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电子科技大学BBS论坛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cbir (不知下一锅能否揭开?), 信区: XDU
标  题: 【光明日报】培养创新人才,中外大学校长怎么看
发信站: 水木社区 (Tue Aug  1 21:29:05 2006), 站内

促进创新:制度改革仍有很大空间

  记者:在本次论坛上,中外大学校长有一个共识,大学是创新人才培养系统中的一个重
要环节。请问在大学阶段我们还需要进行哪些改革才能更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纪宝成(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我曾在接受光明日报记者专访时提出:能让“神五”“
神六”上天的和能让马桶不漏水的都是创新人才。就是说大学既要培养能提出新原理、新思
想、新技术的顶尖人才,也要能培养在日常工作中有创新思维的、能开创新局面的干部、工
程师、科技工作者。我们的制度设计要兼顾这两种人才培养的需要,尤其是要考虑目前国家
更迫切需要的能冲击世界高水平研究的创新人才的保护和成长。

  吴敏生(福州大学校长):我认为,这种制度应体现的原则是,为“均才”定规则,为
天才留空间。比如,是否可以成立一个学校支持创新委员会,开辟人才特区,对某位或某些
教授在若干年内不予考评,让他们潜心做学问,能进“特区”的对象,要有两个条件:一、
确实有学术功底;二、有较强的自我约束力。谁能进入特区,由支持创新委员会讨论决定。


  美国一所著名的大学有一项制度:学校挑出百分之几的有天才、有自我约束力的学生,
容许他们自我设计。因为这些优秀的学生视野开阔,现有的课程满足不了他们的要求,所以
允许他们可以跨学科自选课程,自选老师,甚至可以自己决定学习时间。我们是否也可以进
行这方面的试验。

  伊安·洽博(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校长):对才华出众的学生我们会为他们专门配备一位
教师,或者是一个教师团队,指导他们的学习和研究;还会为他们配备生活老师和心理咨询
师,因为与他们在学习上的才华相比,这样的学生在生活方面的智力不一定很高,心理也不
一定很成熟。这样的安排,是为了他们能够更集中精力从事学习和研究。

    段宝岩(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在大学,对于广大学生来说,他们接触大师的
机会毕竟很少,直接给他们授课的是占学校60%以上的青年教师。而这些青年教师的创新能
力、授课质量直接影响着大多数学生的培养质量。因此,我认为在考虑师生比时要用制度规
定教师队伍留有余量。它的作用一是可以送一部分青年教师去国内外著名大学充电;二是可
以在教师中形成竞争,提高教学质量。

  对于研究生的培养,除了改革和创新制度,决不能忽视的是现有的有利于研究生创新能
力培养的制度,要抓落实。现在有制度不执行的问题很普遍:比如博士生的开题报告,是为
了让导师对研究生的选题进行把关,一般由教授小组进行。但常常不能落实,有时会等论文
已经完成了才补开题报告,这怎么能保证论文的质量呢?再如博士生培养过程的中间阶段,
会有一次综合考试,一般由三位导师组成考评小组,进行口试、面试,作用是对博士生的研
究情况检查督促。但很多时候没有进行,等到论文做完了再来补,综合考试成了形式。再好
的制度不落实也是形同虚设。

  陈准民(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长):目前在重点学科的评定和拨款方面我国的行政权力
是否可以小一点,学术权力是否可以大一点。虽然教育部、财政部、发改委在确定重点学科
及其拨款时也会考虑专家组的意见,但最后决策的过程、原因我们都不清楚。在英国,有个
大学拨款委员会,主要由大学领导组成,政府把款项整个的交给他们,分给哪些学校、学科
由拨款委员会讨论决定。这种制度是否可以借鉴?

  编者按:培养创新人才是世界高等教育永恒的话题,在基本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中
国,更是把培养创新人才作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核心内容。在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
,教育部长周济明确指出:“大学的科技开发水平、社会服务效果都是高等教育质量的基本
内容,都是大学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但人才培养,尤其是拔尖人才的培养必须是高水平大
学提高质量的根本点。”今天,如何为培养创新人才营造文化氛围、学术环境、制度保障,
成为中国大学新一轮竞争的起点;成为世界观察中国高等教育的着眼点,记者在本届中外大
学校长论坛上,与中外大学校长就此话题进行了广泛的交谈。


   安德斯·弗罗德施特洛姆(瑞典皇家工学院校长):制度既会给校长压力也会给校长
动力。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色的学生,我对学校的学科作了重大调整,根据是对形势的
分析。当然这样做有风险。有人问我动力是什么?很简单,我能不能担任这个校长,要通过
教育部长、理事会和全校教职工三方面的同意。如果我不能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色的学生
,我的学校长时间不能产生出色的研究成果,他们就不会再选我当校长,我就得下台。

  记者:一些有研究潜质的大学生不敢多花精力去探索自己有兴趣的课题,因为考研首先
看的是考试成绩,要想得到保送研究生的机会,探索必须成功、获奖,但探索本身不可能只
成功不失败,权衡利弊还是得放弃研究,全力读书。

  周本宽(西南交通大学校长):我们要善于发现有潜质的学生,更重要的是研究生考试
制度要改革,考试要有多种形式。我校给学生建立了素质教育记录,反映他们在校期间参加
科技活动、社会活动的情况,以便全面反映学生的素质。但目前这些记录、能力证书在他们
考研中只能作参考,能否用加分的形式,用制度固定下来,值得探索。

  王树国(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我校有几位参与“神五”、“神六”设计的校友,他
们在校期间成绩并不突出。现在考硕、考博以分取人,或主要以分取人的制度未必能发现最
优秀的人才,应该如何改革,我们正在研究。

--
刘翔破世界记录了,好样的!


※ 来源:·水木社区 newsmth.net·[FROM: 59.66.220.*]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本站是基于热心建立,只为保存一点Telnet bbs的美好记忆,如有侵权敬请致信告知.  szuonli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