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Fadeaway (冷月无声), 信区: Hardware
标  题: 摆摆ATA家谱
发信站: BBS 荔园晨风站 (Tue Jul 18 09:40:33 2000), 转信


一、追根溯源
1. 何谓ATA?
  ATA是美国国家标准协会的简称,它与ANSI(美国国家标准化组织)一道,是为
科技,化工等行业制定各类标准的专业机构。但我们熟知ATA一词,却是因为它常
与硬盘接口类型联系在一起。现在大家耳熟能详地IDE标准就是最早出现的硬盘接
口规范,因为它使用的是美国国家标准协会制定的标准,故而也被称为IDE/ATA,
笼统地讲,ATA和IDE是对同一事物的不同描述。
2. 对面的ATA看过来
   ATA的发展简史可以很简单,清楚地用速度来加以界定。其“前身”IDE的本
意是把控制器与盘体集成在一起的硬盘驱动器,作为最早的PC机接口标准之一,I
DE接口是于1989年由Imprimus、Western Digital(西部数据)与Compaq(康柏)
这三家公司确立的。
  1994年,NCITS正式确定了IDE的标准,而更精确的定义则由NCITS的技术部--
-T13组织确立。此标准支持最多2块硬盘,16位接口。
  随着发展,后来又出现了ATA-2,FAST-ATA,FAST ATA-2,最高数据传输率
达到了16.7MB/s,同时引进了LBA地址转换方式,突破了老BIOS仅支持504MB容量的
限制,可支持最高达8.1GB的硬盘。
  然而16.7MB/s得数据传输率已无法满足越来越快的电脑系统对速度的“苛刻”
要求,在这种情况下,Ultra ATA/33应育而生,其速度达到了ATA-2的两倍。讲到
ATA/33,相信大家已经很熟悉了,BX主板的时代特征之一就是提供了对ATA/33的完
全支持。但不久之后,在INTEL的支持下,这一突发传输率记录很快被打破,而且
又是翻了一番,达到66.7MB/S,这就是目前市面上主流的Ultra ATA/66硬盘规范,
而当前出产的绝大多数硬盘均为ATA/66接口。
  开发者的脚步并未从此止步,硬盘瓶颈效应依然存在,着眼于提高硬盘与控制
器之间的总线带宽,昆腾公司开发了新一代ATA/100接口协议,IBM,希捷等已相继
推出了支持新规范的下一代硬盘,让用户隐约闻到了一场新战役提前释放的硝烟味

3. IDE ATA DMA,谁是谁?
  相信大家现在已经弄清楚了IDE与ATA的关系,但我们在阅读有关硬盘或主板文
章的时候,肯定还注意到了一个词-DMA,如Ultra DMA 33,Ultra DMA 66等,这
些说法和我们在前面提到的Ultra ATA/33/66又有什么区别呢,解开IDE、ATA、DM
A三者的关系可以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硬盘的工作原理。
二、新成代谢
1. 逝去的韶华-ATA/33
  弱肉强食,适者生存这本是自然界一条亘古不变的发展规律,同时也是事物不
断向前发展进化的动力,放到科技界,这条带有血腥味的“残酷”定律依然可以得
到诠释,从最初的摩尔定律到如今显卡每六个月的研发周期,可以说,电脑设备的
更新换代与自然界的新成代谢一样无法阻挡,难以捉摸,且周期更短,前面讲述的
ATA发展历史便是佐证之一。
  但无论如何,前者的开拓是后来者的基石,基于解决ATA/33在突发数据传输率
上的限制的想法直接导致了ATA/66的产生,所以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ATA/33的概念
,再来看看昔日ATA/33硬盘风采,也许这里就有你当年的最爱。
2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ATA/66
   当今 95%以上的硬盘接口采用的是ATA/66模式,从理论上将,它的突发数据
传输率是ATA/33的两倍,前面我们已经详细介绍了ATA/66的规格,下面我们继续探
讨一下实现Ultra ATA 66的条件。
  实现Ultra ATA 66的首先条件是主板必须能够支持此项标准,即选用Ultra A
TA/66硬盘,把主板看仔细。目前支持Ultra ATA-66的主板有Intel810、820(Cami
no)芯片组和Via的APOLLO PROPLUS以及Socket7的SIS5595/530和ViaApolloMVP4等

  另外现在的主流BX芯片组从规格上讲是不支持Ultra DMA 66的,但一些主板厂
商还是通过技术手段解决了这个问题,例如梅捷的SY-6BA+IV,升技的BE6等,即
是通过在主板上额外附加控制芯片(Highpoint的HPT366)实现了BX主板支持Ultr
a DMA 66的功能。还有些厂家另外制作了PCI IDE接口卡用以支持Ultra DMA 66。

  其次需要一块支持Ultra DMA 66的硬盘和80线的专有线缆。
  然后就是操作系统了。Win 98即支持此项功能: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将“控制面
板→系统→设备管理器→磁盘管理器→IDE设备→设置→选项”中的DMA指定可用,
然后再按提示重新启动计算机即可。但对于Win 95和Windows NT来讲则需要安装相
应的驱动程序了。
  最后我们来谈谈ATA/66硬盘的选购问题。以昆腾Fireball Plus KA为例,它的
最大内部数据传输率可达235Mbps,即235/8=29.375MB/s,从中可以看出它还未能
突破Ultra ATA-33的极限,因此Ultra ATA-66的硬盘也就暂时谈不上性能的充分发
挥了,所以你手头若有一块Ultra ATA-66的硬盘的话,我的建议是不要急于升级到
ATA-100,为什么?下面再详细说明。现在硬盘价格几乎跌到了最低点,20G硬盘很
快将成为标准配置,所以当前最明智的做法是添购一款大容量硬盘,毕竟“胃口”
大了,“吃嘛嘛香”!作为一种推荐,不妨看看迈拓的金钻四代。
3. 雏鹰凌空-ATA/100
  新一代硬盘接口类型---ATA100(DMA100)于2000年6月2日在美国正式确立,这
也是昆腾公司在硬盘接口方面申请专利的第三代技术,在INTEL及其他一些一流芯
片制造厂商的推波助澜下,ATA/100已被“钦定”为下一代硬盘接口的“接班人”
,从理论上讲,ATA/100的突发数据传输率可高达100MB/S,可由当前ATA/66的性能
没有充分发挥这一事实,我们不难下此断言:ATA/100,还缺乏点什么!,处在萌
芽阶段ATA/100就好比一只雏鹰,虽有搏击长空之力,但要历经风雨考验。
  目前已上市的ATA-100规格硬盘有IBM(也是首家推出)的Deskstar 75GXP(腾龙
二代,7200RPM)及Deskstar 40GV(5400RPM);Segate U Series 5(5400RPM),单碟
容量20GB,这样可大大减少硬盘成本,另外,希捷在本月将量产另一款ATA/100硬
盘-新酷鱼二代(Barracuda ATA II);目前迈拓公司推出的ATA/100硬盘有Diamon
dMax 60(钻石十代),DiamondMax Plus 40 (金钻四代)及DiamondMax VL30;而作
为第一个提出ATA/100标准的昆腾公司只是在6月8日正式宣布他们将发布Ultra AT
A/100硬盘的消息,lct20将在八月上市。
  为了让朋友们先睹为快,我们特意准备了几款ATA/100硬盘,从中你可以了解
到新硬盘当前值不值得购买:闪烁的IBM桌面之星,高容量硬盘对比测试。
三、适者生存
1.“残酷”的检验标准-传输率
   众所周知,硬盘有一些相应的技术参数,如数据传输率、平均寻道时间、转
速、缓存等等,其中作为重要参数之一的传输率已受到厂家越来越高的重视,无他
,唯瓶颈在此耳!硬盘的数据传输率分为内部传输率(Internal Transfer Rate)
和外部传输率(ExternalTransfer Rate)两种。内部传输率是指硬盘磁头从缓存
中读写数据的速度,外部传输率是指硬盘的缓存和系统内存交换数据的速度。
2.事实胜于雄辩
   我们先来看看ATA/33与ATA/66的对决,测试的结果也许会让感到些许失望,
不过事实确实如此,Ultra ATA/66并没有给我们带来多大的性能提升;通过ATA/6
6与ATA/100的再度对决,不得不让人发出真的需要ATA/100的感叹!正如我们所看到
的,在目前的内部数据传输率下,ATA/66与ATA/100的差异很小,换句话说,当前
硬盘不够快,无法充分发挥ATA-100控制器的优势,所以购买ATA/100硬盘还得留待
他日才是上策。作为一个总结,我们再来看看三代ATA(33/66/100)同堂测试的结果

四、生存之道
  芯片组方面,已明确表态支持ATA/100的有INTEL的815E/820E,VIA KX133等,
而主板厂商也乐于在其产品中增加一个新卖点-ATA/100功能,相信新芯片组和新
主板将会以几乎同步的速度推出,新主板支持ATA/100的形式还有一种,即增加AT
A/100传输控制芯片,如业已上市的华硕A7V,微星 K7T-Pro以及升技K7A-100。
  操作系统方面这次有了微妙的变化,首先表态支持ATA/100的是Linux而非传统
的视窗操作系统,包括Acer,Compaq,Dell等在内的众多OEM供应商也都在未来的
产品计划中加入了ATA-100接口技术,看来,ATA/100的生存空间前景看好,成为市
场主流也是大势所趋,衷心希望ATA/100一路走好!
五、未完待续
  本文行将结束之时,笔者脑海中突然闪出“未完待续”的字眼,确实,计算机
技术的发展是永无止境的,作为其中一员的ATA家族的故事正在上演,并将延续下
去。历史翻开新的一页,今天又将成为昨天,ATA/1OO已作好了“承担重任”的准
备,但继承ATA/100的又是谁呢?是ATA/200、/300,还是其他标准?不管是什么,
每一代标准都将被后来者替代而成为历史,我们只能适时的做一阶段性的小结,这
既是对前人成果的敬重,也希望成为驱策后人的动力,我们做此专题的初衷也在于
此。

--
※ 来源:·BBS 荔园晨风站 bbs.szu.edu.cn·[FROM: A5800-1.szptt.net.cn]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