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niezhifish (不带走一丝云彩), 信区: CE
标  题: 不明白的张五常教授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2004年10月17日23:05:11 星期天), 站内信件

我接触到张五常教授的经济学著作大约是在读工商管理硕士的1999年,当时读的是《卖桔
者言》,对张教授用市场事例去阐述经济现象的文风非常佩服,因为我本人对教条化的课
本也是深恶痛绝的。但一口气读完《卖桔者言》后,我却没有继续去寻找张教授的其他著
作,原因很简单,张教授的文章很精彩,但并不适合想深入了解经济学或经济现象的人去
读。严格的说,如果用张教授的文章作经济学的启蒙读物可能对学生是有害的,在这方面
我赞同张教授本人的观点,从价格理论着手,好好看看《国富论》可能有益的多。

要说明这一点,还是从张教授自己的著作说起,在一篇《懂深不懂浅的学问》的文章里,
张教授有这么一段:(最近在北京的一次讲话中,一位教授坚持需求曲线不一定向右下倾
斜,指出好些课本说有时是向左下倾斜的。我说若二者皆可,经济解释就不可能错,所以
就不可能有经济解释。说来说去那教授也不明白。他不明白科学的假说不是求对,而是求
可能错。)我引这一段就是想探讨究竟谁不明白。北京教授明不明白我不知道,但张教授
在我眼中却肯定是不明白的。为什么加我眼中这三个字?是因为我也可能理解错了,我先
试着解释一下。

这是一个关于方法论的命题,张教授想说经济学的方法基石不是求真,而是证伪,而要想
证伪就必须用事实,而构筑事实的理论框架必须建立在前提、假设的基础上,当你的前提
是一切可能,自然得到的结论就是一切都可能,经济学也就失去了应用的土壤。这好比欧
式几何的前提是几条公理,如果两点只是可能而不是一定决定一直线,自然欧式几何就不
存在。如果我的解释表达了张教授的原意,那么我认为这个回答很精彩,因为我本人也是
科学是实用的证伪科学这一论断的支持者。但这个解释还没完,因为我们马上得到一个新
问题:需求曲线斜率为负是经济学公理性前提的必要性在哪里?

当然需求曲线斜率为负是经济学公理性前提是张教授的论断,但我恰好也很赞同张教授的
治学怀疑论,因此不会因为是张教授说的,就将其视为真理。可能我对经济学研究不深,
因此无法接受所有经济学理论都建立在需求曲线斜率为负这条公理的基石上。因本人的工
科背景,我想用数学体系来对比说明一下,根据公理建立的体系自我逻辑的严谨是最重要
的,任何基于公理的推导和定理都不能发生谬误,否则视公理命题为假。由于经济学的人
文科学背景,所以严格的推导、定量的分析有其局限性,所以理论上很难立刻证伪,但也
是由于经济学的人文科学背景,可能马上就能找到一个事实的经济现象来推翻某公理。在
我找到这个现象例子之前,我还需要强调,公理的普适性决定反例只要有一个就够了。

在证券市场中,整个市场、个股都存在价升量增的现象,目前的合理解释是赚钱效应引发
需求量增加。首先这一现象是不是经济现象?是不是需求曲线斜率为正的现象?其次实实
在在的交易量是不是张教授认可的量?如果有人说虚拟经济或基于虚拟资产再交换的交易
不再讨论之列,但最起码已经说明需求曲线斜率为负只是经济学某体系中的一个定理,有
其适用性。这又引发了第三个问题,那就是此反例的适用性。我不能将它忽略是因为我不
想也引出一篇文章指出我的逻辑漏洞,我可能在这个论断上还没找到反例,但不是我不明
白应该如何去论证。关于此反例是否适用,我不再过多论述,我只强调一点,它不是短期
个别现象,几十年价升量增走牛的股市例子很多,可以说是证券市场较普遍的现象,如果
经济学的公理在这里不适用,哪又何谈经济学的公理?如果说短期内某股票因为它的价格
上涨改变了投资者对它的预期(仅有这个改变)而使它成为另一种需求,需求曲线斜率为
负将永不会错,因为它将永远活在注释的阴影中,而不是立于经济解释的基础。

我确实不知道北京教授明不明白,但北京教授的提问完全可视为是对此论断的公理性发出
置疑,如果张教授明白提问可能隐含的性质,第一不会指摘别人不明白;第二解释也应该
在此条公理的必要性上下功夫,而不是落脚在所有公理的必要性上。所以我说张教授在我
眼中却肯定是不明白的。

实际上在张教授的著作中,不明白的地方还真不少。我再试举一例:张教授在某篇演讲的
结尾讲到“1993年我陪弗里德曼又一次来到中国,去了成都,与当时的四川省省长曾有过
探讨。弗里德曼非常善辩,我认为他是20世纪最伟大的辩论家之一,可是省长先生驳倒了
他。这是我第一次看见弗里德曼先生在辩论中失败。弗里德曼说如果你想把老鼠的尾巴砍
断的话,不要慢慢地一截截地砍,一下砍掉就行了。长痛不如短痛嘛。省长先生反驳说,
亲爱的教授,你知道我们中国的老鼠是不同的,它们有很多不同的尾巴互相缠在一起(笑
声),您先砍哪一根?当然弗里德曼没有办法回答他的问题。当时我是翻译,我有答案,
但我不想让教授难堪,所以我没有说出来。我的答案是:把所有的尾巴都一同砍掉。谢谢
。(掌声、笑声)”说实话看完这一段我是很为张教授尴尬的,而且我不知道弗里德曼会
不会听到或看到这段话。

这段话里我看到了两个智者的对白,弗里德曼用一个老鼠割尾来比喻中国体制改革中激进
和渐进的成本区别,而某省长用很多老鼠,尾巴互相缠在一起来告诉弗里德曼,中国体制
改革面临的实情是由于与弗里德曼比喻的系统不符,所以不是激进和渐进的问题,而是在
方法上就没有激进的可能。一下砍掉一只老鼠的尾巴可以,一下砍掉一群老鼠缠在一起的
尾巴不是没有成功的希望就是成本太高,而一根根砍掉一群老鼠缠在一起的尾巴是前提变
化后的另一种渐进的方法。

这好比弗里德曼说因为A,所以B, 某省长回答前提不是A,而是C。很明显B应该怎样已不是
关键,关键在前提究竟是A还是C上。弗里德曼先生在辩论中失败是因为他知道作为判断前
提的中国国情判断他远不如中国在任高官,所以自认失败更表明他是一个智者,但通过张
教授的后话我仍然要说张教授在我眼中却肯定是不明白的。

张教授虽然有些不明白的地方,但为什么说用张教授的文章作经济学的启蒙读物可能对学
生是有害的呢?因为张教授不明白的地方往往都出在判断的逻辑错误上。由于张教授是经
济学的天才,所以思维跳跃性很大,往往从表象一下就发现了事物的本质,缺少必备的逻
辑过程,偶尔发生逻辑错误也是难免。如张教授在一篇关于期货的文章中这样写到“期满
后的市价与预定的期价之有所不同,是因讯息不全之故。”,先武断的下结论,然后就着
这样一个结论展开自己的经济解释。不需要懂期货的专业人士,仅从逻辑上就可知道此论
断的同命题是全信息可预测价格,不谈对错,仅全信息的不可证就不符合张教授的经济学
思想,所以我说以这样的方法去治学对非天才的大多数学子而言是有害的。借此我想表达
我对治学的看法,逻辑是治学中必须掌握的方法和工具,若没有逻辑,任何学术就不可能
错,所以就不可能有科学。
--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40.116]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