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jecsun (阳光打在我的脸上), 信区: CM
标  题: 珠三角失掉竞争力了吗(三)[转载]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Sat Sep 27 12:28:42 2003), 站内信件

【 以下文字转载自 Economy 讨论区 】
【 原文由 CHJ 所发表 】
“上海造神运动”当然还包括了大肆唱好长三角,包括媒体近两年来对浙江经济

近乎炒作式的赞美,共同为上海经济圈塑造形象。笔者承认,浙江的经济质量确

实在全国都算得上是最好的之一,但是上海和苏南地区却不见得就有那么完美。

  以苏州为例,笔者近几年曾两次去苏州采访,每次都呆了一周以上,眼睁睁

地看着媒体或当局如何把并不那么好的东东吹到了天上去。苏州经济在90年代中

期之前可能是国内质量最好的地区之一,国有企业、苏南模式的乡镇企业和外资

企业呈三足鼎立之势,然而就在九十年代中期,苏州地区的国企与全国其它地区

的一样日渐式微,而苏南乡镇企业也找不到出路,到1998-1999年前后时,苏州经

济已变成了外资企业“一股独大”的局面。到今日为止,苏州经济可以说完全靠

以台资为主的三资企业撑着,本来很健康的经济体,事实上已变得不健康——无

论如何,完全靠外资企业支撑经济并不是一件很健康的事情,笔者对此十分忧虑

,并曾在《南方周末》上撰文《苏州,另一个东莞?》指出苏州经济事实上已与

靠外资支撑的东莞经济同质化。这不是中国的未来。

  现在苏州经济基本上靠中新苏州工业园区、苏州新区、昆山和吴江的开发区

在支撑,其中真正对跨国公司有吸引力的就是原由新加坡人开创的苏州工业园区

。现在苏州人或中国人把这个园区的成功吹到了天上,可是笔者一直很质疑的是

,为什么对同一个园区,中方和新方的结论为何如此不同?

  1999年笔者造访苏州工业园区时,除了与中方的一些负责人交谈外,重点去

找了新方的一些负责人以及学术界。事实上,对于这个国家合作项目,新加坡方

面,从园区的新方领导人到园区的始作俑者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都为这个项

目感到沮丧,认为它是一个不成功的例子,然而中方从地方领导人到中央领导,

却都异口同声地说它是巨大的成功。这有政治及外交的需要,然而媒体却把政治

及外交的表演当真了,纷纷给予不吝的赞美,结果是,说着说着,这“成功”居

然就变成真的了。说到最后,连新加坡人也弄不清楚这个园区到底是“新加坡人

的失败案例”还是“新加坡人的伟大成功”了。笔者近几年来基本上是每天必在

网上看新加坡《联合早报》,就眼见了这个有趣的变化,最初该报上总是对这个

项目的失望或反思之类的东西,到最后新加坡很惊异地看着中方赞美它的成功,

惊异之后,可能是心想好人不做白不做吧,也跟着赞美它的伟大成功了。

  上海经济是健康的吗?最近五六年人们在讴歌上海的时候,很少有人去冷静

地分析这个问题,直到去年全国人民对房地产泡沫的大讨论,才有人去想这个问

题:上海经济是健康的吗?我想“红顶之城”那篇文章也许从侧面回答了这个问

题。

  笔者认为,上海经济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出了问题:起吊机经济,房地产泡

沫,金融业混乱,国企困难以及导致的就业压力,分富急剧分化(上海普通市民

没有分享到经济增长的好处),严重依赖外资拉动,民营产业事实上受到抑制,

工商业运营成本迅速抬高造成的城市竞争力下降。从这几个方面看来,上海经济

质量确实比深圳好不到哪里去。上海经济这几年的过热很可能是一个大泡沫,而

这个大泡沫是由热钱鼓吹起来的,是由媒体炒作出来的一个幻象,而相关的利益

群体(包括最高决策层)为了自身利益,不愿戳穿这个泡沫。

  以房地产和金融这两个上海的支柱产业来说,可以说最为表现了上海的经济

泡沫化。金融业,为了维持上海“金融中心”的梦想,中央给了上海许多金融创

新的特权,这至少包括:深交所停发新股而使上海获得垄断优势,黄金交易所不

设在黄金制造业占了全国七成以上的深圳而设在上海,国家的外汇、国债交易中

心都放在上海,金融期货,全国好几个城市都争这个东西而中央毫不犹豫地就决

定给上海(由于各种原因,指数期货到现在也还没有出来),银行业的几乎所有

创新都只允许上海搞,许多创新是由深圳最先提出来的,也只让上海搞,逼不得

已的话只好把深圳也算一个。

  可是没有人知道上海金融业混乱到了什么程度,因为媒体不能报道,所以盖

子紧紧地捂着。近十年来,全国各地,尤其是广东地区查办了多个金融大案,广

国投案更是沉重打击了广东经济,然而十年了,上海却基本上未有金融大案传出

(327国债事件那是在全国人民眼皮子底下,都睁大眼睛看着呢,不办不行了),

这次周正毅案总算揭开了冰山一角,而网上流传的最近朱镩基在上海的“两次痛

哭”让人隐约可以想到问题的严重性。

  房地产泡沫,到底全国哪个城市最严重?朱老板去年来深圳严厉批评深圳的

房地产泡沫,这让许多人以为深圳的泡沫最严重。诚然深圳的房地产确实有很过

热的迹象,尤其是地方政府领导人的“房地产思维”,最终可能会害苦深圳经济

,但是比起上海的地产泡沫来,深圳只能是小巫见大巫。毕竟,深圳人买房子绝

大部分是为了自住,有实际的需求在,而上海人买房子却六成以上是为了炒楼或

出租!所以笔者一直猜测,朱老板的批评深圳,其意可能绝不仅仅是批评深圳,

其弦外之音是批评上海,然而他又不能明目张胆地批评上海,所以只好来一招隔

山打牛。事实上,朱老板只要达到这样一个目的就够了:让全国人民注意房地产

泡沫的严重性!事实上这个目的他达到了。而只要全国争论“房地产是否有泡沫

,哪些地方有泡沫”时,国人的目光自然会盯到上海。因为,那才是最大的泡沫



  笔者想要公允地说,无论是长三角,还是珠三角,其经济都在高速增长,但

时,也都存在许多问题,各自的问题可能不同,但存在问题这一点上则肯定是相

同的。可是为什么在全国人心中,长三角是蓬勃向上的,而珠三角却是郁郁向下

的?

  这只能让人觉得,与“上海造神运动”同时进行的,还有一个“妖魔化珠三

角运动”。

  “妖魔化珠三角运动”主要有几个论调:其一,唱好上海,唱衰香港;其二

,认为长三角区域协调发展,而珠三角各自为政;其三,长三角才是中国的未来

,珠三角正在丧失竞争力,深圳没有希望。接下来笔者将分别分析这几个方面。

  诚然,香港正面临最近20年从未遇过的困难,从1998年之后,香港就没有好

日子过,亚洲金融危机重创香港的金融业和房地产业,使得香港的两大支柱产业

都灰头灰脸的,造就了香港一大批负资产人士,社会积怨为政治运动提供土壤,

于是在沙士肆虐后香港人就为二十三条立法搞得满城风雨的,香港回归后真是多

灾多难啊。

  这五年的香港与上海真是命运迥异!一个大红大紫,一个沦落潦倒,以至于

香港人都对自己失去信心了,在上海面前自惭形秽。这两年笔者觉得中国的两大

龙头城市都有点变态,分别有一个成语概括:上海人“妄自尊大”,香港人“妄

自菲薄”。在香港人妄自菲薄的同时,国内媒体也掀起了唱衰香港的热潮,在媒

体的影响下,许多人都不假思索地将这句话胡乱喷来喷去:香港不行了!香港是

珠三角的龙头城市,唱衰香港,自然的结果就是唱衰珠三角,香港都不行了,珠

三角还能好到哪里去?他们的逻辑就是这样。

  香港到底还行不行了?要回答这一问题,关键之处是作一个判断:香港经济

现在遇到的困难是暂时的、可以解决的,还是不可能解决的?如果是可以解决的

,那自然会雨过天青,如果是不可以解决的,或者是难以解决的,那么香港是会

迅速凋谢呢,还是象日本那样不咸不淡地死撑下去?笔者首先要做的一个判断是

:香港不可能迅速凋谢!纵观世界上的城市或地区,迅速凋谢的情况有如下几种

:其一,战火或重大灾难毁灭了城市;其二,严重资源依赖型的城市在资源枯竭

之后衰落。还有一种情形会对城市造成沉重打击,比如在历史性的产业革命发生

之后,传统的产业城市会衰落(但是迄今为止,这种衰落也似乎没有以“迅速凋

谢”的形式表现过,而自强不息对产业进行升级的例子倒是比比皆是)。笔者

  要断言的是,香港这三种情形都不符合。

  前两点大家容易理解,第三点,为何也不是呢?因为香港的产业并不是落后

的产业:无论是金融业,物流业,还是其它服务业,香港产业仍代表了中国中心

城市产业升级的方向。

  这一问题后边再作详述。

  如果象日本那样,那就是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日本经济现在仍是全

球第二大经济体,仍然要中国至少追个十年二十年也追不上。当然香港的产业结

构与日本不大相同,可能不必一概而论,但是问题的性质是一样的,香港同样可

以“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虽然经济陷入停滞不前或低增长,但是其能量依然在



  那么我们再来解决这一个问题:香港会不能解决眼前的困难,象日本那样陷

入停滞吗?笔者觉得有这个可能,但可能性不大。最主要的依据其一是:香港经

济体相对于日本经济体来说,要精致得多,也就是说,规模小。俗话说,“船小

好调头”,日本经济的困难现在已经到了外力难以撬动的地步,自己来撬动,也

要经过长时间的治疗才能慢慢康复,而香港不同,再严重的问题,足够大力的撬

动就可以扭转过来;其二是,香港恰恰会幸运地得到这种外力,因为中国政府在

政治上有义务维持香港经济的活力,而中国政府也有能力做到这一点;其三是,

即使中国政府不那么下力气救港,但只要中国经济持续繁荣,香港自己的生命力

和竞争力也完全可以自救,因为香港是全球最著名的自由港,也是弗里德曼所

  称的“自由主义经济的典范”,其市场经济制度的活力不会让香港死掉,而

至少从现在看,香港的这一制度基础并未受到大的损坏。

  那么我们就只能得到一个答案了:香港目前的困难是暂时的,是会得到解决

的。其实中央政府领导人也一再讲过同样的这句话,然而居然大部分人(包括香

港人和大陆人)将这句话当作了官话,而不知道这句话是可以经受严密的逻辑推

敲的。

  我们看看香港遇到困难到底是什么,从微观上看,其一,是亚洲金融危机的

后遗症,其中最主要的表现是,房地产泡沫破灭,对社会稳定至关重要的中产阶

级受到沉重打击,许多人变成了负资产人士;其二是,制造业北移造成香港产业

的空心化,而原订的产业升级方案——向高科技产业转型难以较快地完成;还有

什么?营商成本过高?似乎也没有别的什么了。从宏观上看,香港的问题其实只

有一个:城市定位问题。

  我们先来讨论微观问题。房地产泡沫破灭纯粹是一个技术问题,随着经济景

气的恢复,伤痕会很快地结成疤。在国内也有几个城市陷入过房地产泡沫破灭的

痛苦,比如北海、海口和惠州,但是这北海和海口是除了房地产泡沫之外什么也

没有,所以它们至今还在痛苦。

  惠州就不同,除了房地产泡沫,惠州还有以TCL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还有

中海壳牌,所以经过几年痛苦的转型,惠州现在已基本上走出了地产泡沫破灭的

阴影,重新走上经济发展的快车道。香港呢?香港也不是只有房地产泡沫,香港

还有发达的金融体系,还有发达而且庞大的现代物流业,至于它的制造业,是不

是真的就空心化了,我们接着就讨论这个问题。

  香港的大约8万多家制造工厂北移到了大陆,其中53000多家在广东的珠三角

地区。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香港产业的空心化问题。笔者要提出两个问题,一,空

心化真的有那么可怕吗?二,香港的制造业放在珠三角算不算真正的空心化?

  首先,产业空心化之后,要看这个城市如何转型,是变成一个纯消费城市,

还是变成一个为腹地提供服务的城市,只要是后者,那么产业空心化就不是一个

大问题,因为那只是经济中心城市与周边地区的产业分工而已。而香港的制造业

空心化结果其实也就是这个状况,只不过在CEPA出台之前,香港为珠三角提供服

务受到了阻隔罢了。

  其次,从这个角度来说,香港的制造业北迁到珠三角,严格意义上可能不能

说是空心化,因为随着大珠三角都市圈的形成,香港与珠三角的关系,已类似于

都市核心与郊区的关系。打个比方说,深圳的制造业大都生存在龙岗和宝安两个

郊区,那么对于关内的主城区来说,这叫不叫空心化?也叫,但是这对深圳来说

有什么损害呢?香港的制造业分布在珠三角的话,如果香港为珠三角提供服务不

受阻隔,那么对香港会有什么损害呢?只有象台湾那样,如果台湾把其主要的制

造业全部迁来大陆的话,而台湾服务业很难直接为大陆提供服务,那才叫产业的

空心化。如果香港将其产业大都扩散到珠三角(最多到广东及闽赣湘桂琼等华南

地区),而不是撒胡椒面一样撒到整个中国大陆,那么,香港和珠三角之间就形

成一个共生共荣的关系,这对香港不但没有损害,相反是长久繁荣的保证。一方

面来说,香港这些产业产生的利润,最终会回流到香港来,形成财富的积累,另

一方面来说,香港这些产业和服务扩散会促进整个珠三角(最终是华南)的经济

繁荣,而这种繁荣下人民的财富最终会通过香港与珠三角的产业分工、通过珠三

角人民在自己的龙头城市香港的消费,而促进香港的经济繁荣。

  须知,只在就近地区的居民才会频繁地到香港来消费,而西南、西北、华北

、东北甚至华东地区的居民到香港来消费的概率就小得多——最多是旅游消费。

如果形成香港与珠三角的这种关系,香港对产业空心化又有什么值得担心的呢?

  所以,归根到底,香港目前的问题还是一个城市定位的问题。只要这个问题

解决了,那就什么问题都解决了。而董建华政府之所以失败,就失败在这个方面



  香港最高层次的定位是亚洲之都,这个定位没有错。问题在于,亚洲之都这

个定位要落实在下一个层面上,即,你是那个区域的经济中心城市?东京是国际

大都会,是因为东京是日本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经济中心,东京牛逼不是因

为自己牛逼,而是因为日本经济的重要性;新加坡是国际大都会,是因为新加坡

是马来西亚、印尼、泰国等东盟国家的商业中心,而且新加坡本身也有很强的制

造业实力,新加坡牛逼不是因为自己牛逼,而是因为东盟这个全球增长最快之一

的经济体牛逼。香港是国际大都会,是因为从五十年代一直到九十年代末,香港

是整个中国大陆唯一的外贸中心,是因为从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香港是整个中国

这个全球增长最快的经济体的金融中心和物流中心。

  之后的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呢?出在香港这个定位也要调整。为什么这个定位

也要调整呢?归结起来可能有以下三个原因:其一,中国这个经济体太大了,不

只是经济规模大,而且国土面积太大,所以一个金融中心和物流中心是不够的,

可能需要两个或者是三个,否则的话一是不经济,二是不能满足需要。因此香港

必须调整自己的定位,主要不是为整个大中华地区服务,主要是为中国大陆的其

中一部分服务,这一部分可能就是华南地区,顶多加上西南地区;其二是,中国

的中央政府的最高决策者决定强行打造香港之外的另一个经济中心,那就是上海

,但在打造上海的时候,策略上不够周到,伤害到了香港的国际形象。最高决策

层为什么会这样呢?一是打造上海的心情太迫切,二是只有让香港吃点苦头,

  才能让香港人认识到祖国对香港来说多么重要;其三,亚洲金融危机让北京

政府认识到了香港作为一个自由港,如果由它来作为中国的唯一金融中心的话,

易受攻击,不利于国家战略安全。

  所以香港要调整的定位。香港学术界对这个很敏感,可是香港特区决策者对

这个问题却并不敏感。城市定位有两个层面,一个是区域定位,一个是产业定位

。港府对区域定位根本就不够敏感,也没有这个战略眼光,而对产业定位根本就

猪油蒙心,搞错了方向,当然,产业定位搞错方向也是因为区域定位没有到位的

问题。

  香港传统的优势行业是什么呢?其一是金融及相关服务业,其二是现代物流

业,其三是已经北迁到大陆的制造业。高科技研发和制造根本就不是香港的长项

。然而香港被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一棍子打晕之后呢,更不幸的是接着就遇

到了2000-2002年的全球IT泡沫,董建华政府竟然以为香港可以依据其融资优势发

展起高科技产业,并莫名其妙地将香港定位为亚洲高科技中心。大概香港人是看

到了深圳没有人才和研发优势也可以发展起高科技产业的原故吧,殊不知,深圳

可以的,香港却刚刚不可以,因为深圳与大陆的其它地区毫无阻隔,而香港却不

能,除此之外,还因为深圳这二十年代改革开放窗口地位对中国年轻人的吸引力



  摔了根头之后,香港人应该明白了,他们的核心竞争力还是金融及相关服务

业和现代物流业,以及还没有迁完的高档消费品的制造业。这是产业定位这一块

,摔完就完了,改过来就是,不影响大局。

  区域定位呢?一直还没有调整到位。不知道港府是没闹明白呢,还是下不了

这个决心。

  香港还应是亚洲之都,只不过要落实在中国经济火车头这个角色上;香港还

应是中国经济中心(金融、物流、贸易中心),但只不过不是唯一了,是两个或

者将来是三个(另外两个一是上海,一是京津联合体)之一,所以香港这个中国

经济中心角色还要再落一部,落实到华南经济中心这个角色上,而在近期,则至

少要当好珠三角龙头城市这个角色,如果连这个都当不好,如何去做华南的经济

中心?

  而现在香港就是当不好这个珠三角的龙头。原因之一是不屑于当或不忙于当

。香港人虚荣心使得他们不愿意降低自己的身段来老老实实地做珠三角的经济龙

头,而同时,由于中国大陆加入WTO,整个中国都充满了机会,这些发财机会吸引

得喜欢找快钱的香港人热衷于到全国各地去长袖善舞,尤其是到北京和上海这些

地方去找快钱,而不愿脚踏实地地深深耕耘珠三角及华南地区。殊不知,香港人

这样除了培养竞争对手外,并没有太多的好处,因为华北或华东将来不会是香港

的主要腹地。所以当笔者一看到香港-北京的联席会议,或一看到香港人在上海的

活跃身姿,就感到好笑。

  原因之二是,哪怕是当珠三角的龙头,也不好当,因为一国两制,香港和大

陆是两个关税区,所以法律及政治上的麻烦事比较多,因而阻碍了香港在珠三角

发挥作用;也因为香港人没有高度树立港珠一体化的概念,甚至有时还把珠三角

当作竞争对手,还把深圳当成自己的敌人;也因为广东省对珠港经济一体化的决

心不够,因为广东省还有私心,希望培植广州成为珠三角的龙头,而香港只被看

作一个经济发展的借力而已。

  原因之三是,香港人一直没有整明白,哪怕是CEPA之后,哪怕是成立中港自

由贸易区,香港也很难单独地领导珠三角,没别的,一国两制,限制还是有的,

而香港最好的办法是与深圳一起发挥作用,因为深圳与珠三角是一制,就省了很

多麻烦。说白了,珠三角的龙头城市是深港联合体,香港必须把深圳看作是自己

的连体城市,而事实上也正是这样,也越来越会是这样。

  这正是深港两地的明白人所说的深港“同城”概念。

  如果香港的领导人也是明白人的话,他就该明白香港的区域定位应该遵循这

样的路线图:通过深港一体化来领导珠三角,通过领导珠三角来辐射整个华南地

区,通过成为华南的龙头而成为中国的三大经济中心之一,通过成为中国的三大

经济中心之一而成为中国与东盟的交合部位,而成为亚洲之都。

  香港如果能解决这个问题,那么她就会发现深港合璧领导珠三角这个豪华舰

队所能激发出来的能量,她就会发现自己的美好未来,而眼下的愁云将渐渐散去



  如果我们能看到这个路线图的话,还有什么理由对香港的未来失去信心呢?

如果香港人自己不失去信心,哪怕大家都来唱衰香港,又怎样能唱得衰呢?




--
无为而无不为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39.38]
--
※ 转载:·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39.38]
--
※ 转载:·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46.196]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