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xianrun (这次大件事咯), 信区: CIE
标  题: 非典为镜重新审视生活习惯:弱点被个个击中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Fri May 16 18:29:34 2003), 站内信件


    在这个不同寻常的春天里,几乎每个北京人正常的生活都发生了变化,这一示范效应
正在波及全国:肆虐的非典疫情迫使人们改变着原有的生活秩序、生活习惯、工作方式。

  在病魔面前,我们突然发现曾经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竟如此“劣迹斑斑”:能坐着绝
不站着,能乘电梯绝不爬楼梯,能睡懒觉绝不早起,能用车代步绝不安步当车;我们迷恋
空调,我们懒于洗手,我们随地吐痰,我们胡吃海喝,我们熬夜通宵……非典从天而降,
于是一直视而不见的生活“弱点”被个个击中。

  逼走陋习:变化似在一夜间

  非典的肆虐毫无疑问集中了我们的注意力,但众多医学专家开出的“勤洗手、多开窗
、常锻炼”等如出一辙的“防非良方”,却简单得让我们几乎不敢相信。然而,“再简单
的科学也是科学。”同济大学附属医院呼吸科专家殷少军博士说,“预防非典最好的办法
莫过于注意卫生和提高免疫力。这也正是我们传播应具有的卫生文明的良机!”

  习惯性的错误常常会演变为习惯性的“文明”。但历史上无数的经验教训都昭示:人
们的一些“习惯”实际是犯了多么严重的“错误”。比如广东等地热衷于食用各种野生动
物,美其名曰“山珍海味”,殊不知这不仅破坏了生态平衡,还极易从动物身上感染上人
畜共患的传染病。在这次非典危机中,许多人就对这种饮食方式提出了质疑。

  个人卫生问题现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而在改革开放初期,许多国人还对“洋人
”用纸包住自己的痰,表现出鄙夷和恶心。但是,我们却发现这一卫生习惯所显出的积极
效果:多数日本人在打喷嚏和吐痰时,一定要用纸巾,即使是住院病人,也要用纸巾裹好
痰再把纸袋绑好丢掉。有专家指出,良好的卫生习惯才是“灵丹妙药”,这也是日本尚未
出现一例非典病人的重要原因之一。

  最近,记者在北京和上海随机采访了数十位出租车司机,结果没有一个人敢保证自己
从来没有随地便溺过。尽管由于职业原因,“的哥”们有其辩白的理由。但现实就是如此
,在国内不少大城市日渐繁华的今天,人们随处如厕的行为并不鲜见,宠物随处拉撒的“
痕迹”更是屡见不鲜。

  种种陋习,折射出我们缺乏的卫生文明。专家指出,卫生文明不仅要求不随地吐痰,
还包括打喷嚏应有所遮掩,公共场所应限制吸烟,不随地乱扔果皮、纸屑、烟蒂、饮料罐
、口香糖等废弃物,不乱倒垃圾、污水、粪便……卫生公德体现在我们生活中的一些琐事
上,然而越是细微之处,越是显出人们卫生公德的苍白。

  “保护他人也是保护自己”,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我们应该幡然警觉,扪心自问在
那些有“禁止吸烟”标识的地方,我抽烟了吗?在地铁里、公交车上,我随地吐过口香糖
吗……

  4月24日,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完成了年度立法之外的一项特殊立法工作——随地吐痰者
最高可被罚款200元。而根据修改前的法规,这项罚款的最高限为50元。

  如果不是非典,立法机构不大可能与随地吐痰等行为“较劲”。也是因为非典,上海
此举不孤,北京、广州、深圳,乃至全国很多城市纷纷效法,都对长期以来见怪不怪的随
地吐痰行为动起了真格。

  非典效应:审视我们的生活方式

  出乎许多人意料的是,恶贯满盈的非典疫情,却给全民健身运动带来了一个勃兴的契
机。在北京等发现疫情的地区,如今出来晨练的市民不是少了而是多了,以家庭为主的各
类体育运动也渐次升温;羽毛球、网球、篮球等日常健身体育器材在一些商场几乎脱销。
有关部门多年极力倡导的全民健身运动,没想到会在这样一个非常时期“不用扬鞭自奋蹄
”。

  体育锻炼是能够有效提高免疫力的最简便、最科学、最直接的方法。这并不是什么最
新科研成果,也不是什么时尚新潮的观点。毛泽东同志在50年前就挥笔写下了“发展体育
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题词。这个题词曾经被制作成大幅标语,印在学校的墙上、工厂
的建筑物上、居民区的楼上。我们中的许多人是在这个标语下长大的,然而似乎直到今天
、当疫情严重威胁我们健康的时候,才真正“参透”这句通俗而浅显的话,蕴含着多么深
刻的生活哲理。

  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生活的繁荣,人们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人们全力以赴的价值取向
常常是金钱财富,反而忽视了健康财富。研究表明,由于加班加点,生活不规律,许多中
国人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而在有限的休息时间里,吃喝玩乐被看成是休闲,打牌搓麻被
当作锻炼,桑拿按摩被用于解乏。这不禁让人想起专家最近分析非典疫情时的提醒:青壮
年易得非典。

  经济学者周华军说:“生命的魅力在于运动。锻炼身体可以说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
常识。这些年来,尽管我们的日子越来越富裕了,可在这个常识面前,却显示出惊人一致
的漠视,虽然每个人都知道这些道理,可大家都懒于将这些道理付诸实施。”

  如果没有非典,面对日常生活中的这些常识,这种“集体无意识”的状态还会不会在
漠然的惯性中延续下去?

  凯旋之后:生活习惯能否焕然一新

  非典,让我们每个人直面着“健康还是病痛”“生存还是死亡”的问题,让我们把社
会认知的基础转回了人的自身、生命的本质。

  因为非典,不少人忽然明白,以往过于强调的“工作忙”“应酬多”“事业重”顿时
显得多么苍白无力;因为非典,不少人突然发现,曾经苦苦追逐的“名和利”“金钱和地
位”“安逸和享乐”是多么微不足道。“为什么年轻时总要拿健康去挣钱,到老了才去花
钱买健康呢?”没有健康,一切将无从谈起;舍本逐末,留下的只会是遗憾。

  防非典是一场人类与疾病的斗争,更是一场革命,一场人类同落后的生活方式、卫生
习惯的较量。如今,我们对随地吐痰等一些不文明行为不再漠然了,我们对勤洗手、多锻
炼等一些卫生健康常识不再忽视了,我们对爱吃生猛海鲜、乐于大吃大喝等一些饮食之道
开始反思了……非典,已经成为我们培育民族健康文明的一大契机。

  那么,在战胜非典凯旋之时,经历过这场非典“战争”考验之后,我们的生活方式能
否焕然一新,变得更文明、更健康?

  “敌存灭祸,敌去招过”。在每一次大的自然灾害面前,人心不齐的会变齐,人品不
高的会变高。这场非典改变了人们的行为习惯,“但是,我们的这一行动能坚持多久?”
 社会学教授邓伟志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研所研究员李立研也善意地提醒道,不要今天非典来了就抢购体
育健身器材突击锻炼一番,明天非典走了就将这些器材“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人们应
该从非典中汲取更多的教训,养成长期良好的健身习惯,这才是增强体质的关键所在。

  在非典形势相对平和的上海,警报尚未解除的当前,这样一种“忘性”和“松懈”已
经开始显露端倪:上海有关部门三令五申“的士”司机必须带口罩上岗。可是,记者在街
头发现,不少驾驶员却不听号令。

  “非常时期行非常之举,这很容易做到,也很容易见效。但如果将这一非常之举变成
一种行为习惯,恐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毕竟,在我们的社会心理中,一直存在着“好
了伤疤忘了痛”的劣根。

  病毒是人类最古老的敌人,人类与病毒的斗争会长期的存在下去,高枕无忧的时代还
没有到来。不过,这也正是我们与时俱进的动力和诱因,每一次重大危机的出现也常常成
为人类进步的契机,好的生活方式,会演变为习惯和风俗。

  这一次,由于非典的出现,人类又有了一次重新审视和改变自己的机会。



--


                我是靓仔!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32.137]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