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jecsun (It's all about attitude), 信区: CM
标  题: 大学印记(四)——学习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2005年12月16日14:29:46 星期五), 站内信件

“我们唯一、最重要的资产是我们的头脑。只要受到良好的训练,就能创造大量财富。”
                                         ——《穷爸爸?富爸爸》

我这四年,走了一条和中小学时不同的学习道路,不再按部就班地学好每一科,考个好成
绩。按道理,以我的考试成绩,不好作太多的经验之谈,只是,我这段时间和一些不同背
景的同学交流,有很多思考,想疏理一下。而如果要说我在学习方面有什么硬件资格的话
,可能只有毕业论文的A了。

必须声明:每个人的背景、思想、性格都不同,追求的东西也不同,因而观点会有所不同
,走的路也不可能一样,关键是自我定位和规划。

但有些东西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比如勤奋好学、认真负责的态度,比如突破创新、追求
卓越的精神……

农民品质,诗人理想

和大部分深圳同学不同,我是一个农民。我自小就在中国大陆最南的半岛的土地上耕田,
放牛和玩各种集体游戏是童年的主要生活,跟别人不同的是,我放牛时手里往往拿着一本
书。而再长大些后,各种农作物从播种到收成到用犁耙耕地,我都参与过。用房地产策划
中常说的一个概念就是“全程参与”。^_^

耕田除了让我感受到身体的劳累外,更多的是看不到出路。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田园生
活并不如诗书描写的那么浪漫美好,除非去掉“获取经济收入”这个前提。加上父亲的较
为严厉的要求,好动爱玩的我也不得不狠下心来读书。每次在田间帮手喊累时,父亲就会
说一句话“累啦?不好好读书一辈子都会这样累!”我就不敢说什么了。

初中时,我们村的一个兄弟考上了清华大学计算机系,也大大刺激了我内心好强心和对大
学的向往。

高中的生活紧凑但却丰富,紧张的学习之余,看书读报、写诗作画,俨然一副文人作风。
还打开情感的禁区,成年不久就“早恋”了。不过最后还是顺利地考上了深圳大大学。

为什么是深圳大学?因为二十年前,这里路都还没有的时候,我父亲是特区的建设者之一
。对我来说,深圳是一个梦想之都。我相信,在这里,我会改变自己的人生。

我的梦想

大一的我相当痛苦,因为要经历至少半年的过渡时期,在这段时间里,我发现自己没有目
标,所以也就没有行动,闲得要命。

从农村到大都市,一切都是新鲜的,也迅速发现了自己和深圳学生某些方面的差距,比如
英语(虽然我的英语在高三是全班第一),比如学习成本的支付能力。

在意愿可选择的前提下,每个人的路是受很多因素制约的。我对学识和真理有无上的崇拜
,如果条件允许,我会调动一切资源,专心学好英语、出国,看看这个世界;读研究生,
疏理至少一个学科的知识体系,把时间用在阅读经典著作上,写文章乐趣无穷……

我很尊敬的论文指导老师也建议我考研,继续研究,但我跟他说我“考不起”。

也许是我不甘心于象牙塔中的寂寞;也许是我已经抵制不了外面世界那热火朝天的经济浪
潮的诱惑;又或者是家里人不支持。

其实归根到底是一点:作为一个商科学生,我憎恶那些毫无因材施教理念一刀切的考试筛
选机制,也觉得这个风起云涌的市场浪潮中冲浪的滋味和学问更值得我去体会和研究,那
些企业精英基于事实和市场前沿敏锐的触觉作出的判断和研究、论述更让我向往。核心一
点就是,基于学习效率及其成本收益的考虑,我认为自己在企业中成长更快。或者到了一
个瓶颈,我会重返大学进行系统学习。

我这四年,要做兼职赚钱,要尝试更多的工作,增长见识、锻炼能力、收获不同的感受。
因此,我大学四年,内心有清高的书生意气和精英意识,但又是带着功利性和实用主义去
学习的。

我读大学,是为了健全人格、积累学识和能力,为将来的发展打好基础;同时,享受大学
的精神和乐趣,追求真理、关注民生、拷问良知……
我的梦想是:商海沉浮三十载,功成身退专学术;若返大学将课开,满腹经纶致英才。

学习的自由和思考

每天上课下课,发现不少老师上课着实枯燥,开始学会了逃课(代价也因此产生),也开
始学会利用深大这个综合性大学的优势,跨专业、跨学院选了不少课程,文学院的中文类
、英文类、广告类课程都有涉及,印象最深的是余明阳的《品牌战略》、《人际传播》,
大学期间的第一篇论文和第一份PPT都是在他的课程中完成的。也由于在国际会议厅看了98
级广告专业的毕业答辩,那种专业水平让我大开眼界、刮目相看,后来选了广告专业十几
个学分,如果时间允许的话(或者是我不够勤奋)就修了双学位。

毕业后从事市场营销工作时发现,广告专业知识对做Marketing大有裨益。
严格来说,我的课程学习都是中等成绩,很多是混过去的,我大四求职时,HR看了我的成
绩单,说:“我发现你的成绩不是A就是D,看得出你的兴趣导向非常强”。其实B和C也有
不少,不过她的判断还算比较准确的。大一大二的课程都是选修的成绩比较好,综合必修
比较差。

大三开始修专业课了,我很兴奋,因为可以参与到专业问题中去,做专业的思考。
但很快面临着一种困惑,因为发现工商管理是一种高层次的应用体系,是高级管理人才对
实际应用问题的一种知识疏理,过于广泛,而非某一领域的专业体系。于是面临了一个定
位的尴尬,很大的尴尬。

这种尴尬更应该存于系领导的专业思考中,他们可能没认识到教学体系中关于定位的问题
,或者他们将之刻意忽略了。因为他们基本不会对四年下来制造出的产品——“毕业生”
做质检和相应的信息反馈,更不用说做客户服务和检讨了。

或许他们更多地关心学术和“业务”,而很少关心“教育”本身。
我们的企管教授基本没有企业管理的实践经验,难免陷入人云亦云的纯粹研究中,很难听
到他们对现实管理问题的高见和对学生的人本关怀。从中国的现实而言,经济学家来讲企
业管理比纯粹读管理出身的教授讲企业管理来得精彩。问题是,管理不是一个领域,更非
单一层次的专业体系。

它必然被细化为各个环节。比如质量管理、生产管理、供应链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
管理、营销管理、战略管理等等。

其实老师应该告诉我们如何对待这种泛专业体系,如何作出合适的定位和选择来更高效率
地学习。否则我们只能每一个领域都学得很好。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做得到也有,但极
少。因为缺乏工作经验,想学好管理并不容易。某些同学每一科都考得很好,并不代表学
好了管理,主要作用是了解了特定领域的知识,并为其职业定位服务。

这些只能由我们自己去摸索了。
不过有这种想法的并不多,大部分的同学(其他专业的也类似)只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比如学好英语,考某些证书,上课考试……管它什么专业不专业。

从兴趣聚焦的角度看,其实是对的。只是我当时可谓干一行爱一行,满脑子的管理思想。
看了很多管理和成功学方面的书,或经典或新出的畅销书,或是人物传记。也经常上管理
、经济类网站,看文章。

到工作岗位上后,我的经理跟我说一句话很有道理:“少看、少谈些管理问题,多看、多
想些专业问题。管理是水到渠成的结果,而非你追求的目标。”

我现在的定位是纯粹的营销类专业人士。

学以致用,用以致学

到了大三暑假和研究生一起参加了刘莉教授的企业调研课题,获得了
很多见识和体会。建议师弟师妹尽量争取机会跟老师做课题,一两个大课题做下来,你会
深入到专业解决问题思维中,对自己的专业知识做个系统疏理,学会研究性、系统性地思
考。同时跟老师做课题也能大大增长见识。

课题结束后我去科技园实习。真正的实习有助于检验自己的三年所学,发现自己的不足。
至少我做实习HR的两个月内,发现我做HR的话会相当痛苦。当然还有实际上自己对人力资
源管理专业体系知识的零碎,远未达到一个HR所具备的专业知识水准。

在此给师弟师妹一个建议,大三暑假的实习尽量找一个单位正儿八经地做足一两个月职业
人士,而不是跟学院老师跑到外地作一番旅游。我不大相信一个企业能向几十个甚至一百
多个学生同时提供实习岗位并得到实际锻炼,而事实上也是如此。真正的实习对自己的职
业定位有帮助,有助于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和兴趣所在。

大四才参加创新杯是我的遗憾。我一直梦想着参加挑战杯并获奖,但到大二大三太忙,到
大四时才决心行动,但大四也不见得有时间,一拖再拖的代价是赶不上挑战杯,只能报创
新杯,而整个小组都投入时间不足导致的后果是成绩不理想,只获得三等奖,不能不说是
大学期间很大的遗憾。

创新杯和挑战杯是大课题,在此过程中付出很多、遇到很多困难,甚至碰到无从突破的瓶
颈。但劳心劳力地完成后,也收获良多,比如培养其有效解决问题的结果导向意识、团队
合作、妥协、创新思维,大胆怀疑、小心求证的精神……

其实做课题研究是短时间集中学习的一种方法,因为要阅读大量的资料、搜集大量资料进
行分析,这个过程有助于短时间内搞明白一个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观点。这就是资源整合
的一个过程。我毕业后的工作中往往会有类似的专题研究,做起来得心应手,那是因为我
在学校时就已做得比较多。

建议师弟师妹大二就可以参加创新杯、挑战杯了,没什么事的话。至少大三应该考虑,这
样至少有两届的经历,有对比的余地,看看自己的水平进步多少。无论获奖与否,从你个
人的经历和毕业时的简历上看,都增色不少。如果获大奖,那是无以伦比的成就感,并且
奖金不菲。

而参加了创新杯之后,毕业论文已经变得轻而易举了。不过要想拿优秀,还是得下些功夫
。比如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创新课题(避免老生常谈)、选一个负责人又能很好地支持
你完成课题的老师(他给你的思路和可供你使用的资源)、多读大量相关文献再动笔。
而无论是毕业论文还是求职,都离不开四年学习的积累。冰冻千尺,绝非三日之功!

与精英对话

    也许我们读大学并不仅仅是学会一门技能,更是学会成为主动的社会人。作为新时代
的大学生,我们应避免目光短浅,诚恳地面对自己的内心,负起时代的责任。对社会的使
命感不只属于北大学生,在卷入社会浪潮无可避免的前提下,我们的气度将决定我们将来
在其中的格局。

大学里有很多讲座和论坛,跟读书不一样,讲座是主讲人将其思想精华集中阐述的一种方
式,现场聆听,会感受智慧的碰撞,产生很多启发,促进多元化思考。

我长期阅读《南方周末》《经济观察报》等报刊和网站文章,关注社会、关注经济,感受
社会精英分子的对时代和社会的沉重使命感和精英意识。我欣赏周厚健、郎咸平,也欣赏
秋风、方舟子。

另外就是余世维的管理讲座,精彩无比,百看不厌。还有CCTV经济频道的对话栏目、年底
的经济人物评选等,也有很多精彩之言。

锡恩公司老总姜汝祥的书和文章,可谓大师之见,入木三分。
有些老师讲课也有开讲座的味道,尤以文学院传播系的余明阳为最,真把学生当成自己的
学生来教,比如发现学生演讲不好,就会悉心指导,让其提高演讲水平。旁征博引、幽默
风趣、句句在理(不像很多老师一本正经说教,实质内容空洞)不过他好像已经调到复旦
去了,深大的损失!

管院张涛教授的课也相当出彩,语言实在又有新意,于现实生活结合又发掘哲理,而且他
声如洪钟,抑扬顿挫,包你不会打瞌睡。(不过从卫生的角度看,请注意不要坐在第一排
^_^)

黄卫平院长的《中国现代化研究》则让我领略了不少政治学问,尤其是关于民主的论述。
我总觉得黄院长给选修的本科生上课颇为无奈,学术性的专业阐述让下面的同学不敢轻发
一言,不过的确很多人都是来混学分的。黄院长的演讲风格是硬净有力,有一种唬人的味
道,呵呵。

杨龙芳教授上课相当严谨,但因课程而异。也经常离题千里,扯到别的地方去。不过听他
讲课的确比较有意思,一个纯粹的学术研究者,却讲些不着边际的事情,带着你思维跳跃
,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世界,领悟颇多,收获不一样的感受。

傅哲铭老师(现在升任市场营销系主任了吧?)的《Marketing Management》讲的颇有水
平(听说韩巍博士讲得更好,但我没听过),不过让我郁闷的是英文版的教材,课件也是
英文版的。我那届的《运筹学》《财务管理》《Marketing Management》三大核心课程都
是英文版,直接效果就是我们班大部分人都学得不好。现在我依然要重读这本营销圣经—
—Kotler的《Marketing Management》中文版。因为它是经典中的经典,营销学问几乎皆
出于此。实用、有趣、案例丰富、新版本跟随新经济。现在市场营销系云集傅老、韩博士
、周志民博士(品牌、策划)、王俐(商业、零售)四大高手,可谓年轻新锐、实力强劲
,喜欢市场营销的师弟师妹可以选这个专业,真幸福。

吴艺老师的《进出口贸易》案例丰富,毫无空洞之言,讲得很到位。加上她是深大师姐,
亲和力极强,开朗的性格和风趣的语言营造出充满快乐互动的氛围。对国际贸易感兴趣的
同学不妨多与她交流。

还有不少老师讲课很有意思,这里不一一详述。

如果有一天,我再学英语,会成功吗?——这是我最近问自己的问题。


--
拂落时间的尘埃
        于纷繁世界
                感受内心的宁静
                        及挚爱的嫣然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219.133.79.227]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