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fyjeff (温柔浪子孤独心), 信区: CACE
标  题: 深圳建筑的几何性、雕塑性、时代感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Sun Jul 14 11:03:17 2002), 转信

来过深圳或在深圳居住已久的人们谈及对这座城市的印象:“高楼加绿地”,让人
如数家珍、津津乐道极具特色的城市建筑却为数不多。我们不否认深圳二十年日新
月异的变化,其间也产生不少“标志性建筑”,总感到小家碧玉居多,缺少具有国
际水准的大家风范,要想真正步入“国际性大都市”,城市规划与建设还任重而道
远。

  声名赫赫的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曾经说过:“建筑是一种社会艺术的形式”。
所谓社会艺术,即指建筑与绘画、雕塑等艺术门类的区别,后者更强调艺术家自身
的个性在作品中的体现。城市建筑也应同样重视其内涵与个性,但由于建筑设计会
受到来自社会、技术、经济规划等方面的制约,其最终作品与当初的设计蓝图相距
甚远。

  如何打造城市建筑之精品,凸显个性鲜活、色彩缤纷的城市符号,是业界人士
急需思考与研究的课题,课题应包括以下内容:

  鲜明精确的几何性

  建筑是一种空间的艺术,而有限的空间则表现为各种不同的几何形体。因此,
建筑的构成总是离不开几何形体。也许有人说,几何性是建筑的一种天然属性,任
何一个建筑都不能使其脱离这种属性。所以,几何性似乎谈不上建筑风格的特点了
,但如果真的得出如此结论,那肯定是忽略了建筑的演化过程及核心内容,未免把
问题过于简单化。简洁、明快的点、线、面结合,组成纯粹的几何表现最能产生视
觉冲击力和永久记忆,虽然千变万化的装饰图案与造型也能吸引人们的视线,但建
筑形体组合的几何性处于某种“潜伏”状态或“隐性”表现,却无法粉饰掉几何造
型的风骨与精髓,无论是古埃及的金字塔还是现代风格的新加坡GateWay高层写字
楼都是精确运用几何性的成功典范。

  强烈生动的雕塑性

  建筑是超越雕塑、绘画而发展的一种综合艺术,同时也具有一脉相通的共同格
调,优秀的作品总能让人们把建筑作为雕塑品来玩味、欣赏。因为,建筑本身的雕
塑性有强烈的表现力从而体现设计理念与风格,当建筑的雕塑性与几何性紧密而巧
妙地结合在一起时,你会真正感受到什么是“鬼斧神工”,从而彻底改变了千篇一
律的城建模式,达到彰显个性的视觉识别。香港中银大厦、费城商业广场都具有强
烈生动的雕塑性而成为经典之作。深圳楼宇星罗棋布,但真正表现典型雕塑性的楼
盘却让你无法圈点,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

  明快活跃的时代感

  建筑以其特有的形式挽留时代的脚步,充满着时代的气息,而这种意境的创造
恰恰靠的是建筑材料、施工技术以及运用材料技术的种种高超技巧。钢筋混凝土、
钢骨、预制装配、玻璃幕墙、空间网架……每一次新材料的问世都将带来建筑史上
的革命,这种壮观的景象必定和时代同步。假如我们的城市是一个巨大的T型台,
那么每一座极具时代感的建筑就像T型台上熠熠生辉、万种风情的模特,演绎着时
尚、流行、潮流与另类,展示着城市的风情与个性,这使我想起一句名言:“当技
术实现了它的真正使命,它就升华为艺术”。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窗口城市,深圳不缺乏时代感,这给城市建筑提供非常
宽松的环境和舞台,但如何运用文化、艺术的多元性,使时代感与几何性、雕塑性
完美统一,使我们身边多几座具有大师风范的经典之作,这需要业界人士的思考与
研究,需要远离浮躁的沉淀,更需要政府有关部门、设计师、发展商、承建商的共
同努力。正如贝聿铭所说:“只要建筑能够跟上社会的步伐,它们就永远不会被遗
忘”。他们也永远不会被遗忘!

--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抹去一滴泪水,不留下一丝悲哀……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40.55]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