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Quizas (★不敢忧郁★), 信区: COA
标  题: 一、二十世纪的世界设计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Fri May 18 13:20:03 2001), 转信


自1871年普法战争结束至1911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有近4O年的和平,人民
生活在浪漫与幻想之中,那时的设计或多或少的都带有怀旧的色彩,比如工艺美术
运动、新艺术运动,它们力图阻止工业化的出现。一战,让人们产生的恐惧,忧患
意识取代了对未来的美好使惧,形成了一个特殊观点:如果机械失控会屠杀人类自
身。这是人类第一次对大规模的工业化产生的消极结果做出判断。当时的欧洲正处
在一个很不安定的状况下,社会民主思想开始逐渐移人一批清醒的设计师的脑中,
他们努力从建筑设计着手改良社会,提出“设计是为大众”的观点,这些人变成了
现代设计的核心。德国的设计立场就是受社会工程和社会工作立场影响的,它强调
设计怎样为德意志民族例造更好的条件。包豪斯(Bauhaus)的第一任校长、著名的
建筑师沃尔特·格罗佩斯(Walter Gropius)曾说:“我的设计要让德国公民的每个
家庭都能享受6个小时的日照。”由此可见,他们进行的是“社会工程活动”,即
对社会进行工程化的改革。“少即是多”(Less is more)的现代设计形式不是对形
式考虑的结果,而是解决问题、满足大众基本生活需要的形式的结果,它产生的原
因是社会民主思想,目的则是创造廉价的、可以批量生产的产品。

二战后,为了追寻包豪斯早期的理想主义、德国建立了乌尔姆设计学院
(Hochschule Gestaltung at Ulm),重申“艺术与科学结合”的主张。这所学院最
大的员献是系统设计和设计院校同企业挂钩。可以说,从德国开始现代设计以来.
第一次有可能把理想的功能主义完令在工业生产上体现出来。乌尔姆的教育体系对
了战后的设计教育起了引导作用,创造了模式,奠定了基础。

因为德国设计师更多考虑的是设计和人的物理关系(如尺寸、模数的合理性等),所
以德国的设计是冷静的、高度理性的,甚至是不尽人情的,以致有时缺乏对设计和
人的心理关系的考虑。北欧的现代设计却十分注意这—关系,它的地理位置是决定
因素。斯堪的那纳维亚国家所处的纬度偏高.冬天的日照时间只有两三个小时,人
们更多的时间是在室内活动,使得人和室内陈设的关系极为密切,这就要求设计必
须注意人的心理感受。建筑大师阿尔瓦·阿图(Alvar Aalto)等人提出要走德国人
的理性主义道路,而不用德国人的简单的几何外形。他们的设计采用某些有机形态
(如弯曲线)和原始材料(如木材),被称为“有机功能主义”。南欧的设计,意大利
最为突出。意大利人把设计当作一种文化来看待,不单纯把它看为赚钱的工具,于
是小批量和高品位成了意大利设计的优势,这体现在那些别具一格的家具、汽车、
鞋等设计上。

美国的设计体系与欧洲设计体系是泾渭分明的。欧洲的设计先由理念切入,然后有
明确的设计目标。美国则是做完设计之后才加以总结,与欧洲弥漫着社会民主气息
的设计完全不同。美国的设计起源于商业,加之没有社会意识形态为依据,曾经一
度跟着市场走。美国虽然缺乏社会思辨,却是非常注重实用并且十分强大的经济动
物,它以雄厚的经济实力兼收并蓄、容纳各种积极因素,令自己的设计很快就取得
了领先的地位。1933年,包豪斯关闭之后,包括格罗佩斯、汉斯·迈耶(Hannes
Meyers)、米斯·凡·德洛(Mies Vander Rohe)在内的5OO多人移居美国,产生了积
极的影响。他们的到来使以往没有理论基础的美国设计有了主心骨——设计的伦理
、思想意识、教学体系。这些都为美国设计的飞跃埋下了伏笔。在中产阶级占主导
地位的美国的社会环境中,包豪斯主张的为大众设计的观念被湮没了。但美国提供
的广袤土地和强大的经济支持再次燃起了建筑师们的热情,一座座建筑拔地而起,
国际主义风格诞生了,它是美国的商潮同德国的理念结合的产物。这种风格逐渐波
及世界各地,产生了广泛影响。

北欧人认为设计是他们生活的组成部分,美国人以之为赚钱的工具,日本人则认为
设计是民族生存的手段。由于日本是一个岛国,自然资源相对贫乏,出口电器便成
了它的重要经济来源。此时,设计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命脉,以致日本设
计受到政府的关注。日本的设计从本世纪50年代开始起步,以其特有的民族性格使
自己的设计变得十分强大。日本人是世界上最好的学生,他们能对国外有益的知识
进行广泛的学习,并融汇贯通,最终成为己用。同时,日本民族的团体精神很强,
使企业内部的力量比较容易得以完全集中。日本的传统中有两个因素使它的设计没
走弯路:一个是少而精的简约风格,另一个是在生活中他们形成了以榻榻米为标准
的模数体系,这令他们很快就接受了从德国引入的模数概念。空间狭小使日本民族
喜爱小型化、标准化、多功能化的产品,这恰恰符合国际市场的需求,导致出现日
本的电器产品引导世界潮流、横扫世界市场的态势。


二、世界设计的现状
时间推至90年代,设计又面临新的形势。在此之前,各行业的界限相对比较清晰,
分工明确。进入90年代后,各行业之间的界限产生模糊。这个现象所受到的最大刺
激是设计师遇到问题不能按照产品的类别进行硬性分割。在设计时,他们必须注意
设计对象与其它产品之间的关系,必须要跨出设计对象的设计范围来考虑问题。如
设计杯子,不是单纯以是否符合人体工程学或以优美的造型为标准,而要考虑它在
什么场合使用,要让杯子能与周围的环境相适应。随着设计师考虑的设计范围日趋
增大.出现了以品种分类的边缘的模糊化问题,各类学科也有了互相兼容的现象,
即学科的交叉化。这是现代设计的重要趋势。







    对设计而言,另一个强力冲击来自电脑。由于最早的设计院校大多是以美术学
校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也就是说设计教育是从美术教育中衍生出来的,从而使设计
教育主要以技法训练为中心。学生们把大量时间花费在技法上,在当时的条件下是
无可非议的,因为那时的设计图纸只能用手工的方式进行表现。这种情况一直延续
到7O年代,甚至更晚一些。80年代,个人电脑的普及给设计带来了无法想象的冲击
。原先用画笔描绘或用其它特殊技法完成的效果图,现在只需用一台硬件配置很好
的电脑和AutoCad、Photoshop、3D Studio等优秀制图软件相配合,便可使制图所
花费的时间缩短一半以上,并且图样美观准确。电脑使往常占用教学4/5课时的技
法训练锐减至少于I/1O,让学生有更充裕时间来考虑设计的细节问题,这对设计
及其教育体系是革命性的冲击。
学科交叉化和电脑的冲击对当今的设计是积极因素,它们将促进设计在新的时代面
前更快地向好的一面发展。当然,现代设计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国际主义带来的刻板面貌。国际主义风格的产品可以批量生产,并且价格低
廉,适合广大民众的需求.仅它在设计过程中牺牲了民族性、地方性、个性,一心
追求共性。现在是工业化向信息化转型的一个过渡阶段,从长远利益来看,产品必
须有个性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中牢地占有一席之地。在设计中,从国家、地
区的实际情况出发,把民族审美情绪同现代设计的某些因震结合起来,形成独特的
设计体系,是设计的一个发展趋向。在这方面,日本人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比如
他们把套在木桶外面的箍夸张加大,让它既是功能构件又是装饰构件,称之为“装
饰性的使用结构部件”。北欧的木制、藤制家具形制性和个性的关系已经成为各个
国家的设计师共同面临的棘手问题。

其次是后现代手义对现代设计造成的负面影响,后现代主义由建筑设计产生,从罗
伯特·温图利(Bobert Venturi)设计了“温图利住宅”起,后现代主义建筑师们采
用一些古典主义的历史符号并加以破坏,然后重新组合,企图改变现代主义刻板的
面目。查尔斯、詹克斯的话或许使我们能更好的理解“后现代主义”这一概念,他
说:“后现代主义就是现代主义加一点什么别的(装饰因素)。”后现代主义造成负
面影响的根源在于它的调侃态度。事实上,它是采用调侃的方式使用古典符号,调
侃适度才能达到很好效果,但是过多调侃便伤害了许多受过高等教育、对古典主义
有深入了解的中产阶级,而他们偏偏是最大的买主。此外,因为许多人不明白后现
代主义的真正含义,使得“后现代主义”变成了低能的设计师的遁辞,凡是他讲不
通的都冠以“后现代主义”的大帽子。看着被称为“后现代主义”的一部分不伦不
类的建筑真是让人啼笑皆非。后现代主义的设计虽然流行时间不长,但对严肃的现
代设计的负面冲击却是难以估量的。




--
      ◢◤◥◣
    ◢◤╱╲◥◣
  ◢◤╱不敢╲◥◣ ←…………………┓
  ◥◣╲忧郁╱◢◤           QUIZAS ∶因? 为? 害怕,? 所? 以 不敢┏…→
    ◥◣╲╱◢◤             Quizas┗…………………………┛
      ◥◣◢◤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40.70]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