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BBS论坛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mayi (蚂蚁), 信区: TJU
标  题: 2008年天津大学大事记:抗震救灾献爱心 北京奥运显身手
发信站: 水木社区 (Sat Jan 17 20:58:00 2009), 站内

http://www.022net.com/2009/1-17/492640272246470.html

    5月,四川发生特大地震灾害,我校师生以捐款、献血、特殊党费等形式为灾区人民作
贡献,全校师生捐款100余万元,党员交纳“特殊党费”94万余元;150名师生参加了校园集
中献血;冯骥才被授予“全国抗震救灾模范”光荣称号;内研所教授马其诚携带20套抢险救
援装备赴抗灾一线支援。

    ◆北京奥运显身手

    我校校友师生会师北京奥运场馆建设伟大工程,如奥运场馆空间结构大师刘锡良,古都
修缮师——我校建筑学院古建筑教学团队,“鸟巢”中方主设计师李兴钢,“水立方”中方
总设计师赵小钧,奥林匹克公园中方主建筑师周恺,“水滴”中方设计主持人王士淳,北京
老山自行车馆设计者——我校结构工程科研团队等;学校征集了知名校友王正廷、李安格的
历史档案和珍贵照片,并在校史珍品陈列室和迎新校史展中展出;2名教师、4名学生成为奥
运火炬手,3名教师担任奥运比赛裁判,3名师生担任奥运火炬护跑手,80余名学生担任奥运
志愿者,1名学生成为全国15名大学生奥运记者之一。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

    10月以来,全校各单位举办各类活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10月2日,千余名1977、
1978级校友返回母校参加改革开放和入学30周年纪念活动,捐资近20万元在学校树立了“溯
源”纪念石并设立了励学金;12月,学校举行了全校教职工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歌咏比赛。


    ◆融入滨海新区建设

    我校融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深化产学研实质性合作,向滨海新区民属企业委派科技特
派员14名;9月派出首批11位骨干教师和干部到滨海新区挂职锻炼;10月与塘沽区人民政府
签署了全面科技合作协议;12月在滨海新区临港工业区获划拨土地30万平方米(450亩)、
多方将投资9亿元的天津大学滨海工业研究院列入天津市第二批自主创新产业化重大项目,
该项目预计2009年4月开始施工,2010年一期工程投入使用。

    ◆收官“985工程”二期启动“211工程”三期

    2008年是二期“985工程”收官年,学校加大了“985工程”项目的实施力度并进行了必
要的调整;12月,包括9个重点学科、1个创新人才培养和1个队伍建设项目的我校“211工程
”三期建设项目启动,三期项目进一步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凝炼学科方向,促进交叉集成,
贯彻了“办特色、出精品、上水平”的方针。

    ◆制定人才强校战略实施文件

    学校决定在未来5年内将“在重要学科领域和方向延揽和培养若干名在国际上有较强学
术影响力的科技领军人才”,推出“北洋学者计划”等系列人才强校新举措;设立了“精仪
学术综合改革试验区”,将试行“首席科学家制”、“全球公开招聘院长”等措施。

    ◆集中培训学习十七大精神

    3月,全校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开展了历时3个月的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集中培训活动;同
时在全校开展了“解放思想 干事创业 科学发展”大讨论活动。

    ◆开展基层党组织建设立项工作

    我校在基层党组织中开展了“强基创先 创新发展”建设立项工作,各级党组织立项
460多项,以积极探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新途径。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学校各级党组织认真学习贯彻《关于落实<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
工作规划>实施办法》和中纪委、教育部、监察部下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反腐倡廉建设
的意见》;学校下发了关于开展党务公开工作的实施意见,在16个学院开展了院务公开检查
和满意度测评;推进健全领导班子科学民主决策,29个院级单位制订完善了“三重一大”制
度和党政联席会议事规则。

    ◆完成机关及后勤集团处级换届

    11~12月,我校对机关及后勤集团处级领导干部进行了换届,对23个正处级和63个副处
级岗位干部进行了重新聘任。

    ◆6人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

    龚克、张凤宝2人当选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冯骥才、孙济洲、袁希钢、何悦4人当选
全国政协十一届委员;冯骥才当选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

    ◆完善招聘与人才引进制度

    学校出台了招聘及人才引进工作相关文件,落实《天津大学人才强校战略实施纲要》,
改进和完善人事制度;优化教师待遇体系结构,规范人才引进聘用程序;改善学缘结构,
2/3新进教学科研人员为校外或海外人员;强化海外高水平智力资源的柔性引进,开通了全
球招聘信息平台。

    ◆改革用人制度

    学校在实施管理干部、实验教学人员合同制的基础上,将新入校的教学科研人员也纳入
合同制管理,实现了新入校人员全员人事代理合同制;建立了对新进人员工作期间的考察和
遴选机制,初步形成了早期的岗位竞争和晚期职业保护相结合的用人制度。

    ◆创新师资队伍建设

    2008年我校4人被聘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1人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学
校制定并实施了院士助手津贴制度,初步建立了学术秘书制度;实行了青年教师培养基金制
度,增强了资助强度,扩大资助覆盖面,有85名青年教师获得A、B两级资助;出台相关文件
支持和鼓励青年教师和管理干部等出国研修。

    ◆改革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办法

    学校建立了专业技术岗位的“限次申报”和申请材料网上公示制度;实行教授会、校外
及海外专家同行评议制度;在教学贡献与质量、科学研究与发展水平、学术表现质量3要素
上综合进行业绩评价,全面考核学术潜力(中级)、贡献(副高)、水平(正高);2008年
新晋升教授24人,副教授56人。

    ◆推进岗位设置与管理

    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学校完成了全员岗位设置与管理,实现了用岗位设置与管理的“桥
”,过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河”。

    ◆对新进校人员进行职业发展培训

    2008年,137人进校工作,96人退休;学校实施了“师资创新能力与职业发展培训计划
”,组织新进校人员进行了教学与科研、大学文化、师德师风、国际交流能力等方面的集中
培训,促进新进校人员提高职业素质、完善职业规划。

    ◆教育教学成果显著

    我校18个教学项目获教育部2008年度质量工程项目:制药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材料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5个专业被评为第三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
点,《化工分离过程》、《金属工艺学》、《光电图像处理》、《工程成本规划与控制》、
《无机化学(工科)》5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电气电子实验中心被评为国家级实验教
学示范中心,工科化学基础课程、力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3个教学团队被评为国家级教
学团队,冯亚青和汪波2位教授获国家教学名师奖;药物化学和国际工程合同管理2门课程获
教育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成人高等学历教育获天津市成人高等学历教育评估优秀成绩,名
列天津市第一。

    ◆探索工程教育改革途径

    我校设立了“茅以升班”作为工程教育改革项目试点班,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第17届
颁奖大会在我校举行;开展工程教育改革大讨论,努力构建工程教育人才培养体系,11月启
动了工程教育改革第一批项目申报工作,全面推动学校工程教育改革持续深入进行。

    ◆构建良好学风和学术生态环境

    我校开展学风教育,严格学术规范,将其作为师德建设的重点。引“牛顿苹果树”于校
园,提倡崇尚科学之风;举行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报告会,邀请中国科协7位院士专家来校
作关于学术道德问题报告;将《诚信》列为必修课,在全国重点高校中开创先河;颁布了《
天津大学学术委员会章程(试行)》,各学院进行了基层学术委员会换届。

    ◆出台招生新举措 生源质量创新高

    4月,我校出台了招生新举措:首次在2个领域按大类招生,将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
动化2个专业按照“电气信息类”大类招生,将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2个专业按照“电子
信息科学类”大类招生,同时增设建筑学专业风景园林方向;暑期,招生生源质量创新高:
28个省市录取分数超过前一年,在天津市理科录取分数达历史最高,在全市高校首次排名第
一;11月,学校2009年自主招生计划出台:招生指标增加了100个,规定成绩位于前100名的
考生高考成绩达当地一本线即可录取。

    ◆改革研究生培养机制

    我校全面改革研究生培养机制,实施以高水平科学研究为导向的导师负责制和资助制;
投入研究生奖学金经费2081万元,研究生导师配套经费276万元;2008年入学2932名非在职
研究生全部获得了奖学金。

    ◆2篇论文获2008年全国百篇优博论文

    刘昌俊教授指导的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邹吉军博士和张世英教授指导的工商管理学科许
启发博士的2篇论文获得2008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另有3篇论文获得提名。

    ◆百名劳模走进学校课堂

    4月,100余名天津市级劳动模范走进了我校现代远程教育劳模班,接受为期2~4年的专
科和专科升本科学历教育,学习专业包括工商管理、公共事业管理、法学等。

    ◆科技指标持续增长

    2008年我校科技总经费7.0亿元,比2007年增长了35%,其中纵向科技经费2.13亿元,国
家自然科学基金获资助5015万元,横向科技经费4.87亿元;以王成山教授为首席科学家的“
分布式发电供能系统相关基础研究”项目获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
3000万元资助;社会科学领域获国家级项目7项,省部级项目29项,资助经费100余万元。

    ◆获国家和教育部及天津市科技奖励

    在1月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李鑫钢主持完成的“炼油分离过程大型化关键
技术系统集成与节能”和钟登华主持完成的“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建模与分析关键技术及工程
应用”2个项目获200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年初,34项科技成果获2007年度教育部和
天津市科学技术奖,其中教育部2项,天津市32项;10月,王静康获2008年度何梁何利基金
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2月,王清月主持完成的项目“光子晶体光纤飞秒激光技术”获教育部
2008年度十大科技进展。

    ◆国家和天津市级科研机构落户

    建筑学院“文物建筑测绘研究基地”获批成为国内高校首个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
我校天津市工业结晶技术工程中心被认定为国家工业结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由我校和天津
新技术产业园区共建的天津市集成电路设计中心揭牌。

    ◆成立航空航天研究院

    4月,我校航空航天研究院成立;12月,航空航天研究院学术委员会成立,16名光电、
航天、信息等领域专家担任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载人飞船工程应用系统首任总设计
师龚惠兴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

    ◆与海南省等地区和单位全面合作

    1月,我校与海南省签署了省校全面合作协议,双方在人才培养、经济技术等13个方面
开展长期合作,同时与海南大学也签署了对口支援协议;10月,与天津医科大学签订了全面
合作意向,将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方面紧密合作。

    ◆主办大型会议促进科学研究

    学校承办了国家基金委管理学部2008年评审会,科技部高技术中心机械行业重大关键技
术调研主报告和分报告研讨会和科技部先进制造领域“十二五”规划战略研讨会;举办了“
第四届超快现象与太赫兹(THz)”、第三届内燃机清洁高效燃烧、江河治理与开发、第六
届亚太地区焊接等国际学术会议。

    ◆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做客“北洋大讲堂”

    11月,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巴里·夏普莱斯教授访问我校,并被授予我校名誉教授,以
《如何发掘新事物》等为主题作了讲演;同月,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也来校为师生作了题
为《物理学的诱惑》的报告。

    ◆启动“求实科技论坛”

    11月,学校召开重大科技项目组织动员会暨“求实科技论坛”启动会,使校园学术科学
氛围更加浓厚;推动全校上下创新思维、创新组织,结合国家发展以及科学研究的重大需求
,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内燃机研究所成立50周年

    5月,学校庆祝内燃机研究所成立50周年,内燃机研究所现已成为在国内外享有一定知
名度的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和内燃机、摩托车领域国内外知名高科技集团,目前拥有经国家各
部委授权的7大“中心”和3个“牌子”。

    ◆海外引智工作取得新进展

    2月,学校通过“海外名师引进计划”引进了国际顾客满意度领域权威专家,“中国服
务质量与顾客满意度研究中心”在我校成立;5月,首次举办了教育部重点对港教育交流项
目经验交流会暨港澳台生国情教育工作座谈会;外专经费和专项资助持续稳定增长,7个项
目获得专项资助,3个引智基地同时建设并获专项资助;聘请长期外籍教师31人次,主请来
校短期外国专家180余人,5人被授予天津大学名誉教授称号、4人被授予天津大学客座教授
称号。

    ◆举办纪念活动凝炼传承北洋精神

    我校开展了纪念李书田逝世20周年、张太雷诞辰110周年、赵天麟牺牲70周年等活动,
传承北洋传统,阐扬天大精神,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而奋斗。

    ◆推进党派和统战工作

    10月,冯骥才被聘任为国务院参事;12月,民主建国会天津大学支部正式成立,8个民
主党派中我校已有6个党派建立了基层组织。

    ◆北洋合唱团国内外赛事摘奖

    北洋合唱团3月参加中央电视台第13届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与二炮政治部文工团组成
的“天大合唱团”在合唱类比赛中名列第8,获得“优秀奖”;7月获“2008香港国际青少年
合唱节”3金1银和合唱节最高奖——“世界合唱团”大奖;12月,应邀赴京参加了中央电视
台《2009年新年新诗会》节目录制。

    ◆为学校发展提供各类保障

    学校全年受理设备采购计划3500余份,研制并试行了固定资产条形码标签管理系统;将
建筑面积3700平方米第一教学楼改建为校史博物馆;投资2亿元购置了天津师范大学北院土
地67.8亩并已着手办理房产证;建立和完善了学生宿舍消防设施和校园预警机制。

    ◆首次设立新生专项励学金

    我校北洋基金会设立的新生专项励学金5月收到社会各界捐款300余万元;9月已用于资
助了2008级新生中的283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同时为地震灾区学生发放了20万元。

    ◆我校历史纪录片在央视播出

    12月,由中央电视台《见证:真实就是力量》栏目组摄制的反映北洋大学诞生背景及各
个时期的主要成就的纪录片《国之大学》在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播出。

    ◆高水平艺术展亮相

    冯骥才艺术研究院5月举办了——原生态三峡著名摄影家郑云峰的“拥抱母亲河”摄影
艺术展和著名作家、画家冯骥才的“戊子之春”绘画新作展;11月举办了“蜡艺通神”——
尔宝瑞历届国际奥委会主席蜡像展。

    ◆获赠海外校史文物

    10月,北洋大学首任总教习丁家立、土木系美籍教师阿瑟·布雷德弗德·毛理尔、中国
第一张大学文凭获得者王宠惠的后人来校参加建校初期校史研讨会,并捐赠了珍贵文物,同
时,我校举办的校史捐赠品展览首次展出了如北洋大学课表、皇帝御赐的“双龙勋章”等校
史珍贵文物;12月,原铁路学教员美国卜察德先生的女儿碧·迈克楼根女士一家捐赠了
1925年编印的《国立北洋大学30周年纪念册》。

    ◆房产工作有序进行

    学校已向符合条件的全部离休干部、74岁以上的退休教职工1367人发放了一次性住房货
币补贴7220万元;审核完成了2500余名退休教职工申报表,发放了1000名教职工的住房补贴
;收回和调整了学校部分教学科研用房228间,对39栋教学楼的3200余间公用房进行了核查
;完成了新园村二期工程结算审计工作。

--
  ━━━━━━━━━━━━━━━━━━━━━━━━━━━━━━━━━━━
    大河向东流哇,地上的忽悠到处溜哇。
    说溜咱就溜哇,你溜我溜全都溜哇。
                                    路见不平别插手哇,该低头时就低头,
                                    风风火火闯九州哇。。。
  ━━━━━━━━━━━━━━━━━━━━━━━━━━━━━━━━━━━


※ 来源:·水木社区 newsmth.net·[FROM: 123.121.147.*]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本站是基于热心建立,只为保存一点Telnet bbs的美好记忆,如有侵权敬请致信告知.  szuonli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