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zlong (卖碳翁), 信区: Student
标  题: 日本:中国无论如何都是一种威胁[转载]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Sun Jan 12 21:47:17 2003), 转信

【 以下文字转载自 NORC 讨论区 】
【 原文由 zlong 所发表 】
“中国施行的军事现代化步伐不断加快,对于日本来说,无论如何都是一种威胁。
”——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


一年以来,本人一直想再写一篇关系中日的文章;特别是看了人民日报评论员马立
诚在《战略与管理》2002年第6期的关于《中日关系新思维--中日民间之忧》一文
后,才真正决定提笔认真再写写中日关系。希望能够从历史与现实角度,给本人一
已之言论,给大家一个比较全面的印象。

虽然2002年是中日邦交30周年,但不得不说这个年份是中日之间的多事之秋:首先
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中方极为不满并发表措辞强硬的声明并推迟中方的庆祝
活动和各领域访日安排,小泉又毅然取消访华安排,中日关系陷入建交以来的最低
谷。最接着又出现中日农产品贸易争端,北京日本大使馆的朝鲜难民事件,中日东
海间谍船磨擦,小泉在日本国情咨文中再次鼓吹中国威胁论,日本外交武官潜入我
军事基地被驱逐。而中国旅行界访日团在东京出现大规模“出逃”事件和大连政府
访问团在东京散发大连色情旅行光碟等事件也让日本媒体哗然。朝鲜核问题给中日
关系带来新困扰还未解决,又出现中日的钩鱼岛风波。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一系列的事件让人怀疑是否还存在所谓的“中日友好”。


(一)从马立诚《中日关系新思维--中日民间之忧》说起:

提到马立诚的文章就要先说说马立诚其人,马是《人民日报》资深评论员,他的文
章在一些特定时期起到较明显的作用。还写过《交锋》《呐喊》等书,在海内外都
有比较大的影响。而且从其书中敢于披露一些高层矛盾,可以知道其与中国高层人
士关系之密切。很多舆论说他为中国思想界“主张韬光养晦的柔和外交”的领军人
物。

马立诚写的《中日关系新思维--中日民间之忧》一文,最近引起较大的争议。本人
仔细拜读过,觉得此文中心意义在于“摒弃反日情绪,更务实的对待中日关系”。
从文章要表述的意义来看,本人非常同意这样的说法。但马评论员却忽视了重要一
点:任何友善的行动都是相互的,作为单独一方,我们可以先从自身寻找不足,但
不可以把中日之间的矛盾或者说中国人反感日本人都说成是全是中国方面的错。其
文引起争议另一个焦点是,马评论在批判“陕隘民族主义”和“激进爱国主义”的
同时,未能将正常的“民族主义,爱国主义”与其批判对象分开,给人以一棒子打
翻一船人的印象。

虽然网络上的确存在着“激进的狭隘民族化言论”但并不是马立诚所说的如此严重
,因为看看台湾地区,日本以及美国的论坛,其实内容都差不多。也许是为了急于
突出主题,马评论在引用论据方面的确“以偏盖全”,怪不得有网友评论说其“先
扣上个大帽子,然后一棒子连帽子带人一起打下去”本人看了也有这种印象。因为
其引用了极有争议的“赵薇军旗装”与“姜文参观靖国神社”事件,就说“媒体与
之不共戴天”,这样的说法过于片面化,将所有媒体与“一部分”媒体划上等号,
将所有网民将“一部分网友”划上等号。然后加一个“民族主义已经到了不抑制不
行的地步”的大帽子,将中国人对日情绪归罪于网络等非传统媒体,的确有些过份
。孰不知,中国的反日情绪并非来自于网络等非传统媒体。而是来自于中国的各级
历史教材,权威性的电台电视台,南京屠杀和731纪念馆,来自于他们《人民日报
》等主流媒体。其实很多网络媒介和传统媒体以及广大网友的评论真的很客观,可
惜马先生却看不到。笔者就认为到日本去靖国神社看看没什么问题,引用我国某个
省级代表团去日本歌舞妓町看过脱衣舞表演后的话说“我们是用批判的眼光去看资
本主义的世界”。笔者在日本就曾去过靖国神社,并拍下照片介绍给国内朋友。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马评论的有些引述不负责任以至于伤害到民族感情。比如在文
章最后部分,其提及的在日中国人“地铁逃票、垃圾不分类、任意侵占公共用地、
随手丢弃东西、吐痰”把这些都划成中国人的“专例”,就不符合实际。因为地铁
逃票这样的事情,在日本是很普遍的现象,日本人自己都这样做,不知道与“引起
日本人反感”有什么关系。

然后提到“在日本的中国黑社会,与日本黑帮在新宿争利益,中国黑帮占了上风”
更是胡说八道。前段时间,中国几名东北黑社会成员在新宿歌舞妓町枫林会馆枪杀
日本山口组下属住吉会基层干部白吉俊雄,结果日本住吉会下令“歌舞妓町的所有
中国人经营场所必须停业!”在歌舞妓町的中国店都有黑社会背景,但此令一下“
莫敢不从”。有几家偷偷开张的也被日本人“扔了瓦斯弹”而且有几名中国人员被
杀。那段时间在东京的中国人无人人心慌慌,如今的歌舞妓町早已不是中国人的久
留之地。日本黑社会早已漂白企业化,自己有企业实体甚至有铁路,背景复杂;与
日本警方是“合作”关系,日本前任首相森喜朗就有山口组背景。真不知道马立诚
评论员说“歌舞町中国黑社会占上风”的说法是从何而来?

因为在网络上对于此篇文章的点评已有很多,笔者也就不再单就此文再多染墨。想
再说说马立诚缘何发表此文?

笔者认同与国家高层对日政策转变有关。十六大之后,曾庆红当选中共中央政治局
常委,书记处书记,地位举足轻重,同时负责对日关系。据日本媒体披露,上月其
曾在政治局作过一篇“高度思考对日关系”的报告。且其会见的首位外国外宾就是
日本“日中友协会长”平山郁夫。而且在“中日关系降到建交史最低点”之时,又
有违于高层处理对日关系常规,决定4月访问日本。让人看出这位日本人眼中的“
知日派”人物,对于改善中日关系的巨大决心。

而马立诚以一篇文章以期待引起“大陆媒体内掀起一股思潮,来达到建立中日关系
新共识”的目的;并在曾庆红访日前在国内营造相对较好的对日氛围。但中国对日
关系长期受党内强硬派和军界人物的影响,所以此篇“中日关系新思维”未在《人
民日报》发表,而选在《战略与管理》上发表,也表现了新对日派还没有统一国内
及党内思想的十足信心。其“投石问路”之意也不言自明。(注:《战略与管理》
为前副总理谷牧创办)鉴于曾庆红在党内地位的日渐稳固,相信在一段时间之后,
我国主流媒体对日报道将渐入“亲日”方向发展。但中日关系是否会按我们所希望
的那样良好发展下去呢?笔者先现况和历史两方面来分析一下中日关系主线。


(二)中日关系的现状分析

中日关系缘何走弱?笔者认为中国在处理对日关系时,只是对历史问题与日本有较
大的磨擦,而对于钩鱼岛问题则更多采取回避的态度。所以说2002年中日关系走弱
,更多是日本方面起主导作用。

笔者就先从日本方面谈起,先从日本政坛转变谈起。日本前外相田中真纪子的去职
;著名的“中国通”加藤弘一的失势;在传统上强调“日中关系稳健发展”的自民
党最大派别桥本派被排除在现政权之外以及一些亲中派的“政治大佬”级议员相继
退出日本政坛。同时支撑小泉政权的主流派阀森喜朗派和自民党干事长山崎拓所统
领的山崎派则都是主张对华“强硬”立场,以至于“鼓吹中国威胁论”的鹰派。所
以日本政坛的调整,产生了对华的负面叠加效果,使得日本政界内部产生一股强大
的阻碍中日关系回温的凝滞力。客观地说,目前的日本政界,缺少一种积极寻求中
日关系回恢的动力基础。

如果说以上的政坛现象只是表象的话,那真正影响日本对华关系的本质则是巨大的
经济和战略利益的矛盾。

进入21世纪,中日关系已经不可否认地过渡到一种竞争的关系中。中日目前各方面
实力比较应该在伯仲之间,再加上历史问题,彼此相当警戒。比如,2001年日本经
济白皮书首次认为日本于亚洲的“雁形发展”模式已经过时,承认中国无论从基楚
产业、加工产业还是到高科技产业都已经成为日本的“强敌”,将与日本产业界争
夺世界市场。

02年初,中国与东盟等东南亚10国签订了在未来10年内形成自由贸易区FTA的意向
书,并于02年末进一步加强了含义,此举对日本政界、产业界产生巨大冲击,认为
中国已经开始“吞食”日本视为自己后院的东南亚地区。然而据笔者所知,中国国
务院外经贸部早在1999年末就已经向日本提议创建以中日韩为核心的东亚FTA的意
向,一提议书就是在东京完成的。当然这一建议过于乐观,仅从经济角度去考虑,
却忽视了日本对中国怀有的复杂而又奇特的戒备心理。虽然从资料显示,我方在提
议书的结尾部分加入了一小段“呼吁日本政界高瞻远瞩,果断而有力地顺应时代潮
流变化”的话。但在此提议书随后转呈内阁府,外务省,经产省,防卫厅等处都没
有得到回应。显然日本人认为当时中国的提议里面“占领日本市场”的动机更大。
通过此可以看出1999年末,日本尚无意与中国韩国携手建立东亚FAT(除了中日韩
外,还有台湾,香港;所以当时又称“三国五方FTA”)。当此计划落空后,中国转
而南向,与东盟国家谈得很顺利。如今,日本又批评中国越过日本去与东南亚建立
自由贸易区,为时已晚。而从战略意义和军事角度出发,日本政界更有与中国现行
政策不可磨合的感觉。

近期小泉纯一郎在国会所作的“国情咨文”中再次提到了“中国威胁论”,原引小
泉的原话是“中国施行的军事现代化步伐不断加快,对于日本来说,无论如何都是
一种威胁。”02年11月28日,日本“对外关系特别委员会”提交日本国会的一篇题
为“二十一世纪日本外交的基本战略”的报告。而在报告提到关于中国台海问题。
称“应强烈要求中国增加军备透明性”和“日本应加强与台湾的关系”等言论。此
报告中说日本于1972年与中国建交后,对于台海关系都是以“日中联合声明”为架
构运作。但30年来台湾政治已经改变,放弃了反攻大陆,完成民主化和加入亚太经
合会和世贸组织。所以日本改善日台关系是很自然的事情等等。其实说到实质问题
,日本虽然是一个没有“军队”的国家,但在东亚一直以“老大”自居的本钱,一
个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超凡经济实力;另一个就是日本领先于亚洲的“自卫队”
防务能力。而如今中国军事现代化步伐加快和在东亚影响力的迅速增强,已经使日
本感觉到在区域战略利益上的损失。所以同美国一样借台湾问题以达到“扼制中国
”的目的。

而中国也是一样。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美安保体系和日本自卫队的行动正在发生
质的变化。日本已经公然把“可以在国外参观”作为自卫队的行动基准,然后自卫
队行动日渐“临战化”,比如日本以支持美国进攻阿富汗的名义,实现自卫队的“
战时出动”;又在美国与伊拉克的作战准备中,派宙斯盾级“雾岛号”参战,终于
实现了“出兵海外”梦想。日本于1997年通过“有事相关三法案”,1999年通过“
周边事态”法案中,把中国周边也视为日本周边,规定日本可对美军的行动进行“
后方地区支援”,为日本即使没有直接受到攻击,也能与美军协同作战打开了通道
。2000年,日本通过“911”事件,迅速通过了《恐怖对策特别措施法》,规定船
只实施补给的范围可以达到印度洋,海湾以及澳大利亚等广泛领域。这一切都说明
日本想成为“正常国家”和“真正的国际大国”的愿望之迫切,动作之迅速。因为
历史以及地缘战略问题,中国是不愿看到一个真正“强大”日本的。

因此,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战略利益,在未来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日之间的
竞争关系将会更加突出。


(三)浅析日本对华政策

对日本来说,从古至今中国始终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存在。在中日关系正常化初
期(至80年代初期),日本对华战略有一个最基本的评估,就是?止中国的国民经
济破产,以防止庞大的中国难民向日本流出。然而到了90年代中期,随着中国经济
的快速增长,在国际上,又是日本率先向美国及东南亚等国抛出“中国威胁论”,
更有甚者如石原慎太郎等日本政坛右翼人物希望中国分裂“七块”。而如今以日本
的大众媒体为中心,又过于强调中日间的经济和地缘竞争关系,完全无视中日间存
在的垂直的经济国际分工关系--即日本处在上游(拥有先进的技术和研发的技术型
),中国总体居下游(廉价劳动力和廉价生产资料的生产型)。最近一两年,日本
舆论界宣传的“日本产业空洞化”现象,认为中国的发展是造成日本长期不景气的
外部原因。然而事实上,日本对中国的直接投资远不如对东南亚的投资总额。同时
,在中国的外资来源中,日资的份额仅占11%,对中国成长的贡献度远远低于港资
台资等海外华人资本,亦不及美,德等欧美国家。这一组数据说明了中国的经济发
展与日本的经济衰退,而日本的经济衰退与日本企业大举投资中国也无绝对关系。
纵观30年日本对中国战略判断的转换史,笔者可以发现日本面对新的形势不断地进
行着灵活地战略调整。最近日本对中国的战略观又开始形成一种新的看法,其代表
人物是学者梅原猛。在02年3月初的《读卖新闻》中,梅原猛注文称,中国在过去
五千年中几度创造了世界最高文明,没有理由怀疑中国人的能力。中国的未来20至
30年内的发展前景是谁也阻挡不了的,日本必须认清形势。而对于日本而言,最理
想的态势是维持亚太地区的现状(包括台湾问题),不仅要维持与中国的关系,更
要强化日美同盟。强化以日美同盟为轴心的亚太关系。此君认为,这一基轴至少要
维护20--30年,并在这期间,静观中国之变。至于中国将发生怎样变化,梅原猛并
未直言。

观其论文,可以感觉到此君还是感到中国将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巨变时期。这种巨
变伴随着强烈的困难与调整。就对外关系而言,主要要调整和正确处理对世界超强
美国的关系,还要努力解决台湾问题;对内则要面对广大的农民问题,越拉越大的
富贫差距问题,城市化问题以及解决官僚腐败现象,努力实现民主与法治的健全问
题。此中面临的种种困难是显尔易见的。政策及操作上稍有不慎,就很有可能使中
国的改革开放前功尽弃。

而此君的观点,有种寻找中国发展中漏洞,并抓到这种漏洞的企图,足以代表当今
一部分日本战略家对中国前景判读的心态。然而,如果这一构想能够为不远将来日
本对中国的主流战略的话,也就意味着自明治维新以来一直积极进取的“大陆政策
”开始转向“静观其变”的政策,对中日关系而言应该没有损失。对于未来的中日
关系发展,关键在于一方面积极进取,另一方面谨慎行事,务求最好结果,使中国
无懈可击。


(四)中日关系发展基础及走向

综上所述,会有朋友觉得中日矛盾会越来越具体化,以至于影响两国关系的进一步
发展,其实不然。因为在“利益主义”的引导下,中日两边经贸的发展就决定了两
国会在一种合作并磨擦,在矛盾中继续前行。

日前,日本财政部公布了02年1月至10月的贸易统计数字,日本从中国(不包括香
澳台地区)进口贸易额已达到501亿6800万美元,此比上升4.5%。这一数位远远超
过了同期日本从美国进口的贸易额。一直以来,美国牢牢占据日本第一大进口贸易
国的位置,而02年前10个月,美国对日出口额为478亿6000万美元,同比下降了
11.6%。鉴于11月和12月份,中国对日出口势头依然强劲,虽然日本方面尚未公布
最终数字,但本人可以非常有把握地断定2002年中国成为日本第一大进口国已成定
局。而日本对华出口,90年代以来一直没走出前四位。从上面一组数据可以看出,
中日之间的共同经济利益是明显的。而且随着中国入世,双方在贸易方面会有越来
越大的发展,乃至于发展成为“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关系。当今世界“经济先
导”已经成为一条真理,只要有巨大商业利益存在,各国都会趋之若骛。就算日本
政界不愿看到中国取代日本成为亚洲经济领头羊,但也会屈从于巨大商业利益之下
。这需要一段时间的“阵痛”。这是中日关系目前唯一的稳定和重要的积极因素。


但阻碍双边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因素也有很多,首先就是从日本政界的心态和一贯作
法上。日本对高新技术的出口一直有严格的控制,比如日本国内使用的电器与出口
产品和海外工厂的制品有很大不同,日本国内使用电器质量明显高于海外产品。而
随着中国在技术领域不段提高,中日双方在技术领域的合作和争端必将突现。

另外,中日关系还取决于美国因素。中日近距肉搏,美国的态度是关键。从既成的
态势看,为扼制快速崛起的中国,日美两国会维持并加强美日同盟,美国会一如既
往地扶持日本抗衡中国;但如果日本重振政治军事大国的雄心过于迫切,而且政治
上力图摆脱美国控制的步子迈得过大,美国有可能生出戒心,甚至有可能恢复它传
统的平衡战略--在中日两国之间搞平衡,令其相互牵制,互扯后腿,谁也难以大
步前进。这时美国的战略将变为“抑其强而扶其弱”。因此,中日两国的共同处境
是:不强大则要受对方排挤,强大则遭美之忌。日本的崛起,不可避免地要与美国
发生冲突;中美之间则还多了一个社会制度和价值标准的冲突。因此,至少在可以
预见的时间内,美日之冲突充其量也只是政治经济领域的冲突,中美之冲突则有可
能热化为战争。

从更开阔的视界来看,中日美三方,谁都希望另外两方大打出手,自己坐山观虎斗
。但实际上,任何一方都无法避免与另两方发生冲突。此时,长远的谋划尤显重要
。但形格势禁,中日双方回旋的余地都不大,尤其是在双方国内民族主义方兴未艾
的今天。

不过笔者现在又有比较悲观的认识:即美国虽然力求通过“平衡战略”以达到其在
远东地区的战略利益和影响力,但如果中国各方面发展越来越强劲,美国可能会改
变一贯立场,通过进一步扶持日本成为“真正强国”的手段来达到“中日争辉于东
亚”的目的。美国当然可以在强调“加强日美同盟”的同时也说“美中关系重要”
。但一旦美国把日本狼从笼子里面放出来,加上美国在后策映。可能对于中国会形
成一种新的威胁。

这样的担心不无道理。因为中日两国一直都是主导,而与其让幅原辽扩、发展潜力
巨大的中国成为主导,不如让没有战争潜力和更敬惧于美国的日本成为主导。

而中国从战略角度出发,对于日美、中日、中美关系的三边互动更应该有严谨清醒
的认识。因为“日美同盟”在东亚地区的主导作用对于中国解决台湾问题,钩鱼岛
问题以及未来处理南海问题都有巨大的扼制作用。特别是严重阻碍中国在军事和区
域利益的复兴之路。“解瓦日美同盟”的确有重要意义。若使日美同盟“明存实亡
”或“撤底瓦解”,中国就必须付出容忍日本“军国主义”坐大的代价。所谓“放
虎容易捉虎难”未来难料,日本作为政治军事大国羽翼丰满后,也就是摆脱美国后
,第一个受伤害的可能就是中国。因此,中国实际上并没有多大的运作空间。

世事难料,日本列来有与强者为伍的习惯,如果中国发展之路未变,如梅原猛所说
,当日本静观中国发展二三十年后,如果中国发展势头不变,必然在各领域成为世
界强国。而且当台湾问题解决后,中国就可以牢牢控制住日本的“海上生命线”。
到时候日本是会继续坚持目前的对华“强烈竞争”关系,还是主动向中国靠拢还未
可知。

但如果中国亦如梅原猛论文中含沙射影那样,在处理中美国关系、台湾问题、农民
问题、富贫差距问题、解决官僚腐败、实现民主法治化等重大问题上走错,而出现
日本人所希望的“改革崩溃”时,日本必定会借此机会来争取“中日竞争”的胜利



结语

总之弱国无外交,在这里扬扬洒洒万言,只谈起皮毛。如果中国真正的强大了,就
不必再说这么多了。


--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36.24]
--
※ 转载:·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36.24]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