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Giriko (湖畔 月光 那时花开), 信区: Student
标  题: [合集] 易中天关于深大的两段话~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Sun Sep 10 00:42:32 2006), 站内

☆─────────────────────────────────────☆
   Selina (代表温柔) 于  (Mon Aug 21 14:21:58 2006)  提到:

1.
深圳似乎经历着相似的东西,早期深圳的移民在特区成立数年之后,也即是1984年,办起了
深圳大学,但深圳大学20年来的风雨历程似乎差强人意,并未象深圳经济特区的经济一样高
速发展。或许是受环境的影响,也或许深圳大学太年轻了,一直以来,深圳大学给人的印象
是“一流的校园、二流的师资、三流的学生”,在学术整体研究能力上似难与国内重点院校
比肩。相信念过大学的人都知道前清华大学校长梅贻崎的一句名言:所谓大学者,非有大楼
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深圳大学校园美伦美奂,独独缺乏在某一领域能独树一帜的领军人
物,此不仅为深大之憾,亦深圳之憾也。有论者在谈到深圳大学的发展前景时指出:“深圳
大学应该是深圳的文化象征,是深圳的‘人才库’和‘智囊团’。有一座高水平高品味高质
量的深圳大学,深圳文化才会有底气、有分量。……因此,深圳大学不应该画地为牢,把自
己局限在深圳这个圈子里,正如深圳的文化视野不必局限于广东或岭南一样。深圳是属于全
中国的,深圳大学也应该是属于全中国的”。(易中天《读城记》)当然,如果深圳大学如
能砥励学风,假以时日,还是极有可能在全国占有一席之地的。

面对目前这种现状,作为官方的政府部门能做些什么?王京生在《从》一文中谈到“深圳学
派”可能形成的因素时,就提到两者:政府投入的心情,文人的庇护之所。这句话是不是也
可以这样理解,一是政府在学术机构上的投入,一是营造宽松的学术氛围。王京生和余秋雨
在谈到文化时又提出各自的观点,王认为文化是流动的,流动包括纵向和横向的流动;余则
认为城市文化需要居民群体意识的培养。如果有一种东西兼能做上述两项工作,是什么呢?
当然是高校!如有学术上有所建树的大师落户深圳,高校为最佳栖息之所;另外,高校整齐
的学术群体、集中的学术师资,加上来自全国各地生生不息的年轻学生,这些人对一个城市
群体意识、对文化流动所起的作用是任何其他方式都不能代替的。

大学,深圳需要更多的大学。

深圳市的政府部门似乎很早就察觉到了这一点,但引进或新建一所大学也不是朝夕之间的事
,而他们又想在短期内起效。于是便有了“大学园”的开发和建设,引进国内一些知名院校
来深办学,即所谓的“虚拟大学园”。笔者个人对“大学园”的建设是持保留看法的,投入
大、收效小,高昂的学费使“大学园”成为名牌院校在深圳圈钱最好的工具,而开设的研究
生院也似乎成为在深部分需要人士进修的“夜校”,其招生规模也不具有全国效应。

如果说深圳市的政府部门能在形成“深圳学派”上做点什么,那就应该将目光放得更长远一
些,在规划上留足发展高等教育的预存空间,致力于在不远的未来能拥有数量更多、更高层
次的高等学校。个人以为目前深港河套地区与东部大鹏半岛是发展高等教育的理想场所,应
予限制开发,留有足够的大学发展用地。

有了质量较高的学术机构,文人最关心的还要看当地的学术氛围,因为文人最渴求的不是身
体的栖身之所,而是心灵的家园。一所气氛宽松的高校,正是文化人最佳的庇护场所。早在
1917年蔡元培执掌北大时就明确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思想,从而开一代学术
之盛,当时至为超前的马克思主义也是从北大校园里走出来的。学术无禁区,尤其是在大学
,应该是没有不能进行学术探讨的,必须容许各种观点的碰撞,“争鸣”是学术最好的诤友
。“五四”以来中国学术空前的繁荣,就是因为当时高校的宽松的学术氛围。1927年,国学
大师王国维自沉昆明湖,时同任清华国学研究院担任“四大导师”之一的史学大师的陈寅恪
写下了名垂千古的《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兹录于此,可资深圳文化界人士一鉴


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
斯古今仁圣同殉之精义,夫岂庸鄙之敢望。先生以一死见其独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论于一人
之恩怨,一姓之兴亡。呜呼!树兹石于讲舍,系哀思而不忘。表哲人之奇节,诉真宰之茫茫
。来世不可知也,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彰。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独立之精
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陈寅恪《金明馆丛稿二编》


2.
于是,他们和中国大多数夫妻父母一样,开始为家庭和子女谋划前程。住房要尽快地买下来
,再装修得舒适温馨一些。孩子当然要送进最好的学校,学费高一点路程远一点也在所不惜
。作为“过来人”,他们深知知识的重要,尤其是它在这个城市的分量。因此在他们的“财
政预算”中,子女的“教育经费”显然要占到较大的份额。不少人已开始为子女留学国外而
未雨绸缨。但是,他们却多半不希望子女毕业后到外地工作。甚至,尽管据说深圳市已有规
定,从深圳考出去的学生都可以“无条件”地分国深圳,仍然有人宁肯读深圳大学,也不愿
上清华北大。显然,作为视深圳为家园的人,他们不再希望自己的子女“生活在别处”。
  这可以理解,却又令人忧虑。我们无意贬低深圳大学,也不想对深圳市的政策作任何批
评。深圳人当然有权利上深圳大学,深圳大学的存在也绝对有必要。问题在于,深圳究竟为
什么非得有一所深圳大学?或者说,深圳大学究竟应该是干什么的?理解为“为深圳培养人
才”,便未免肤浅;如果理解为“解决深圳市民子女上学问题”就更是大错特错。深圳大学
应该是深圳的文化象征,是深圳的“人才库”和“智囊团”。有一座高水平高质量高品味的
深圳大学,深圳文化才会有底气、有分量。想想看吧,如果北京没有清华北大,上海没有复
旦交大,天津没有天大南开,武汉没有武大华工,南京没有南京大学,杭州没有浙江大学,
厦门没有厦门大学,这些城市的文化分量将会减轻多少,它们的文化魅力又会逊色多少。
  因此,深圳大学不应该划地为牢,把自己局限在深圳这个圈子里,正如深圳的文化视野
不必局限于广东或岭南一样。深圳是属于全中国的,深圳大学也应该是属于全中国的。深圳
是中国的窗口,深圳大学则应该是窗口之窗口。深圳大学应该面向全国招聘人才,同时也面
向全国招收学生。总之,它应该努力办成全国性的一流大学。苟如此,则它对深圳的贡献,
就将远远超出“为深圳培养人才”或“解决深圳市民子女上学问题”。如果仅仅局限于这两
个问题,那就太小气、太没有远见





☆─────────────────────────────────────☆
   baokainan (包包啊包包~~~~) 于  (Mon Aug 21 15:20:55 2006)  提到:

易中天充其量就是个哗众取宠的人物,连学者也未必能算的上.
在其他文化大师面前,他只能算是个文盲
【 在 Selina (代表温柔) 的大作中提到: 】
: 1.
: 深圳似乎经历着相似的东西,早期深圳的移民在特区成立数年之后,也即是1984年,办起
了深圳大学,但深圳大学20年来的风雨历程似乎差强人意,并未象深圳经济特区的经济一样
高速发展。或许是受环境的影响,也或许深圳大学太年轻了,一直以来,深圳大学给人的印
象是“一流的校园、二流的师资、三流的学生”,在学术整体研究能力上似难与国内重点院
校比肩。相信念过大学的人都知道前清华大学校长梅贻崎的一句名言:所谓大学者,非有大
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深圳大学校园美伦美奂,独独缺乏在某一领域能独树一帜的领军
人物,此不仅为深大之? 叮嗌钲谥兑病S新壅咴谔傅缴钲诖笱У姆⒄骨熬笆敝赋觯骸吧
钲诖笱вΩ檬巧钲诘奈幕笳鳎巧钲诘摹瞬趴狻汀悄彝拧S幸蛔咚礁咂肺陡
咧柿康纳钲诖笱В钲谖幕呕嵊械灼⒂蟹至俊!虼耍钲诖笱Р挥Ω没匚危
炎约壕窒拊谏钲谡飧鋈ψ永铮缟钲诘奈幕右安槐鼐窒抻诠愣蛄肽弦谎I钲谑鞘粲
谌泄模钲诖笱б灿Ω檬鞘粲谌泄摹薄#ㄒ字刑臁抖脸羌恰罚┑比唬绻钲诖笱
缒茼评Х纾僖允比眨故羌锌赡茉谌加幸幌氐摹?: 面对目前这种现状,
作为官方的政府部门能做些什么?王京生在《从》一文中谈到“深圳学派”可能形成的因素
时,就提到两者:政府投入的心情,文人的庇护之所。这句话是不是也可以这样理解,一是
政府在学术机构上的投入,一是营造宽松的学术氛围。王京生和余秋雨在谈到文化时又提出
各自的观点,王认为文化是流动的,流动包括纵向和横向的流动;余则认为城市文化需要居
民群体意识的培养。如果有一种东西兼能做上述两项工作,是什么呢?当然是高校!如有学
术上有所建树的大师落户深圳,高校为最佳栖息之所;另外,高校整齐的学术群体、集中的
? 跏ψ剩由侠醋匀鞯厣幌⒌哪昵嵫庑┤硕砸桓龀鞘腥禾逡馐丁⒍晕幕
鞫鸬淖饔檬侨魏纹渌绞蕉疾荒艽娴摹?: 大学,深圳需要更多的大学。
: 深圳市的政府部门似乎很早就察觉到了这一点,但引进或新建一所大学也不是朝夕之间的
事,而他们又想在短期内起效。于是便有了“大学园”的开发和建设,引进国内一些知名院
校来深办学,即所谓的“虚拟大学园”。笔者个人对“大学园”的建设是持保留看法的,投
入大、收效小,高昂的学费使“大学园”成为名牌院校在深圳圈钱最好的工具,而开设的研
究生院也似乎成为在深部分需要人士进修的“夜校”,其招生规模也不具有全国效应。
: 如果说深圳市的政府部门能在形成“深圳学派”上做点什么,那就应该将目光放得更长远
一些,在规划上留足发展高等教育的预存空间,致力于在不远的未来能拥有数量更多、更高
层次的高等学校。个人以为目前深港河套地区与东部大鹏半岛是发展高等教育的理想场所,
应予限制开发,留有足够的大学发展用地。
: 有了质量较高的学术机构,文人最关心的还要看当地的学术氛围,因为文人最渴求的不是
身体的栖身之所,而是心灵的家园。一所气氛宽松的高校,正是文化人最佳的庇护场所。早
在1917年蔡元培执掌北大时就明确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思想,从而开一代学
术之盛,当时至为超前的马克思主义也是从北大校园里走出来的。学术无禁区,尤其是在大
学,应该是没有不能进行学术探讨的,必须容许各种观点的碰撞,“争鸣”是学术最好的诤
友。“五四”以来中国学术空前的繁荣,就是因为当时高校的宽松的学术氛围。1927年,国
学大师王国维自沉昆明? 蓖吻寤а芯吭旱H巍八拇蟮际Α敝坏氖费Т笫Φ某乱
⌒聪铝嗣骨Ч诺摹肚寤笱豕厶孟壬湍畋罚嚷加诖耍勺噬钲谖幕缛耸恳
患?
: ...................





☆─────────────────────────────────────☆
   Noor (我就不是帅锅锅) 于  (Mon Aug 21 15:22:49 2006)  提到:

能红就行!其他都是p!
【 在 baokainan (包包啊包包~~~~) 的大作中提到: 】
: 易中天充其量就是个哗众取宠的人物,连学者也未必能算的上.
: 在其他文化大师面前,他只能算是个文盲
: 【 在 Selina (代表温柔) 的大作中提到: 】
: : 1.
: : 深圳似乎经历着相似的东西,早期深圳的移民在特区成立数年之后,也即是1984年,办
起了深圳大学,但深圳大学20年来的风雨历程似乎差强人意,并未象深圳经济特区的经济一
样高速发展。或许是受环境的影响,也或许深圳大学太年轻了,一直以来,深圳大学给人的
印象是“一流
: : 深圳市的政府部门似乎很早就察觉到了这一点,但引进或新建一所大学也不是朝夕之间
的事,而他们又想在短期内起效。于是便有了“大学园”的开发和建设,引进国内一些知名
院校来深办学,即所谓的“虚拟大学园”。笔者个人对“大学园”的建设是持保留看法的,
投入大、收效
: : 如果说深圳市的政府部门能在形成“深圳学派”上做点什么,那就应该将目光放得更长
远一些,在规划上留足发展高等教育的预存空间,致力于在不远的未来能拥有数量更多、更
高层次的高等学校。个人以为目前深港河套地区与东部大鹏半岛是发展高等教育的理想场所
,应予限制开
: : 有了质量较高的学术机构,文人最关心的还要看当地的学术氛围,因为文人最渴求的不
是身体的栖身之所,而是心灵的家园。一所气氛宽松的高校,正是文化人最佳的庇护场所。
早在1917年蔡元培执掌北大时就明确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思想,从而开一代
学术之盛,当
: : ...................




☆─────────────────────────────────────☆
   Napoleon (It's really me ) 于  (Mon Aug 21 15:38:58 2006)  提到:

他说得太好了~~~~~~~~~~~~~~~~~~~~~``,如果我们有一位领军人物,如果市政府不把深大当
做解决升学问题的工具....

【 在 Selina (代表温柔) 的大作中提到: 】
: 1.
: 深圳似乎经历着相似的东西,早期深圳的移民在特区成立数年之后,也即是1984年,办起
了深圳大学,但深圳大学20年来的风雨历程似乎差强人意,并未象深圳经济特区的经济一样
高速发展。或许是受环境的影响,也或许深圳大学太年轻了,一直以来,深圳大学给人的印
象是“一流的校园、二流的师资、三流的学生”,在学术整体研究能力上似难与国内重点院
校比肩。相信念过大学的人都知道前清华大学校长梅贻崎的一句名言:所谓大学者,非有大
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深圳大学校园美伦美奂,独独缺乏在某一领域能独树一帜的领军
人物,此不仅为深大之? 叮嗌钲谥兑病S新壅咴谔傅缴钲诖笱У姆⒄骨熬笆敝赋觯骸吧
钲诖笱вΩ檬巧钲诘奈幕笳鳎巧钲诘摹瞬趴狻汀悄彝拧S幸蛔咚礁咂肺陡
咧柿康纳钲诖笱В钲谖幕呕嵊械灼⒂蟹至俊!虼耍钲诖笱Р挥Ω没匚危
炎约壕窒拊谏钲谡飧鋈ψ永铮缟钲诘奈幕右安槐鼐窒抻诠愣蛄肽弦谎I钲谑鞘粲
谌泄模钲诖笱б灿Ω檬鞘粲谌泄摹薄#ㄒ字刑臁抖脸羌恰罚┑比唬绻钲诖笱
缒茼评Х纾僖允比眨故羌锌赡茉谌加幸幌氐摹?: 面对目前这种现状,
作为官方的政府部门能做些什么?王京生在《从》一文中谈到“深圳学派”可能形成的因素
时,就提到两者:政府投入的心情,文人的庇护之所。这句话是不是也可以这样理解,一是
政府在学术机构上的投入,一是营造宽松的学术氛围。王京生和余秋雨在谈到文化时又提出
各自的观点,王认为文化是流动的,流动包括纵向和横向的流动;余则认为城市文化需要居
民群体意识的培养。如果有一种东西兼能做上述两项工作,是什么呢?当然是高校!如有学
术上有所建树的大师落户深圳,高校为最佳栖息之所;另外,高校整齐的学术群体、集中的
? 跏ψ剩由侠醋匀鞯厣幌⒌哪昵嵫庑┤硕砸桓龀鞘腥禾逡馐丁⒍晕幕
鞫鸬淖饔檬侨魏纹渌绞蕉疾荒艽娴摹?: 大学,深圳需要更多的大学。
: 深圳市的政府部门似乎很早就察觉到了这一点,但引进或新建一所大学也不是朝夕之间的
事,而他们又想在短期内起效。于是便有了“大学园”的开发和建设,引进国内一些知名院
校来深办学,即所谓的“虚拟大学园”。笔者个人对“大学园”的建设是持保留看法的,投
入大、收效小,高昂的学费使“大学园”成为名牌院校在深圳圈钱最好的工具,而开设的研
究生院也似乎成为在深部分需要人士进修的“夜校”,其招生规模也不具有全国效应。
: 如果说深圳市的政府部门能在形成“深圳学派”上做点什么,那就应该将目光放得更长远
一些,在规划上留足发展高等教育的预存空间,致力于在不远的未来能拥有数量更多、更高
层次的高等学校。个人以为目前深港河套地区与东部大鹏半岛是发展高等教育的理想场所,
应予限制开发,留有足够的大学发展用地。
: 有了质量较高的学术机构,文人最关心的还要看当地的学术氛围,因为文人最渴求的不是
身体的栖身之所,而是心灵的家园。一所气氛宽松的高校,正是文化人最佳的庇护场所。早
在1917年蔡元培执掌北大时就明确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思想,从而开一代学
术之盛,当时至为超前的马克思主义也是从北大校园里走出来的。学术无禁区,尤其是在大
学,应该是没有不能进行学术探讨的,必须容许各种观点的碰撞,“争鸣”是学术最好的诤
友。“五四”以来中国学术空前的繁荣,就是因为当时高校的宽松的学术氛围。1927年,国
学大师王国维自沉昆明? 蓖吻寤а芯吭旱H巍八拇蟮际Α敝坏氖费Т笫Φ某乱
⌒聪铝嗣骨Ч诺摹肚寤笱豕厶孟壬湍畋罚嚷加诖耍勺噬钲谖幕缛耸恳
患?
: ...................





☆─────────────────────────────────────☆
   nelly (祈祷奇迹) 于  (Mon Aug 21 15:45:13 2006)  提到:

不喜欢他
把好好的三国弄成什么样子了
中国的好多人都没有深大的"脚踏实地"了
【 在 Selina (代表温柔) 的大作中提到: 】
: 1.
: 深圳似乎经历着相似的东西,早期深圳的移民在特区成立数年之后,也即是1984年,办起
了深圳大学,但深圳大学20年来的风雨历程似乎差强人意,并未象深圳经济特区的经济一样
高速发展。或许是受环境的影响,也或许深圳大学太年轻了,一直以来,深圳大学给人的印
象是“一流的校园、二流的师资、三流的学生”,在学术整体研究能力上似难与国内重点院
校比肩。相信念过大学的人都知道前清华大学校长梅贻崎的一句名言:所谓大学者,非有大
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深圳大学校园美伦美奂,独独缺乏在某一领域能独树一帜的领军
人物,此不仅为深大之? 叮嗌钲谥兑病S新壅咴谔傅缴钲诖笱У姆⒄骨熬笆敝赋觯骸吧
钲诖笱вΩ檬巧钲诘奈幕笳鳎巧钲诘摹瞬趴狻汀悄彝拧S幸蛔咚礁咂肺陡
咧柿康纳钲诖笱В钲谖幕呕嵊械灼⒂蟹至俊!虼耍钲诖笱Р挥Ω没匚危
炎约壕窒拊谏钲谡飧鋈ψ永铮缟钲诘奈幕右安槐鼐窒抻诠愣蛄肽弦谎I钲谑鞘粲
谌泄模钲诖笱б灿Ω檬鞘粲谌泄摹薄#ㄒ字刑臁抖脸羌恰罚┑比唬绻钲诖笱
缒茼评Х纾僖允比眨故羌锌赡茉谌加幸幌氐摹?: 面对目前这种现状,
作为官方的政府部门能做些什么?王京生在《从》一文中谈到“深圳学派”可能形成的因素
时,就提到两者:政府投入的心情,文人的庇护之所。这句话是不是也可以这样理解,一是
政府在学术机构上的投入,一是营造宽松的学术氛围。王京生和余秋雨在谈到文化时又提出
各自的观点,王认为文化是流动的,流动包括纵向和横向的流动;余则认为城市文化需要居
民群体意识的培养。如果有一种东西兼能做上述两项工作,是什么呢?当然是高校!如有学
术上有所建树的大师落户深圳,高校为最佳栖息之所;另外,高校整齐的学术群体、集中的
? 跏ψ剩由侠醋匀鞯厣幌⒌哪昵嵫庑┤硕砸桓龀鞘腥禾逡馐丁⒍晕幕
鞫鸬淖饔檬侨魏纹渌绞蕉疾荒艽娴摹?: 大学,深圳需要更多的大学。
: 深圳市的政府部门似乎很早就察觉到了这一点,但引进或新建一所大学也不是朝夕之间的
事,而他们又想在短期内起效。于是便有了“大学园”的开发和建设,引进国内一些知名院
校来深办学,即所谓的“虚拟大学园”。笔者个人对“大学园”的建设是持保留看法的,投
入大、收效小,高昂的学费使“大学园”成为名牌院校在深圳圈钱最好的工具,而开设的研
究生院也似乎成为在深部分需要人士进修的“夜校”,其招生规模也不具有全国效应。
: 如果说深圳市的政府部门能在形成“深圳学派”上做点什么,那就应该将目光放得更长远
一些,在规划上留足发展高等教育的预存空间,致力于在不远的未来能拥有数量更多、更高
层次的高等学校。个人以为目前深港河套地区与东部大鹏半岛是发展高等教育的理想场所,
应予限制开发,留有足够的大学发展用地。
: 有了质量较高的学术机构,文人最关心的还要看当地的学术氛围,因为文人最渴求的不是
身体的栖身之所,而是心灵的家园。一所气氛宽松的高校,正是文化人最佳的庇护场所。早
在1917年蔡元培执掌北大时就明确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思想,从而开一代学
术之盛,当时至为超前的马克思主义也是从北大校园里走出来的。学术无禁区,尤其是在大
学,应该是没有不能进行学术探讨的,必须容许各种观点的碰撞,“争鸣”是学术最好的诤
友。“五四”以来中国学术空前的繁荣,就是因为当时高校的宽松的学术氛围。1927年,国
学大师王国维自沉昆明? 蓖吻寤а芯吭旱H巍八拇蟮际Α敝坏氖费Т笫Φ某乱
⌒聪铝嗣骨Ч诺摹肚寤笱豕厶孟壬湍畋罚嚷加诖耍勺噬钲谖幕缛耸恳
患?
: ...................





☆─────────────────────────────────────☆
   jac (雪狼湖) 于  (Mon Aug 21 16:41:47 2006)  提到:



这是另一个问题,我们姑且不论。
但易对深大评价确实是恰当的。

【 在 baokainan (包包啊包包~~~~) 的大作中提到: 】
: 易中天充其量就是个哗众取宠的人物,连学者也未必能算的上.
: 在其他文化大师面前,他只能算是个文盲
: 【 在 Selina (代表温柔) 的大作中提到: 】
: : 1.
: : 深圳似乎经历着相似的东西,早期深圳的移民在特区成立数年之后,也即是1984年,办
起了深圳大学,但深圳大学20年来的风雨历程似乎差强人意,并未象深圳经济特区的经济一
样高速发展。或许是受环境的影响,也或许深圳大学太年轻了,一直以来,深圳大学给人的
印象是“一流
: : 深圳市的政府部门似乎很早就察觉到了这一点,但引进或新建一所大学也不是朝夕之间
的事,而他们又想在短期内起效。于是便有了“大学园”的开发和建设,引进国内一些知名
院校来深办学,即所谓的“虚拟大学园”。笔者个人对“大学园”的建设是持保留看法的,
投入大、收效
: : 如果说深圳市的政府部门能在形成“深圳学派”上做点什么,那就应该将目光放得更长
远一些,在规划上留足发展高等教育的预存空间,致力于在不远的未来能拥有数量更多、更
高层次的高等学校。个人以为目前深港河套地区与东部大鹏半岛是发展高等教育的理想场所
,应予限制开
: : 有了质量较高的学术机构,文人最关心的还要看当地的学术氛围,因为文人最渴求的不
是身体的栖身之所,而是心灵的家园。一所气氛宽松的高校,正是文化人最佳的庇护场所。
早在1917年蔡元培执掌北大时就明确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思想,从而开一代
学术之盛,当
: : ...................




☆─────────────────────────────────────☆
   Billow (vast) 于  (Mon Aug 21 19:01:15 2006)  提到:

有理。。。
【 在 jac (雪狼湖)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是另一个问题,我们姑且不论。
: 但易对深大评价确实是恰当的。
: 【 在 baokainan (包包啊包包~~~~) 的大作中提到: 】
: : 易中天充其量就是个哗众取宠的人物,连学者也未必能算的上.
: : 在其他文化大师面前,他只能算是个文盲




☆─────────────────────────────────────☆
   samyo (糊涂一世,聪明一时) 于  (Mon Aug 21 19:57:59 2006)  提到:

十分的同意~
【 在 jac (雪狼湖)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是另一个问题,我们姑且不论。
: 但易对深大评价确实是恰当的。
: 【 在 baokainan (包包啊包包~~~~) 的大作中提到: 】
: : 易中天充其量就是个哗众取宠的人物,连学者也未必能算的上.
: : 在其他文化大师面前,他只能算是个文盲




☆─────────────────────────────────────☆
   eyefeng (辉格党/维格党) 于  (Mon Aug 21 20:10:07 2006)  提到:

据我所知,凡是没有什么学问,没有经过严格的学术训练,却喜欢张口文化闭口文化的
人被称作是“文化大师”。
文化者,包容万象也。凡是被人称作是文化大师的人,大都是学问做得不行的人。
一个真正以学术为业的人,从来就不可能是“文化大师”。

想想历史上的大学问家,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马克思、韦伯、涂尔干,从中国孔孟
老庄到近代的马寅初、费孝通、潘光旦等,都是如此。

林语堂之流不过被人看作是贩卖“文化”的二道贩子而已。

【 在 baokainan (包包啊包包~~~~) 的大作中提到: 】
: 易中天充其量就是个哗众取宠的人物,连学者也未必能算的上.
: 在其他文化大师面前,他只能算是个文盲
  ~~~~~~~~~~~~~~~~~~~~~~~~~~~~~~~~~~~~~~`
: 【 在 Selina (代表温柔) 的大作中提到: 】
: : 1.
: : 深圳似乎经历着相似的东西,早期深圳的移民在特区成立数年之后,也即是1984年,办
起了深圳大学,但深圳大学20年来的风雨历程似乎差强人意,并未象深圳经济特区的经济一
样高速发展。或许是受环境的影响,也或许深圳大学太年轻了,一直以来,深圳大学给人的
印象是“一流
: : 深圳市的政府部门似乎很早就察觉到了这一点,但引进或新建一所大学也不是朝夕之间
的事,而他们又想在短期内起效。于是便有了“大学园”的开发和建设,引进国内一些知名
院校来深办学,即所谓的“虚拟大学园”。笔者个人对“大学园”的建设是持保留看法的,
投入大、收效
: : 如果说深圳市的政府部门能在形成“深圳学派”上做点什么,那就应该将目光放得更长
远一些,在规划上留足发展高等教育的预存空间,致力于在不远的未来能拥有数量更多、更
高层次的高等学校。个人以为目前深港河套地区与东部大鹏半岛是发展高等教育的理想场所
,应予限制开
: : 有了质量较高的学术机构,文人最关心的还要看当地的学术氛围,因为文人最渴求的不
是身体的栖身之所,而是心灵的家园。一所气氛宽松的高校,正是文化人最佳的庇护场所。
早在1917年蔡元培执掌北大时就明确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思想,从而开一代
学术之盛,当
: : ...................




☆─────────────────────────────────────☆
   biaoxian (biaobiao) 于  (Mon Aug 21 21:09:12 2006)  提到:

说得很不错,深圳大学应该面向全国,对本地的保护做过头了



【 在 Selina (代表温柔) 的大作中提到: 】
: 1.
: 深圳似乎经历着相似的东西,早期深圳的移民在特区成立数年之后,也即是1984年,办起
了深圳大学,但深圳大学20年来的风雨历程似乎差强人意,并未象深圳经济特区的经济一样
高速发展。或许是受环境的影响,也或许深圳大学太年轻了,一直以来,深圳大学给人的印
象是“一流的
: 面对目前这种现状,作为官方的政府部门能做些什么?王京生在《从》一文中谈到“深圳
学派”可能形成的因素时,就提到两者:政府投入的心情,文人的庇护之所。这句话是不是
也可以这样理解,一是政府在学术机构上的投入,一是营造宽松的学术氛围。王京生和余秋
雨在谈到文化
: 大学,深圳需要更多的大学。
: 深圳市的政府部门似乎很早就察觉到了这一点,但引进或新建一所大学也不是朝夕之间的
事,而他们又想在短期内起效。于是便有了“大学园”的开发和建设,引进国内一些知名院
校来深办学,即所谓的“虚拟大学园”。笔者个人对“大学园”的建设是持保留看法的,投
入大、收效小
: 如果说深圳市的政府部门能在形成“深圳学派”上做点什么,那就应该将目光放得更长远
一些,在规划上留足发展高等教育的预存空间,致力于在不远的未来能拥有数量更多、更高
层次的高等学校。个人以为目前深港河套地区与东部大鹏半岛是发展高等教育的理想场所,
应予限制开发
: 有了质量较高的学术机构,文人最关心的还要看当地的学术氛围,因为文人最渴求的不是
身体的栖身之所,而是心灵的家园。一所气氛宽松的高校,正是文化人最佳的庇护场所。早
在1917年蔡元培执掌北大时就明确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思想,从而开一代学
术之盛,当时
: 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
。斯古今仁圣同殉之精义,夫岂庸鄙之敢望。先生以一死见其独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论于一
人之恩怨,一姓之兴亡。呜呼!树兹石于讲舍,系哀思而不忘。表哲人之奇节,诉真宰之茫
茫。来世不可
: 2.
: 于是,他们和中国大多数夫妻父母一样,开始为家庭和子女谋划前程。住房要尽快地买下
来,再装修得舒适温馨一些。孩子当然要送进最好的学校,学费高一点路程远一点也在所不
惜。作为“过来人”,他们深知知识的重要,尤其是它在这个城市的分量。因此在他们的“
财政预算”中
: ...................



☆─────────────────────────────────────☆
   Eternal (only death) 于  (Mon Aug 21 21:20:49 2006)  提到:

因为领◎导们...也不知道自己在这里当多久
所以预存的发展空间有限
就算预存了
不同ld间的看法不同
大多就虎头蛇尾

【 在 Selina (代表温柔) 的大作中提到: 】
: 1.
: 深圳似乎经历着相似的东西,早期深圳的移民在特区成立数年之后,也即是1984年,办起
了深圳大学,但深圳大学20年来的风雨历程似乎差强人意,并未象深圳经济特区的经济一样
高速发展。或许是受环境的影响,也或许深圳大学太年轻了,一直以来,深圳大学给人的印
象是“一流的
: 面对目前这种现状,作为官方的政府部门能做些什么?王京生在《从》一文中谈到“深圳
学派”可能形成的因素时,就提到两者:政府投入的心情,文人的庇护之所。这句话是不是
也可以这样理解,一是政府在学术机构上的投入,一是营造宽松的学术氛围。王京生和余秋
雨在谈到文化
: 大学,深圳需要更多的大学。
: 深圳市的政府部门似乎很早就察觉到了这一点,但引进或新建一所大学也不是朝夕之间的
事,而他们又想在短期内起效。于是便有了“大学园”的开发和建设,引进国内一些知名院
校来深办学,即所谓的“虚拟大学园”。笔者个人对“大学园”的建设是持保留看法的,投
入大、收效小
: 如果说深圳市的政府部门能在形成“深圳学派”上做点什么,那就应该将目光放得更长远
一些,在规划上留足发展高等教育的预存空间,致力于在不远的未来能拥有数量更多、更高
层次的高等学校。个人以为目前深港河套地区与东部大鹏半岛是发展高等教育的理想场所,
应予限制开发
: 有了质量较高的学术机构,文人最关心的还要看当地的学术氛围,因为文人最渴求的不是
身体的栖身之所,而是心灵的家园。一所气氛宽松的高校,正是文化人最佳的庇护场所。早
在1917年蔡元培执掌北大时就明确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思想,从而开一代学
术之盛,当时
: 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
。斯古今仁圣同殉之精义,夫岂庸鄙之敢望。先生以一死见其独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论于一
人之恩怨,一姓之兴亡。呜呼!树兹石于讲舍,系哀思而不忘。表哲人之奇节,诉真宰之茫
茫。来世不可
: 2.
: 于是,他们和中国大多数夫妻父母一样,开始为家庭和子女谋划前程。住房要尽快地买下
来,再装修得舒适温馨一些。孩子当然要送进最好的学校,学费高一点路程远一点也在所不
惜。作为“过来人”,他们深知知识的重要,尤其是它在这个城市的分量。因此在他们的“
财政预算”中
: ...................



☆─────────────────────────────────────☆
   laugon (脚踏空地) 于  (Tue Aug 22 10:05:24 2006)  提到:

我一看到教授这样使用“差强人意”这个词,就感觉难受。。。。



【 在 Selina (代表温柔) 的大作中提到: 】
: 1.
: 深圳似乎经历着相似的东西,早期深圳的移民在特区成立数年之后,也即是1984年,办起
了深圳大学,但深圳大学20年来的风雨历程似乎差强人意,并未象深圳经济特区的经济一样
高速发展。或许是受环境的影响,也或许深圳大学太年轻了,一直以来,深圳大学给人的印
象是“一流的
: 面对目前这种现状,作为官方的政府部门能做些什么?王京生在《从》一文中谈到“深圳
学派”可能形成的因素时,就提到两者:政府投入的心情,文人的庇护之所。这句话是不是
也可以这样理解,一是政府在学术机构上的投入,一是营造宽松的学术氛围。王京生和余秋
雨在谈到文化
: 大学,深圳需要更多的大学。
: 深圳市的政府部门似乎很早就察觉到了这一点,但引进或新建一所大学也不是朝夕之间的
事,而他们又想在短期内起效。于是便有了“大学园”的开发和建设,引进国内一些知名院
校来深办学,即所谓的“虚拟大学园”。笔者个人对“大学园”的建设是持保留看法的,投
入大、收效小
: 如果说深圳市的政府部门能在形成“深圳学派”上做点什么,那就应该将目光放得更长远
一些,在规划上留足发展高等教育的预存空间,致力于在不远的未来能拥有数量更多、更高
层次的高等学校。个人以为目前深港河套地区与东部大鹏半岛是发展高等教育的理想场所,
应予限制开发
: 有了质量较高的学术机构,文人最关心的还要看当地的学术氛围,因为文人最渴求的不是
身体的栖身之所,而是心灵的家园。一所气氛宽松的高校,正是文化人最佳的庇护场所。早
在1917年蔡元培执掌北大时就明确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思想,从而开一代学
术之盛,当时
: 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
。斯古今仁圣同殉之精义,夫岂庸鄙之敢望。先生以一死见其独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论于一
人之恩怨,一姓之兴亡。呜呼!树兹石于讲舍,系哀思而不忘。表哲人之奇节,诉真宰之茫
茫。来世不可
: 2.
: 于是,他们和中国大多数夫妻父母一样,开始为家庭和子女谋划前程。住房要尽快地买下
来,再装修得舒适温馨一些。孩子当然要送进最好的学校,学费高一点路程远一点也在所不
惜。作为“过来人”,他们深知知识的重要,尤其是它在这个城市的分量。因此在他们的“
财政预算”中
: ...................



☆─────────────────────────────────────☆
   biaoxian (biaobiao) 于  (Tue Aug 22 11:46:27 2006)  提到:

这个词的意思不是说,还可以,表现还过得去!!



【 在 laugon (脚踏空地)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一看到教授这样使用“差强人意”这个词,就感觉难受。。。。
: 【 在 Selina (代表温柔) 的大作中提到: 】
: : 1.
: : 深圳似乎经历着相似的东西,早期深圳的移民在特区成立数年之后,也即是1984年,办
起了深圳大学,但深圳大学20年来的风雨历程似乎差强人意,并未象深圳经济特区的经济一
样高速发展。或许是受环境的影响,也或许深圳大学太年轻了,一直以来,深圳大学给人的
印象是“一流
: : 面对目前这种现状,作为官方的政府部门能做些什么?王京生在《从》一文中谈到“深
圳学派”可能形成的因素时,就提到两者:政府投入的心情,文人的庇护之所。这句话是不
是也可以这样理解,一是政府在学术机构上的投入,一是营造宽松的学术氛围。王京生和余
秋雨在谈到文
: : 大学,深圳需要更多的大学。
: : 深圳市的政府部门似乎很早就察觉到了这一点,但引进或新建一所大学也不是朝夕之间
的事,而他们又想在短期内起效。于是便有了“大学园”的开发和建设,引进国内一些知名
院校来深办学,即所谓的“虚拟大学园”。笔者个人对“大学园”的建设是持保留看法的,
投入大、收效
: : 如果说深圳市的政府部门能在形成“深圳学派”上做点什么,那就应该将目光放得更长
远一些,在规划上留足发展高等教育的预存空间,致力于在不远的未来能拥有数量更多、更
高层次的高等学校。个人以为目前深港河套地区与东部大鹏半岛是发展高等教育的理想场所
,应予限制开
: : 有了质量较高的学术机构,文人最关心的还要看当地的学术氛围,因为文人最渴求的不
是身体的栖身之所,而是心灵的家园。一所气氛宽松的高校,正是文化人最佳的庇护场所。
早在1917年蔡元培执掌北大时就明确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思想,从而开一代
学术之盛,当
: : 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
耳。斯古今仁圣同殉之精义,夫岂庸鄙之敢望。先生以一死见其独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论于
一人之恩怨,一姓之兴亡。呜呼!树兹石于讲舍,系哀思而不忘。表哲人之奇节,诉真宰之
茫茫。来世不
: ...................



☆─────────────────────────────────────☆
   akura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于  (Tue Aug 22 11:55:59 2006)  提到:


这个老师说得太多了,迟早会遭社会反感的。
该说的不说,不该说的说。
要想保持自己的名声,要知道适当时候激流勇退

【 在 Selina (代表温柔) 的大作中提到: 】
1.
深圳似乎经历着相似的东西,早期深圳的移民在特区成立数年之后,也即是1984年,办起了
深圳大学,但深圳大学20年来的风雨历程似乎差强人意,并未象深圳经济特区的经济一样高
速发展。或许是受环境的影响,也或许深圳大学太年轻了,一直以来,深圳大学给人的印象
是“一流的校园、二流的师资、三流的学生”,在学术整体研究能力上似难与国内重点院校
比肩。相信念过大学的人都知道前清华大学校长梅贻崎的一句名言:所谓大学者,非有大楼
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深圳大学校园美伦美奂,独独缺乏在某一领域能独树一帜的领军人
物,此不仅为深大之憾,亦深圳之憾也。有论者在谈到深圳大学的发展前景时指出:“深圳
大学应该是深圳的文化象征,是深圳的‘人才库’和‘智囊团’。有一座高水平高品味高质
量的深圳大学,深圳文化才会有底气、有分量。……因此,深圳大学不应该画地为牢,把自
己局限在深圳这个圈子里,正如深圳的文化视野不必局限于广东或岭南一样。深圳是属于全
中国的,深圳大学也应该是属于全中国的”。(易中天《读城记》)当然,如果深圳大学如
能砥励学风,假以时日,还是极有可能在全国占有一席之地的。

面对目前这种现状,作为官方的政府部门能做些什么?王京生在《从》一文中谈到“深圳学
派”可能形成的因素时,就提到两者:政府投入的心情,文人的庇护之所。这句话是不是也
可以这样理解,一是政府在学术机构上的投入,一是营造宽松的学术氛围。王京生和余秋雨
在谈到文化时又提出各自的观点,王认为文化是流动的,流动包括纵向和横向的流动;余则
认为城市文化需要居民群体意识的培养。如果有一种东西兼能做上述两项工作,是什么呢?
当然是高校!如有学术上有所建树的大师落户深圳,高校为最佳栖息之所;另外,高校整齐
的学术群体、集中的学术师资,加上来自全国各地生生不息的年轻学生,这些人对一个城市
群体意识、对文化流动所起的作用是任何其他方式都不能代替的。

大学,深圳需要更多的大学。

深圳市的政府部门似乎很早就察觉到了这一点,但引进或新建一所大学也不是朝夕之间的事
,而他们又想在短期内起效。于是便有了“大学园”的开发和建设,引进国内一些知名院校
来深办学,即所谓的“虚拟大学园”。笔者个人对“大学园”的建设是持保留看法的,投入
大、收效小,高昂的学费使“大学园”成为名牌院校在深圳圈钱最好的工具,而开设的研究
生院也似乎成为在深部分需要人士进修的“夜校”,其招生规模也不具有全国效应。

如果说深圳市的政府部门能在形成“深圳学派”上做点什么,那就应该将目光放得更长远一
些,在规划上留足发展高等教育的预存空间,致力于在不远的未来能拥有数量更多、更高层
次的高等学校。个人以为目前深港河套地区与东部大鹏半岛是发展高等教育的理想场所,应
予限制开发,留有足够的大学发展用地。

有了质量较高的学术机构,文人最关心的还要看当地的学术氛围,因为文人最渴求的不是身
体的栖身之所,而是心灵的家园。一所气氛宽松的高校,正是文化人最佳的庇护场所。早在
1917年蔡元培执掌北大时就明确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思想,从而开一代学术
之盛,当时至为超前的马克思主义也是从北大校园里走出来的。学术无禁区,尤其是在大学
,应该是没有不能进行学术探讨的,必须容许各种观点的碰撞,“争鸣”是学术最好的诤友
。“五四”以来中国学术空前的繁荣,就是因为当时高校的宽松的学术氛围。1927年,国学
大师王国维自沉昆明湖,时同任清华国学研究院担任“四大导师”之一的史学大师的陈寅恪
写下了名垂千古的《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兹录于此,可资深圳文化界人士一鉴


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真理因得以发扬。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
斯古今仁圣同殉之精义,夫岂庸鄙之敢望。先生以一死见其独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论于一人
之恩怨,一姓之兴亡。呜呼!树兹石于讲舍,系哀思而不忘。表哲人之奇节,诉真宰之茫茫
。来世不可知也,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彰。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独立之精
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陈寅恪《金明馆丛稿二编》


2.
于是,他们和中国大多数夫妻父母一样,开始为家庭和子女谋划前程。住房要尽快地买下来
,再装修得舒适温馨一些。孩子当然要送进最好的学校,学费高一点路程远一点也在所不惜
。作为“过来人”,他们深知知识的重要,尤其是它在这个城市的分量。因此在他们的“财
政预算”中,子女的“教育经费”显然要占到较大的份额。不少人已开始为子女留学国外而
未雨绸缨。但是,他们却多半不希望子女毕业后到外地工作。甚至,尽管据说深圳市已有规
定,从深圳考出去的学生都可以“无条件”地分国深圳,仍然有人宁肯读深圳大学,也不愿
上清华北大。显然,作为视深圳为家园的人,他们不再希望自己的子女“生活在别处”。
  这可以理解,却又令人忧虑。我们无意贬低深圳大学,也不想对深圳市的政策作任何批
评。深圳人当然有权利上深圳大学,深圳大学的存在也绝对有必要。问题在于,深圳究竟为
什么非得有一所深圳大学?或者说,深圳大学究竟应该是干什么的?理解为“为深圳培养人
才”,便未免肤浅;如果理解为“解决深圳市民子女上学问题”就更是大错特错。深圳大学
应该是深圳的文化象征,是深圳的“人才库”和“智囊团”。有一座高水平高质量高品味的
深圳大学,深圳文化才会有底气、有分量。想想看吧,如果北京没有清华北大,上海没有复
旦交大,天津没有天大南开,武汉没有武大华工,南京没有南京大学,杭州没有浙江大学,
厦门没有厦门大学,这些城市的文化分量将会减轻多少,它们的文化魅力又会逊色多少。
  因此,深圳大学不应该划地为牢,把自己局限在深圳这个圈子里,正如深圳的文化视野
不必局限于广东或岭南一样。深圳是属于全中国的,深圳大学也应该是属于全中国的。深圳
是中国的窗口,深圳大学则应该是窗口之窗口。深圳大学应该面向全国招聘人才,同时也面
向全国招收学生。总之,它应该努力办成全国性的一流大学。苟如此,则它对深圳的贡献,
就将远远超出“为深圳培养人才”或“解决深圳市民子女上学问题”。如果仅仅局限于这两
个问题,那就太小气、太没有远见





☆─────────────────────────────────────☆
   Billow (vast) 于  (Tue Aug 22 12:08:12 2006)  提到:

最后一句话从哪里弄来的,是您自个的观点么。。。小伙子,8要人云亦云。。。
【 在 eyefeng (辉格党/维格党) 的大作中提到: 】
: 据我所知,凡是没有什么学问,没有经过严格的学术训练,却喜欢张口文化闭口文化的
: 人被称作是“文化大师”。
: 文化者,包容万象也。凡是被人称作是文化大师的人,大都是学问做得不行的人。
: 一个真正以学术为业的人,从来就不可能是“文化大师”。
: 想想历史上的大学问家,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马克思、韦伯、涂尔干,从中国孔孟
: 老庄到近代的马寅初、费孝通、潘光旦等,都是如此。
: 林语堂之流不过被人看作是贩卖“文化”的二道贩子而已。
: 【 在 baokainan (包包啊包包~~~~) 的大作中提到: 】
: : 易中天充其量就是个哗众取宠的人物,连学者也未必能算的上.
: : 在其他文化大师面前,他只能算是个文盲
: ...................



☆─────────────────────────────────────☆
   cicicizi (自然卷) 于  (Tue Aug 22 12:12:24 2006)  提到:

真好笑,什么叫林语堂之流?
你也想当你口中的文化大师啊????


【 在 eyefeng (辉格党/维格党) 的大作中提到: 】
: 据我所知,凡是没有什么学问,没有经过严格的学术训练,却喜欢张口文化闭口文化的
: 人被称作是“文化大师”。
: 文化者,包容万象也。凡是被人称作是文化大师的人,大都是学问做得不行的人。
: 一个真正以学术为业的人,从来就不可能是“文化大师”。
: 想想历史上的大学问家,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马克思、韦伯、涂尔干,从中国孔孟
: 老庄到近代的马寅初、费孝通、潘光旦等,都是如此。
: 林语堂之流不过被人看作是贩卖“文化”的二道贩子而已。
:   ~~~~~~~~~~~~~~~~~~~~~~~~~~~~~~~~~~~~~~`





☆─────────────────────────────────────☆
   lxhxxlxx (flower) 于  (Tue Aug 22 12:20:52 2006)  提到:

没啥新意,弹过好多遍的调子了
【 在 Selina (代表温柔) 的大作中提到: 】
: 1.
: 深圳似乎经历着相似的东西,早期深圳的移民在特区成立数年之后,也即是1984年,办起
了深圳大学,但深圳大学20年来的风雨历程似乎差强人意,并未象深圳经济特区的经济一样
高速发展。或许是受环境的影响,也或许深圳大学太年轻了,一直以来,深圳大学给人的印
象是“一流的校园、二流的师资、三流的学生”,在学术整体研究能力上似难与国内重点院
校比肩。相信念过大学的人都知道前清华大学校长梅贻崎的一句名言:所谓大学者,非有大
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深圳大学校园美伦美奂,独独缺乏在某一领域能独树一帜的领军
人物,此不仅为深大之? 叮嗌钲谥兑病S新壅咴谔傅缴钲诖笱У姆⒄骨熬笆敝赋觯骸吧
钲诖笱вΩ檬巧钲诘奈幕笳鳎巧钲诘摹瞬趴狻汀悄彝拧S幸蛔咚礁咂肺陡
咧柿康纳钲诖笱В钲谖幕呕嵊械灼⒂蟹至俊!虼耍钲诖笱Р挥Ω没匚危
炎约壕窒拊谏钲谡飧鋈ψ永铮缟钲诘奈幕右安槐鼐窒抻诠愣蛄肽弦谎I钲谑鞘粲
谌泄模钲诖笱б灿Ω檬鞘粲谌泄摹薄#ㄒ字刑臁抖脸羌恰罚┑比唬绻钲诖笱
缒茼评Х纾僖允比眨故羌锌赡茉谌加幸幌氐摹?: 面对目前这种现状,
作为官方的政府部门能做些什么?王京生在《从》一文中谈到“深圳学派”可能形成的因素
时,就提到两者:政府投入的心情,文人的庇护之所。这句话是不是也可以这样理解,一是
政府在学术机构上的投入,一是营造宽松的学术氛围。王京生和余秋雨在谈到文化时又提出
各自的观点,王认为文化是流动的,流动包括纵向和横向的流动;余则认为城市文化需要居
民群体意识的培养。如果有一种东西兼能做上述两项工作,是什么呢?当然是高校!如有学
术上有所建树的大师落户深圳,高校为最佳栖息之所;另外,高校整齐的学术群体、集中的
? 跏ψ剩由侠醋匀鞯厣幌⒌哪昵嵫庑┤硕砸桓龀鞘腥禾逡馐丁⒍晕幕
鞫鸬淖饔檬侨魏纹渌绞蕉疾荒艽娴摹?: 大学,深圳需要更多的大学。
: 深圳市的政府部门似乎很早就察觉到了这一点,但引进或新建一所大学也不是朝夕之间的
事,而他们又想在短期内起效。于是便有了“大学园”的开发和建设,引进国内一些知名院
校来深办学,即所谓的“虚拟大学园”。笔者个人对“大学园”的建设是持保留看法的,投
入大、收效小,高昂的学费使“大学园”成为名牌院校在深圳圈钱最好的工具,而开设的研
究生院也似乎成为在深部分需要人士进修的“夜校”,其招生规模也不具有全国效应。
: 如果说深圳市的政府部门能在形成“深圳学派”上做点什么,那就应该将目光放得更长远
一些,在规划上留足发展高等教育的预存空间,致力于在不远的未来能拥有数量更多、更高
层次的高等学校。个人以为目前深港河套地区与东部大鹏半岛是发展高等教育的理想场所,
应予限制开发,留有足够的大学发展用地。
: 有了质量较高的学术机构,文人最关心的还要看当地的学术氛围,因为文人最渴求的不是
身体的栖身之所,而是心灵的家园。一所气氛宽松的高校,正是文化人最佳的庇护场所。早
在1917年蔡元培执掌北大时就明确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思想,从而开一代学
术之盛,当时至为超前的马克思主义也是从北大校园里走出来的。学术无禁区,尤其是在大
学,应该是没有不能进行学术探讨的,必须容许各种观点的碰撞,“争鸣”是学术最好的诤
友。“五四”以来中国学术空前的繁荣,就是因为当时高校的宽松的学术氛围。1927年,
Т笫ν豕猿晾ッ骱: 蓖吻寤а芯吭旱H巍八拇蟮际Α敝坏氖费Т笫Φ某乱
⌒聪铝嗣骨Ч诺摹肚寤笱豕厶孟壬湍畋罚嚷加诖耍勺噬钲谖幕缛耸恳
患?
: ...................





☆─────────────────────────────────────☆
   wlone (*吸管*) 于  (Tue Aug 22 15:18:27 2006)  提到:

差强人意: 大体上使人满意.

 在 biaoxian (biaobiao)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词的意思不是说,还可以,表现还过得去!!
: 【 在 laugon (脚踏空地) 的大作中提到: 】
: : 我一看到教授这样使用“差强人意”这个词,就感觉难受。。。。
: : ...................




☆─────────────────────────────────────☆
   cctt (隐小欢) 于  (Fri Sep  8 12:57:33 2006)  提到:

对啊,所以他用错词了
【 在 biaoxian (biaobiao)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词的意思不是说,还可以,表现还过得去!!
: 【 在 laugon (脚踏空地) 的大作中提到: 】
: : 我一看到教授这样使用“差强人意”这个词,就感觉难受。。。。
: : ...................


 在 biaoxian (biaobiao)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词的意思不是说,还可以,表现还过得去!!
: 【 在 laugon (脚踏空地) 的大作中提到: 】
: : 我一看到教授这样使用“差强人意”这个词,就感觉难受。。。。
: : ...................




☆─────────────────────────────────────☆
   cctt (隐小欢) 于  (Fri Sep  8 12:57:33 2006)  提到:

对啊,所以他用错词了
【 在 biaoxian (biaobiao)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词的意思不是说,还可以,表现还过得去!!
: 【 在 laugon (脚踏空地) 的大作中提到: 】
: : 我一看到教授这样使用“差强人意”这个词,就感觉难受。。。。
: : ...................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