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gongzhu (魔羯小公主), 信区: NORC
标  题: 知识创新:新世纪不变的承诺
发信站: BBS 荔园晨风站 (Fri Oct  8 14:18:13 1999), 转信


知识创新:新世纪不变的承诺

——访深圳市政协副主席、博士生导师陈国权教授
■本刊记者 徐 燕

一本书,席卷欧风美雨,横扫中国大陆,《学习的革命》——一本自称为“通向21世纪
的个人护照”的书,以西方人的思维阐述教育观点,正在广大读者中间快速传递。有人
担心书中所述是否适合我国国情,面对21世纪,我们该如何学习知识,如何教育学习者
,如何拥有创造性思维?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令广大教育工作者于欣喜之余,复疑窦顿
生。日前,记者采访了深圳市政协副主席、深圳大学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博导陈国权先
生。
    记者:日前,您在致公党深圳市委教育问题研讨会上发言提到这样一个事实:1998
年4月30日,美国38位著名教育家联名发表了一个宣言《国家仍处在危险之中》,指出美
国当前教育的新问题,号召采取措施提高教育质量。您对此有何具体的感想?
  陈:美国的经济繁荣,导致许多人对教育漠不关心,它所面临的危机,主要是指忽
视了知识的教育而致使国家面临文化、道德和文明诸方面的危险。
  19世纪,教育把传授知识作为培养人才的一个重要因素。进入20世纪,在知识基础
上的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21世纪的临近,世界进入了一个日新月
异的时代,知识的作用日显突出。在大烟囱时代,你要是开出一串世界上最有钱的人的
任何名单,在那上面占支配地位的,都会是汽车制造商、钢铁大王、铁路大王、石油大
王和金融家,对比之下,在《福布斯》杂志最近列出的10个最有钱的美国亿万富翁中,
有7个人的财富以计算机、传播媒介、电讯——软件和服务业为基础,显然,脑力资源已
经取代了自然资源,微软不再有什么秘密,暴力、财富和知识这3种力量的基础,显然
,脑力资源已经取代了自然资源,微软不再有什么秘密,暴力、财富和知识这3种力量的
基本形式,由于前两种力量在惊人的程度上依靠知识,今天正在出现空前深刻的力量转
移,从而使力量的性质发生了深层次的变化。
  记者:在去年“两会”期间,有这样一个共同的话题:知识的传播和对学生的培养
。人们提出,要彻底改变“死读书”这种应试教育体系,要有创新意识。我们现在是读
书、做题目、考试,这套办法注重的是继承,缺少创新能力的培育。现在国外的许多中
国留学生,考试成绩超过其他各国学生,但是做实验,进行创造性研究,中国学生却要
略差一筹了。是否可以这样说,我国的教育也同样面临着危机?
  陈:面向21世纪,中国的年轻一代,必须具备却又不完全具备的素质——创造性思
维和创新精神,是我多年来关注的问题。丰富基础知识的教育,具备扎实的基本功,这
是我们的长处。“知识爆炸 ”所释放出的能量是文化能量,对建设现代化的中国有无量
功德。但知识只是作为一种工具为人类服务,聪明的教育者从来不安于作知识的被动传
授者,而对知识,特别是对越来越多的知识,敢于进行主动取舍、优化组合、合理精简
,并永葆传授知识的简捷性、生动性,这是我们追求努力的方向。我们的人才必须首先
是有创造精神的人,而不是贮藏知识的机器。未来时代发展飞速,我们的孩子将生活其
中,他们的未来,也依赖于他们一生中所掌握的新概念、作出新选择,不断学习不断适
应的能力。我们的教育就是帮助这些孩子,给他发展自己的能力,完善他的人格,于人
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是它以能启发、解放孩子创造力来
从事创造工作。
  记者:如您所言,今天的学生应该是具有自强自立的生存意识,追求真知的人。但
据多类资料显示,独生子女们似乎已有先天缺陷,独尊、脆弱、自私十分明显。怎样才
能增加他们团结合作的群体意识以及刚毅的自信心,并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
  陈: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不单单要训练青少年准备好接受实际生活的挑战
,还关系到对幸福和自由的追求。教育应该帮助孩子准备好接受伦理道德和文明挑战,
准备好参与不断变动的文化,准备好自觉承担社会责任。教育关系到个人以及他们现在
和未来家庭的生活质量,我们作出关于教育的决策,实际上是关于我们要怎么样的国家
的决策,要什么环境来养育我们子女的决策,要我们的孩子有怎么样的前途的决策,甚
至是,关于用什么东西来塑造孩子的性格,有什么东西来构成孩子灵魂的决策。
  但是我国现行的传统教学已经有违教育初衷。曾在报端见过介绍美国小学教育的情
况:一个10岁小学生要完成的英文作业,是完成“中国的昨天和今天”、“我怎么看人
类文化”、“二战评述”等恐怕令我们的研究生、博士生都望而生畏的大文章。然而,
令人叹服的是,通过在图书馆博览群书、利用计算机和缩微胶片查找有关文字和图像资
料,再加上孩子们的认真分析、思考,最终将作业完成了。我想,这才叫真正的放手让
学生到自然、到人生的大海中去学习游泳。这其中的收获自然是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所
无法比拟的。
  基础教育围绕高考团团转,成天填鸭式的应试教育的恶果之一,就是学生被“严管
”管惯了,机械性、依赖性太强,迈入大学这样一个稍微自由的学习环境后,独立思考
和独立创新的能力普遍缺乏,这怎么能担负起建设我们伟大祖国的重任?
  江泽民主席讲,创新是一个民族兴旺不竭的动力。我们应该为培养下一代的创造力
做出非常的努力,不应再提倡死读书、读死书。但是,文化大革命让我们的阴影记忆犹
新,人们担心对素质教育的错误理解导致轻视课堂教学。我们不能把课堂教学和素质教
育对立起来,语文知识、数学知识、外语技能、电脑技能、能读、能写、能算,难道不
是学生重要的素质?继承人类的文化成果的能力,难道不是学生重要的素质?每个学生都
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前途以及未来的职业也各不相同,学校要关心的是他们的基本训
练,要教会他们学习方法,以便适应未来快速变化的环境,课堂教学仍是最为重要的手
段,只是教学方法、尤其是教育思想应当改革而已。
  记者:最近有一本非常流行的书叫《学习的革命》,书中说,全世界在争论着这样
一个问题:学校应该教什么?在我们看来,最重要的应当是两个“科目”:学习怎样学习
和学习怎样思考。您认为它对我们当前的教育改革有何启迪?
  陈:怎样学习是比我们学习什么更为重要的问题。学校最重要的任务是让学生学习
怎样学习和怎样思考,提倡把趣味性归还给学习过程,提倡给学生创造最佳的学习状态
、积极的学习气氛。真正的革命不只在学校教育之中,它在学习怎样学习、学习你能用
于解决任何问题和挑战的新技巧之中。
  现行学校教育制度及考试制度的不合理性局限了学生所钟爱的事物,“英雄无用武
之地”,“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这种残酷的竞争,让老师们往日谈吐自如的讲学方法,
变得谨慎从事,只知一味重复机械呆板的“解题模式”,深怕因越“雷池”半步而影响
高考。创造性思维学习方式已逐渐在把《考试说明》当成《圣经》。
  记者:如此,教育工作者在全面贯彻“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的政策的同时,多多少
少将他们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固有成见灌输给了孩子,从而使孩子的思维自小就套上了一
层枷锁。有这样一篇短文,说的是一个小学生看图写话,图上有一个孩子在扫地,小学
生写道:“小牙在扫地。”作业交上去,老师判错,扣了他一分,并把“小牙”改成“
小明”,因为小学课本里出现频率最高的人名就是“小明”、“小红”、“小刚”等字
,这小学生不管那一套,别出心裁地来了个“小牙”,多么可爱!有新意!“小牙”,稚
态可掬,改成“小明”,就千篇一律,索然无味。这正是“标准答案”和应付考试的观
念在作怪。要让众多现代“江郎”“才不尽”,必须对教育工作者本身的素质、知识和
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陈:那是当然。无独有偶,在写一篇关于《东施效颦》的读后感时,98%的学生从
批评东施的角度着手,只有一位学生在一片指责声中找到了赞誉之辞,在公认的错误中
寻求到了合理的内容。他指出:东施正是认识到了自己的不美,才向美丽的西施学习,
这比那些自知不美却又怠于学习的人不知要高明多少倍。这无疑是对传统思维的一次有
力冲击。然而,这篇文意俱佳的作文却得了个不及格,理由牵强得近乎荒谬——立意太
新,有违命题老师意愿。这令许多“后师”者再也不敢“造次”。所以在教育领域,满
足于现状,不思进取,没有理想,丧失创造力,是非常有害的——有害于整整一代人,
甚至不止这一代人。我们需要有识之士。我们教育出来的学生,应该不仅仅只能适应社
会竞争,推动社会物质文明的进步,还应该有健全的心理人格,有思想,有个性,能发
展他自身并实现他的人生价值。我们提倡素质教育,就是为了这个。不然,小牙还是不
能扫地,非得小明扫地不行。
  记者:传统的思维方式导致千人一面、千部一腔。当然,这种克隆文章、克隆思维
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考试成功。这多少与现今的考试制度相呼应,只要我们仍采取“一考
定终生”的制度,人类就不可能发明比分数更先进的计量单位来划分学生的等级。于是
,作为信息载体的老师便只能违心地扮演矛盾的统一体,他们一面在为平庸无奇的作文
扼腕叹息;一面苦口婆心地劝导学生千万别“冒险出击”而“酿成大祸”,后悔终生。
您怎样看待现行考试制度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关系?
  陈:考试没罪,老师亦无过。考试制度已延续千年,今后还将长期存在,真要取消
是不实际的。条条大路通罗马,成材的道路千千万。相对来说,进大学成材机会总高一
点,绝大多数高中生都想进大学,但限于条件,不可能把千军万马都放进来,所以竞争
是有必要存在下去的,考试是较公正合理的竞争方式之一,是快出人才的有效方法,这
与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并不矛盾。素质教育不仅提高能力,也包
括文化教育这样的基础,素质教育并不是不要文化教育和考试,但如果我们一味坚持一
考定终生的教育评价体系,那么国家的未来就可能真的“江郎”“才尽”了。教育改革
,我想不仅仅是国家教育部门的事,社会,尤其是舆论更应“铁肩担道义”,为如何真
正培养出有远大理想、有渊博的科学知识、正确的教育思想和高度责任心的中国师资力
量献计献策,对青少年如何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进行正确引导。
  站在21世纪的门槛,我愿所有教育者和受教育的人,轻装前行。?

--
※ 来源:.BBS 荔园晨风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1.45]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