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zyyy (骆驼架), 信区: CACE
标  题: “自然”的真谛——建筑的两面性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Wed Oct 24 12:04:36 2001), 转信


“自然”的真谛——建筑的两面性

 2001-2 新建筑 隈研吾
   作为一名建筑师,却总是以自然为题材,探讨自然、追寻自然,这实在是一
件很有挑战性的工作。坦率地说,也是一种自相矛盾的行为。在我创作这一连载的
过程中,这种想法一刻也没有从我的脑海中消失过。

  当“自然”成为人工建筑的主题时,这一矛盾或者其附属产物,就会或改变形
式、或改变风格,然后以加速度重新出现。比如以论战、斗争、或反面意见等形式
……或者借助于“工程”这一更加具体且积极的形式。当“自然”终于被定为人工
建筑的主题时,则说明建筑师们已做好迎接这一切的心理准备。


  中国长城的“建筑师走廊”,即是附属产物之一。该工程聚集了十位建筑师,
准备在长城附近的丘陵地区每人设计十栋、共一百栋“大自然”中的商品房。


  首先是对地形与植被的保护问题。尽可能就地取材,使用当地原有的建筑材料
。根据这一原则,初步计划使用与长城城墙颜色相同的米黄色花岗岩岩石,在荒凉
的大山中,“堆起”一个村落。


  这个工程虽说意义深远,但也有让我无法释怀之处。首先,这只是民间的房地
产开发商在“自然”这一流行主题的推动下,推出的一项工程。北京现在正处于现
代化发展的鼎盛期,在城市的中心地区,高层办公楼、新型住宅区林立,其高度与
密度,甚至连纽约和日本都望尘莫及。


  另一方面,在中国现代化以世界少有的高速向前发展的同时,回归自然和复古
也成为中国建筑界的一大潮流。年轻的建筑师和设计师们开始把目光投向那些略显
脏乱的乡间小路,如何保留历史的痕迹以及自然的色彩成为他们热衷的话题。六十
年代日本处于现代化发展的鼎盛期时,在部分人们憧憬现代化未来的同时,复古潮
流也曾昌盛一时。而长城的这一“建筑师走廊”工程,很显然就是这种复古潮流的
产物。
  很早以前,我就意识到当现代化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环境与自然必然会在建筑
师们的不断反省中成为新的建筑主题。厌倦了华丽的装潢,自然的环境就更加充满
了魅力。只不过现在,两者同时出现在中国的建筑舞台上。两者相互补充,同时也
相互竞争。换言之,在一种粗略的分类方法下,现代化与复古两种潮流在对立的同
时,相互提携不断地向前发展。但同时,也暴露出这种对立只是一种人为的臆想。
2001年的中国用一种非常极端的方法把这一事实告诉了我们。


  其实,这时我们应该研究的不仅仅是现代社会所呈现出的这种所有现象同时出
现、乍看之下非常对立的双重性,那种潜藏在环境、自然主题中的两面性与矛盾性
更应该引起我们的充分重视。但是,视而不见决不是解决的方法。相反,只有彻底
地深入其中,将之研究透彻,才是解决的上策。


  事实上,具有两面性、相互矛盾的不仅仅是自然与环境这一方,依据相互原理
,建筑、城市规划等一方也应该同样具有两面性,且处处充满了矛盾。我所关注的
并非如何才能断定自然为善、都市及人工建筑为恶,而是如何研究及活用两者所各
自具有的两面性。也正因此,近几年兴起的都市自然研究,深深地吸引了我。都市
与自然并非对立的,即使在都市中心部,也可找到变化多样建筑素材。竹子在中国
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而且在中日文化交流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竹子生
长速度快,而且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强,实在是绝佳的建筑材料。另外,竹子笔
直挺拔,竹皮质地坚硬,既符合人工建筑物讲求几何美观的要求,又来自柔和的大
自然,充分体现了两面性的真实存在。而且我并不打算把这栋“竹屋”建成“建筑
物”,而是模仿长城在自然原有的地形上进行修筑。所谓的“建筑物”,其实就是
在一块平坦的地面上进行的工程,而前提条件就是自然与人为行为的相互对立。而
长城这一建筑物却完全没有地基的限制,是沿着山形自然地向上延伸。长城对自然
的这种完全的被动性,岂不正是对人工建筑与自然的相互对立的一种讽刺吗?长城
的这种巧妙的两面性,正是吸引我之处。


--
········I NEED AN EASY FRIEND

                       I DO THINK YOU FIT THIS SHOE

                            I DO WON'T YOU HAVE A CLUE ············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41.55]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