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saler (*我爱你爱谁*), 信区: NORC
标  题: 人的发展:新世纪语文教育追求的最高目标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Sun Jun 23 13:02:30 2002), 转信

人的发展:新世纪语文教育追求的最高目标
浙江省江山中学教科所   郑逸农
一
  人类自从出现教育以来,人的发展始终是教育的主旋律。我国古代的“六艺”教育
(礼、乐、射、御、书、数)强调人的各方面能力的全面发展,要求文武兼备、人格和谐

  西方古希腊雅典教育强调美的和谐,追求个性发展。到了当代,这一教育主旋律得
到了进一步的强化。1996年4月1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法
国巴黎举行了20世纪最后一次工作会议。该委员会历时三年研究、讨论和修改完成的报
告《学习:内在的财富》(Learning:the treasure within)正式提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并向全世界发布。报告强调教育应当把人作为发展的中心,从人的发展的广阔角度看
21世纪所面临的问题以及教育的作用,明确提出:“接受教育不再是为了升学和谋生,
而是为了个人能力的充分发挥以及个人终身学习,为了社会的和谐发展。”〔1〕
  在这种教育大背景下,站在新世纪的门槛上,我们应该好好思考一下未来的语文教
育。
二
  应该说,语文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最为密切。第一,语文教育的核心因素是语言
,而语言是人交际的工具,思维的工具,生活的工具,也是人终身学习的工具。一句话
,语言是人发展的工具。第二,语言不仅是人发展的工具,而且是人发展的本身。人之
所以成为人,就因为它拥有了语言,“只有语言才能使人成为人的生灵。”〔2〕离开了
语言,就根本谈不上人的发展。爱因斯坦说:“要是没有语言,我们的智力就会同高等
动物不相上下,头脑中保留的原始性和兽性就会达到难以想象的程度。”〔3〕
  但是,当前应试制度下的语文教育影响了人的发展。专家们认为,中国语文教育已
出现了两次转变,第一次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冲击下出现的,从文字型转变为文
字—语言型;第二次是80年代初教育复苏时期出现的,从文字—语言型转变为语言—思
维型。第二次转变以后,语文教育取得了重大成绩,
  但却深受应试教育的干扰,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差,书写水平低,写作能力不强,文
学修养差,课外阅读面窄,涉猎中外文学名著的数量与质量都不如发达国家同年龄的学
生。所以在这世纪之交的伟大时刻,期待着语文教育的第三次转变,转变为语言—人的
发展,把人的发展作为新世纪语文教育追求的最高目标。
三
  把人的发展作为新世纪语文教育追求的最高目标,就要对语文教育作一番思考和调
整。
  (一)教师的教育观念要现代化
  1.要有超前的教育意识。既要从我国现实需要出发,更要考虑21世纪上半叶我国社
会发展的需要,把教育目标确定在培养21世纪上半叶发展需要的高度上,以此来开展语
文教育。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精神,为国家为民族分忧,让受教育者走入未来的
社会后成为社会主义优秀公民和合格接班人。
  2.要有全面的学生观。新世纪的语文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学生),
要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为指导,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育规律,
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让每个学生都得到较全面的发展。只有面向全体学生,才能
把我国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才优势。
  3.要有全面的教育观。新世纪的语文教育,并不仅仅是听说读写四方面简单相加的
智力教育,它还要求我们的语文教育必须给每一个受教育者作为社会主义优秀公民和合
格接班人所必需的全面的稳定的基本的深沉的语文品质和素养。这种语文品质和素养因
为具有基础性、稳定性、深刻性、可发展性,所以它会伴随着每个受教育者的终身,让
他们终身受益。
  (二)要建立现代语文教育评价体系
  现代语文教育评价体系应有别于以往应试教育下的语文教育评价体系。
  1.在观念上,评价已不是为了选择适合语文教育的学生,而是为了选择适合学生的
语文教育。传统的应试教育评价体系处在中心地位的是教师,教师是绝对正确的;现代
教育评价体系处在中心地位的则是学生。在传统评价中,语文考试分数高的就是好学生
,及格的才是符合教育要求的,结果,好学生备受宠爱,公开课上他们是基本听众,其
他大多数学生则是常受冷落的“陪读生”。现代语文教育评价试图通过评价(考试不是唯
一手段)回答下列问题;我的语文教学对哪些学生是合适的?应如何改进我的语文教学才
能适合更多的学生,让更多的学生得到发展?现代语文教育评价中没有不能教会的学生,
只有教师改进了教学就能学会的学生。
  2.在功能上,传统语文教育评价只是选择和鉴定,考试之后排个队,画一个分数线
,看看哪些是好学生,哪些是差学生。现代语文教育评价则还有导向、激励、反馈、调
控等多方面的功能,通过评价了解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并且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教育
活动,在调整教育活动时还要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对差生采取鼓励性措施,让他们
体验到成功,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逐渐树立起信心,这样就可以使语文教育保底出优
,形成良性循环。传统语文教育评价是温度计,只能测温,不能调温;现代语文教育评
价则是空调器,既能测温,又能利用自身的反馈机制,将温度调节在良好的恒温状态下
。
  3.在分工上,传统语文教育评价只在教育活动结束后进行一次,现代语文教育评价
则要对教育目标实施的全过程都作评价,分三次进行。在目标实施前,先要作诊断性评
价,以发现和预测教育干扰,并消除之。在目标实施过程中,又要作形成性评价,对过
程中的每一个步骤(即子目标)进行调控,以有效地保证教育活动的运行。在活动结束后
,还要对教育结果进行一次总结性评价。
  由于传统语文教育评价是一次性的,没有预处理,更没有对实施过程中的每一个步
骤进行控制,所以目标容易落空。现代语文教育评价则对起始、过程、结果都进行评价
控制,是三保险,所以目标容易实现。我们的现代语文教育目标是把一个自然人培养成
一个具有社会主义优秀公民和合格接班人所必需的全面稳定深沉的语文品质和素养的现
代文明人。如果采用传统教育评价的做法,那么对这个自然人不作诊断性评价,就直接
输入语文教育系统了,输入以后对整个教育过程也不作反馈调控,没有形成性评价,等
这个人从教育系统中出来后才作个鉴定性的评价,看看他是不是已成为文明人了。这样
做的结果,输出来后很可能还是一个自然人,或混杂人,那这语文教育就失败了,目标
就落空了。庸匠误器,尚可再造;庸师误人,岂可重做?可见建立现代语文教育评价体系
是何等重要。
  (三)教育功能要重人文性
  语文教育除了工具性的功能,还有人文性的功能。但传统语文教育大多只注重工具
性的一面,没有将它与人文性、人的发展密切联系起来,学生的人文素养没有得到应有
的培育。爱因斯坦曾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
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善
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就更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
一个和谐发展的人。”〔4〕国外许多教育研究表明,优秀人才的出现,不仅取决于丰富
的知识,更取决于良好的个性、情感、意志和美德。近年来,西方科技的发展与人的发
展并没有完全成正比,于是教育家提出了一个口号:警惕社会非人化。他们呼吁,要从
偏重智能发展转向人的全面发展,加强人文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语文教育在塑
造健全人格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新世纪里,语文教育应当充分发挥这一优势,
担当起人文教育的大任,打好“终身精神发展”的底子。巴金说:“我们有一个非常丰
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它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文学的目
的就是要人变得更(美)好。”
  (四)教育内容要注重科学性,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提供给学生的阅读材料(包括教科书、课外读物)一定要注重科学性,语言教育和思
想教育两方面都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体现能级递进的特点。就语言来说,青少
年的阅读认知规律是:4~6岁,绘画期;6~8岁,传说期;8~10岁,童话斯;10~15岁
,故事期;15~17,纯文学期;17岁以后,评论文期。就思想来说,不同时期也有不同
的认知特点。目前,语文教育随意性较强,科学性较差,不完全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
。以教科书的思想教育为例,初中语文第一册中,有一篇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
,其中的一道思考题是这样设计的:“这个童话撕掉了封建统治者貌似神圣的外衣,揭
露了他们的本相,说说他们是一伙什么样的人?作者对封建统治者的态度是怎样的?”与
之配套的《教参》编得更玄乎:“童话以讽笑之鞭无情地挞伐了腐朽的封建王朝,无情
地挞伐了至高无上的皇帝和一群道貌岸然的大臣,褫除他们身上的华衣,把他们的愚蠢
、卑鄙、虚伪和为了保持权力不惜自欺欺人等罪行,掏出来示众。”给十三四岁的初一
学生讲这些,是完全脱离他们的认知水平的,他们能理解和接受的只是实事求是、不爱
慕虚荣。教科书的语言教育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新世纪的语文教育,应注重科学性,符
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使人得到自然和谐的发展。
  (五)教育方法上要鼓励创新
  语文教育应该是浪漫而富有创造性的,特别是文学欣赏教育。要鼓励学生在原作的
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延伸,不受作者的束缚,不受既定结论的影响,在文学欣赏中发挥自
己的个性和创造性。对于学生灵机一动的想法,教师不要不屑一顾;对于出乎意料的见
解,教师不要轻易否定,要引导他们把各种思想都轻松自然地表达出来。文学教育就是
要解放人,解放人的思想和智慧,让学生的表现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尽情的释放出来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文学欣赏是多元的、多解的,绝不能受“标准化
”答案的束缚。
  (六)课程结构要多样化
  应试教育下的传统语文课程结构单一,只有学科课程,这无法使学生的语文品质和
素养得到较全面的发展。现代语文课程体系应该有四类:一是学科课程,二是活动课程
,三是环境课程,四是生活课程。学科课程可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语文各册教材是必
修课,与教材配套的各册《课外阅读》以及代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诗经》、《楚辞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还有当今中外文学名著,都可根据需要有所选择地
作为选修课教材。活动课程可让学生参加一些交际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多种语文能力。
在这方面,美国学校的做法值得借鉴。在美国的学校里,迎接客人到校参观访问的往往
是学生。他们除了接待以外,还要进行现场采访:“你什么时候到美国的?你是自己来的
还是应邀的?”“你见到我们校长了吗?你认为他是可爱的还是令人讨厌的?”第二天,他
们就在报上刊出采访文章:“热烈欢迎热情而又拘谨的中国客人。”环境课程是要净化
、美化校园环境,使学校有一个浓厚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心旷神怡的环境中得到潜移
默化的精神陶冶,让学校的每一方墙壁、每一块土地、每一个雕塑、每一幅字画都起到
教育作用。这其中,校园文字要设计得有人情味,让学生在亲切的氛围中接受教育。比
如“请讲普通话”(而不是勒令性的“不准讲方言”)“文明的学生都很珍惜一花一木”
(而不是硬邦邦的“严禁攀折花木”“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而不是脆生生的“浪
费粮食可耻”)。苏联一位教育家曾在校园内设计了这么一句话:“请爱你的妈妈。”让
学生在温馨的气氛中接受爱的教育,学会关心他人。当然,也需要配上一些豪迈阳刚的
语言,浙江大学附中(杭州十五中)校园里的一句话是:“今天我以十五中为荣,明天十
五中以我为荣!”生活课程有礼仪、保健、烹调等等,其中礼仪与语文教育的关系最为密
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言必信,行必果”这些中华民
族传统文化内化为个体的文化素养后,会通过待人接物在生活中外显出来。生活即语文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七)教学形式要从学科中心论向学生中心论转变
  学科中心论的特点是班级授课制。班级授课制的最大优点是整体效益大、操作方便
,一个大纲、一本教材、一个教参即可,最大的弊端是教学内容划一、教学过程同步。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个性不可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材施教难以得到真正实现,
人的发展的教育不容易落到实处。因此,有必要打破班级授课制一统天下的格局,尝试
进行分层次教学、小组教学和个别化教学这些有利于人的个性的发展的教学形式。这是
人的发展的教育向我们提出的一个合理化要求,我们可以乐观地相信,在新世纪里,随
着经济的发展,这一合理要求会逐步得到满足的。
四
  鲁迅先生当年曾经设想过现代化的两个目的,一个是“立国”,一个是“立人”。
如今,他的“立国”梦想正一步步变成现实,一个独立、民主、富强的新中国正向我们
走来;而要实现他的“立人”梦想,造就精神自由、人格健全的新一代,语文教育就必
须担当起她的大任,以人为本,把“人的发展”作为教育的最高目标。
  参考资料
  〔1〕陈钟梁:《期待:语文教育的第三次转变》,见《语文学习》1996年第9期。

  〔2〕海德格尔:《诗·语言·思维》,黄河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
  〔3〕转引自王尚文:《语文教育学导论》,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4〕《论教育》,见《大学活页文库》第1辑,华东师大出版社1998年版。

[关闭窗口]
地址:北京市沙滩后街55号
邮编:100009
 版权所有: 人民教育出版社
关于本栏目任何问题,请E-mail至:zongxy@pep.com.cn
 电话:64016633-6215
  传真:64003690

--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35.115]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