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lovely (永远在我心中...), 信区: Hardware
标  题: 史上最全之硬盘术语大揭秘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2005年12月08日13:24:41 星期四), 站内信件

硬盘的转速(Rotationl Speed): 也就是硬盘电机主轴的转速,转速是决定硬盘内
部传输率的关键因素之一,它的快慢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硬盘的速度,同时转速的
快慢也是区分硬盘档次的重要标志之一。硬盘的主轴马达带动盘片高速旋转,产生
浮力使磁头飘浮在盘片上方。要将所要存取资料的扇区带到磁头下方,转速越快,
等待时间也就越短。因此转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硬盘的速度。目前市场上常见的
硬盘转速一般有5400rpm、7200rpm、甚至10000rpm。理论上,转速越快越好。因为
较高的转速可缩短硬盘的平均寻道时间和实际读写时间。可是转速越快发热量越大
,不利于散热。现在的主流硬盘转速一般为7200rpm以上。

  随着硬盘容量的不断增大,硬盘的转速也在不断提高。然而,转速的提高也带
来了磨损加剧、温度升高、噪声增大等一系列负面影响。于是,应用在精密机械工
业上的液态轴承马达(Fluid dynamic bearing motors)便被引入到硬盘技术中。
液态轴承马达使用的是黏膜液油轴承,以油膜代替滚珠。这样可以避免金属面的直
接磨擦,将噪声及温度被减至最低;同时油膜可有效吸收震动,使抗震能力得到提
高;更可减少磨损,提高寿命。

  平均寻道时间(Average seek time):指硬盘在盘面上移动读写头至指定磁
道寻找相应目标数据所用的时间,它描述硬盘读取数据的能力,单位为毫秒。当单
碟片容量增大时,磁头的寻道动作和移动距离减少,从而使平均寻道时间减少,加
快硬盘速度。目前市场上主流硬盘的平均寻道时间一般在9ms以下,大于10ms的硬
盘属于较早的产品,一般不值得购买。

  平均潜伏时间(Average latency time): 指当磁头移动到数据所在的磁道
后,然后等待所要的数据块继续转动到磁头下的时间,一般在2ms-6ms之间。

  平均访问时间(Average access time): 指磁头找到指定数据的平均时间,
通常是平均寻道时间和平均潜伏时间之和。平均访问时间最能够代表硬盘找到某一
数据所用的时间,越短的平均访问时间越好,一般在11ms-18ms之间。注意:现在
不少硬盘广告之中所说的平均访问时间大部分都是用平均寻道时间所代替的。

  突发数据传输率(Burst data transfer rate):指的是电脑通过数据总线从
硬盘内部缓存区中所读取数据的最高速率。也叫外部数据传输率(External
data transfer rate)。目前采用UDMA/66技术的硬盘的外部传输率已经达到了
66.6MB/s。

  最大内部数据传输率(Internal data transfer rate): 指磁头至硬盘缓存
间的最大数据传输率,一般取决于硬盘的盘片转速和盘片数据线密度(指同一磁道
上的数据间隔度)。也叫持续数据传输率(sustained transfer rate)。一般采
用UDMA/66技术的硬盘的内部传输率也不过25-30MB/s,只有极少数产品超过
30MB/s,由于内部数据传输率才是系统真正的瓶颈,因此大家在购买时要分清这两
个概念。不过一般来讲,硬盘的转速相同时,单碟容量大的内部传输率高;在单碟
容量相同时,转速高的硬盘的内部传输率高。

  自动检测分析及报告技术(Self-Monitoring Analysis and Report
Technology,简称S.M.A.R.T): 现在出厂的硬盘基本上都支持S.M.A.R.T技术。
这种技术可以对硬盘的磁头单元、盘片电机驱动系统、硬盘内部电路以及盘片表面
媒介材料等进行监测,当S.M.A.R.T监测并分析出硬盘可能出现问题时会及时向用
户报警以避免电脑数据受到损失。S.M.A.R.T技术必须在主板支持的前提下才能发
生作用,而且S.M.A.R.T技术也不能保证能预报出所有可能发生的硬盘故障。

  磁阻磁头技术MR(Magneto-Resistive Head): MR(MAGNETO-RESITIVEHEAD)即
磁阻磁头的简称。MR技术可以更高的实际记录密度、记录数据,从而增加硬盘容量
,提高数据吞吐率。目前的MR技术已有几代产品。MAXTOR的钻石三代/四代等均采
用了最新的MR技术。磁阻磁头的工作原理是基于磁阻效应来工作的,其核心是一小
片金属材料,其电阻随磁场变化而变化,虽然其变化率不足2%,但因为磁阻元件连着
一个非常灵敏的放大器,所以可测出该微小的电阻变化。MR技术可使硬盘容量提高
40%以上。GMR(GiantMagnetoresistive)巨磁阻磁头GMR磁头与MR磁头一样,是利
用特殊材料的电阻值随磁场变化的原理来读取盘片上的数据,但是GMR磁头使用了
磁阻效应更好的材料和多层薄膜结构,比MR磁头更为敏感,相同的磁场变化能引起
更大的电阻值变化,从而可以实现更高的存储密度,现有的MR磁头能够达到的盘片
密度为3Gbit-5Gbit/in2(千兆位每平方英寸),而GMR磁头可以达到10Gbit-
40Gbit/in2以上。目前GMR磁头已经处于成熟推广期,在今后的数年中,它将会逐
步取代MR磁头,成为最流行的磁头技术。

  缓存: 缓存是硬盘与外部总线交换数据的场所。硬盘的读数据的过程是将磁
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后,通过缓存一次次地填充与清空,再填充,再清空,一步步按
照PCI总线的周期送出,可见,缓存的作用是相当重要的。在接口技术已经发展到
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的时候,缓存的大小与速度是直接关系到硬盘的传输速度的重
要因素。目前主流硬盘的缓存主要有512KB和2MB等几种。其类型一般是EDO DRAM或
SDRAM,目前一般以SDRAM为主。根据写入方式的不同,有写通式和回写式两种。写
通式在读硬盘数据时,系统先检查请求指令,看看所要的数据是否在缓存中,如果
在的话就由缓存送出响应的数据,这个过程称为命中。这样系统就不必访问硬盘中
的数据,由于SDRAM的速度比磁介质快很多,因此也就加快了数据传输的速度。回
写式就是在写入硬盘数据时也在缓存中找,如果找到就由缓存就数据写入盘中,现
在的多数硬盘都是采用的回写式硬盘,这样就大大提高了性能。

  连续无故障时间(MTBF):指硬盘从开始运行到出现故障的最长时间。一般硬
盘的MTBF至少在30000或40000小时。

  部分响应完全匹配技术PRML(Partial Response Maximum Likelihood):能使
盘片存储更多的信息,同时可以有效地提高数据的读取和数据传输率。是当前应用
于硬盘数据读取通道中的先进技术之一。PRML技术是将硬盘数据读取电路分成两段
“操作流水线”,流水线第一段将磁头读取的信号进行数字化处理然后只选取部分
“标准”信号移交第二段继续处理,第二段将所接收的信号与PRML芯片预置信号模
型进行对比,然后选取差异最小的信号进行组合后输出以完成数据的读取过程。
PRML技术可以降低硬盘读取数据的错误率,因此可以进一步提高磁盘数据密集度。


  单磁道时间(Single track seek time):指磁头从一磁道转移至另一磁道所
用的时间

  超级数字信号处理器(Ultra DSP)技术:用Ultra DSP进行数学运算,其速度较
一般CPU快10到50倍。采用Ultra DSP技术,单个的DSP芯片可以同时提供处理器及
驱动接口的双重功能,以减少其它电子元件的使用,可大幅度地提高硬盘的速度和
可*性。接口技术可以极大地提高硬盘的最大外部传输率,最大的益处在于可以把
数据从硬盘直接传输到主内存而不占用更多的CPU资源,提高系统性能。

  硬盘表面温度: 指硬盘工作时产生的温度使硬盘密封壳温度上升情况。硬盘
工作时产生的温度过高将影响薄膜式磁头(包括MR磁头)的数据读取灵敏度,因此硬
盘工作表面温度较低的硬盘有更好的数据读、写稳定性。

  全程访问时间(Max full seek time):指磁头开始移动直到最后找到所需要
的数据块所用的全部时间。

  口技术:口技术可极大地提高硬盘的最大外部数据传输率,现在普遍使用的
ULTRAATA/66已大幅提高了E-IDE接口的性能,所谓UltraDMA66是指一种由Intel及
Quantum公司设计的同步DMA协议。使用该技术的硬盘并配合相应的芯片组,最大传
输速度可以由16MB/s提高到66MS/s。它的最大优点在于把CPU从大量的数据传输中
解放出来了,可以把数据从HDD直接传输到主存而不占用更多的CPU资源,从而在一
定程度上提高了整个系统的性能。由于采用ULTRAATA技术的硬盘整体性能比普通硬
盘可提高20%~60%,所以已成为目前E-IDE硬盘事实上的标准。

  SCSI硬盘的接口技术也在迅速发展。Ultra160/mSCSI被引入硬盘世界,对硬盘
在高计算量应用领域的性能扩展极有裨益,处理关键任务的服务器、图形工作站、
冗余磁盘阵列(RAID)等设备将因此得到性能提升。从技术发展看,
Ultra160/mSCSI仅仅是硬盘接口发展道路上的一环而已,200MB的光纤技术也远未
达到止境,未来的接口技术必将令今天的用户瞠目结舌。

  光纤通道技术具有数据传输速率高、数据传输距离远以及可简化大型存储系统
设计的优点。目前,光纤通道支持每秒200MB的数据传输速率,可以在一个环路上
容纳多达127个驱动器,局域电缆可在25米范围内运行,远程电缆可在10公里范围
内运行。某些专门的存储应用领域,例如小型存储区域网络(SAN)以及数码视像
应用,往往需要高达每秒200MB的数据传输速率和强劲的联网能力,光纤通道技术
的推出正适应了这一需求。同时,其超长的数据传输距离,大大方便了远程通信的
技术实施。由于光纤通道技术的优越性,支持光纤界面的硬盘产品开始在市场上出
现。这些产品一般是大容量硬盘,平均寻道时间短,适应于高速、高数据量的应用
需求,将为中高端存储应用提供良好保证。

  IEEE1394:IEEE1394又称为Firewire(火线)或P1394,它是一种高速串行总
线,现有的IEEE1394标准支持100Mbps、200Mbps和400Mbps的传输速率,将来会达
到800Mbps、1600Mbps、3200Mbps甚至更高,如此高的速率使得它可以作为硬盘、
DVD、CD-ROM等大容量存储设备的接口。IEEE1394将来有望取代现有的SCSI总线和
IDE接口,但是由于成本较高和技术上还不够成熟等原因,目前仍然只有少量使用
IEEE1394接口的产品,硬盘就更少了

  硬盘:英文“hard-disk”简称HD 。是一种储存量巨大的设备,作用是储存计
算机运行时需要的数据。计算机的硬盘主要由碟片、磁头、磁头臂、磁头臂服务定
位系统和底层电路板、数据保护系统以及接口等组成。 计算机硬盘的技术指标主
要围绕在盘片大小、盘片多少、单碟容量、磁盘转速、磁头技术、服务定位系统、
接口、二级缓存、噪音和S.M.A.R.T. 等参数上。

  碟片:硬盘的所有数据都存储在碟片上,碟片是由硬质合金组成的盘片,现在
还出现了玻璃盘片。目前的硬盘产品内部盘片大小有:5.25,3.5,2.5和1.8英寸
(后两种常用于笔记本及部分袖珍精密仪器中,现在台式机中常用3.5英寸的盘片
)。

  磁头:硬盘的磁头是用线圈缠绕在磁芯上制成的,最初的磁头是读写合一的,
通过电流变化去感应信号的幅度。对于大多数计算机来说,在与硬盘交换数据的过
程中,读操作远远快于写操作,而且读/写是两种不同特性的操作,这样就促使硬
盘厂商开发一种读/写分离磁头。在1991年,IBM提出了它基于磁阻(MR)技术的读
磁头技术――各项异性磁 ,磁头在和旋转的碟片相接触过程中,通过感应碟片上磁
场的变化来读取数据。在硬盘中,碟片的单碟容量和磁头技术是相互制约、相互促
进的。

  AMR(Anisotropic Magneto Resistive,AMR):一种磁头技术,AMR技术可以
支持3.3GB/平方英寸的记录密度,在1997年AMR是当时市场的主流技术。

  GMR(Giant Magneto Resistive,巨磁阻):比AMR技术磁头灵敏度高2倍以上
,GMR磁头是由4层导电材料和磁性材料薄膜构成的:一个传感层、一个非导电中介
层、一个磁性的栓层和一个交换层。前3个层控制着磁头的电阻。在栓层中,磁场
强度是固定的,并且磁场方向被相临的交换层所保持。而且自由层的磁场强度和方
向则是随着转到磁头下面的磁盘表面的微小磁化区所改变的,这种磁场强度和方向
的变化导致明显的磁头电阻变化,在一个固定的信号电压下面,就可以拾取供硬盘
电路处理的信号。

  OAW(光学辅助温式技术):希捷正在开发的OAW是未来磁头技术发展的方向,
OAW技术可以在1英寸宽内写入105000以上的磁道,单碟容量有望突破36GB。单碟容
量的提高不仅可以提高硬盘总容量、降低平均寻道时间,还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性
能。

  PRML(局部响应最大拟然,Partial Response Maximum Likelihood):除了
磁头技术的日新月异之外,磁记录技术也是影响硬盘性能非常关键的一个因素。当
磁记录密度达到某一程度后,两个信号之间相互干扰的现象就会非常严重。为了解
决这一问题,人们在硬盘的设计中加入了PRML技术。PRML读取通道方式可以简单地
分成两个部分。首先是将磁头从盘片上所读取的信号加以数字化,并将未达到标准
的信号加以舍弃,而没有将信号输出。这个部分便称为局部响应。最大拟然部分则
是拿数字化后的信号模型与PRML芯片本身的信号模型库加以对比,找出最接近、失
真度最小的信号模型,再将这些信号重新组合而直接输出数据。使用PRML方式,不
需要像脉冲检测方式那样高的信号强度,也可以避开因为信号记录太密集而产生的
相互干扰的现象。 磁头技术的进步,再加上目前记录材料技术和处理技术的发展
,将使硬盘的存储密度提升到每平方英寸10GB以上,这将意味着可以实现40GB或者
更大的硬盘容量。

  间隔因子:硬盘磁道上相邻的两个逻辑扇区之间的物理扇区的数量。因为硬盘
上的信息是以扇区的形式来组织的,每个扇区都有一个号码,存取操作要通过这个
扇区号,所以使用一个特定的间隔因子来给扇区编号而有助于获取最佳的数据传输
率。

  着陆区(LZ):为使硬盘有一个起始位置,一般指定一个内层柱面作为着陆区,
它使硬盘磁头在电源关闭之前停回原来的位置。着陆区不用来存储数据,因些可避
免磁头在开、关电源期间紧急降落时所造成数据的损失。目前,一般的硬盘在电源
关闭时会自动将磁头停在着陆区,而老式的硬盘需执行PARK命令才能将磁头归位。


  反应时间:指的是硬盘中的转轮的工作情况。反应时间是硬盘转速的一个最直
接的反应指标。5400RPM的硬盘拥有的是5.55 MS的反应时间,而7200RPM的可以达
到4.17 MS。反应时间是硬盘将利用多长的时间完成第一次的转轮旋转。如果我们
确定一个硬盘达到120周旋转每秒的速度,那么旋转一周的时间将是1/120即0.
008333秒的时间。如果我们的硬盘是0.0041665秒每周的速度,我们也可以称这块
硬盘的反应时间是4.17 ms(1ms=1/1000每秒)。

  平均潜伏期(average latency):指当磁头移动到数据所在的磁道后,然后
等待所要的数据块继续转动(半圈或多些、少些)到磁头下的时间,单位为毫秒(
ms)。平均潜伏期是越小越好,潜伏期小代表硬盘的读取数据的等待时间短,这就
等于具有更高的硬盘数据传输率。

  道至道时间(single track seek):指磁头从一磁道转移至另一磁道的时间
,单位为毫秒(ms)。

  全程访问时间(max full seek):指磁头开始移动直到最后找到所需要的数
据块所用的全部时间,单位为毫秒(ms)。

  外部数据传输率:通称突发数据传输率(burst data transfer rate):指从
硬盘缓冲区读取数据的速率,常以数据接口速率代替,单位为MB/S。目前主流硬盘
普通采用的是Ultra ATA/66,它的最大外部数据率即为66.7MB/s,2000年推出的
Ultra ATA/100,理论上最大外部数据率为100MB/s,但由于内部数据传输率的制约
往往达不到这么高。

  主轴转速:是指硬盘内电机主轴的转动速度,目前ATA(IDE)硬盘的主轴转速
一般为5400-7200rpm,主流硬盘的转速为7200RPM,至于SCSI硬盘的主轴转速可达
一般为7200-10,000RPM,而最高转速的SCSI硬盘转速高达15,000RPM。

  数据缓存:指在硬盘内部的高速存储器,在电脑中就象一块缓冲器一样将一些
数据暂时性的保存起来以供读取和再读取。目前硬盘的高速缓存一般为512KB-2MB
,目前主流ATA硬盘的数据缓存为2MB,而在SCSI硬盘中最高的数据缓存现在已经达
到了16MB。对于大数据缓存的硬盘在存取零散文件时具有很大的优势。

  硬盘表面温度:它是指硬盘工作时产生的温度使硬盘密封壳温度上升情况。硬
盘工作时产生的温度过高将影响磁头的数据读取灵敏度,因此硬盘工作表面温度较
低的硬盘有更好的数据读、写稳定性。

  MTBF(连续无故障时间):它指硬盘从开始运行到出现故障的最长时间,单位
是小时。一般硬盘的MTBF至少在30000或40000小时。

  S.M.A.R.T.(自监测、分析、报告技术):这是现在硬盘普遍采用的数据安全
技术,在硬盘工作的时候监测系统对电机、电路、磁盘、磁头的状态进行分析,当
有异常发生的时候就会发出警告,有的还会自动降速并备份数据。

  DPS(数据保护系统):昆腾在火球八代硬盘中首次内建了DPS,在硬盘的前
300MB内存放操作系统等重要信息,DPS可在系统出现问题后的90秒内自动检测恢复
系统数据,若不行则用DPS软盘启动后它会自动分析故障,尽量保证数据不丢失

  数据卫士:是西部数据(WD)特有的硬盘数据安全技术,此技术可在硬盘工作
的空余时间里自动每8个小时自动扫描、检测、修复盘片的各扇区。

  MaxSafe:是迈拓在金钻二代上应用的技术,它的核心是将附加的ECC校验位保
存在硬盘上,使读写过程都经过校验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DST:驱动器自我检测技术,是希捷公司在自己硬盘中采用的数据安全技术,
此技术可保证保存在硬盘中数据的安全性。

  DFT:驱动器健康检测技术,是IBM公司在自己硬盘中采用的数据安全技术,此
技术同以上几种技术一样可极大的提高数据的安全性。

  噪音与防震技术:硬盘主轴高速旋转时不可避免的产生噪音,并会因金属磨擦
而产生磨损和发热问题,“液态轴承马达”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它使用的是黏膜
液油轴承,以油膜代替滚珠,可有效地降低以上问题。同时液油轴承也可有效地吸
收震动,使硬盘的抗震能力由一般的一二百个G提高到了一千多G,因此硬盘的寿命
与可*性也可以得到提高。昆腾在火球七代(EX)系列之后的硬盘都应用了SPS震动
保护系统;迈拓在金钻二代上应用了ShockBlock防震保护系统,他们的目的都是分
散冲击能量,尽量避免磁头和盘片的撞击;希捷的金牌系列硬盘中SeaShield系统
是用减震材料制成的保护软罩外加磁头臂与盘片间的防震设计来实现的。

  ST-506/412接口:这是希捷开发的一种硬盘接口,首先使用这种接口的硬盘为
希捷的ST-506及ST-412。ST-506接口使用起来相当简便,它不需要任何特殊的
电缆及接头,但是它支持的传输速度很低,因此到了1987年左右这种接口就基本上
被淘汰了,采用该接口的老硬盘容量多数都低于200MB。早期IBM PC/XT和PC/AT机
器使用的硬盘就是ST-506/412硬盘或称MFM硬盘-MFM(Modified Frequency
Modulation)是指一种编码方案。

  ESDI接口:即(Enhanced Small Drive Interface)接口,它是迈拓公司于
1983年开发的。其特点是将编解码器放在硬盘本身之中,而不是在控制卡上,理论
传输速度是前面所述的ST-506的2…4倍,一般可达到10Mbps。但其成本较高,与后
来产生的IDE接口相比无优势可言,因此在九十年代后就被淘汰了。

  IDE及EIDE接口:IDE(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的本意实际上是指把
控制器与盘体集成在一起的硬盘驱动器,我们常说的IDE接口,也叫ATA(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接口,现在PC机使用的硬盘大多数都是IDE兼容的,只
需用一根电缆将它们与主板或接口卡连起来就可以了。把盘体与控制器集成在一起
的做法减少了硬盘接口的电缆数目与长度,数据传输的可*性得到了增强,硬盘制
造起来变得更容易,因为厂商不需要再担心自己的硬盘是否与其它厂商生产的控制
器兼容,对用户而言,硬盘安装起来也更为方便。

  ATA-1(IDE):ATA是最早的IDE标准的正式名称,IDE实际上是指连在硬盘接口
的硬盘本身。ATA在主板上有一个插口,支持一个主设备和一个从设备,每个设备
的最大容量为504MB,ATA最早支持的PIO-0模式(Programmed I/O-0)只有3.
3MB/s,而ATA-1一共规定了3种PIO模式和4种DMA模式(没有得到实际应用),要升
级为ATA-2,需要安装一个EIDE适配卡。

  ATA-2 (EIDE Enhanced IDE/Fast ATA):这是对ATA-1的扩展,它增加了2
种PIO和2种DMA模式,把最高传输率提高到了16.7MB/s,同时引进了LBA地址转换方
式,突破了老BIOS固有504MB的限制,支持最高可达8.1GB的硬盘。如你的电脑支持
ATA-2,则可以在CMOS设置中找到(LBA,LogicalBlock Address)或(CHS,
Cylinder,Head,Sector)的设置。其两个插口分别可以连接一个主设备和一个从设
置,从而可以支持四个设备,两个插口也分为主插口和从插口。通常可将最快的硬
盘和CD-ROM放置在主插口上,而将次要一些的设备放在从插口上,这种放置方式对
于486及早期的Pentium电脑是必要的,这样可以使主插口连在快速的PCI总线上,
而从插口连在较慢的ISA总线上。
--
 好心情,哪里找? 其实,就在这里!

   欢迎常来Multimedia看看^_^-------lovely的诚挚邀请
                    ^_^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_^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ZJ803]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h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32.165]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