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tody (Balance Point), 信区: CIE
标  题: 在哈佛你能学到什么 ?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Sat Dec 29 17:51:17 2001), 转信

《摘自www.soim.com》

   与世界各地的学生一样,我也是慕名来到哈佛的。

  法学院的上课方式很简单:教授引导学生们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最后对每位
学生的发言进行评论——评论你思维的创造力。从小就在课堂上积极举手发言的美
国学生常常是课堂讨论的活跃分子。哈佛浓厚的学术风气最充分地体现在课堂讨论
之中。在同学们百家争鸣式的辩论中你自己的思维也很快变得犀利起来,变得火花
频闪。

  回国后,常常勾起我对哈佛回忆的不是别的,而是咖啡的气味。每当有醇香的
咖啡香味入鼻,我的眼前常常浮现出清晨法学院课堂上的一幕:同学们胳膊底下夹
着厚重的大部头法律书籍、手里端着一杯散发着热气、飘着苦味的咖啡,睡眼惺忪
地匆匆走进教室。还记得克拉克院长在开学典礼上说:“哈佛是培养杰出人才的地
方。不要为即将开始的学习生活感到不安和紧张。我相信你们大家都能毕业,尽管
学习是严酷、艰苦的。万一你们当中哪一位不幸未能毕业,那不是你的错,而是我
们的招生人员眼神有误……”院长的话语虽然诙谐、轻松,但我相信我们这些在座
的新生们从他轻松的话语中得到的决不是轻松的感觉。

  没有周末。日子就是在读书、拼命地读书中过去的。在国内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读本科、研究生时一直成绩优异的我来到哈佛时才对压力有了更深切的感受。关于
考试,有一个现在看来有些可笑的细节:每次进考场,我都要唱几句“向前!向前
!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这首雄壮的进行曲,给自己鼓气。

  6月6日,是毕业典礼的日子。作为哈佛建校以来第 345届毕业生,大家穿着学
位服,在亲友的陪伴下举行盛大的毕业典礼。当哈佛大学校长在致辞时说到“你们
已经顺利通过哈佛所要求的各门考试,我现在宣布:你们可以离校了”的时候,全
场响起毕业生们如雷的欢呼声。校园内到处是欢声笑语,到处是按下快门、留住那
灿烂笑容的人们。为了这一天,同学们付出了难忘的努力。不过,狂欢是暂时的:
即将在一个多月后举行的纽约州律师资格考试还等着我。一鼓作气,再打一仗。

  我从哈佛毕业已有六年,但那一段学习经历很令我难忘。记得毕业典礼上有教
授讲:“你们是世界的盐,盐的作用是给世界味道,给它防腐,你们有机会来这里
读书,又很幸运地毕业,如果毕业后没有起到盐的作用,是有愧于哈佛的。”这就
是哈佛精神:给人振奋、催你向上,让你努力作一粒哈佛培养出的盐。

  原以为进入肯尼迪这所培养了罗斯福、肯尼迪等各国政界要人的政府学院会给
我们讲很经典的哲学、行政方面的著作。但从第一堂课到毕业那一天竟然一篇也没
接触到。这一年人是整个被浸泡在书里的,不许外出工作,包括打工,如果你把时
间花在挣钱上,教授不会高兴。第二年一到来,先是在夏天,学校会积极推荐你去
工作,逼着你在实践中迅速锻炼,一段时间后回到课堂,再学习华尔街基本市场运
作,进行金融分析,开始大量的案例讨论。

  教授有专门从事学术研究的,但更多的是身系两头,一面在哈佛从事教学,一
面隶属于某一个社会机构,他们中有许多是市长、部长。这样就确保了教授们所讲
的内容很实际,因为很可能就是他工作中刚刚遇到的事儿。比如,我们有一个讲产
业政策的教授,起初他是司法部助理部长,在我毕业时他又去做克林顿的劳工部长
,他就天天在讲案例,讲他和克莱斯勒打官司,为何克要破产、美国政府却要给他
5 亿美元。这样的案例分析课非常实用、非常解决问题、非常有针对性,当然也非
常刺激。高度量化、数字化、技术化,这就是政府学院案例教学法的特色。

  政府学院没有法学院那样气氛紧张,常有各种社会公益事业要求你参加,例如
演讲、讨论、募捐、娱乐等。通过这些,让我又在体会它的协作精神。合作,对于
每个现代人来说都是一个重要意识,尤其是对于政府学院里大部分将来要走政途的
人来说,这一点很关键。在政府学院,有一部分是官派出来的,也有是像我这样自
己考出来的。无论是哪种形式,它只看重你今天能来这里的成功。“我是未来的美
国总统”、“我是不久的外交官”这样的宣言在校园里很平常,因为通过努力,你
的确能实现你的誓言,所以,哈佛又让你懂得了自信。

  也许回国后你真成了该国的首脑,哈佛也只是给你发一封简单的贺电,因为从
哈佛走出的人物实在太多,就如开学典礼上院长的那段话:哈佛是培养领袖的地方
,我们的做法是把全世界优秀的人抓来给你们镀金,等你们毕业了,你们的成功与
我们的教育相连,但,实际上所有的成功都属于你们自己,祝贺大家!

  在哈佛学习 MBA的两年中,其独特而有效的案例教学法使我们获益匪浅。

  学生们在拿到第二天讨论的案例及相关资料后,每个案例花两三个小时,独立
阅读、思考、分析、提出设想,然后在学习小组里集体讨论,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
和工作背景,提出不同见解。

  教授在课堂上讲话是很少的,在80分钟的时间里加起来也就10分钟,他们走上
讲台后一般只说两句话,第一句是“Good Morning”(早上好),第二句是“Mr.
XX ,Please Open the case”(XX先生,请分析案例),之后便主要是学生们在
教授的引导下发言讨论了。教授这种随意点名发言的做法被称为“ColdCall”,意
即冷不防的提问,学生们都很害怕被ColdCall,所以他们在头一天都会努力地苦读
案例,以免在被叫起时无话可说。要知道,课堂发言成绩占总成绩的50%,另外
50%才是考试成绩。教授对于学生的发言,并不太注重言辞是否华丽、形式是否吸
引听众,而是更注重内容质量。

  期末考试也很有特色,平时上课是8:30开始,考试却是从早晨9点开始,时间
 4个小时,到下午1点结束。这就好像一位公司职员在早上9点上班后,被叫到了经
理办公室,接受了一项棘手的工作,苛刻的经理要在下午1点吃午饭之前看到分析
及方案选择报告。

  同样,每天给学生安排两三个案例做分析也源于此理。试想,在现代商业社会
纷繁复杂的竞争环境中,一个时刻处于压力之下的经理人员如果拖拖拉拉,优柔寡
断,一天只能处理好一件事情的话,这个企业岂不很快关门大吉?

  有一次,我所在的班级与美国另一所名校的MBA 学生座谈,该校一名学生抱怨
说他们每周要分析、讨论一个案例,简直忙得没有时间打网球了。我的同学不得不
告诉他,哈佛商学院的学生每天就要分析两至三个案例。提出抱怨的那位仁兄看上
去着实吓了一跳,也许他过后会暗自庆幸没有上哈佛吧。

  哈佛的学生在两年的学习中要分析 800个案例,这种大密度的案例分析训练,
就是要培养学生善于归纳和推理,在获得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找出一般规律,善
于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以企业的大目标作为制订行动方针的纲领。

  哈佛的案例教学法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因而它编写的案例遍销全世界。但是由
于中国和美国的商业背景、文化背景均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建议中国学校在教授
MBA课程时,要有自己的想法,不要全盘照搬哈佛的案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x::;;  .      .  .
.       .   .      * .  *    .  ●/●\  .      .    ,:':`:.      .      .
  vVv vVv vVvvV v              <▇X▇>    vVv   vVv  v'|' vVv vVv vVv vVv
vVv vVv vVv vVv vVv▁▂▃▄▅▆▇▇▇▇▇▇▆▅▄▃▂▁|vVv vVv vVv vVv v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1.117]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