一样的。也正是因为如此,每个地方的人,都可以找出永不穷尽的理由
来论证自己的故乡可以当选宇宙的中心。
   比方说曾经是城市论坛里最热的话题的直辖,总能勾引出各地网友无尽的挖掘,可以从
方方面面论证出自己城市必然当选的理由。乍看上去,不得不承认,如果我是国务院的主管
官员,都不可能忍心拒绝他们的请求。然而话说回来,为什么每个城市都只看到自己可以当
选直辖的理由,却从来没有一个城市有勇气站出来说一句:我和直辖还有多少距离呢?——
反正我是没看到过。
   类似的勇气似乎只有几年前某深圳的网友站出来大声喊了句“深圳,你被谁抛弃?!”
说起来还很奇怪,立即就被重视了。因为谁都知道,深圳其实根本就没有被谁抛弃。如果真
要说改革这几十年来谁从中得到的好处最多,深圳是不会次于上海和北京的,甚至还要完全
感谢上至中央下到广东的重视的。所谓“深圳被抛弃了”,不过是深圳面对转型时的一种冷
静的思考和抉择。而且很快,关于深圳要直辖的消息甚嚣尘上。——附带说一句,这也是中
国特色之一: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要不然后来的武汉市长李宪生会疯了一般,在两代会上追
着总理问:武汉的地位在哪儿里?武汉再不哭再不闹,估计就真的一点地位都没有了。

4、
   很多城市都喜欢抱怨自己的不被重视,尤其是中西部的城市,几乎都可以为自己写一部
苦难史出来。但是真要说起来,最不被重视的还是有几个特别的地区的。首当其冲的是东北
。这里原来是新中国最为依赖的原料和工农业基地,几乎是以它的肩膀,扛起了半个新中国
的建设。如果说四川省在以一省之力扛起了中国抗日的重任,那么东北在建国后几十年里的
奉献,是绝对值得后来人所铭记的。包括沈阳等城市的税收之重,也是在全国名列前茅的。
新中国的很多收入,就是靠来自上海、沈阳、武汉等重工城市的工业。只不过后来上海借着
改革而甩掉了这一负担,而且还享受到国家大量的投资,于是摇身一变,海派立即又复兴了

   然而东北和武汉地区却依然还要继续拉着大车。这就像一个家庭里年轻力壮的长子明明
可以到外地施展才华挣更多的钱,然而却由于人口众多、养家糊口,不得不在家里继续卖力
一般。湖北省与武汉市的关系也变得越发微妙起来:湖北省的税收一半以上靠武汉市的贡献
,如果它要是也脱缰而去,会不会让家里的小兄弟们饿死了呢?
   于是武汉市总像是孤军奋战一般。在重庆升格为直辖的时候,武汉曾经是最有力的对手
,而且从目前透露的资料来看:武汉几乎就是和直辖擦肩而过。因为几个方案里,湖北的省
会曾经被考虑搬家。估计是怕家里的老母鸡变成了凤凰飞走了,湖北省算是卡下武汉市继续
“领导”家里的小兄弟们了。

5、
   尽管这些是传言,未必就可以得到实证,但是不可以否认的是:湖北人的短视在这里面
体现的一览无余。湖北人是聪明的,甚至聪明的近乎狡黠。黄冈高中的考典不就是明证么?
——然而湖北人却在重庆直辖后才恍然大悟起来,后悔自己的短视是怎样的无法挽回。一个
深圳的起来,带动了珠三角的崛起;一个浦东的开放,使得整个长三角也成为亚洲最有活力
的地方;湖北人却只为了一省的税收,想方设法打压武汉的崛起。于是重庆直辖后,湖北和
武汉的政府第一次站在了一起,从来没有过的希望能够引起中央的重视,能够赶上下一班的
快车。
   然而机会这种东西,都是一去都不复返的。因为承蒙总理的川籍,重庆直辖后也就不太
可能再考虑别的城市。毕竟直辖是国家信用的支出。中国是一个政策导向型的国家,让一个
地方直辖,就是在向外界透露:国家准备大规模投资了,你们想赚钱、想发展就快点来。于
是只要是中央想使之富裕的地方,都可以心想事成。只不过这样的信用支出,只能用上一次
,用多了其实就不灵了。如果中国这也直辖、那也直辖,就像如果这里也特区、那里也特区
,那还能指望它可以带来什么好处么?一样的道理。反正我是觉得以后蜂拥而起的直辖讨论
热就是空想,居然还有那么多人沉迷之中。甚至很多二线的城市都会煞有介事的宣称“自己
已经入选直辖名单”。我就碰到过一个河南的小姑娘,很幸福的对我说:“我们郑州要直辖
了!”我只是莞尔一笑,没有说话。因为谁都知道,郑州和武汉比,那简直就是侏儒和巨人
在搏杀。河南之所以拿城市群与武汉拼,也正是因为心里明白自己手里的城市随便拿出一个
,都不可能和巨无霸一般的武汉比——尽管武汉被嘲笑为中国最大的农村,据说还是朱总亲
口加封的。南京人以为这是嘲笑南京的话,其实未必就对。武汉可比南京的规模大多了。河
南拼全力打造城市群,其实是明智之举。同样湖南也推出自己的城市群,也是明显把孤零零
的武汉当对手,巴不得能取而代之。中部地区似乎还是改变不了这种心理:不是你死,就是
我活,仿佛武汉不倒,河南和湖南就不会富裕起来。

6、

   这么说是有根据的。比方说就在前不久,好像是因为211大学的缘故,河南人又咬上湖北
人了。很多帖子愤愤不平的问:凭什么武汉有那么多的211大学,俺们河南人居然就没有。
然而是哭天喊地的叫冤,抱怨高考对第一人口大省的不公,而且都是拿湖北做对比,仿佛湖
北人天生就是河南人的死对头,为啥武汉就那么爽,郑州就那么蔫。
   阿弥陀佛,湖北人估计是要疯了吧?革命是应该对为富不仁者,居然大刀首先挥向了自
己的兄弟省份,这可真是奇怪的事情。年轻的河南人似乎是不知道:从1978年恢复高考以来
,到1998年,连续20年里,除了一年以外,湖北的高考分数线一直全国第一。而且附带说一
句,这个时期全国基本上都是用一张卷子考试,所以分数的可比性是最好的。即便是指责湖
北评分可能宽松也站不住脚:因为湖北第一不是人口大省,其次能20年始终如一,那不是一
代人想宽松就宽松起来的。根本原因其实也很简单:湖北太穷了。人人都羡慕黄高的成绩好
,却不知道这是穷给逼出来的。对于黄冈人来说,要么上大学跃农门,要么回家重地穷一辈
子,一旦这么想了,学习便成为改变人生的唯一出路。更要命的是:湖北人既有南方人的聪
明,又有北方人的能吃苦,一旦用在学习上,那就是可怕20年的天下第一。在湖北高考,是
上辈子被诅咒了的。
   情况维持到98年武大和HUST的疯狂扩招之后才得以解决。比方说HUST的招生规模大概扩
大的十倍左右,这样才算给湖北的考生以一条稍微轻松点的出路,尽管他们的分数线,依然
比北京和上海高太多。可是这已经足够引起河南人的口诛笔伐了。仿佛湖北不如河南,北方
的邻居心里才可以心安,我揣测大概就是这种心理。否则不会铺天盖地的帖子指责湖北为什
么211大学那么多,却一点都不考虑历史上武汉是作为华中局的驻地来建设的。如果真要指
责资源分布不平衡,何必还要声嘶力竭咒骂武汉,看看北京吸纳了多少资源不就足够了么?


7、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我并不是说某些河南人是如何的讨厌,只不过就事论事,觉得中国
人这种内耗,能有怎样的意义呢?湖北人、河南人,不都是中国人么?武汉固然是湖北的武
汉,但首先它是中国的武汉。更何况对于中国的中部地区,武汉如果能站立起来,未必就会
使得河南或者湖南更穷。恰恰相反,一个有辐射力的武汉对于它周围的地区而言,应该是机
会而并非末日。
   当然,这样的一种推论,我宁愿是小心与谨慎的。因为城市的发展有两条路,第一是共
存共荣,第二是己兴彼衰的零和游戏。前者的例子是珠三角和长三角,尽管上海和苏南的经
济竞争、各市之间的勾心斗角没完没了,但是总体来看,大体上还是以各区域内的中心城市
为核心,充分施展了其辐射力,使得该区域的发展能够得到维持。至于零和游戏,典型的例
子是北京,看看北京把隔壁的天津折磨的如何气奄息息就知道了。如果不是小宝出身天津,
估计那个北方经济中心地位的规划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说,在中国发展,最好是找个高枝可以攀上。大邱庄的禹老板因为攀上了昔日流放
的官员而得以获得工业的资源,如果能有个掌握实权的领导人,忽然间对本地区青睐有加,
那绝对是该地区上辈子修来的福气。——只是让武汉异常郁闷的是:貌似往届都与之有仇一
般,武汉坐拥无与伦比的区域中心,又掌控了附近的富饶的资源,居然就是被刻意的遗忘,
这似乎是很尴尬的事情。

8、

   武汉的无与伦比,放眼在中国看去,还能有几个可以与之相对比的呢?至少我以后再在
中国转,还会喜欢西安的历史,喜欢成都的悠闲,然而实话实说,尽管我对这些城市的喜好
明显要超过武汉,但是那纯粹是个人的好感而已。换句话说,武汉对于中国的重要,不是在
于它作为湖北省的省会,或者是华中区最大的城市,而是在于它是未来中国发展最好和最需
要依赖的支点。没有这样一个支点的支撑,一切希望中西部地区发展起来的计划其实都是空
中楼阁。
   比方说,过去有段时期,很是鼓吹了长江流域的开放的。而且还在各大报刊上绘声绘色
的鼓吹:浦东要做长江这条巨龙的龙眼,长三角要引领巨龙舞动起来。这样的比喻当然很形
象。然而如果长三角是龙头的话,龙身在什么地方呢?我倒从来没有看见哪儿家报纸指出来
过,除了重庆直辖时,又被鼓吹为摆动的龙尾。所以我估计长江这条巨龙是神龙见头又见尾
,唯一看不见的是身子。或许国家是根本就没想过龙是要有身子的,只要龙头的疯狂摆动就
很好看。
   武汉全国第三的科教实力,是被写入各种统计资料的,然而每年的毕业生,几乎都很难
留在武汉,大部分都去上海和广东安家了。如果说清华是留美预备班,那么HUST就是留沪留
粤预备班,似乎培养的学生,就是后娘养的一般,一开始就打算扔出去了。
   说起来真是莫名其妙的事情:武汉就这么沉沦下去了。昔日的汉口,就已经是仅次于上
海的全国第二大城市。而独享“大”的称号的,也只有“大上海”和“大武汉”。至今台北
依然会有武昌街,汉口路,这边却是将三镇合为一体,然后就悄无声息。过去美国驻汉的领
事馆依然保存完好,却只能做人才市场使用。堂堂的武汉市只有一个法国的领事馆在打理经
济事务,这个城市像是一夜之间从都市的名单里抹去了一般。

9、

   还是在几年前,也不知道是美国哪儿份报纸做出了未来社会的预言。其中一条便是武汉
会成为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反而是上海没有了影子。这个预言估计不会按照美国佬的心愿
而得以实现。因为老外所列举的理由,也许在一个自由发展的市场经济国家可以实现,但是
在中国,那是不可能的。我们城市的发展,说到底,还是完全掌控在最上面的“重视”上。
其他的都是次要的。
   所以可以成为发展动力的理由,可以被一概不见。全国上下都喊口渴,黄河以北更是少
有充足水资源的城市,然而武汉坐拥江城的美誉,居然就没人想过要在这里搞点什么。耗水
大户的重化工业布满了环渤海湾,却没有考虑过供水的难题,这也是中国人思考的特点:反
正国家不会不考虑的。
   因此北京人欢呼起来:我们要喝上汉江水啦!我却静静地想:此时此刻,有多少北京的
老百姓会想到在遥远的丹江口,那里贫穷的湖北人和河南人要做出多少的牺牲,才可以让首
都过上富足的生活。汉江的水华已经不可避免,专家又提出了“引江济汉”。引吧,引吧,
反正中国有的是钱,没事就搞大工程。就没想过好好学习以色列的滴灌技术,就可以节约多
少南水北调的经费;把让北京人喝水的钱省点下来投入到鄂豫陕川,能给当地的老百姓带来
多少的实惠。——反正中国只有北京人和上海人是人,别的地方都不算人的。

10、

   九省通衢的武汉附近不光有水,还有矿产、石油、煤炭。除了自然的资源,还有浩浩荡
荡的科教队伍,密集的工厂区。除了上海可以在综合性上与之抗衡,放眼中国,还有第二个
城市可以与武汉一般,具备了这样强大的潜力么?——何况武汉立足的是中国经济的中心地
带,它的辐射力是可以涵盖周围数省的,然而似乎只有武汉人自己觉得委屈,外地人像是从
来没有考虑过武汉的尴尬感觉的。
   而且武汉的这种委屈,还不是像很多城市没落时的那种苦命与忧伤,那种一去不复返的
宿命。对于很多纯粹依赖资源和区位优势的城市而言,多数最终都要面对这样的宿命。例如
曾经天下富足第一的扬州,因为盐帮与运河的衰落,因为津浦铁路的改道而一蹶不振。然而
长江除非大规模改道,否则就注定要死死的被龟蛇锁在狭窄的1000米内。武汉的问题,不是
在于它会一去不复返的沦落,而是它明明还有成为经济中心的潜力,却空有力量,无处施展
,这才是别的城市不会具有,而只有武汉才会体味的到的那种无奈。
   武汉的强大,在于它全天候的实力和潜力。在中国只有武汉和上海拥有这种轻重工业、
科教文化、金融商业都发达的实力。然而今天武汉的金融业,像是凝固在江汉路上那欧式的
建筑里了:没有中央的点头,它就像被捆缚了手脚一般,徒劳看一个又一个新兴的城市,在
GDP上逐一将它超越。

11、

   然而,纵然苏南的城市的GDP再高,它们也仅仅是一个地方的城市,而且还是笼罩在上海
的辐射力下的。武汉即便是今日默默无闻,它的庞大实力与中心地位,却是怎么也剥夺不掉
的。武汉不过是昔日城市发展的牺牲品和失败者而已,而且这种城市的发展,更多的是一种
点的成长。如果中国单纯依靠这种给予政策型的发展方式,那么我们还可以塑造出第二个苏
州工业园,但是指望以此而实现整个中西部地区的发展,那不可能。
   因此从武汉的角度来说,我更宁愿它不要喊冤,也不要纠缠在过去的历史旧债。一个只
会沉湎在历史里的城市没有希望。武汉的优势在它的未来,在于它得天独厚、得水独中的不
可重复性。在中国的中西部地区,是不可能有第二个城市比它更适合发展的。
   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也不觉得此次国务院批转武汉的“新特区”究竟有怎样可以值得期
待的效果——或许房价可以借机上涨一下,但是说实话,都是别人已经得到的“优惠”政策
,自己再得到了,总如同乞丐般的嗟来之食,其实已经没有了意思。武汉需要去做的,不是
它能够享受到怎样的待遇。因为从历史来看,武汉可以得到的待遇,例如副省级城市,例如
计划单列市,因为它的强大,注定它每次都不会落下。但是真正可以快速提升一个城市的实
力,例如浦东开发,重庆直辖,在可以指望的岁月里,武汉得不到。既然国家就根本没有精
力或者意愿来扶持中部地区的发展,那武汉的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靠自己的拼搏,杀出一
条血路出来。否则就不要指望它能从“新特区”里得到什么好处。——即便是有,也都是微
乎其微的。

12、

   武汉必须要明白自己未来的定位,它的目标不是空幻的国际大都市,而是实实在在的华
中地区的中心,进而成为国家发展所可以依赖的支点。它应该如上海对于华东地区一样,成
为国家发展的一极。如果没有这样明确的定位,它就只能盲目的不断修改自己的发展规划。

   其次,武汉需要有一次深刻的自我检讨和认识:为什么现在它会如此的落后。我并不指
望开展一场群众运动,只是希望武汉也好,或者湖北也好,至少能知道自己为什么落伍。在
我看来,武汉最要命的是三个地方:第一是它的气候,夏天太热;第二是它的周围,没有可
供支援的城市群。无论是孝感、咸宁、黄石、鄂州,真的都是太弱太小的县城了。一个没有
可供发展的平台,这是武汉面临的最现实的问题。如果武汉想发展的话,就必须能给予周围
的卫星城以有力的支援,否则不要指望它可以一枝独秀。能靠吸血发展起来的是北京,武汉
做不到。
   武汉需要正面的第三点,是它上下的慵懒与短视,腐败与低效。尽管省委书记曾经是政
治局委员,但是似乎武汉的惰性已然形成,偏安一隅的心态昭然若揭。反正武汉这个航空母
舰永远也不会沉没。
   所以我倒是一直觉得,与其给武汉一个“新特区”的称号,还不如能鼓足勇气,让武汉
能够在某些可以改革的领域,采取些大胆而可行的措施。
   当然,我并不想在这里空谈发展的良策。美芹般的献策,不是草民可以幻想的。只不过
是因为武汉忽然之间被一个“新特区”砸到了头,仿佛是久旱的大地上降下了甘霖,武汉人
要近乎天下掉馅饼了。但是想吃饱肚子,想日子过的更好,就应该以这个馅饼开始,向一个
独一无二的目标而前进。


13、

   未来的武汉会怎样呢?谁知道。也许今天不过是烧水冒出了几个泡泡,很快就冷却下去
了。中国的政策就是这样,水太多,而柴太少。烧上海和北京已经几乎耗尽了柴火,武汉人
自己不想办法,全指望国家的政策,就没有希望烧开这壶水。
   更进一步说,西安会成为追寻历史足迹最好的场所,成都也会成为中国的后花园,苏州
、无锡,它们都会富裕的让人羡慕,南京的秦淮夜色,也会更加的清婉迷人。
   但是对于武汉而言,它要做独一无二与有声有色的都市,就不能总是陶醉在“九头鸟”
的自夸与堕落中去。如果总是对别人的歧视耿耿于怀,对历史的旧账纠缠不清,武汉就没有
可能迈向未来之路。
   真正强大的一方是不屑于争论的。武汉发展的最大敌人还是它的市侩、短视、惰性和无
知。希望“新特区”政策的出台不要迷惑了武汉800万的市民,还有满怀信心的5000多万九
头鸟们。现在不是庆祝的时候,一切不过是刚刚开始——武汉要走出这长时间的无奈与困惑

   希望李宪生不用再追着总理问武汉在哪儿里了,武汉在哪儿,应该全世界都知道。

--
  /)/)
 ( . .)       谁给我胡萝卜吃我就对谁好!


※ 来源:·水木社区 http://newsmth.net·[FROM: 166.111.209.*]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本站是基于热心建立,只为保存一点Telnet bbs的美好记忆,如有侵权敬请致信告知.  szuonli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