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Quizas (★不敢忧郁★), 信区: COA
标  题: 表演生活:谢德庆的艺术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Fri May 18 20:42:28 2001), 转信




    谢德庆的艺术传达媒介不是文字、声音或颜料,而是自己的生活。他的创作
包括1978年至1986年的五个"一年行为",以及从1986年底到1999年底的13年行为艺
术"尘世"(Earth每次行为都包括一个特殊的声明、特殊的约束、特殊的存在方
式。它们以切合内容的方式被严谨记录下来。尽管谢从未详尽地陈述其创作原由,
但每件作品都含蓄地提出了有关生活、艺术、存在以及生活在我们所生活的世界
中的意义等深刻的难题。

  关于被非正式地称作笼子(Cage Piece)的第一个一年行为,谢德庆整整一年
将自己锁进他在其阁楼里建造的笼子中,就象生活在监狱里。无人与他交谈,无法
阅读和聆听,无事可做,除了思考和计日。每天,他在墙上做个标记,并为自己照
相,来记载这种煎熬。一个助手给他送食物,清垃圾,但他们从不交谈。

  第一个一年行为是关于孤独与隔离。它对身份与存在的内在界限提出了疑问。
谢德庆让自己直面生存的底线:不多的食物、住所和衣物,缺乏社会接触、物质
享受和娱乐机会。我们依靠与他人的交流和外界给予的营养品和刺激来支撑生命。
一个人放弃多少还能生存下去?减少至最低的范围意味着什么?没有交流机会和
思考记录的思考意味着什么?作为非法移民(那时的),谢德庆在纽约的异乡人
经历或许给其行为艺术带来灵感。当然这件作品与世界各地监禁的政治犯的情况
产生共鸣。但是谢德庆愿意接受这样恶劣的情况给人们留下了神秘感与不安。

  第二个一年艺术,被称为时间作品(Time Piece)。谢德庆把工作计时卡插入
打卡钟打上时间。一小时又一小时,一天二十四小时,日复一日,整整一年。一位
观察者证实了每一天的时间卡。"为了展现时间的进程",谢德庆在此作品开始前理
了发,然后让他的头发在那段时间里自然生长。每次,他去打卡钟打卡,摄影机则
摄入一个画格。最后,影片把每一天压缩成一秒钟,则一年大约六分钟。

  第二个行为关注时间的本质。本质上讲,我们都是沧海一粟。然而,我们很少
去关注时间本身的流逝。我们倾向于按照填充时间的活动来考虑时间,或是在不得
不等待或想要即刻得到什么东西的时候,才被动地想到时间。而谢德庆在他的行为
中抛弃了所有的内容与境遇以便去体验诸如时间的纯粹流逝之类的过程。通过将我
们的社会中把时间等同于工作这一习惯推到极致,他完成了自己的作品。谢德庆使
用了打卡钟,这是一种在工作场所中使用的设备,它机械地将时间划分为精确的等
份,并通过对时间消耗的测量来冷酷地判定人的业绩。谢德庆以打卡作为自己的工
作,而不是用时钟(时间)去衡量各种类型的工作。在此过程中,排除了任何特殊
内容的时间流逝这一过程本身,成了他的劳动的唯一目的。通过将我们生活中对时
间的物化推向极端,谢德庆重新揭示了一种对时间的内在体验,一种纯粹的、宁
静的"持续"的感觉。


  在第三个姑且称为"户外"(Outdoor Piece)的一年行为中,谢德庆在户外生
活了整整魂。在这一年中,他从未进入任何建筑或有屋顶的结构。在这一年的大多
数情况下,他漫无目的地行走在曼哈顿下城区,靠着收费电话偶尔与朋友们联系。
每天,他都在地图上记录下走过的地方,并标示出吃和睡的地点。

  第三个行为,被视为是第一个行为的反面。由于不被限制在室内,谢德庆尽可
能为自己打开户外空间。自我可以由于暴露而枯萎,也可以因为封闭而死亡。在这
件作品中,谢德庆把自己抛入一种飘流的状态而成为一个流浪汉。他测试着自己在
环境中生存的力量。这些环境通常超越了他自身的控制。住宅的实质到底是什么?
无论是象征性的,还是物质性的,为什么人的需求会如此基本?一个人的住宅如何
对确定他的身份起作用?如果强迫一个人不靠这些基本的东西去生存,会发生些什
么呢?一旦无家可归,一个人就成了无人瞩目的无名氏。这样无家可归的人除了有?
剥夺的感觉之外是否还有自由的感觉呢?纽约有很多迫不得已的无家可归者流落街
头,而谢德庆自觉地去分享他们的困境又意味着什么呢?

  谢德庆的第四个一年行为,副题为艺术/生活(Art/Life),是与Linda Montano
合作的。他们二人在一年的时间里,以一条约2.43米长的绳子连在一起。同时,他们
尽量避免实际的接触,这样可各自保留自己的空间感觉。谢德庆与Montano在作品开始
前互不但从作品开始后的一年中,他们从未分开过。通过照相和录音带,每天他们都一
起记录下他们的时间。


  第四个一年艺术让我们思索人类关系是如何起作用的。第一个和第三个一年行
为则展示了与世隔离或与之对立的自我。这件作品探索了亲密的界限,什么使得两
个独立的人成为夫妇?他们如何面对另一人和周围的世界?保持这么长久的接近,
对他们又意味着什么?对于这种接触(这里体现为他们拴在一起)和隐私(这里体
现为他们不实际接触),我们如何商讨我们的需要?自我在哪里结束,而他人又从
哪里开始?两人能保持多么近的接触,始终保持什么样的程度才能使双方都有陌生感?

  谢德庆的第五个也是最后一个一年行为,在某种意义上是对前四次行为艺术的
否定。他用了一整年的时间离开艺术--在任何情况下不做艺术、不谈艺术、不读不
看艺术、不以任何其他方式参与艺术。更确切地说,谢德庆那年"仅仅活着"(Going
in Life)。不像其他一小心接触了几次。通过标示出这些艺术的细微的缺陷(它们
本身也是一件艺术作品),通过创作一种"仅仅活着"的艺术,谢德庆得以反思这些二
难困境。

  "尘世"是谢德庆最后的方案,持续时间最长,从他36岁生日持续到49岁生日。
它被记录下来,不像第五个行为;但不同于前四个,它的记录只发生在回顾中。当谢
德庆宣布这一作品时,他说他将做艺术,但只是秘密地做。直到这个行为结束他才公
开它的内容和意图。只有在那时,他才发表声明:"我活过来了。"他说了,并且使它
延续到了千禧年。

  "尘世"并不像前四个行为那样要求实现特定的条件,也不是像第五个一年行为
那样去否定特定的条件。更确切地说,单纯的存在--生存,坚持,延续--成为艺术家
要确证的目标。这项创作除了不知不觉地重复在谢德庆日常生活的存在中已然发生过
的一切之外,没有做任何别的事。就这样,谢德庆再次重置了艺术和生活之间的关系。
"尘世"暗示了回顾谢德庆过去所有创作的另一种方法。但是无论谢德庆要从事的工作
如何不同寻常,在每一件他的作品中,最重要的是:通过它们的重复和融入日常事务,
这些工作变得和其他任何事物一样普通。也许这才是所有之中最重要的转变。

  谢德庆的创作把我们带入无尽的冥想。它提出了难题,却没有提供任何答案。
谢德庆的行为没有阐明任何理论,也没有阐发任何确定的概念。相反,它们却以自身
作为例子并把提出的问题具体化。谢德庆无论是关心孤独和隔离,自我的界限和自我
与他人的关系,或是关心我们的生命嵌入时间和空间的方式,他总是尽可能具体地设
法把捉这些问题。他不仅思考这些根本的二难困境,而且,也在它们真切存在的密度、
欢乐和恐怖中体验它们。这么做需要不可思议的克制和献身精神。但它也同样需要一
种非凡的自觉意志:把自己完全奉献给时间、机缘和物质。顽强地坚持超越现实,拒
绝被限制在一堆我们已有的关于现实的理念之中。这才是谢德庆艺术的本质。

  谢德庆每一次行为是一个单独的事件:一次行动或一系列行动,这些行动在特
定的空间、特定的一段时间内展开。既然这些行动已经完成,就不能重现或重演。
所剩下来的只是痕迹和遗迹。这些痕迹以几种形式存在:有从谢德庆的作品引发的所
有想法,比如在这篇随笔中表达的东西;有对这些行为的严格记录,包括海报、照片、
录像和艺术家的陈述,所有这些都保存在一张DVD-ROM上。这份大容量的证据极为重
要,因为没有见证,谢德庆的创作是完整的当然,没有人能知晓艺术家的内在体验,
他所能到达的地步只是接受它。在他表演六件作品的时候,艺术家和观众互相面对时
存在巨大的隔膜,但是一方对另一方又是必要的。但是要想让这些行为在世界上得以
见录,它们就不能完全保持隐蔽。它们不得不在内省的同时还面对外界,除了表演之
外还需要见证。就像一棵树在森林里倒下:一定要有人听到它轰然倒地的声音。谢德
庆已经把他的艺术才华呈现给了我们,他的艺术的见证人。我们作为见证人,通过接
受它而使那种艺术成为可能。艺术家和观众互相面对时存在巨大的隔膜,但是一方对
另一方又是必要的。


--
      ◢◤◥◣
    ◢◤╱╲◥◣
  ◢◤╱不敢╲◥◣ ←…………………┓
  ◥◣╲忧郁╱◢◤           QUIZAS ∶因? 为? 害怕,? 所? 以 不敢┏…→
    ◥◣╲╱◢◤             Quizas┗…………………………┛
      ◥◣◢◤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40.70]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