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yaho (∮★西北一刀★∮), 信区: NORC
标  题:  教师的双重身份与古人的师道观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Sat May 26 15:21:42 2001), 转信

            二、关于古人师道观的著作
    在中国教育史上,曾经有几位著名人物对师道问题阐发过自己的
观点,这之中包括:荀子、韩愈、柳宗元、王夫之;并在文学史上留
下了见证:《书经》、《师说》、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除此之外,在中国最早的教育理论著作《学记》
中,也记载了关于教师的言论。这些都可以体现出古人的师道思想.
    荀子,是先秦诸子中尊敬教师最突出的一个位思想家。他特别注
视教师的作用,要求给予教师相应的地位。为此,他对教师提出了严
格的要求。他说:“师术有四,而博习不与焉。尊严而惮(敬),可
以为师;耆(六十岁)艾(五十岁)而信,可以为师;诵说而不陵不
犯,可以为师;知微而论,可以为师。”由此可见,荀子对教师的道
德要求是很高的,对文化素质要求却还在其次。强调师德,是荀子师
道观的重心。
    《学记》是中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的内容比较完善的教育理论
专著。其中,也记述了对师道的言论。学记中说道:教师,就是教人如
何做君王的道理的人。因此,教师除了具有渊博的知识,了解学生存在
的问题,懂得教育艺术之外,还应受到社会的普遍尊重。在求学过程中
,即使是国君也不能以君臣之礼待之。
    唐朝后期,由于政治的衰落,社会上普遍出现了不重师道的现象,
为此,韩愈写了《师说》。韩愈反对以社会地位和年龄资历作为择师的
标准。他说:凡具备了“道”与“业”两方面,就具备了作教师的基本
条件.
    王夫之的师道观强调教师要"自明"与"躬行",即要求教师具有广博
的知识、详尽的解说和细致的分析能力,并在思想和教学中注视实践的
作用,倡导身教。
    古人的道观师从根本上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要求,但是却与官员的政治
素质产生矛盾,而在某种社会制度下两者不能得到和谐的统一,于是人
们的认识产生了偏差,造成了社会教育风气的低下,其结果就是"师道之
不传也久已"。

                     三、双重身份对教育的影响
    双重身份,即官师合一。官与师,这本是毫不相干的两种职业,
但它的结合却符合古代教育的状况。从积极方面讲,合一有利于教育
实践。古代教育的最根本目的是培养治术人才,受教育就意味着入仕。
由于政府官员熟悉国家政治、深谙国家政策、社会经验丰富,由他们来
作教育者是最合适不过的了,学生可以很快地从他们身上了解社会、生
存的诀窍。但从消极的方面讲,政府官员的政治腐败气息又对学生产生
了极坏的负面影响。教师如果不能成为为人师表的典范,就可能成为腐
败的榜样。因此,教师的素质与官员的素质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教师的双重身份有深刻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原因.古人对教师自身的
修养要求非常高。而这种道德与知识的背景不是一般人所具备的。在当时
的社会条件和制度的束缚下,只有政府官员从自身条件到社会的赞许程度
都与此标准相符。由此可见,教师的双重身份又是历史的必然。虽然官员
们具有良好的自身条件,但教育是在复杂的社会外部环境的影响下发展的,
教师的官员身份本身所包含的社会信息又对教育与学生的发展发生着作用。
    教师的这种双重身份直接地影响着教育。但古代的教育目标是很难保
证教师的素质的,主要根源在于古代的入仕制度。考试、授荫、荐举、甚
至卖官,都可以达到入仕的目的,那就可想而知,那些教师的素质怎么样
了。因此,古人对师道问题极为关注。但是师道兴衰与教育的兴衰没有必
然的联系,比如,唐朝的教育从制度到设置都堪称最完善的,但师道问题
在那时却是典型的衰落。我们能说教师素质差吗?但历史不是这样的。因
此,教师问题在古代有其特殊性,一方面它适应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
另一方面又用它来保障政府对文化教育的垄断,但教师本身的素质在与社
会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就已产生了客观的变化,好在教师各人所具备的
社会信息对学生的作用是因人而异的。师道差的教师,往往官员的腐败素
质是强烈的,对教育的影响是负面的;治学严谨的教师,社会责任感与传
教之心是积极的。比较一下,功利的与向善的教育者其教育思想与态度肯
定是不一样的,这就导致社会与教育风气的巨大差别。我个人认为这是双
重身份对教育的最显著影响和作用。
    古代的师道问题与现代社会中的师道问题有明显的差别。现代社会教
师与政府官员是两种相互分离的职业。政府官员是可以由教师担当的,但
在时间上是不同步的。作为教师要有职业道德,这种被人们认为从事崇高
职业的人的修养是经过特别培养的。但另一方面,现代社会的教师普遍是
在物质上与其社会影响力不相符的相对收入低的阶层。高水平的教师真的
是需要有很高的个人修养与奉献精神。所以,同样的,现代社会的教师也
在接受着经济大潮的冲击。“能为人师者”与“为人好师者”有本质去别
。作为师范大学的学生,虽然我并不是以“为人好师者”的志愿考入的,
但我也知道做人的起码规则与道德修养。正因为有众多的我这样的人的存
在,有很多道德高尚的教师的存在,社会对于教师的期望是很殷切的,评
价是肯定的,国家的教育发展是进步的。

    综上所述,我对师道问题的理解与研究,甚至发表的看法都是带有
个人的主观印象的,但双重身份的存在在古代教育中是历史的必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36.27]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