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fengzhiying (风之影), 信区: CMCS
标  题: 中国古代数学发展(ZZ)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Fri Dec  8 14:06:12 2006), 站内

勾三、股四、弦五以及环矩可以为圆等例子。《礼记·内则》篇提到西周贵族子弟从九岁
开始便要学习数目和记数方法,他们要受礼、乐、射、驭、书、数的训练,作为「六艺」之
一的数已经开始成为专门的课程。

春秋战国之际,筹算已得到普遍的应用,筹算记数法已使用十进位值制,这种记数法对世界
数学的发展是有划时代意义的。这个时期的测量数学在生产上有了广泛应用,在数学上亦有
相应的提高。

半地无限分割下去,就必将出现一个不能再分割的「非半」,这个「非半」就是点。

名家的命题论述了有限长度可分割成一个无穷序列,墨家的命题则指出了这种无限分割的变
化和结果。名家和墨家的数学定义和数学命题的讨论,对中国古代数学理论的发展是很有意
义的。

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秦汉是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经济和文化均得到迅速发展。中国古代数学体系正是形成于这
个时期,它的主要标志是算术已成为一个专门的学科,以及以《九章算术》为代表的数学著
作的出现。

《九章算术》是战国、秦、汉封建社会创立并巩固时期数学发展的总结,就其数学成就来说
,堪称是世界数学名著。例如分数四则运算、今有术(西方称三率法)、开平方与开立方(
包括二次方程数值解法)、盈不足术(西方称双设法)、各种面积和体积公式、线性方程组
解法、正负数运算的加减法则、勾股形解法(特别是勾股定理和求勾股数的方法)等,水平
都是很高的。其中方程组解法和正负数加减法则在世界数学发展上是遥遥领先的。就其特点
来说,它形成了一个以筹算为中心、与古希腊数学完全不同的独立体系。

《九章算术》有几个显著的特点:采用按类分章的数学问题集的形式;算式都是从筹算记数
法发展起来的;以算术、代数为主,很少涉及图形性质;重视应用,缺乏理论阐述等。

这些特点是同当时社会条件与学术思想密切相关的。秦汉时期,一切科学技术都要为当时确
立和巩固封建制度,以及发展社会生产服务,强调数学的应用性。最后成书于东汉初年的《
九章算术》,排除了战国时期在百家争鸣中出现的名家和墨家重视名词定义与逻辑的讨论,
偏重于与当时生产、生活密切相结合的数学问题及其解法,这与当时社会的发展情况是完全
一致的。

《九章算术》在隋唐时期曾传到朝鲜、日本,并成为这些国家当时的数学教科书。它的一些
成就如十进位值制、今有术、盈不足术等还传到印度和阿拉伯,并通过印度、阿拉伯传到欧
洲,促进了世界数学的发展。

魏、晋时期出现的玄学,不为汉儒经学束缚,思想比较活跃;它诘辩求胜,又能运用逻辑思
维,分析义理,这些都有利于数学从理论上加以提高。吴国赵爽注《周髀算经》,汉末魏初
徐岳撰《九章算术》注,魏末晋初刘徽撰《九章算术》注、《九章重差图》都是出现在这个
时期。赵爽与刘徽的工作为中国古代数学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础。

赵爽是中国古代对数学定理和公式进行证明与推导的最早的数学家之一。他在《周髀算经》
书中补充的「勾股圆方图及注」和「日高图及注」是十分重要的数学文献。在「勾股圆方图
及注」中他提出用弦图证明勾股定理和解勾股形的五个公式;在「日高图及注」中,他用图
形面积证明汉代普遍应用的重差公式,赵爽的工作是带有开创性的,在中国古代数学发展中
占有重要地位。

刘徽约与赵爽同时,他继承和发展了战国时期名家和墨家的思想,主张对一些数学名词特别
是重要的数学概念给以严格的定义,认为对数学知识必须进行「析理」,才能使数学著作简
明严密,利于读者。他的《九章算术》注不仅是对《九章算术》的方法、公式和定理进行一
般的解释和推导,而且在论述的过程中有很大的发展。刘徽创造割圆术,利用极限的思想证
明圆的面积公式,并首次用理论的方法算得圆周率为157/50和3927/1250。

刘徽用无穷分割的方法证明了直角方锥与直角四面体的体积比恒为2:1,解决了一般立体体?


的关键问题。在证明方锥、圆柱、圆锥、圆台的体积时,刘徽为彻底解决球的体积提出了正
确途径。

东晋以后,中国长期处于战争和南北分裂的状态。祖冲之父子的工作就是经济文化南移以后
,南方数学发展的具有代表性的工作,他们在刘徽注《九章算术》的基础上,把传统数学大
大向前推进了一步。他们的数学工作主要有:计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
提出祖暅原理;提出二次与三次方程的解法等。

据推测,祖冲之在刘徽割圆术的基础上,算出圆内接正6144边形和正12288边形的面积,从?
得到了这个结果。他又用新的方法得到圆周率两个分数值,即约率22/7和密率355/113。祖?
之这一工作,使中国在圆周率计算方面,比西方领先约一千年之久;

祖冲之之子祖暅总结了刘徽的有关工作,提出「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即等高的两立体,
若其任意高处的水平截面积相等,则这两立体体积相等,这就是著名的祖暅公理。祖暅应用
这个公理,解决了刘徽尚未解决的球体积公式。

隋炀帝好大喜功,大兴土木,客观上促进了数学的发展。唐初王孝通的《缉古算经》,主要
讨论土木工程中计算土方、工程分工、验收以及仓库和地窖的计算问题,反映了这个时期数
学的情况。王孝通在不用数学符号的情况下,立出数字三次方程,不仅解决了当时社会的需
要,也为后来天元术的建立打下基础。此外,对传统的勾股形解法,王孝通也是用数字三次
方程解决的。
唐初封建统治者继承隋制,656年在国子监设立算学馆,设有算学博士和助教,学生30人。

太史令李淳风等编纂注释《算经十书》,作为算学馆学生用的课本,明算科考试亦以这些算
书为准。李淳风等编纂的《算经十书》,对保存数学经典著作、为数学研究提供文献资料方
面是很有意义的。他们给《周髀算经》、《九章算术》以及《海岛算经》所作的注解,对读
者是有帮助的。隋唐时期,由于历法的需要,天算学家创立了二次函数的内插法,丰富了中
国古代数学的内容。

算筹是中国古代的主要计算工具,它具有简单、形象、具体等优点,但也存在布筹占用面积
大,运筹速度加快时容易摆弄不正而造成错误等缺点,因此很早就开始进行改革。其中太乙
算、两仪算、三才算和珠算都是用珠的槽算盘,在技术上是重要的改革。尤其是「珠算」,
它继承了筹算五升十进与位值制的优点,又克服了筹算纵横记数与置筹不便的缺点,优越性
十分明显。但由于当时乘除算法仍然不能在一个横列中进行。算珠还没有穿档,携带不方便
,因此仍没有普遍应用。

唐中期以后,商业繁荣,数字计算增多,迫切要求改革计算方法,从《新唐书》等文献留下
来的算书书目,可以看出这次算法改革主要是简化乘、除算法,唐代的算法改革使乘除法可
以在一个横列中进行运算,它既适用于筹算,也适用于珠算。

960年,北宋王朝的建立结束了五代十国割据的局面。北宋的农业、手工业、商业空前繁荣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火药、指南针、印刷术三大发明就是在这种经济高涨的情况下得到广泛
应用。1084年秘书省第一次印刷出版了《算经十书》,1213年鲍擀之又进行翻刻。这些都为
数学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从11~14世纪约300年期间,出现了一批著名的数学家和数学著作,如贾宪的《黄帝九章算
细草》,刘益的《议古根源》,秦九韶的《数书九章》,李冶的《测圆海镜》和《益古演段
》,杨辉的《详解九章算法》《日用算法》和《杨辉算法》,朱世杰的《算学启蒙》《四元
玉鉴》等,很多领域都达到古代数学的高峰,其中一些成就也是当时世界数学的高峰。

从开平方、开立方到四次以上的开方,在认识上是一个飞跃,实现这个飞跃的就是贾宪。杨
辉在《九章算法纂类》中载有贾宪「增乘开平方法」、「增乘开立方法」;在《详解九章算
法》中载有贾宪的「开方作法本源」图、「增乘方法求廉草」和用增乘开方法开四次方的例
子。根据这些记录可以确定贾宪已发现二项系数表,创造了增乘开方法。这两项成就对整个
宋元数学发生重大的影响,其中贾宪三角比西方的帕斯卡三角形早提出600多年。

把增乘开方法推广到数字高次方程(包括系数为负的情形)解法的是刘益。《杨辉算法》中
「田亩比类乘除捷法」卷,介绍了原书中22个二次方程和1个四次方程,后者是用增乘开方
解三次以上的高次方程的最早例子。

秦九韶是高次方程解法的集大成者,他在《数书九章》中收集了21个用增乘开方法解高次方
程(最高次数为10)的问题。为了适应增乘开方法的计算程序,奏九韶把常数项规定为负数
,把高次方程解法分成各种类型。当方程的根为非整数时,秦九韶采取继续求根的小数,或
用减根变换方程各次幂的系数之和为分母,常数为分子来表示根的非整数部分,这是《九章
算术》和刘徽注处理无理数方法的发展。在求根的第二位数时,秦九韶还提出以一次项系数
除常数项为根的第二位数的试除法,这比西方最早的霍纳方法早500多年。

元代天文学家王恂、郭守敬等在《授时历》中解决了三次函数的内插值问题。秦九韶在「缀
术推星」题、朱世杰在《四元玉鉴》「如象招数」题都提到内插法(他们称为招差术),朱
世杰得到一个四次函数的内插公式。

用天元(相当于x)作为未知数符号,立出高次方程,古代称为天元术,这是中国数学史上?
次引入符号,并用符号运算来解决建立高次方程的问题。现存最早的天元术著作是李冶的《
测圆海镜》。

从天元术推广到二元、三元和四元的高次联立方程组,是宋元数学家的又一项杰出的创造。
留传至今,并对这一杰出创造进行系统论述的是朱世杰的《四元玉鉴》。

朱世杰的四元高次联立方程组表示法是在天元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他把常数放在中央,
四元的各次幂放在上、下、左、右四个方向上,其他各项放在四个象限中。朱世杰的最大贡
献是提出四元消元法,其方法是先择一元为未知数,其他元组成的多项式作为这未知数的系
数,列成若干个一元高次方程式,然后应用互乘相消法逐步消去这一未知数。重复这一步骤
便可消去其他未知数,最后用增乘开方法求解。这是线性方法组解法的重大发展,比西方同
类方法早400多年。

勾股形解法在宋元时期有新的发展,朱世杰在《算学启蒙》卷下提出已知勾弦和、股弦和求
解勾股形的方法,补充了《九章算术》的不足。李冶在《测圆海镜》对勾股容圆问题进行了
详细的研究,得到九个容圆公式,大大丰富了中国古代几何学的内容。

已知黄道与赤道的夹角和太阳从冬至点向春分点运行的黄经余弧,求赤经余弧和赤纬度数,
是一个解球面直角三角形的问题,传统历法都是用内插法进行计算。元代王恂、郭守敬等则
用传统的勾股形解法、沈括用会圆术和天元术解决了这个问题。不过他们得到的是一个近似
公式,结果不够精确。但他们的整个推算步骤是正确无误的,从数学意义上讲,这个方法开
辟了通往球面三角法的途径。

中国古代计算技术改革的高潮也是出现在宋元时期。宋元明的历史文献中载有大量这个时期
的实用算术书目,其数量远比唐代为多,改革的主要内容仍是乘除法。与算法改革的同时,
穿珠算盘在北宋可能已出现。但如果把现代珠算看成是既有穿珠算盘,又有一套完善的算法
和口诀,那么应该说它最后完成于元代。

宋元数学的繁荣,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传统数学发展的必然结果
。此外,数学家们的科学思想与数学思想也是十分重要的。宋元数学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反对
理学家的象数神秘主义。秦九韶虽曾主张数学与道学同出一源,但他后来认识到,「通神明
」的数学是不存在的,只有「经世务类万物」的数学;莫若在《四元玉鉴》序文中提出的「
用假象真,以虚问实」则代表了高度抽象思维的思想方法;杨辉对纵横图结构进行研究,揭
示出洛书的本质,有力地批判了象数神秘主义。所有这些,无疑是促进数学发展的重要因素




--
假如给多奶奶一秒钟,我想再对奶奶说:“我爱你”。
假如给多奶奶一分钟,我想再拉拉奶奶的手。
假如给多奶奶一小时,我想再听奶奶给我讲故事。
假如给多奶奶一天  ,我想再陪奶奶去逛逛街;到市场去买菜,再吃奶奶煮的饭菜。
假如给多奶奶一个月,我很想陪奶奶去游览祖国秀美山河。
假如给多奶奶一年  ,我一定好好听奶奶的话认认真真的读书。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218.17.74.57]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