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yeyu (展心), 信区: NORC
标  题: 推荐一个校友兼直系师兄——中国第一报贩詹兆强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2005年11月28日11:13:54 星期一), 站内信件

 生命的第二次飞跃 ———残疾奇人詹兆强的人生道路


深圳大学:黄永健(博士)



望着这个人断然拒绝送行独自溶入夜色的身影,我突然理解了森林的幽深、大地的丰
厚、生命的活泼和每个人前面的无数条生路。
———引自作者散文诗《一个残疾人的个人英雄主义》
  一、卖血求学
  1986年,詹兆强38岁,已从木工、钻工、翻砂工一路做到市纺机厂工会干事,此时他
开始反省自己的人生轨迹,父母一辈子教书育人却无力供他读完高中。改革开放在中国大
地上轰轰烈烈搞了好几年时间,革命老区的广大农民依然过着食不果腹的苦日子。解放几
十年了,家乡仍然贫穷落后。虽然自己从乡下回城做了工人,但文化水平有限,加上地处
偏僻,要想进一步发展也是天方夜谭。一个偶然的机会,从部队回乡探亲的表哥告诉他,
深圳大学招收勤工俭学的成人夜大生,于是詹兆强决定背井离乡去深大求学。
  1987年8用的一天,詹兆强站在深圳南头医院排队卖血,其时他身上只剩几十块钱,
而报考深大夜大的报名费就要250无。
  "500毫升"詹兆强毫不气怯地对抽血的护士说。
  "不,医生认为你营养不足,只能抽400毫升"
    他拿着卖血得到的200元钱在报名处徘徊,最终还是鼓足了勇气同老师讨价还价。但
深圳大学不是农贸市场,他的讨价当然被拒绝了。这位热血汉子不得不拉下脸皮哀求:"我
真的没有钱呐,这二百元钱还是我卖血的钱,我本想多卖一点,可医生不准啊"。说着,詹

强干脆卷起衣袖,手臂上的针孔把负责报名的老师惊得不知说什么好。
  "读书无罪!"
  詹兆强卖血求学的壮举一下子惊动了整个深圳大学,消息不胜而走,老师们被这个憨
黑的"江西老表"感动了,校长被打动了,深圳大学召开校长办公会,决定免去他的学费,
并安排他在学生食堂勤工俭学

      38岁早过了而立之年且已是两个孩子爸爸的詹兆强开始了他苦读苦熬的夜大生活。

于年龄的差别,我们可以想像这位"老工人"学生在学习上要付出多大的努力,白天勤工
俭学,晚上完课后又跑图书馆,没有资格住校,他只得睡在校园荔枝园里。
  有一次,校卫队突击检查校园边角地带,从荔枝园的草丛里拖出和衣而睡蓬头垢面的
詹兆强,活脱脱就是一个"三无人员"送到保卫处关押了一个晚上放出来后,他毫不在意
又钻进学校的图书馆苦读起来......
  1987年11月26日晚,苦熬苦撑的詹兆强遭遇了命运的灭项之灾。晚十时图书馆关门.
詹兆强揉揉疲倦的眼睛,拾起书包准备回到荔枝园的棚屋歇息,谁知一脚踏空,从楼梯上
摔下,满身是血,当时昏迷不醒。深圳蛇口联合医院的诊查结果:右腿膝盖骨粉碎性骨折

上排门牙脱落一排。詹兆强住进了蛇口联合医院,一张三位数的医药费支付印送到他的面
前。这无疑于天崩地塌,他的生存意志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
  在绝望的时刻,深圳大学再一次对他伸出援手,以战斗英雄史光柱为发起人的一份"募
捐倡议"立即引起全校师生的积极响应,同学们把募捐的三千元钱送到他的病床前......
  今天詹兆强已是事业成功的特区传奇人物,广东省自强模范,代表残疾人出席深圳市
人大、政协会议参政议政,但提起这次命运的不测之灾,他还是禁不住感慨万千...
  "深大同学和老师的义举是对我灵魂的一次洗礼,从此我在精神上活成了另一个人"。
  二、人性的拷问
  1986年农历腊月26日,詹兆强背着帆布包,冒着鹅毛大雪回到了阔别了一年多的家—

江西抚州市。家乡依旧还是那个老样子,而他独闯深圳却闯残了一条右腿,跌落了一排门
牙,变成个瘸足瘪嘴的残疾人,当他脚深脚浅风尘仆仆赶回自己的家门口时,早有前隙的
妻子,对他不理不睬,兄弟们像躲瘟神一样离他远远的。
  詹兆强像掉进了冰窖。
  奶妈得知他落魄回乡的消息,她心疼这个相依为命十三载的养子胜过自己的亲生子,
连夜派女婿拖着板车把詹兆强接到家里,当倦缩在自家的破旧沙发上簌簌发抖的詹兆强爬
上那辆沾着泥土的硬板车时,热泪禁不住滚滚而下,打湿了奶妈亲手铺在板车上的新棉
被。
  除夕夜,因高烧末退身体还很虚弱的詹兆强,被奶妈和养父强行按坐在年夜饭的上座


      当地有一个不成文的习俗:吃年夜饭坐上席来年转好运,但这个位置常都是家长或
年辈
最长者有专位,奶妈说:兆强啊,你就别推让了,坐那儿明年转个好运,听话,孩子。
入夜,阵阵的乡间鞭炮声震得詹兆强辗转难眠,想起返乡的种种遭遇,百感交集,他
想到鲁迅笔下的苦命人——祥林嫂,也是在这样的除夕夜,万念俱灰离开了人世间,可
那是旧社会,我詹兆强落魄潦倒,但求生信念还是有的,不说别的,单就奶妈一家对我的
深情厚爱,我也不能妄自轻生,他咬着牙对自己说:"不能倒下去,站起来,重回深大,
完成学业,继续人生路"
  临行前,奶妈把自己一年的口粮卖了,凑足了七十元钱塞在詹兆强的怀里,詹兆强哽
咽着,问奶妈的生活怎么办,奶妈说,你放心,我有儿女,他们不养我,我砸了他们的锅

因为身体致残,无法交纳学费,加上期未没有考试成绩,詹兆强原来就读的管理系已将他

名。詹兆强回到深大才知道他已失学,怎么办,给系领导送礼或请人说情,一无钱二无门
路,他灵机一动,何不写封感谢信表示对深大师生深情厚意的感激之情,再附带说明自己
眼下求学无门的困境,或许会打动校方再给自己一次机会?詹兆强的思路是完全正确的,
中文系主任章必功老师偶尔从校门口经过,看到一大群人围着一封感谢信议论纷纷,凑近
一看,字迹清晰俊秀,文句通达,陈说事实表达感情委婉深沉,这个学生是学文科的料嘛
,像这样可以做到卖血求学,又通情达理的学生,为什么不可以帮他一把?
  詹兆强被中文系收留了,没有钱交学费,系领导发动老师和同学捐款、捐衣,同宿舍
的同学帮他打饭、洗衣服......《深圳特区报》及时编发了《感人深情在深大》的报道,
这个在特区因求学而致残的人开始受到社会各界关注:他坐中巴,乘客主动让座,售票员
不收钱;过马路,交警主动走出岗亭过来搀扶......
    人们的爱心汇成一股暖流,它不慎温暖了一颗几近冻结的心灵,而且,它也成为一剂
强兴奋剂,刺激他自强不息报答社会。奇迹很快出现,半年以后,人们发现以往走路架着
拐杖一瘸一拐的詹兆强已经稳稳当当地站起来,虽然右腿是不太方便,但他已经可以自己
背着书包出入校园内外。
    三、从露宿天桥到中国第一报贩
  1998年4月1日,《深圳商报》经济随笔栏目发表署名"卿成"的文章《亚默尔卖水与詹
兆强卖报》,认为詹兆强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内创下了拥有百万家产。四辆专用送报
车,手下100 多个报贩,每天卖报三万多份的赫赫业绩,是因为他无师自通地运用了经济
学上著名的[亚默尔]原理,不盲目跟风,利用市场中的市场大蠃了一把。当我向他提起这
件事时,他不以为然地摇摇头。
  "实际上,我的事业是从流落公园、大桥下过夜开始的。"
  1989年詹兆强从深圳大学中文系大专班毕业,年届四十加上身体不健全,毕业也就失
业了。他首先靠帮助一位江西老人守报刊亭糊口,让他发现卖报同样赚钱,但本小利微,
他们俩每天的收入仅能糊口,有时报纸被城管没收,连房租也交不起,就只好在天桥下、
公园里过夜。
  就是在这些最肮脏最黑暗最低贱的角落里——都市的边缘地带,詹兆强结识了一大
批无家可归的人,他们中有残疾者、流浪汉、孤儿、被子女抛弃的老人、乞丐等等.他们
和詹兆强一样在社会的最低层痛苦地挣扎。不同的是詹兆强是一个有文凭的大学生。一个
不乞讨,不欺负弱小、不偷、不抢、通情达理仗义正直有经济头脑的汉子。
    詹兆强以他独特的人格魅力,赢得了这群人的尊重。
  他开始将这群人组织起来卖报,这使形成了他最初的街头卖报队伍。詹兆强用毛泽东
关于农民革命的一句话形容他这支卖报队伍的渗透力和扩张力:"以农村包围城市"——立
足于城市的边边角角,他的卖报游击队逐渐渗透到了大街小巷、车站码头、边检站、飞机
场等[肥地]随着前来投奔的残疾人和流浪者(包括暂时没有找到工作的大学生、研究生)
的增多,他开始以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手段来统领手下这支贩报大军,几年下来,通过与各
种恶势力的反复较量,通过对自己卖报大军的整顿治理,詹兆强终于成了深圳报贩真正的
老大,被媒体称为"中国第一报贩"。
  现在我们明白了为什么詹兆强对别人夸奖他利用股票暴涨大卖其报发家致富不以为然
了,试想,他若不是从天桥底下开始组织他的卖报大军,尽凭他一个人的力量,怎么可能
创下一天卖报三万份的历史记录?
  四、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这是孙中山先生去世前的亲笔遗言,詹兆强把它作为向人生发起第二次冲锋的号令。
一九九七年,经营报刊零售业获得巨大成功的詹兆强,自费出访香港和新西兰,两次出访
让他眼界大开。尤其让他忧心的是我国各大城中报刑零售与国外和香港相比基本处
于"脏、乱、差"的阶段,于是在应邀出席市人大、政协"两会"的时候,他利用十分
钟的发言机会向两会呼吁:报刑零售业应该纳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结束我国报刊零售
"脏、乱、差"的局面。
  他的发言受到深圳市长李子彬的高度赞扬。
  也许出于对自己坎坷的人生经历的沉痛反思,也许出于和残疾人的同病相怜,詹
兆强首先把规范报刊零售同残疾人福利事业结合在一起。
  "没有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我可能活不到今天。"
  "残疾人比正常人更需要关怀。"
  经过反复研究勘查,詹兆强决定先投资400万元人民币在深圳兴建300个爱心助残书
报亭,其目的主要是为300名以上的残疾人提供就业机会,让那些尚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
靠自己的双手体面地活着。英国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德兰修女的名言是"让所有的穷人幸福
的死去",詹兆强的名言是"让天下所有的残疾人体面地活着"。
  第一个反对者是妻子,妻子的反对也是不无道理的,詹兆强你已经五十多岁的人,十
几年来滚打摸爬创下一份家业,儿女已长大成人,何不安安稳稳过你报贩老板的生活,却

折腾什么爱心书报亭,如果上面政策有变或经营上的不测,四百万的家产不等于扔到水里
去了吗?
  一气之下,妻子提出离婚,并负气先回了老家,扔下他和儿子守着南头的那套空寂
的大房子,命运又一次将沉重的阴影笼罩在他的头顶上。
  经过痛苦的甚至是不容选择反思之后,詹兆强决定:离就离吧,孩子已经大了,剩下
生命时光对于家庭来说不太重要,但对于中国6000万残疾人来说或许太重要了,爱心书报
亭的计划眼看就要启动,如果退却,前功尽弃。如果力辟异议,排除万难前进,那么三百
个爱心书报亭有可能滚雪球般变成一千个、一万个爱心书报亭。只要闭目想想全国大、中

小城市包括无数乡镇的爱心书报事都竖立起来了,那么有多少残疾兄弟姐妹会从中得益,
并从此获得新生!?
  "不舍小爱得不到大爱,不舍小家难以成全大家"。
  仿佛只在一瞬间,詹兆强的强者风范便鲜明地凸现出来了,中国的残疾人群中产生了
一个"保尔"式的当代英雄。
  詹兆强这一志向宏伟的爱心计划一经提出,即得到上级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赞同与
支持,但其具体操作过程中又要付出多少艰辛的劳动,不说繁琐的公文批办程序,单就挨
个区、办事处、镇来回地跑,与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进行协商,然后再选址、建设,哪一
个爱心报刊亭的设立不需要付出心血和汗水甚至眼泪呢?有一次,南山区文化局的一名科
长欲索取服务年金6000元不遂,竟堂而皇之动用城管铲车把詹兆强刚刚建好的一批爱心报
刊亭夷为平地,把个詹兆强气愤得瘫倒在地上。后经过新闻媒体曝光后,此事终于讨回公
道。
  截至公元2001年5月,以詹兆强为总策划的"爱心助残书报亭全国网络"已在深圳设
立助残书报亭300个,安排残疾人200名以上就业。
  2000年9月18日,湖南省残联决定与詹兆强联手建立300个助残书报亭作为试点,在
取得建设、经营、管理经验后,再逐步向全省城镇扩展建设。
  就在笔者撰写这篇文章时,詹兆强从海南三亚市打来长途电话,他兴奋地告诉我们,
爱心助残书报亭筹建计划,经过与海南方面一年多的交涉,计划准备在海南,首期将在海
口市、琼山、三亚、文昌、通什五市建立爱心助残书报亭100个。
  "月虽残,亮如雪,高挂天空谁笑缺?"中文系出身的詹兆强将自己的这句得意之作
嵌进他亲手起草的公司各项文件中,且用大字黑体加以突显,这是一个诗人的理想,抑或
一个残疾人的梦境,抑或是一个当代强者的人生目标?我想三者兼而有之。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泰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让我们以新世纪的目光注视着一个残疾人生命的第二次飞跃。


                  (此文荣获2001年世界华文报告文学奖)


--
我的博客: http://blog.freshwired.net/tplcore.php?bcid=23628
                                                           ┌─────┐
                                                           │灌水许可证│
                                                              <深>灌字
                                                           │第000002号│
                                                           └─────┘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81.38]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