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lovefifa (hi,你好~^_^~), 信区: Postgraduate
标  题: 王选:科学研究的目标和环境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2004年11月02日13:38:18 星期二), 站内信件



王选:科学研究的目标和环境


------------------------------------------------------------------------------
--

日期: 2004-10-08  阅读次数: 1201 信息来源: 光明日报10月8日


    光明日报10月8日文章(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选

  王选 1937年生,江苏无锡人。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计算机应用专家
。现为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所长、北大方正集团公司董事等。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
术奖获得者。
                        科学研究的目标

  中国基础研究领域的科学家应该有高的目标,即追求科学上的发现和源头创新,并为
此作长期不懈的努力。基础研究重要成果的表现形式往往是在国际顶尖刊物上发表文章,
并有大量正面的引用;或者有人沿此方向作出新的探索和突破,这也可以作为成果评估的
主要依据。王淦昌先生于20世纪40年代提出了证实中微子存在的方法,但在国内无法实现
,只得写成文章在国外发表,结果美国人看了文章用此方法做出实验,获得了诺贝尔奖(
这是王淦昌第二次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

  技术科学的最高成就是深刻影响工业界和人们生活的重大发明创造。例如2003年获得
诺贝尔医学奖的核磁共振,发明于20世纪70年代末,2002年评奖时已有2.2万台核磁共振
成像仪在世界各地使用,受过医学检查的人数达6000万人次。

  在技术科学和工程科学领域,特别像通信、计算机应用这些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自主
创新的技术转化成商品,表现出很好的性能价格比,在中国市场上居领导地位,应该成为
科研的重要目标。当然更高的目标是把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产品批量打入美国、欧洲、
日本等发达国家市场。但国内的科研环境、评估标准、提职称条件等往往并不鼓励这种目
标,对于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有时仍把在SCI、EI发表的文章数作为重要评价指标,这是
很有害的。

                       诺贝尔奖只是个副产品

  贝尔实验室是研究通信技术的应用科学研究中心,其主要奠基人尤厄特提出了“应用
创造性的科学知识于技术发展”的方针,把高技术和新产品看作贝尔实验室任务的核心,
而诺贝尔奖只是个副产品。恰恰是这种方针,在该实验室产生了11人次的诺贝尔物理奖。


  中国现在还没有像贝尔实验室那样高水平的应用科学研究单位,但贝尔实验室的目标
、方针值得我们学习。丁肇中曾经说过,“把获诺贝尔奖作为科研目标是很危险的”。在
应用科学领域内,不能把获奖、SCE、EI文章作为目标,而应该有持续奋斗,不断创新,
最终使高技术产品在市场上雄居榜首的决心。

                    杰出人才年轻时就崭露头角

  黄昆先生25岁时就在国际顶尖杂志《物理评论》上发表文章,27岁时提出了“黄散射
”,32岁时完成了与诺贝尔奖获得者玻恩(Born)合写的《晶格动力学理论》。当时玻恩
在给爱因斯坦的信中说:“书稿内容已完全超越了我现在的理解,我能懂得年轻的黄昆以
我俩的名义所写的东西,就很高兴。”

  “周光召威震杜布纳”(杜布纳指前苏联原子核研究所)是上世纪50年代末周光召
30岁时的事情,当时有外国科学家说,“假如周光召将来得诺贝尔奖,我不会感到惊讶”
。为了国家利益,周光召毅然放弃了很有前景的方向,投入两弹的原理研究,并做出了重
要贡献。

  现年39岁的中科院金属所所长卢柯是中国最年轻的两位院士之一,28岁时任研究员,
已经表现出非凡的才华。他后来获第三世界科学院技术奖,可能是获该奖的第一位中国人
,也是获第三世界科学院奖励的最年轻的中国科学家。

                     给人才创造宽松的科研环境

  对于已有充分证据确认是真正杰出的人才,建议采取十二字的政策:给足钱、配备人
、少评估、不干预。

  1.给足钱

  优秀的学术带头人往往痴迷于科学技术,具有很强的科技“攻关”能力,但往往缺乏
“公关”能力,而后者是获得、有时甚至是骗取经费的重要因素。对于杰出人才领导的团
队,稳定地先给予5年的经费支持,不要让他们为经费而四处奔波。丁肇中获得经费的办
法很简单,他绝不会承诺他的研究一定会有什么成果,他只是对政府主管经费的人说:“
假如你在我这个领域能找到比我更好的科学家,那你把钱都给他;假如找不到比我更好的
科学家,那你把钱都给我。”

  2.配备人

  配备优秀的研究人员,特别是创造条件以便能招到非常优秀的研究生非常重要。中国
大学离世界一流大学差距尚远,但中国人口众多,不乏一流的、潜力很大的大学生,中国
中学生在国际奥林匹克竞赛中屡屡获奖就是很好的证明。多年来流传下面的说法:中国名
牌大学的本科生质量最高;硕士生差一些,因为最优秀的本科毕业生大多出国了;博士生
相对更差,因为很多优秀的硕士毕业生也出国了。我想这一现象会逐步好转,硕博连读的
做法也有助于提高博士生质量。

  3.少评估,不干预

  在沃森从事DNA双螺旋结构的研究过程中,他所在的剑桥分子实验室从未要求他们填
写过研究进度报告或者考绩表。怀尔斯(Wiles)在升任讲座教授后不久就面壁九年,不
发表一篇文章,于1994年最终证明了费尔马大定理。一个教授多年不写一篇文章而没有受
到任何考核的干扰,这是杰出人才最需要的宽松环境。对大学教师和科研单位进行业绩评
估是不可避免的,也是管理的一种手段,但是任何评估体系都不可能是完善的。对于不同
学科、不同单位要区别对待,绝不能“一刀切”。我对有些大学实行的“没有取得博士学
位,不能当博士生导师”的做法一直持不同意见,因为照此规定,中国光学机械的奠基人
王大珩先生就不能当博导。对于有非凡特长的个人或单位,要忽略他们的某些短处。假如
当年清华大学校领导没有破格录取数学只考了十几分,但英文、语文异常出色的钱钟书,
可能中国就少了一位学贯中西的大师了。

  中国需要基础研究的重大成果,也需要能横扫世界市场的创新高科技产品。要达到这
些目标,一定要有良好的环境和氛围,特别是要给优秀的青年人成才和建功立业的机会。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33.210]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