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freefighter (为权利而斗争), 信区: CL
标  题: Re:谱花咏稻,三年一梦——从西行养病壮游漫记开始(4月13日在克拉玛依)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Mon Apr 13 11:56:53 2009), 站内

<连载五>  2009年4月13日星期一于新疆克拉玛依 (心情是阴郁的)

第三章 春来满城苹果花 秋至满城苹果香——冬春季节新疆路

引语 眼睛看不见,心却比任何人都透彻

中国孩子——周云蓬

不要做克拉玛依的孩子,火烧痛皮肤让亲娘心焦
不要做沙兰镇的孩子,水底下漆黑他睡不着
不要做成都人的孩子,吸毒的妈妈七天七夜不回家
不要做河南人的孩子,艾滋病在血液里哈哈的笑
不要做山西人的孩子,爸爸变成了一筐煤,你别再想见到他
不要做中国忍得孩子,饿极了他们会把你吃掉,还不如旷野中的老山羊,为保护小样而目露
凶光

不要做中国人的孩子,爸爸妈妈都是些怯懦的人,为证明他们的铁石心肠,死到临头让领导
先走…….

1994年12月8日,新疆克拉玛依,288个学生,325条生命

第一节 “黑色宝石、戈壁美人”——初到克拉玛依

第一部分 石油之城的记忆

大概是在我参加工作的第二年,我从一个电视节目中知道了一个盲诗人、民谣歌手——周云
蓬。这位兄台着实让人心生敬意,他九岁失明、十五岁弹吉他、二十三岁大学毕业、其后游
历十余城市,以弹唱为生,目前定居北京。

我不知道像我一样的八零后如何去解读周云蓬先生的歌以及歌中的关于克拉玛依的辛酸的让
人想哭的记忆!我今天整理下心情,一定要去当年的那场灾难发生的地点附近去走走,我不
知道我到底有多大的勇气去面对那一切。

第二部分 虽说不是我的大学——壮游中的西政记录

昨天下午我从伊犁搭上了开往克拉玛依的卧铺大巴。这一路的行程虽说看似随意随缘,但是
说句实在话当我在3月底的时候从丽江经重庆中转回深圳的时候,当我走在歌乐山下西南政
法大学旁边的红岩魂广场的时候,我就在不断的琢磨着我在从谱花正式离职前的这段日子应
该通过什么方式来画上一个合适的分号!

当我怀着相当沉重的心情在夜幕降临前漫步在歌乐山烈士陵园里的时候,我甚至有一种想大
哭一场的冲动。那种感觉我这段时间一直都在回味,我能感觉到嘴角那一丝丝渐进袭来的苦
涩。我印象中我曾经在一部电影中有过类似的感觉在刺激着我的味蕾——那是在《霸王别姬
》中,一个关于“角”的镜头,那句我虽说不能完全背诵但是可以复述的台词“要成角,他
们得挨多少打啊!”,说句心里话,从来没有一部电影可以看得那么样的撕心裂肺!有的时
候听起来哥哥的歌都会觉得让人有想沉睡的感觉!

有的时候,我不断的思索,我在开始有自己的独立的思想的时候,我的政治觉悟就中断了,
我的政治面貌始终就只会停留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员的身份上了。尤其是当我真正的拾级
而上,去真切的感知歌乐山下的那些塑像和历史的印记的时候,我不断的在拷问自己的内心
究竟是想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随后我就逛到了大学以来我最最想去逛的大学校园——西南政法大学。对于我这样学法律的
人,这所大学似乎就应当是中国法律人的“墓志铭”。这所地处山城的大学是如此的让人由
衷的信服,这当然也是和特定的历史环境所早就的一段无法再次复原的历史。在西南的校园
里,我有一种莫名的冲动,因为这所当年人口中的“西烂政法”走出了太多太多对这个国家
的法治做出无法磨灭的贡献的学者、法官、律师,如果往后再走两百年,这些人的印记会更
加被珍视!

我将我短暂游历这所悲情的大学的概况通过手机短信告诉了我母校的几位和西政有渊源的老
师还有贺卫方先生。大学里我的法学院有一位老师在学品上更重要是在人品上对我影响至深
,她是在culture revolution后西政复校不久的那几批学生之一,大学里她用自己的言谈举
止深深的影响着我的同窗和我本人,我前段时间在深圳去大梅沙的酒店和沙滩晒太阳疗养时
特意跑到老师离海边不远的家里去拜谢恩师。老师听着我讲述我在谱花的工作和生活,用怜
惜的眼泪告诉了我她对人生的诠释。

在得知我正在西政校园时,恩师回复短信给我“等你回来告诉我你的享受和感悟。”

我一直在琢磨着这个问题,为什么我会如此的多愁善感!我大学里的时候有一个特别特别有
想法的师妹,她不止一次的告诫我“渡人先渡己!”。多么善解人意的师妹啊!可是我做不
到!

也正是在这里下定了决心开始了我西行壮游漫记,也开始了我这些飞速诞生的文字。不过我
坚信我这每一行每一字都是我内心最最原始的冲动,我从来都不善于掩饰自己内心的喜怒哀
乐,我也不愿意那样做,我身边的师友很久很久以前就在不断的劝诫我让我去收敛一些,说
实话我也做不到,我也不愿意那样做,我始终认为年轻的时候不让我搏一搏我会被憋死的,
而且我知道以后随着阅历的丰富和不断的撞南墙的经历,我恐怕越来越不敢这样动不动就叫
嚣着随意而行了,所以这一切都是上天注定的!

第三部分 星夜征程——远去的伊犁

这一段行程大约历时12小时,在今天早晨5点半到达了这座为石油而生的城市。

这是我第一次乘坐卧铺大巴,我是满怀着好奇开启这段旅程的。在伊宁的长途客运站购票的
时候,乘客是需要经历一轮和机场的安检程序相同的检查程序的。在乌鲁木齐和伊犁,公共
交通工具上都有明显的“开包检查”的宣传通告。

昨天我们在参观林则徐纪念馆的时候,那个毕业于伊犁师范的维族解说员阿巴斯强烈推荐我
们去“汉人街”走走,还热心的指点了我们行程以及注意事项。
伊犁的大学——伊犁师范学院

在林则徐纪念馆的行程接近尾声的时候,本来静寂的纪念馆大院里传来了青春的说笑声。解
说员阿巴斯就去开始他的迎宾工作了,原来是一群学生模样的年轻人,看起来都是汉族面孔
就主动和他们搭话。他们很热情,告诉我他们是伊犁师范学院的学生,过来参观的。我想起
来纪念馆的门口还挂着一块牌子写着“伊犁师范学院教学实习基地”的牌子,我还和他们很
轻松的介绍说解说员正好是你们的师兄。这帮大学一年级的学生竟然都是来自内地的,这一
点让我很是惊讶,有河北、江苏和湖南等地的。

我和师兄一路走来每到一个城市最最重要的中转站和交朋会友的地点就是当地的大学校园。

说来特别巧合,昨天下午我们在伊犁师范学院里竟然在一栋教学楼的门口碰到了昨天在林则
徐纪念馆里偶遇的那帮学生中的两个,他们两个男孩也惊讶的张大了嘴巴。

他们带领我们去了学生食堂吃饭,去大学食堂品尝当地风味也是我和师兄每到一地必须去做
的事情。这两个一年级学生目前都是就读于汉语言文学专业。

我心里头在想这两个哥们也太不厚道了,跑到这个占中国国土六分之一的少数民族聚居之地
学习中文明显的是欺负我们的少数民族嘛!哈哈,这两个小伙一个来自河北唐山一个来自江
苏扬州,都跑的够远的。

一段《不差钱》的故事

最让我们开心的是饭桌上的一个场景,师兄问来自唐山的那个牛姓哥们当时为什么选择来伊
犁这么远的地方读书,

身材非常买条戴着眼镜的牛同学回答“因为当时填报志愿的时候发现伊犁这两个字是所有的
学校的名字里最好听的一个!”,

当时我差点就把饭喷出来,看来我还是有些太急功近利了,因为接下来的一个来回的对话更
让我雷到,我那个无耻的做律师有天生职业病的师兄继续抛出来一个和上一个问题紧密相连
但是换作我绝对问不出来的问题“同学,你在报考伊犁师院的时候知不知道伊犁是在新疆?
”,

那个唐山牛同学满脸真诚的回答“这个真的不知道!!!”

当时,我突然间有一种被晴天霹雳的感觉。不过看着他纯真的脸和开心的微笑以及他们所处
的这个美丽到让人窒息的自然风光的城市时,我深深的祝福他们在这里开怀开心的学习,诚
恳的祝福!

当时的那个让我差点喷饭的场景,如果按照时下流行的小沈阳哥哥的《不差钱》的段子的风
格恐怕可以文艺化的表现如下:

我的师兄:在这里的生活有什么不适应吗?
唐山兄台:没有。
我的师兄:在这里的和民族同学的交往有遇到什么障碍吗?
唐山兄台:没有。
我的师兄:来这里之前对这里即将发生的一切有什么担心吗?
唐山兄台:没有。
我的师兄:报考的时候除了觉得“伊犁”二字很好听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理由?
唐山兄台:没有。
我的师兄:那报考前至少应该对“伊犁”是在遥远的“新疆”有所了解吧?
唐山兄台:没有。
我的师兄:这个—可以-有!
唐山兄台:这个真没有!

坐在我旁边的扬州兄弟对此一点都没有诧异的反应,看来这个城市真的是那么的充满着传奇


因为是用他们的饭卡吃的饭,我拿出钱给他们的时候,他们断然的拒绝说这顿饭是他们请的
。在我的强行支付请求下,最终他们才很不情愿的拿了我给的饭钱,毕竟还是学生,这一路
来走到的大学别人知道我们的身份后都是非常恭敬的称呼“师兄”,顶着这样的老饼的称谓
我们是绝对不会占师弟师妹的便宜的。

大学记忆——梦回石河子

先前在石河子大学的时候,我们召集了老鹤班上的和我们主动交流的两位同学,并让他邀了
他们班上的广东来的同学,后来那个广东同学还带来了我的安徽老乡(直到那时我才心安)
,因为从口音上判断,他们习惯性的认为我已经是在操着带有广东口音的普通话了,但是见
到我的皖北老乡时我可以操起纯正的家乡话。

石河子我们请那几个学生吃了好几顿饭,以感谢他们对我们提供的帮助。尤其是一位从广西
百色考到石河子大学读法律的以为韦兄弟在老鹤的第一堂课上就和我主动聊天让我了解了不
少班上的和石大的情况,后来我们不断的交流,他在我们离开石河子大学的前一晚特意跑到
我们住的宾馆送了两本有关新疆游记的书,印象中他告诉我好像他还骑自行车和同学到过伊
犁,OMG,我最景仰的就是这样的朋友!

最让人感动的在于,这位广西来的韦兄弟随书还带来了四五页用石河子大学抬头的信纸亲笔
书写的给我师兄和我的一份针对我俩接下来的十余天在这个季节通过咨询当地同学朋友而量
身为我俩定做的一份新疆春节傻瓜游的详细攻略,看得我老泪纵横!啥都不说了,只有一个
“谢”字在我心中如秋夜的一轮明月升起!

另外和他一起的同班同学是同样来自老鹤班上的从贵州考过来的姓单(音:shan 声调:4声
)的男同学,这个兄弟我见到第一面就觉得和我大学里的秉性很像,我和他聊了很多很多,
我觉得他的思想是那样的开阔和多元,真的为这样的小兄弟感动。我和师兄在离开石河子的
那天的上午他俩还都跑过来宾馆帮我们拿东西,真的是感动的眼泪哗哗的。真的希望将来他
们能够有机会来深圳走走的,我一定要好好的带他们逛逛。听着这两位来自农村的同学讲述
自己一边读书一边勤工俭学的经历,我坚信他们一定会用自己的勤奋换取美好的明天的。我
也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很多,我的身体也已经康复的七七八八了,回到深圳我一定要加倍
的努力工作,要“好好活,做有意义的事!”!!!

第四部分 难忘的伊犁

话说回来,这一路走来,有太多太多的感动,太多太多的思绪,我只有这样天马星空搬还没
牙没齿的说是“蒙太奇”!真够到家了!

和其它的有故事的城市一样,伊犁也有着丰富多彩的伤悲和离,按照阿巴斯朋友和同学的石
河子大学的朋友的说法,伊犁有几大怪,包括“汉人街无汉人”!

在阿巴斯的推荐下,前天下午去了伊犁的“汉人街”!这个“汉人街”在伊犁的汉族人以及
知道那段历史的所有我们都会是绝对的悲伤的记忆。当我和师兄遵从友人的意见在“汉人街
”旁边的“哈赞其民俗旅游区”小心翼翼的行走时,确实感觉到了自己在那里是绝对的“少
数民族”!

在充满民俗风情的街道上慢步时,大多数的民族朋友投来的目光里都带有些微或者明显的“
Non-friendly”!

当我们俩等到面试归来的石大朋友时,我们乘坐了一位维族大叔的马车逛逛那里的巷子,因
为先前我在一家要点买止咳药的时候特意问了女主人如果坐路上那样的马车游览这里的建筑
的话价格多少,女主人和男主人友善的告知:每个人一块钱但是那是给他们自己的人的,对
于汉人恐怕要好多人包一辆车,价格应该在每个人两元钱。

当我们四个步入哈赞其的大门后,一位坐在马车上的大叔很热情的招呼我们过去。我过去跟
他谈价钱,他一张口就是四个人三十块钱,我这个时候按照一路走来的经验故伎重演,说我
们是伊犁师范学院的学生,没有什么钱的,大叔改口二十块钱,然后我要求再减,他改口十
五,我再一次的垂死挣扎了一下说我们是穷学生,十块钱吧,大叔笑笑后答应了。

【差点闯祸——假想迫害症】

我们坐在马车上大概游览了这个伊斯兰风情的民族区域,在这里你几乎见不到汉族朋友,也
绝对听不到汉话,我们都是小心再小心,脸上保持着善意的微笑。

在这里我还差点惹了麻烦,我在问赶车大叔我是不是可以拍照时,他说可以。可是我从一开
始就忽略了大叔的普通话水平和我有相当的信息不对称。我就拿出相机拍了两张照片,这时
马车前方的两个年轻人似乎感觉到了我在马车上的动作,尽管我及时将相机藏到了衣服里面
,其实也许或许就是我神经有些过敏了吧,他们或许只是对在下午七点钟左右来这里游玩的
汉人带有好奇心就用一直不友好的目光看着车上的我们(或许我真的误解了他们的目光,也
许年轻和中年的一代在情感避表达上有和我们不同的方式,但是我也觉得全世界尽管人种及
语言不同,但是表情尤其是善意的表情的表达却差不多有很大的共性的。正如我们在这个区
域碰到的目测在五六十岁以上的各民族爷爷奶奶都会对我们抱以善意的微笑!)。

好在没有发生任何不好的下文。赶马车的大叔在我们路过他家的时候特意让我们注意这是他
的院落。那里的街道非常的干净,建筑物很有特色,加上绝对的穆斯林区域,让我们确实开
了眼。石大的两位朋友在我们上车前特意提醒说“他们来的时候在出租车上,司机是个汉族
阿姨,特别强调让我们务必在太阳下山前从这个区域出来”!我们牢记于心!

还有就是这个赶车的大叔确实很好人,他在车上跟我们聊天,我们了解到他以前做过警察,
现在退休了,我们的心中的石头终于可以放松些了。当时我和师兄步行在街上走的时候就已
经在考虑乘坐马车逛逛这里的巷子了,而且每个马车上面都有“游+数字”编号,可以得知
这里是有监管机构管理的。师兄提醒说我们选个年龄大些的大伯的车可能比较好,这也正是
我所想的。

【关于“馕”的故事——功课要做好】

出来风情园就是汉人街,正如阿巴斯朋友所言,这条街上真的几乎看不到汉族面孔!街上就
是一个商业中心,路边卖干果和其他物品的可谓琳琅满目。我走在最后,在进入这个街区之
前,我们同行的来自四川的朋友小强知道我身上装着一块“馕”时就让我迅速的放入他的挎
包中。

看来这里有必要解释一下这段故事,也是很有意思很严肃的:来过新疆的朋友都知道穆斯林
的特色食品“馕”!

北方的同学可能更亲切些,有些像我们北方的烤的烧饼,但是这个馕的食用方法确实是很有
讲究的,甚至可能会因为一块馕给自己带来麻烦。根据当地的民族规矩,吃馕时切忌啃着吃
,应当按照规则进行“掰”着吃。从重庆来的在石大读书的潘兄弟对民族风俗有不少的了解
,他已经差不多要去新疆大学读人文地理方向的研究生了,而且他有个好朋友是哈萨克族的
姑娘,所以对穆斯林的风俗了解不少。就是潘兄弟在我们当日从石河子前往伊犁时,在精河
车站中途休息时他看到我拿士力架和饼干给一个同车的小朋友吃时,他很严肃的善意的提醒
我不应该这样做,我那样的举动虽说善意但是却不妥,因为穆斯林只认“清真”二字,我赶
紧拿出我的饼干看配料表,好在都是植物油,但是我也上了一堂重要的礼仪课。

话说回馕,根据阿巴斯善意提醒我们的“吃馕要掰着吃,而且掰法也是有特殊讲究的,如果
你拿着个馕啃的话,穆斯林朋友会认为这是对馕的不尊重!”OMG,真的把我们吓了一跳,
所以午餐时剩下的一块被我啃的形态复杂的馕我在进入那一区域前就适时的藏在了冲锋衣里
面的大口袋,小强知道后就让我放他包里。我真的对自己来之前对这里的习俗没有深入的研
究下赶到遗憾,说不定哪里就犯了禁忌,我会加倍注意的!

【汉人街游历——亲切的陕西阿姨】

话说我们走到了汉人街上,我对小强他们提到的巴旦木干果很感兴趣,我走在他们三个后面
。这个时候从我后面传来一声很熟悉很温馨的问话“是不是想买?”

我一回头,是一个标准汉族面孔的四十多岁的汉族阿姨。我回答说是。我就告诉阿姨我们是
过来玩的,在这样的简单对话后我们知道阿姨是陕西咸阳人,她来这里三十多年了,她说如
果我们想买她就帮忙砍价,她就住在附近,但是她也很少来这条街,今天偶然来到,很有缘
分碰到外地来的年轻人。阿姨就用纯粹到让维族同胞惊讶的维语来砍价,帮我们买到了很不
错很便宜的巴旦木和葡萄干。阿姨真的很好很好,让我们再一次感叹陌生人之间都可以充满
着关爱,阿姨提醒我看到什么好东西不要问多少钱一斤,因为在新疆所有的东西都是用公斤
标价,你一开口多少钱一斤就会被人发现是外地人那就等着被宰吧!说实话,这确实需要注
意,当时我们初到乌鲁木齐时去新疆博物馆附近的一个大型超市采购食品,我和师兄好一阵
感慨乌市的肉菜价格和深圳的那么接近甚至还更贵,直到我们买完饮料出来才看到宣传广告
上的计价单位才意识到我俩犯下的愚蠢的错误,原来正如这位陕西阿姨所言的,所有的一切
都是公斤,哈哈哈哈!~

后来告别了阿姨我们就迅速离开了汉人街,打车前往了伊犁河大桥,伊犁河谷上的风景美的
让人窒息,在伊犁河大桥新桥看落日是网上看到的推荐的一处景点。这里要提一下,新疆和
内地是有时差的,官方的时差可能是两个小时,实际上大概有将近三个小时。所以在这边晚
上十点钟左右天才完全黑下来。买车票的时候,售票员都会特别提醒说开车时间是北京时间


由此再次可以看出我们伟大的祖国的地大物博,想想我们的某个邻国动不动就标榜自己的文
化是什么什么的时候,想想当年在某个论坛看到的一个段子就真的发自内心的自豪“你们那
个国家天气预报只需要播报一个城市、一个天气、一个温度,我们这里的天气预报用标准新
闻稿播报速度可能都要三分钟,你们还和我们比什么比啊!”真的让人自豪,九百六十万平
方公里,五十六个民族,多么大的一个家庭啊,多么多元的文化,多么多么的让人觉得心胸
开阔啊!

昨天在车上和一个同事聊QQ,她提出来发现我4月20号就last day了,问我现在的感受,我就
和她聊了我现在最最真实的感受——释然。

<下节预告>

突然间发现我真的快要离开我的谱花咏稻了,发现原来我参加工作后真的很少再去长篇累牍
的写文字了,一写就一发不可收拾,猛然间发现针对我的这个标题下的思绪我可以将以前写
的一下只言片语写适当放进去来增加文字的可读性。我接下来准备将上个月我在丽江养病时
在束河古镇发给我的数位好友的一篇有关我养病的记忆放在下面作为本文的一部分;

伊犁河新桥旁边的烧烤摊(离开——是正确的选择,碰到了一个喝醉的民族兄弟,我们机智
的离开是正确的);

哈萨克族大叔(夕阳下的伊犁河谷美的让人窒息,在我们即将返程时遇到了一个喝高的骑马
飞奔的哈萨克大叔);

鉴于一路上不断赶路,拍了恐怕超过两三千张照片了,会抽空整理下在blog发出来和朋友们
分享的!




【 在 freefighter (为权利而斗争) 的大作中提到: 】
: <连载四>  2009年4月12日星期日于新疆伊犁(伊犁下雨了)
: 第二节  每个马桶都是英雄
: 题记:从马桶说起
: ...................
--
   毫无疑问,如果思考并去理解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任何事物都饶有趣味。当你不懈地
追求,每一种职业都很了不起。但任何职业都不能像法律那样给予如此开阔的眼界,去感受
人类灵魂内在的能量,去深刻体验生命的激流。它能够让它的从业者以目击者和参与者的身
份,去分享生命的情感、奋斗、失望和凯旋。法律就像魔镜,反映的不仅仅是我们的生活,
而且是曾经存在过的所有人的生活!每当我想到这一宏伟的主题时,我都难以自制。
      ——【霍姆斯(Oliver Wendell Holmes)】,曾任律师,哈佛大学法学院法律史讲
座教授,1882年出任美国马萨诸塞州最高法院法官并在1899年升任首席法官,1902年任美国
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http://bbs.szu.edu.cn·[FROM: 211.138.37.153]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