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bookworm (现代书生), 信区: CE
标  题:  谤誉张五常(zz)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Sat Dec 14 23:07:46 2002), 站内信件

发信人: deerhunter (猎鹿人), 信区: Ecosociety
标  题: 谤誉张五常(zz)
发信站: 北大未名站 (2002年04月18日16:12:13 星期四), 转信

国内统一刊号:CN37-0027 邮发代号:23-327 每逢星期一出版

当前位置:首页>>专题报道>>专题 原文出自 02-04-08  第 51 期
谤誉张五常
----------------------------------------------------------------------------
----
   ■本报记者 章敬平 李利明 曹盛洁 成都 北京报道   2002-4-12 21:21:34  阅读
 1307 次
    2002年4月1日,西南财经大学的“愚人节”成了“张五常节”。
  晚上7点半,64岁的张五常和夫人准时登上了“西财”的“名流讲坛”。前排的
学生一拥而上,企望获得一个签名的张迷们把一旁陪同的赵德武副校长挤到拐角。在几
乎留不出一点缝隙的礼堂里,后面的学生前往不得,就同声高喊“张五常!张五常!张
五常!”
  央视《经济半小时》主持人曲向东感叹,“这情形我们只能在大牌娱乐明星的演唱
会上才能见到,张五常太热了,简直就是一颗学术明星。”
五常热似周星驰?
  据称,类似的“捧星盛况”已在中国的高校重复了十余遍。去年以来,张五常从中
山大学讲演到辽宁大学,于大江南北掀起一阵阵张五常旋风。
  西南财经大学一位王姓女生说,他们喜欢张五常就像喜欢周星驰,看张五常的经济
学散文《卖桔者言》就像看周星驰的《大话西游》。
  有研究者称,此次“张五常热”,是张五常在大陆掀起的第三波热潮。
  上世纪八十年代,借着《卖桔者言》的非凡传播力,张五常的声名始播于大陆。而
后,两度晤见中央领导人,并向中国高层领导推荐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里德曼等人。
张在中国内地的声名很快超越了学术圈。
  九十年代中期,经过1989年后长达四年的销声匿迹,《经济学消息报》开始连
篇累牍地刊登张五常的文章,张的名声再度渐起于大陆。
  最近一波的“张五常热”,是最热的一波。张五常的三本经济学散文集由大陆数家
出版社陆续出版,再加上《经济解释》在众多大学网站上的张贴,使得“张五常热”持
续升温。最终,北大朗润园的一篇文章把这波热潮升至沸点。
北大后学发难
  2002年1月,《经济学茶座》杂志社在“张五常热”上扔了一枚“炸弹”——
《给张五常热降温》。
  “炸弹”是从座落在北大朗润园的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扔”出来的。投掷者为该中
心博士后夏业良。
  夏业良在批评张五常之前表态:我并不怀疑张五常的智力和他在产权经济学方面的
贡献,也欣赏他的散文类作品的影响力。
  随后,话锋一转,五常先生倒真是有“五常”行为:一是常常夸大其辞,每次演讲
都有“爆棚猛料”,真可谓“语不惊人死不休”;二是常常炫耀自己曾与大师为伍,借
名人名校抬高自己,言必称科斯、弗里德曼,且自己之高见不是被他们所采用或默认,
就是事实最终证明自己赢了;三是常常过于自信,凡自己之创见均为开天辟地之宏论,
只可惜诺奖委员会有眼无珠。如今又扬言其尚未出版的那本《经济解释》已经超越斯密
、马歇尔等人,无意中又将自己置于大师行列之中;四是常常突出自己鹤立鸡群之处,
甚至大言不惭地说自己已经有三十年不读书,也从来不读他人的论文,并且书架上没有
经济学书籍,只有书法绘画摄影一类的书籍,不知这算不算误导学生;五是常常以自己
的预测准确而自豪,动不动就说自己某年某月的预测如今已经成为现实,并且相当准确
,俨然一个“事后诸葛亮”。
  夏业良还指出张五常反感使用数学,以偏概全,误导后学。
  此文一出,“经济学江湖”突变,议论四起。
  自称后学的夏业良言明,由他这样的后学批评张五常最为合适。理由:已经颇有建
树的大牌经济学家有谁愿意对张五常这样的资深学者进行认真的批评呢?这样做即使不
引火烧身,也有失雅量。另一方面,二三十岁上下的经济学初学者在一段时间内还难以
辨别张五常道行的真伪,可能连崇拜也来不及,哪儿会想到批评自己的偶像?
  夏业良说,尽管借骂人来为自己扬名是一条成名捷径,但自己并不需要通过这个途
径来提高自己的民间知名度,因为自己一来没有使用过这样的伎俩;二来受过基本的专
业训练并已在专业学术刊物上发表过一定分量的论文。
  《经济学家茶谈》为夏文配发的编者按语说,“夏意为给张五常热降温,但本文的
发表或许反给张先生升了温。”
  不出所料,夏文一发表,从《文汇报》到《南方周末》,报刊竞相转载,网上四处
转贴。自称经济学票友的湖南学者朱锡庆评论道“炒作骤然升温”。
南方为之激辩
  夏业良的“贬张炸弹”发出后,“挺张炸弹”的回击声率先在南方响起。以《经济
学消息报》为阵地,朱锡庆和高小勇各写了一篇不同风格的文章,驳斥夏业良。
  朱锡庆,湖南人,张五常的崇拜者,自谦经济学“票友”,深得张五常喜欢。张五
常成都之行,特地通知朱锡庆前往会面。
  朱锡庆的文章《张五常:一个插路标的人》在《经济学消息报》首发后,贴在北大
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论坛上。朱文刀刀见血,指责夏业良的批评是非学术性的野蛮的攻
击,是“野路子经济学家”行为。
  4月2日,在成都,朱锡庆对本报记者说,这是 “典型的‘文革’伎俩,断章取义
,阉割他意,而定欲加之罪。夏业良为什么要这么做?答案是‘借骂名人来为自己扬名
’。这番炒作的最大收益者不是张五常而是夏业良,寂寂无名之辈一夜之间名声大噪。
这种做法的恶毒之处是,好比一种寄生性的绞杀植物,把母体绞死,寄生物却活着。”

  朱锡庆说话的时候,言辞激烈,表情愤然。
  较之朱锡庆,高小勇的文章多些方家色彩。没有谩骂,立意也要高远得多。今天也
挂在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五常之谤》,最早发表在2002年2月15日高小勇
主政的《经济学消息报》头版头条上。
  高小勇,瘦瘦小小的中年人,1994年在林毅夫等人的支持下,远赴美国采访了
10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回国后亮相于央视《东方之子》,名噪一时。
  《五常之谤》一组三篇文章是高在春节期间写就的,洋洋洒洒数万言,据说,高是
一气呵成,之后泪流满面。
  文章开篇,其悲愤的情绪便经由这样的文字跃然纸上:近睹《对张五常热的冷思考
》,真感心冷齿寒,辗转反侧。并指责《文汇报》和《南方周末》“载文专撷先生英雄
之‘暮’,遽觉有失偏‘冷’,且待人似薄”。
  高小勇对本报记者说,张五常散文、张五常经济研究样式之于中国经济学,乃至对
整个中国的涵义,迄今并不为更多人所理解。
  高小勇以为,对张五常的批评可能冒失鲁莽了些,大兵遇上秀才般的武断粗暴,多
少暴露出了一些我们经济学教育和学习的失败。否则,怎会欣赏不了张五常对价格理论
的更一般化运用;怎会领略不了其对价格理论之重心——费用约束的如身使臂,如臂使
指般的自如操纵呢?
  在高小勇看来,中国专司经济研究的人对原理工具很隔膜。他提出一个“吴敬琏忧
患”,吴仗义执言,痛斥中国股市如赌场,让人目睹了中国知识分子久违的风骨和良心
,忧患情真意切,质量却不高。原因在于对原理工具缺乏把握和感觉,极其容易感情用
事。而这对熟谙西方的张五常看来,情形可能几近荒诞,依他性格会大呼“惨不忍睹”
。若不如斯,他怎会自费布道于大陆南北东西;怎会在退休赋闲后,还心急火燎地为大
陆学人赶写《经济解释》一书;他怎会危言耸听以惊麻木?张五常宣称“不读书”,我
们可不可以理解为劝人不乱读书,不妄言,读好书,听玉言,以求学习效果之“最大化
”呢?一门经世致用之学弄成现在这般装神弄鬼,张五常极而言之地大吼一声“不读书
”,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呢。对这样一位心系中国发展富强、中国学术水平提高,日夜眷
念其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经济学传教士,我们是否应该心怀感激,撩衫屈膝?
  说到这里,高突然顿了顿,缓缓地道:“至少,不该以瑕掩瑜吧。”
  3月28日,一个注册名为北风的网友在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网页上看到高文
后,回应说:“这一次,高小勇先生真的动情了。”
北大痛击张五常?
  有被采访者认为,夏业良对张五常的批评,不仅仅是他个人的“张五常观”,而是
朗润园的“张五常观”,代表的是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对张五常的态度。
  “贬张炸弹”发出前的2001年10月17日,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
办的“纪念严复翻译《国富论》100周年暨首届中国经济学年会”上,北京大学中国
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毅夫的搭档陈平对张五常发表了看法,他说:“社会上一般认
为最了不起的文人是钱钟书,最了不起的经济学家是张五常。他们的工作方式恰恰是文
人传统而不是科学精神。我曾专门到香港找张五常讨论他的佃农理论,他却在谈摄影,
根本拒绝讨论,说话经常是自相矛盾。”
  当天与会的中山大学教授王则柯对“张五常热”表示忧虑:目前国内学术标准扭曲
严重,张五常曾经做出过一些研究成果,但现在是没落了。有些学生听了他的演讲,就
觉得不需要读经济学教科书了。“张五常热”的客观效果是误导学生。
  值得注意的是夏业良不久就发表了张五常“误导后学论”。
  2002年1月21日,陈平在答北大网友的一封信——《经济学入流的问题,风
格,和判断》中,称张五常为“我见过的最摆架子、无法平等讨论问题的自命‘天才’
”。这一点,他跟网友说,“大家从他的报纸杂文中可以领教。我不打算在这里谈我对
他的工作的评价,是因为我从1993年起对他的工作的推究尚未做完。”
  继陈平之后计划公开对五常谤誉作出评论的是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教授汪
丁丁。
  据高小勇说,3月底,远在美国夏威夷的汪丁丁给高小勇发了一封电子邮件,谈论
自己对五常之谤的看法。4月1日,高小勇指着刚刚打开的电脑,对记者说,“汪丁丁
在很大程度上支持我的看法,但认为我对张五常的表扬过分,甚至盲目崇拜。”
  由于是私人信件,记者没有看汪丁丁的信。听高小勇说,汪丁丁计划就五常谤誉给
《经济学消息报》写的文章不日将面世。
  对于北大朗润园痛击张五常之说,部分经济学家和资深经济记者表达了不同意见。
理由有二:
  其一,朗润园内的周其仁、卢锋等人对张五常赞叹有加。周其仁在其2002年2
月出版的《真实世界的经济学》一书的序言中说,“我最喜欢的经济学家是科斯和张五
常”,“我读张教授的文章,受到的启发是最多的。”
  其二,张五常和朗润园园主林毅夫互为欣赏,且有师承关系。张五常曾数次诚邀林
毅夫去香港大学执教,林毅夫也在公开场合认为只有张五常是在经济学理论研究上做出
突出贡献的华人经济学家。
争论迟早要来?
  尽管五常谤誉的参与者都是带着情绪进入论争的,但一些“看客”并没有将之视作
一场情绪化的闹剧。部分受访者以为,这是一场关于经济学方法论的争执,一场关乎工
具和思想哪个更重要的论争。
  有人说,数学是此次论争的一个核心内容。夏业良指责张五常鼓吹不必太在意数学
,不必多读书。这和当下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思想是格格不入的。有人引述林
毅夫的话评论说,朗润园希图向诺贝尔经济学奖冲击,倡导使用西方主流经济学家所能
接受的数理方法。
  师从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的陈平教授,既通物理,又精数学。王则柯在北京大学数
学系读书时师从著名拓扑学家江泽涵、姜伯驹教授,七十年代他改专经济,现在是中山
大学的经济系和数学系教授。他也很强调西方主流经济学家所能接受的数理方法。
  相反地张五常则对数学不感兴趣,他在4月1日的演讲中公开对青年学生说,数学
只是工具而已,他几十年不学了,思想才是他追求的,真实世界才是他感兴趣的。他说
他喜欢朗润园的周其仁,因为周其仁和他一样,最关心的是真实世界。
  虽然,陈平等人和林毅夫一样,在注重数理的同时,还强调关注中国正在经历的快
速的社会变迁、经济转型和发展的真实世界。但过于强调真实世界的人们往往忽略了这
一点,而把他们抽象为工具论者。
  同样,张五常也被极端地抽象为反对数学者,尽管张并非如此。
  作为五常谤誉的正方主辩,高小勇举了一个例子表明他对真实世界的关注。年初,
北大一位经济学教授跟他说他的学生如何了得,高却不以为然地说,我期待你的学生挑
战真实世界里形形色色的现象,显示智慧的科学力量。
  高小勇说,他为张五常的辩解超越了张五常本身,他引用辩论文章的最后一段告诉
记者他为张五常辩论的意旨所在:对《经济学消息报》,守候十年,惨淡经营,既不是
等人算命,也不是为了看气功表演,也不是为了欣赏那种耍魔术般的故作高深。坦率地
说,是殷切于大大小小的“张五常们”垂至。
  从记者手中看到这段文字,一位和当前经济学界过从甚密的资深媒体从业人员感叹
,这场论争迟早要来,张五常的出现只是一个契机。“中国经济和中国经济学界的发展
培养了中国历史上最多的经济学家,从‘海龟派’到‘土鳖派’,注重数理逻辑和注重
真实世界的论争已经在私底下酝酿很久了,只是彧于面子,没有爆发。但爆发是必然的
。张五常自负随意、个性张扬,又是美籍港人,火药桶从这里点燃是最容易的。”

--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29.56]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