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XX (★行云流水★), 信区: COA
标  题: 艺术人才在尴尬中行走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Wed May  9 16:37:35 2001), 转信

应天齐简介:

早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现为深圳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是在中国版画界和美术界
有相当影响的艺术家。主要版画作品《西递村系列》获多种奖项,并被搬上舞台。
版画与黄梅戏《徽州女人》的全新组合,其实验性和首创性开创了中国戏曲创作的
先河。

出版过多部有关艺术创作和研究的文集。近年来主要致力于大幅水印版画的创作和
实践。



如果将人才按所从事的专业来划分,艺术人才会是其中一个最为特殊的群落。当我
们把关注的眼光投向这个群落,更多的时候不是在写字楼、办公室这样的背景下发
现他们,而常常是在某个画家村、某所艺术院校爆满的考场、某个soho族的家里。


这个特殊的群体似乎游离于我们通常所关注的人才市场和职场以外。那么,他们的
职业生存状态是怎样的?

目前正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的著名画家、深圳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应天齐
先生对记者谈了他的一些看法。

尴尬之一:

教育统一化,需求多元化

其实这种矛盾在其他专业也同样存在。我们的教育形式虽然在发生变化,但教育的
体制和观念还没有彻底转变,“换汤不换药”。应天齐说,比如美术教育,国家对
美术学习的过程基本上是“放任自流”,但最终的考核标准还是原来的那一套,而
且是按照严格的统一标准进行的。这套标准是否合理,本来就值得商榷,与国外相
比,我们的标准显得非常僵化,我们往往注重的是“像不像和所谓的造型基本功”
,而别人更注意对个人创造力的培养,注重教给学生一种创造性思维的观念。我们
其实在有意无意中扼杀了许多难得的天赋。

与此同时,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客观上又在呼唤艺术人才的多元化。供给与需求
错位,从而造成了艺术人才市场的表面过剩,致使许多人转行,或者成为城市中的
“漂流族”,艺术人才“社会流失”现象严重。

尴尬之二:

缺乏批评,人才迷失

应天齐认为,艺术批评应该分为专业批评和受众批评两部分。在我国目前的物质文
化生活水准之下,不能要求群众都是专家,但“如果连中国艺术界的学术会议上都
没有批评的声音,艺术人才的下一步成长是令人忧虑的事情。”

艺术人才的成熟和发展离不开健康活跃的批评氛围,只有经常听到批评的声音才表
明人们在关注,在思考,也只有在思想的交锋中,人们才能有所收获。而事实上,
眼下的许多所谓学术会议却是有名无实,到最后往往变成了“旅游会议”,如同《
围城》里描写的:“一些不三不四的人,说些不痛不痒的话。”一个正在成长中的
年轻艺术家在这样的艺术氛围里,其进步都将是困难的,更不用说能有什么大的超
越。

媒体对艺术的报道现在也大多停留在介绍的层面上,鲜有批评。对边缘艺术的关注
往往带着猎奇的目的,边缘艺术本身所具备的探索性、先锋性的东西反而没人注意
。对主流艺术的关注很多时候变成了炒作,而这种炒作又导引着艺术的发展,艺术
人才变成了与商业等非艺术因素的关系,把功利凌驾于艺术和艺术探索之上,这对
我们下一代艺术人才的走向非常不利。

尴尬之三:

人才身价虚高,文化水平畸低

一些艺术家的作品往往被炒出名不符实的天价。某业内人士曾向记者披露:也许是
普通的一张画,被那些掌握发言权或裁判权的人一捧,立刻身价百倍。目前市场上
的作品价格一般都是“烧”出来的结果。与此相对应,创作作品的艺术家在人们眼
里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身价倍增,但他们真的如同人们想象的那么“高”吗?
实际情况是,目前中国艺术界真正有“作为”的年轻艺术家如凤毛麟角,原因何在


“有些艺术家对文化没有发言权”,应天齐这么认为。艺术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源
泉,又承载着文化的精神,所以深刻理解文化的内核对于艺术创作至关重要。而我
们的现状是,除了天赋和兴趣的原因,往往是那些文化水平低、没有能力去学一门
“正当”专业的人去学习艺术专业,靠艺术来“混一口饭吃”。应天齐说:“在我
自己的学生中,很少能发现文化课成绩也很棒的人,可以说几乎没有。”这在艺术
界其实是一个普遍现象。去年的电视歌手大赛上,许多歌唱水平不错的歌手,面对
简单到几乎是常识的问题时的窘态,还让人历历在目。“头重脚轻根底浅”,对于
艺术人才来说,如果缺乏文化素养的支撑,他的艺术生命会长久吗?

艺术的种类不同,所承担的责任也不同,如果把所有的艺术都看做“文化消费品”
,那将是危险的。如果底蕴不足,陷入商业漩流里的艺术人才很容易变得更加浮躁
和急功近利,为艺术而艺术?还是为利益而艺术?这是艺术人才常常要面对的问题


尴尬之四:

艺术堕落,艺术人“江湖”气

“走穴”几乎成为一个过时的名词,因为现在大家对此已经司空见惯、见怪不怪了
。当人们仅仅关注浅层次的艺术消费品时,艺术人不是将人们的品位导向高处,而
是不负责任地迎合这种口味。原因很显然:这种迎合不但有经济效益,还有社会效
益。艺术为商业所操纵,自然免不了粗制滥造。在与“商人”打交道的过程中,为
了追求利益和保护自己的利益,一些艺术人渐渐养成了“江湖”气,这给艺术和艺
术人才本身带来的后果将是灾难性的。应天齐说:“因艺术人的江湖习气,导致艺
术在堕落!”

艺术人才的职业状态不是良好的,怎么回到艺术本身?这是一个问题。

艺术人才不得不面对的这种种尴尬问题,难道仅仅是艺术人才自身的尴尬?除了质
疑和责难,也许我们该用更多的眼光来关注这个群体,比如,我们的社会是否给他
们提供了一个可以自由、充分地发挥才华的空间?他们一般都是自由职业者,作为
游离于社会大家庭的个体,在这个市场经济时代,社会拿什么来保障他们,让其安
心从事艺术学习和创作?在我们大谈医疗保险改革、住房公积金制度等话题时,可
曾有人将他们的存在纳入视线?这样一些很实际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

--
                          行云流水———无所不至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40.48]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