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lilly (毒の百合), 信区: Postgraduate
标  题: 游记1(转载)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2005年04月09日23:26:18 星期六), 站内信件

【 以下文字转载自 ZSU 讨论区 】
发信人: lilly (毒の百合), 信区: ZSU
标  题: 游记1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2005年04月09日23:26:04 星期六), 站内信件

   决定去何香凝美术馆,收拾好东西,可是又迟疑了,自己一个人去啊......拿起包又
放下....还是找人吧。发短信给郑罗。都没有回我,给307去了电话,没人接。直接电话
call老郭,他答应和我一起去,万分感激。

    于是出发。好开心。在珠海,我没有去玩过。广州,没有逛过美术馆,去过音乐厅
,很是遗憾。在深圳,我终于能够出发。总算是圆了一个小小的梦,对么?

    一路无多话。车上见一女子送一男子上车,关车门时喊:数好你的包。然后那男子
数数,5个,然后伸手掌朝那女子比划了一个五。那女子点点头。然后车开走了。我笑了
笑。

    何香凝美术馆站下车。还好吧,不难找。继续往前就是了。中国民俗文化村也在这
里。门票好像是120元/人。这个价格是贵了一点。两个人纷纷表态,有钱的时候一定要
来玩。(嘻嘻,对于我,有钱的时候不知道是猴年马月了)。

    穿过悬空的长廊。然后来到艺术馆门口,保卫说要收费参观。不过还好不是很贵。
20元,而且学生减半。也就是10元/人。于是很开心,比我想象的要便宜很多。关于何香
凝生平,多知道一个知识就:她是廖仲恺夫人。出洋去了日本,巴黎等地方。曾赠画给
毛泽东,毛泽东回信说见画如见人之类的。长长一串。记不得了。

    感觉很好。字我是不看的。因为我不懂。虽然我能大约看出一点点好与坏。于是着
重看画。我忽然有些冲动要描述一下我所看过的画了。我发现我的词汇是如此贫乏,以
至于我居然无法描述我的感觉我的感触。忽然痛恨自己了。

    尽管如此,可是我还是该说说我的感觉的,对么?对于同一件艺术品,也许每个人
都有自己的看法,或者不尽相同。我想不能够因为我的感觉阅历不够丰富,就剥夺掉我
的诉说的权利。所以我描述几幅吧。

    我当时感受最深刻的就是<梅>。化不开的黑墨渲染苍劲的枝干,淡淡的柔黑勾勒白
嫩的梅瓣。最是好的就是董比武的题词了:“花寒不落墨常新,劲挺疏枝最有神。端的
双清楼上作,化身如愿暗香真。”忽然想起在高中时候,冬天梅园浮动的暗香了。回忆
跟阅历真是一件奇妙的东西。我跟老郭说这幅画如何如何,不过他说他没有见过梅花,
于是估计他是没有我的感觉的吧。

    老郭说觉得《山水》(1960,仿古)不错,小桥流水人家,远山与天相接,视野特好
。可惜我没有感觉,哈哈。一个人的画风反映她的生活,一个人的阅历也见于她的欣赏
。只可惜我是个笨丫头,看到的只是最浅显或者说我最喜欢的一面。一些东西都被我忽
略或者尝试忽略掉了。对了,我注意到的是那幅《山水》中少妇是抱着一个小孩子,栩
栩如生,很是得意。嘿嘿。

    两幅《雪景》是摆在一起展出的,一幅作于40年代,一幅作于1951年。明显的,第
二幅《雪景》中,山势更加陡峭,青松更加苍劲翠绿,严寒下独钓寒江雪,很是好,但
是我觉着压抑了,我看着难受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也许我并没有读懂画者的意图,
又或者是别的先前我所提到的原因制约了我的感觉。第一幅取景山与红梅,那山是柔和
的,那梅也在冰下红艳着,穿得胖乎乎包裹得严严实实的爷孙俩欢笑着。相比之下,我
还是喜欢第第一幅了。

    香江写景,好险的山水,好宏伟的瀑布。
    《月下小景》,小桥枯树,明月上悬,一切都倒映于清而无波的江水中,静谧的安
详的,悠然的。

    还有很多。可是那些画都没有记名字了。比如有一幅图是只虎,送给某位夫人祝寿
,我好奇怪,我为什么在那只虎的眼睛里发现悲伤?也许是幻觉吧。比如有幅图是送给
宫崎夫人的,是幅菊花,勾描得如此细腻精致,跟整个大厅展示的感觉都有些不同了。
还有那个《梅.菊》,我怎么觉得整个画面就是一个乱字呢?一种想要张扬而无得出口的
压抑的乱。嗯,最不喜欢这一幅了。
--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46.110]
--
※ 转载:·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46.110]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