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Dreamzyb (笨の鸟), 信区: CL
标  题: 党的十五大报告(全文)(2)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Sun Apr 21 21:30:50 2002), 转信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纲领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正确地分析国情,作出我 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
学论断。我们讲一切从 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时期处 于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我们讲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 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就必须搞清楚
什么是初级阶 段的社会主义,在初级阶段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十一届 三中全会前我们
在建设社会主义中出现失误的根本原因 之一,就在于提出的一些任务和政策超越了社会
主义初 级阶段。近二十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的根 本原因之一,就是克服
了那些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 策,又抵制了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张。这样
 做,没有离开社会主义,而是在脚踏实地建设社会主义 ,使社会主义在中国真正活跃
和兴旺起来,广大人民从 切身感受中更加拥护社会主义。
  这次大会进一步强调这个问题,是因为:面对改革 攻坚和开创新局面的艰巨任务,
我们解决种种矛盾,澄 清种种疑惑,认识为什么必须实行现在这样的路线和政 策而不
能实行别样的路线和政策,关键还在于对所处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要有统一认
识和准确把握。
  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中国又处在社 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
的阶段。在我们这样的 东方大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伟 大的胜
利。但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时候,就生产力 发展水平来说,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这就决定了必 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初级阶段,去实 现工业化和经
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这是不可 逾越的历史阶段。
  在党的纲领中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概 念,这在马克思主义历史上是第
一次。邓小平在谈到建 设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时特别强调:"我们现在所干的 事业,是
一项新事业。马克思没有讲过,我们的前人没 有做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
所以,没有现 成的经验可学。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 这就是说,在中国
,真要建设社会主义,那就只能一切 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而不能从主观愿
望出 发,不能从这样那样的外国模式出发,不能从对马克思 主义著作中个别论断的教
条式理解和附加到马克思主义 名下的某些错误论点出发。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 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 人口占
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 的历史阶段;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
占很大比重,逐 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是由文盲半 文盲人口占很
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 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是由贫困
人口占很 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 较富裕的历史阶段;
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 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是通过
改 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
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 的历史阶段;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 主
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 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
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 阶段;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 基础上实
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这样的历史 进程,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至于巩固和
发展社会主义 制度,那还需要更长得多的时间,需要几代人、十几代 人,甚至几十代
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
  从五十年代中期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始到 现在,经过四十多年特别是近二
十年的发展,我国生产 力有了很大提高,各项事业有了很大进步。然而总的说 来,人
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 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社会主义制度还
不完善,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成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还不够健 全,封建主义
、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小生产习惯势力在 社会上还有广泛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仍然
处在初级 阶段。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在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尤其要把集中力量
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 要地位。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存在 着种种
矛盾,阶级矛盾由于国际国内因素还将在一定范 围内长期存在,但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
民日益增长的物 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 盾贯穿我国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 各个方面。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把经济建设作
为全党全 国工作的中心,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 只有牢牢抓住这个主
要矛盾和工作中心,才能清醒地观 察和把握社会矛盾的全局,有效地促进各种社会矛盾
的 解决。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依 靠自己的发展。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围绕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个根 本任务,要把改革作为推进建设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 业各项工作的动力。改革是全面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 义基本
制度的前提下,自觉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 各个方面和环节,来适应初级阶段生产
力发展水平和实 现现代化的历史要求。把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 ,是一个伟大
创举。这就需要积极探索,大胆试验,尊 重群众的首创精神;需要深化改革,解决体制
转变中的 深层次矛盾和关键问题;需要扩大开放,吸收和借鉴世 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
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同稳定 的关系,保持稳定的政治环境和
社会秩序,具有极端重 要的意义。没有稳定,什么事也干不成。必须坚持党的 领导和
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排除一切破坏稳
定的因素,反对 资产阶级自由化,警惕国际国内敌对势力的渗透、颠覆 和分裂活动。
必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 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在社会政治稳定中推
进改革、 发展,在改革、发展中实现社会政治稳定。
  在把我们的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历史时刻, 必须郑重指出:全党要毫不动摇
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 则、改
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伟大实践。这是近二十年来我们
党最可宝贵的经 验,是我们事业胜利前进最可靠的保证。要警惕右,但 主要是防止"左
",保持清醒头脑,克服各种干扰,坚 持邓小平理论和基本路线不动摇。根据这个理论
和基本 路线,围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 目标,进一步明确什么
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怎样建设这样的经济、
 政治和文化,是必要的。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 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这就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 经济共同
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
资源配置起基 础性作用;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 ,允许一部分地
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 ,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积
极参与 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
果。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 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
的基础上,依法治国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就要坚持和完善工人阶级 领导的、
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 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
合作、政治协 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民主,健全法制, 建设社会主义法
治国家。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 ,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 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
有道德、有文化、有 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 未来的,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这就要坚 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努
力提高全民族 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水平;坚持为人民服务 、为社会主义服
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重在建设,繁荣学术和文艺。建设立足中国现
实、继 承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吸取外国文化有益成果的社会主 义精神文明。
  上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 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有机统
一,不可分割,构成党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这个纲领,是邓小平 理论的
重要内容,是党的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 等方面的展开,是这些年来最主要经验
的总结。
  五、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战略
  从现在起到下世纪的前十年,是我国实现第二步战 略目标、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
的关键时期。我们要积 极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努力实现 "九五"
计划和二零一零年远景目标,为下世纪中叶基 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在这个时期
,建立比较完 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 康发展,是必须
解决好的两大课题。要坚持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使改革在一些重大方面取得
新的突 破,并在优化经济结构、发展科学技术和提高对外开放 水平等方面取得重大进
展,真正走出一条速度较快、效 益较好、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子。
  (一)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公有制为主体、多 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 项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制度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性质 和初级
阶段国情决定的: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的基础;第二, 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 件下发展多种
所有制经济;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 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
义服务 。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认真总结以往在所有 制问题上的经验教训,制定以公
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 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逐步消除所有制结构不合理对生 产力的
羁绊,出现了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和多种经济 成分共同发展的局面。继续调整和完善
所有制结构,进 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
  要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公有制经济不仅包 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
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 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 有资产
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 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是就
全国而言,有的 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 量的优势,更
要注重质的提高。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 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
济布局。 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 必须占支配地位。在
其他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和结 构调整,以加强重点,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质量。只
要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家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国有经济 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增强
,在这个前提下,国有经济 比重减少一些,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集体所有制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集 体经济可以体现共同致富原则,
可以广泛吸收社会分散 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要支 持、鼓
励和帮助城乡多种形式集体经济的发展。这对发 挥公有制经济的主体作用意义重大。
  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 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
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 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 。股份
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有利于所有 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和
资本的运作效率 ,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不能笼统地说 股份制是公有
还是私有,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 国家和集体控股,具有明显的公有性,有利于
扩大公有 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目前城乡大 量出现的多种多样的
股份合作制经济,是改革中的新事 物,要支持和引导,不断总结经验,使之逐步完善。
劳 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为主的集体经济, 尤其要提倡和鼓励。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 部分。对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
经济要继续鼓励、引导 ,使之健康发展。这对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要,增加就 业,促
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要健全财产法律制度,依法保护各类企业的合法权 益和公平竞争,并对它们进行监
督管理。
  (二)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企业是我国国 民经济的支柱。搞好国有企业改
革,对建立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要按照 "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
开、管理科学"的要求 ,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使企业成 为适应市
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进一步明确国家和 企业的权利和责任。国家按投入企业的资
本额享有所有 者权益,对企业的债务承担有限责任;企业依法自主经 营,自负盈亏。
政府不能直接干预企业经营活动,企业 也不能不受所有者约束,损害所有者权益。要采
取多种 方式,包括直接融资,充实企业资本金。培育和发展多 元化投资主体,推动政
企分开和企业转换经营机制。
  把国有企业改革同改组、改造、加强管理结合起来 。要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
抓好大的,放活小的, 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市场 形成具
有较强竞争力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 国经营的大企业集团。采取改组、联合
、兼并、租赁、 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形式,加快放开搞活国 有小型企业的
步伐。要推进企业技术进步,鼓励、引导 企业和社会的资金投向技术改造,形成面向市
场的新产 品开发和技术创新机制。要加强科学管理,探索符合市 场经济规律和我国国
情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 ,建立决策、执行和监督体系,形成有效的激励和制
约 机制。要建设好企业领导班子,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 核心作用,坚持全心全意依
靠工人阶级的方针。
  实行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 再就业工程,形成企业优胜劣汰
的竞争机制。随着企业 改革深化、技术进步和经济结构调整,人员流动和职工 下岗是
难以避免的。这会给一部分职工带来暂时的困难 ,但从根本上说,有利于经济发展,符
合工人阶级的长 远利益。党和政府要采取积极措施,依靠社会各方面的 力量,关心和
安排好下岗职工的生活,搞好职业培训, 拓宽就业门路,推进再就业工程。广大职工要
转变就业 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努力适应改革和发展的新要求。
  积极推进各项配套改革。建立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 、监督和营运机制,保证国有资
产的保值增值,防止国 有资产流失。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 帐户相
结合的养老、医疗保险制度,完善失业保险和社 会救济制度,提供最基本的社会保障。
建立城镇住房公 积金,加快改革住房制度。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是全党重要而艰巨的任务。要 坚定信心,勇于探索,大胆实践
,力争到本世纪末大多 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经营状 况明显
改善,开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
  (三)完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坚持按劳分配为 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 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有利于 优化资
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依法保 护合法收入,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
诚实劳动和合法 经营先富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 收益分配。取
缔非法收入,对侵吞公有财产和用偷税逃 税、权钱交易等非法手段牟取利益的,坚决依
法惩处。 整顿不合理收入,对凭借行业垄断和某些特殊条件获得 个人额外收入的,必
须纠正。调节过高收入,完善个人 所得税制,开征遗产税等新税种。规范收入分配,使
收 入差距趋向合理,防止两极分化。
  集中财力,振兴国家财政,是保证经济社会各项事 业发展的重要条件。要正确处理
国家、企业、个人之间 和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分配关系,逐步提高财政收入占国 民生产
总值的比重和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 重,并适应所有制结构变化和政府职能
转变,调整财政 收支结构,建立稳固、平衡的国家财政。
  (四)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健全宏观调控体系 。要加快国民经济市场化进程。
继续发展各类市场,着 重发展资本、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市场,完善生产 要素价
格形成机制。改革流通体制,健全市场规则,加 强市场管理,清除市场障碍,打破地区
封锁、部门垄断 ,尽快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进一步发 挥市场对资源
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抑制 通货膨胀,促进重大经济结构优
化,实现经济稳定增长 。宏观调控主要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要深化金融 、财政
、计划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手段和协调机制 。实施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注意掌握调控 力度。依法加强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包括证券市场的 监管,规范和
维护金融秩序,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
  (五)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 要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充分
考虑世界科学技术加快 发展和国际经济结构加速重组的趋势,着眼于全面提高 国民经
济整体素质和效益,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这是国
民经济发展的迫 切要求和长期任务。总的原则是:以市场为导向,使社 会生产适应国
内外市场需求的变化;依靠科技进步,促 进产业结构优化;发挥各地优势,推动区域经
济协调发 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变高投入、低产出,高消耗 、低效益的状况。
  坚持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稳定党在农村的 基本政策,深化农村改革,确保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农民收入增加。要多渠道增加投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 建设,
不断改善生产条件。大力推进科教兴农,发展高 产、优质、高效农业和节水农业。积极
发展农业产业化 经营,形成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机 制,推进农业
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变。综合发 展农林牧副渔各业,继续发展乡镇企业,形成
合理的产 业结构。搞好小城镇规划建设。长期稳定以家庭联产承 包为主的责任制,完
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逐步 壮大集体经济实力。改革粮棉购销体制,实行合理的
价 格政策。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产品市场体 系和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
护体系。要尊重农民的生产 经营自主权,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
使广大农民从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和工作中得到实惠 。
  改造和提高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 ,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继续加
强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 ,加大调整、改造加工工业的力度,振兴支柱产业,积 极培育
新的经济增长点。把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产 业同开拓市场结合起来,把发展技术密
集型产业和劳动 密集型产业结合起来。鼓励和引导第三产业加快发展。
  促进地区经济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东部地区要充 分利用有利条件,在推进改革开
放中实现更高水平的发 展,有条件的地方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中西部地区 要加快
改革开放和开发,发挥资源优势,发展优势产业 。国家要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
,优先安排基础 设施和资源开发项目,逐步实行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 度,鼓励国内
外投资者到中西部投资。进一步发展东部 地区同中西部地区多种形式的联合和合作。更
加重视和 积极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从多方面努力,逐步 缩小地区发展差距。
各地要从实际出发,发展各具特色 的经济,加快老工业基地的改造,发挥中心城市的作
用 ,进一步引导形成跨地区的经济区域和重点产业带。加 快改革投融资体制,完善国
家产业政策,切实解决"大 而全"、"小而全"和不合理重复建设问题。
  (六)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 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
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要充分估量未来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发展对综合国 力、社
会经济结构和人民生活的巨大影响,把加速科技 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使
经济建设真正转 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要从国 家长远发展需
要出发,制订中长期科学发展规划,统观 全局,突出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加强基
础性研究 和高技术研究,加快实现高技术产业化。强化应用技术 的开发和推广,促进
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集中 力量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和关键技术问题。有重
点 有选择地引进先进技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我国是发 展中国家,应该更加重视运
用最新技术成果,实现技术 发展的跨越。
  深化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促进科技、教育同经济 的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和社会需
求对科技进步的导向和 推动作用,支持和鼓励企业从事科研、开发和技术改造 ,使企
业成为科研开发和投入的主体。有条件的科研机 构和大专院校要以不同形式进入企业或
同企业合作,走 产学研结合的道路,解决科技和教育体制上存在的条块 分割、力量分
散的问题。鼓励创新、竞争和合作。实施 保护知识产权制度。人才是科技进步和经济社
会发展最 重要的资源,要建立一整套有利于人才培养和使用的激 励机制。积极引进国
外智力。鼓励留学人员回国工作或 以适当方式为祖国服务。
  我国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在现代化 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 环境的基本国策,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 境的关
系。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提 高资源利用效率。统筹规划国土资源开
发和整治,严格 执行土地、水、森林、矿产、海洋等资源管理和保护的 法律。实施资
源有偿使用制度。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治理 ,植树种草,搞好水土保持,防治荒漠化,改
善生态环 境。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重视人口老龄化问 题。
  (七)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对外开放是一项长 期的基本国策。面对经济、科技
全球化趋势,我们要以 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 域的对
外开放格局,发展开放型经济,增强国际竞争力 ,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国民经济素质提
高。
  以提高效益为中心,努力扩大商品和服务的对外贸 易,优化进出口结构。坚持以质
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 ,积极开拓国际市场。进一步降低关税总水平,鼓励引 进先进
技术和关键设备。深化对外经济贸易体制改革, 完善代理制,扩大企业外贸经营权,形
成平等竞争的政 策环境。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和全球多边贸易体系。
  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有步骤地推进服务业的 对外开放。依法保护外商投资企
业的权益,实行国民待 遇,加强引导和监管。鼓励能够发挥我国比较优势的对 外投资
。更好地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完 善和实施涉外经济贸易的法律法规。正
确处理对外开放 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进一步办好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鼓励这些地 区在体制创新、产业升级、扩大
开放等方面继续走在前 面,发挥对全国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八)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 改革开放和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
。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 ,使全国人民过上小康生活,并逐步向更高的水平前进 。努力
增加城乡居民实际收入,拓宽消费领域,引导合 理消费。在改善物质生活的同时,充实
精神生活,美化 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特别要改善居住、卫生、交 通和通信条件
,扩大服务性消费。逐步增加公共设施和 社会福利设施。提高教育和医疗保健水平。实
行保障城 镇困难居民基本生活的政策。国家从多方面采取措施, 加大扶贫攻坚力度,
到本世纪末基本解决农村贫困人口 的温饱问题。
  同志们!我们提出的经济改革和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反映了人民的根本利益,要依
靠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 精神,依靠人民的艰苦奋斗来实现。只要我们坚持正确 的政策
,把各方面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 就一定能够在我国成功地建立起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 ,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
    ≈^e▔~"ゝ    (:~-─÷^≈     _^_^≈    (、  ≈.^_^,              Dreamzyb
   ≈'  ))ヘ╯    ╰-ヘ-._.`≈   ╱   )≈    )) ≈(  ~ \   ╭≈'^-^≈
   ≈ ︶╰──╮﹀≈'   )   ≈-(_`╱︶ ≈─╮╯ ≈ ~╲ _)─╮   ee  )≈─╮ ≈
  ︽(   )   ( ㄙ_    ︽(_  )   (︶人  )  ( く    人   ︶ ( ㄙ   |╭╯≈ (├╯
◎  ╱╱ ﹀-'︶乁〗◎ ╱へ╯─╯~<< \<_--'>╱   /╱╱ ---'~乁〗(..) ╱-╯╲〗
  ◎                 ◎'         ╰" ㄟ〗Θ    @◎            ◎︶◎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44.26]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