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Alaska (努力||心无挂碍,无有恐怖), 信区: Postgraduate
标  题: 我为什么行使“否决权”zz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2005年04月06日13:09:28 星期三), 站内信件

中国青年报 本报记者 刘万永



  在当前一些硕士、博士学位论文质量不断下滑,同行评阅多是顺水推舟成人之
美的情况下,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周瑞金却坚守自己的学术良心,向朋
友的博士学位论文说“不”———



  今年6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博士生导师周瑞金受朋友之邀,作为
同行评议人,为其评阅博士论文。当他花了整整两天时间认真阅读和思考这篇博士
学位论文后,“第一个感觉是:接受这篇论文的评阅是一个失误,把自己放在火炉
上烤了”。

  对朋友的论文行使“否决权”

  周瑞金在评阅意见中说:在当前一些硕士、博士学位论文质量不断下滑的情况
下,同行评阅多是顺水推舟,与学子为善,以成人之美。何况,这次论文的作者又
是我的朋友、同事,因此,理应高抬贵手,保其过关。但是,作为一位从事党报工
作40余年的老报人,作为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的博士生导师,我实在不忍心作违心
阅评,有损学术良心,这一来,我就处在火炉上烤的两难境地了。

  经过反复斟酌,周瑞金采取了与很多人不同的做法:对这篇博士论文行使了“
否决权”。在此次论文答辩中,周瑞金是同行评议人之一。

  据介绍,在硕士、博士论文答辩中,为加强监督,必须邀请同行对论文进行评
议。同行评议人虽然没有投票权,但可以提出任何反对意见,而且意见要在论文答
辩时宣读,是论文答辩委员会非常重要的参考。一般来说,硕士论文答辩至少要邀
请3位同行评议,博士论文答辩会更多。

  在刚刚过去的学期中,又有成千上万的学子们戴着博士帽、硕士帽告别了校园
。与此同时,以提高教学质量、重塑学术形象为目标的“癸未变法”,也在北京大
学徐徐拉开序幕。有人说,这是推动中国高等教育从追求数量规模到注重学术质量
历史性转变的开始。

  在目前的学术氛围存在一些欠缺的情况下,周瑞金是一位直言不讳的“把关人
”。据了解,论文答辩时周瑞金正在上海,论文答辩委员会主席、中国人民大学成
美教授代周瑞金宣读了评阅意见。

  成美教授等几位答辩委员会成员与周瑞金并不认识,一位答辩委员会成员说:
“听完周老师的评阅意见,我们都想当面向周老师表示敬意。”最后,这篇博士论
文被5位答辩委员会成员全票否决,答辩委员会认定对该文作者“不授予博士学位
”。

  为什么不能成人之美

  记者:作为博士论文的同行评议专家,您为什么说这次是“把自己放在火炉上
烤了”?

  周瑞金:我原本想同行评阅总要帮同行一把。论文作者是我熟悉的朋友、同事
。因此,当社科院研究生院新闻系要我当论文的同行评阅人时,我没有迟疑,就欣
然接受下来了。但一读论文,不对了。论文的选题,文献的引用,以及在科研能力
、写作规范上,都存在不少问题。后来还了解到,这篇论文去年就曾申请参加答辩
,但被专家小组要求修改后答辩。这时,我才感到自己处于被动尴尬的境地。若按
原先的想法,“同行评阅帮同行”吧,觉得学术良心过不去,实在不好意思写违心
的评阅意见。但是,如果说真话,严格要求,那我估计这篇论文通不过。本来这是
正常的学术评价的事,但在目前的社会风气下,这样做对我的朋友是有压力的,3
年苦读不容易,如果论文答辩通不过,他会多伤心可想而知。这一想,我感到左右
为难,自己是被放在火炉上烤了。

  记者:您最后还是选择了讲真话,行使了“否决权”,您又是怎样下这个决心
的呢?

  周瑞金:很巧,那个时候我正在读诺贝尔奖百年的材料。诺贝尔奖100年的历史
,是年轻科学家的创业史。让我感到心灵震撼的是,欧美一些国家不少年轻人在做
博士论文时,就有了重大的学科创见,依据博士论文便获得了诺贝尔奖。其中一个
典型是施里弗,他拜巴丁为师,巴丁从抽屉里拿出一张单子,共10个题目,要他自
己选择研究方向。施里弗经过琢磨选择了超导这个课题。在写博士论文过程中,施
里弗对超导理论有重大突破,后又经过巴丁和库珀的帮助,通过计算彻底解决了理
论问题。1972年施里弗便与巴丁和库珀因超导理论一起获得了诺贝尔奖。又比如,
1915年布拉格父子因用 X射线研究晶体结构,小布拉格纠正了老父的错误而做出了
重大贡献,开创了父子同获诺贝尔奖的先例。小布拉格获奖时年仅25岁,至今保持
诺贝尔奖最年轻得主的纪录。此外,1961年德国的穆斯保尔获诺贝尔奖,他在读博
士生期间发现了“穆斯保尔效应”,其博士论文正是获奖的依据。1973年诺贝尔奖
得主之一的约瑟夫森,1975年奥格·玻尔获得诺贝尔奖,依据也是他们的博士论文


  说真的,读了这些材料,对照一下我们今天一些博士生的论文水平,我实在汗
颜。要培养一流的博士生,首先要有一流的博士生导师,那些凭博士论文获诺贝尔
奖的,背后都有很优秀的导师在指导。再回到博士论文评阅上,今天如果对不合格
的论文把关都做不到,那还对得起国家、对得起社会吗?我还有什么脸面当博导?


  恰在这时,北京大学以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为目标,在酝酿教师聘任和职务晋升
制度的改革,试图通过竞争和淘汰机制,选拔优秀人才,筛除平庸之辈。这个被称
为“癸未变法”的改革,对我触动也很大。在这种形势下,我实实在在而又迫切地
感到,是应当对博士论文实行严格学术要求的时候了,是应当认认真真消除学术领
域庸俗之风、腐败之风的时候了!否则,何时能够真正实现中央一直殷切期待我们
的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学术创新?!

  正是基于以上这些因素,促使我断然下定决心:坚持学术标准,对博士学位论
文作出实事求是的阅评。这样做,也许会得罪一些人,但不会得罪我们的国家,不
会得罪我们的人民,我感到心安。



--

釣魚島主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86.166]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