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Macolex@lzusiyu.org (风鹣沧月), 信区: Linux
标  题: Re: Unix 简史
发信站: BBS_兰大思雨站 (Tue Sep 21 01:48:13 2004)
转信站: SZU!news.szu.edu.cn!news.xjtu.edu.cn!Siyu

GNU 计划 -- 开启了新大道

在 1983 年 9 月 27 日,麻省理工学院人工智能实验室(MIT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Lab)的 Richard M. Stallman (以下简称为 RMS),在
net.unix-wizards 以及 net.usoft 的 newsgroups 贴上了一份标题为 "new
UNIX implementation" 的讯息。这就是如今广为人知的 GNU 计划的开始
。在那则被视为「GNU 宣言」草稿的讯息中,RMS 阐述个人的理念与计划的目
的 -- 完成一个命名为 GNU 的 "Free UNIX" 操作系统,希望藉此寻唤理念想同
者共襄盛举。


『如果我喜欢一个程序的话,那我就应该分享给其它喜欢这个程序的人』,这是
RMS 的座右铭。此点也似乎正是促使其决心运作 GNU 计划的原动力。当时的
RMS 是想写出一套免费的操作系统。能够让每个人如空气般地自由的取得与使
用。选择“UNIX 兼容”为设计的主要原因是;RMS 表明,UNIX 并非他个人理想
中的操作系统;他仅阅读一些相关数据,但未曾使用过 (MIT 使用操作系统是
"ITS--Incompatible Timesharing System");但他认为 UNIX 操作系统具有
优良的本质特性。他相信如果 GUN 与 UNIX 兼容将更容易令人接受。所以 RMS
承袭 MIT 用递归缩写字命名的传统为 GNU 释译界定 Gnu is Not Unix。

1984 年 1 月,RMS 为了展开他的理想而决心离开已经待了十几年的 MIT AI
Lab.。当他向他老板 Patrick Winston 辞职时,Winston 试图挽留地说:「你
还是要辞职?」。RMS 不为所动的回答:「是」。Winston 显然得到预料中的
答案,于是接着说出了思绪里关怀:「你想要保留你的钥匙吗?」。于是 RMS 就
从此开始专心地"失业"在他的老东家。一个人窝在他原来的旧办公室中,规划着
如何开始他的 GNU 计划。但想开发一套新的 UNIX 兼容的操作系统,即使是财
力、人力资源雄厚的顶级计算机公司,也绝对不是一件说想做就能够做到的事。
当拟妥他的「GNU 宣言」之后,他正式向全世界呼唤、表明其将所为。种子落地
了。


GNU 计划的第一只程序要算是孤军奋战的 RMS 在 1984 年 9 月开始撰写的
Emacs 编辑器。1985 年初,Emacs 已进入可用的阶段。于是 RMS 将她放在
pre.ai.mit.edu 这台机器的 FTP server 上,免费地让 amonymous 的到访者
自由下载使用。不久后,Emacs 强捍的功能引发了一些玩家们的注意,由于附上
了 source code,玩家们能自己动手为它添加新的功能或除错,很快地,
Emacs 获得了相当热烈的回响。随着名声渐播,开始有人相继地加入 GNU 计划
的程序写作阵营。"此道不孤"让 RMS 倍感振奋与喜悦。


当时的因特网并未十分普及。所以有不少人虽然对 Emacs 程序有兴趣,却没办
法经由 FTP 的管道取得,因而有人透过其它管道向 RMS 询问能如何取得时,这
可让当时处在失业状态的 RMS 看到能够支持他继续奋战下去的资金来源--贩售"
自由软件"。


一个人、一个独立的个人,要想在现实中实行自己的理念,最先得接受"现实
"。唯有接收它是事实,实行理念的道路,才获得比较稳固的起点与开始。  --
网络农夫如是说。


想着、写着,脑中突然掠过一丝感受(所以顺便记录在这个地方)。不管如何,
RMS 真的开始以一卷磁带 150 块美金的代价,服务有需要的人。也因为基于这
个开始与基础,RMS 当年便创立了自由软件基金会 -- Free Software
Foundation (以后简称为FSF)。这对 GNU 计划而言,意味着它已跨越个人化理
念的构思阶段,并进入了有群体组织化的运作阶段。同时,RMS 也制定出了属于
GNU 计划的软件版权。RMS 使用 "copyleft" 用来形容她,其实就是与著作版权
(copyright) "对立"之意。这也就是 GPL -- General Purpose License (通用
公共授权)。GNU 计划的种子,就这样生根发芽了。


从贩卖 GNU 自由软件扩展到其它的相关软件与参考手册,提供软件技术支持,并
接受计算机器材与资金的捐助(捐助者依法享有一定额度的减税),为企业代训软件

人才。FSF 努力地开辟财源却仍旧是运作资金捉襟见肘。RMS 本人并不支薪。而
FSF 聘请软件工程师的待遇,也仅是软件业界薪资水平的一半。但这绝不表示
GNU 计划的软件水准是半桶水。GCC 编译器是 GNU 计划在 1987 年 3 月开始
发表的免费编译器,当时的版本是 0.9 测试版。如今最新的版本则是 3.0。这个
编译器可以说是今日自由软件写作的基石。GCC 所解译的机器码,其可靠度绝对
不逊于商业化的编译器产品,甚至可以说是优越过商业编译器。


90 年代初,GNU 计划暨已完成了质量与数量均十分可观的系统工具。这些工具
被广泛的使用在当时各种工作站的 UNIX 系统上。虽然已有如此的成果,但仍称
不上是完整的操作系统。他们缺少一支属于自己的"核心程序(kernal)"。


UNIX 在 4.2BSD 之后,越写越大 kernal 开始带来一些不便与问题。因而当
时便开始有另一个写作理念逐渐在发展--微核心(microkernal)理念。




1985 年,卡内基大学(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简称 CMU)暨以 4.3BSD
为发展基础,将之一拆为二,分成 micro kernal 与 single server 两个部分。
该计划的名称为"Mach"。这个计划成了微核心发展的技术先河。GNU 原本有意
直接采用 "Mach" 计划的成果。但无奈,这一等,从80年代中等到了90年代
初,在几经商量之后,他们打算采用微核心的写法,成立自己的计划,名称叫
"Hurd"。这项计划,如今仍在奋战中,虽然 microkernal 的做法让他们吃了不
少苦头;但可喜的是,0.2, 0.3 测试版本已经发表。


直到 21 世纪的今日,RMS 依旧努力不懈地耕耘着他的梦土。尽管他本人认为还
尚未完全地实现他的「GNU 宣言」;但他执着于理念的行动,已凝聚了相当数量
的自由软件写作族群们,在这些人与群体的努力下,一条新的大道其实已经被开
拓出来了,她通往一个新的世界。大道旁,枝叶已然繁茂的树荫下,可口果实一
如礼物般地为所有的人成熟。人们称她 -- Linux。



新世代的焦点 -- Linux


1990 年代中期,因特网因出现 World Wide Web, HTML 这种新型态的应用,
而开始迅速的延烧全世界。一夕间,架设因特网主机的需求激增。这时有一套可
以免费取得,并且能让 x86 计算机升格成 UNIX 级主机的免费操作系统,开始了
吸引全世界目光。在传媒与计算机工程师们的竞相走告下成为了这个新世代的焦
点,这个新的名字就是 Linux。


Linus Benedict Torvalds当然,这套媒体吹捧的当红炸子鸡,可非一人之功,
一夕即成的。Linux 是一套版权彻彻底底与 AT&T 无关的 UNIX-like OS。原始
核心程序的创作者是芬兰籍的 Linus Benedict Torvalds(现今他仍旧是核心程
序的维护者)。操作系统里大部分的系统工具,来自于 RMS 行之多年的 GNU 计
划成果,以及其它的自由软件写作计划产生的软件,如 X Windows、KDE、
Gnome 等窗口接口。由于构成操作系统的主要部分均奉行 GPL 版权,所以市面
上有相当多样的安装套件,目前较广为人知的有 RedHat、Slackware、
SuSE、Debian GNU/Linux...。也因此,这套操作系统,可说是包含了无数字
自由软件写作者的共同心血。如此的一套操作系统其实也就是 RMS 多年来想要达
成的宿愿 -- "Free UNIX"。所以,RMS 本人总认为该将名称改做
"GNU/Linux"。因此,也有人用 GNU/Linux 来称呼这个操作系统。


Torvalds 打从十岁出头当他外公的"键盘手"开始,到了中学就已成了不折不扣的
计算机迷。1990 年,当他就读赫尔辛基大学(University of Helsinki)信息系二
年级,选修一门「C 语言与 UNIX 操作系统」的课程,因而疯狂地迷恋上了
UNIX 操作系统。那年正好赫尔辛基大学正好添购的一台 VAX,安装 Ultrix 操作
系统。连接了 16 台终端机供授课师生使用。有所限制的计算机资源,对一位计
算机迷来说是极痛苦忍受的。Torvalds 开始作梦想"搞"一套可以在自己计算机上
跑的 UNIX。


1991 年 1 月,Torvalds 利用 "学生贷款" 加上去年的 "耶诞红包",以分期付
款方式买了一台 386 DX33 个人计算机(他的第三台计算机)。他选择安装的操作
系统则是在学术界颇负盛名的 Minix[注5]。在几番奋战下,就绪运作的 Minix
OS 功能性却多方面无法满足 Torvalds 的需求,因而激发了他重头来的欲念。于
是 Torvalds 在他的 386 DX33 上逐步探索并撰写出他自己的核心程序。他网络
上释放的第一个版本是 1991 年 9 月 17 日的 0.01 版。虽然她是个简陋的开
始,但由于 Torvalds 本人持续维护与网友回馈贡献,原本一个人所撰写的核心
程序竟在不知不觉中逐渐转化成 "虚拟团队" 的运作模式。


然而,一般计算机使用者,需要的是可安装运作的操作系统(农夫我习惯以"安装套
件"称之),而非单一的操作系统核心。当时英国的曼彻斯特电算中心
(Manchester Computer Center, 简称 MCC)便根据 0.12 版核心程序制作了
一套名为 MCC Imterin 的安装套件。随后各地的安装套件有如雨后春笋般地出
现;如美国德州 Dave Safford 的 TAMU(Texas A&M University)版、Martin
Junius 的 MJ 版、Peter McDonald 的 SLS(Softlanding Linux Sustem)版
等非商业安装套件的出现。在安装需求日增的情况下,Linux 安装套件创造出了


一块新的需求市场。这一线商机,让非商业安装套件的也开始出现在商业市场
上。Slackware 大概可算是最早出现的商业安装套件了。到如今,商业与非商业
的安装套件则已多得数不清了。


随着使用人数激增,核心程序的版本与功能也开始加速演化,但仍不失于稳健。
1994 年 3 月 13 日,核心程序 1.0 正式发表。其安装套件在功能上的整合已急
起直追当时商业版的 UNIX OS。此时的 Linux OS 已拥有数十万名使用者。当
时赫尔辛基大学还以此为由举办了一场名为"Linux 首度正式发表会"。就在芬兰
电视台与众多传媒的郑重其事的报导下,Torvalds 成了芬兰人的自豪,Linux
OS 宛如刚诞生的"超新星",闪闪发亮地展现在众人眼前。

早期的 Linux 核心程序曾被 Andrew Tanenbaum 指出,过度紧密地与 x86
处理器结合,所以他认为 Linux 核心程序将无法移植到别的处理器上。这点显然
与 UNIX OS 的可移植性大不相同。当时的情况的确是如此,这或多或少与
Torvalds 本人受限于拥有的硬件资源有关。但当 Linux 的使用族群拓展开来之
后,便开始有人主动地将她移植到不同的平台上。像 Dave Miller 即以不下于
Torvalds 狂热与学习精神将 Linux 成功地移植到 SUN 的 SPARC 工作站上。
此外如 Amiga、Atari、PowerPc、MIPS R4000 也陆续见到 Linux 的身影。
这些移植严格地从技术的角度来看,仅能说是"个案"。但这已激发 Torvalds 的
兴趣。真正撼动 Linux 核心的移植是对 Alpha 处理器。


1994 年 5 月,在 DEC 使用者协会上,Digital 的工程师 John Hall(外号
Maddog)碰上了 Torvalds,双方一见如故。Maddog 力劝 Torvalds 将
Linux 移植到 Alpha 芯片上,并主动提供了一台 Alpha 计算机供 Torvalds 研
究使用。当年可说是全世界最快的 64-bits Alpha 芯片是 DEC 引以为豪的一项
成就,其架构与功能均优越过同一时期的 Intel 32-bits 处理器。这种技术性的
挑战吸引了 Torvalds 的投入。这项移植,但这对原先以 x86 微处理器为写作基
础的 Linux 核心程序而言,实在不是一件小工程。在 Torvalds 与 DEC 相关人
员的将近一年奋战后,Linux 核心程序脱胎换骨,成功地移植到 Alpha 处理器上
(与 x86 处理器使用同一套程序代码)。1995 年 3 月,被戏谑是 Linux'95 的
1.2 版核心程序正式发表,支持 Intel x86、DEC Alpha、SUN SPARC、MIPS
等处理器。


1996 年 6 月,核心程序版本由 1.3 直接跃升为 2.0 版。Torvalds 本人正式钦
定了一只"企鹅"作为 Linux 的标志。同时也开始支持对称式多重处理器
(Symmetric Multi-Processing,简称 SMP)架构的计算机;而支持的处理器则
又多了 Motorola 68k 和 PowerPc。在自由软件团体们的努力与计算机产业业
界的支持投入之下,Linux 具备的功能逼近商业版 UNIX OS。当然,Linux 要达
到"成熟"与"稳定",实际上还有好长的一段路要走。


时至今日,散播在全球各地的 Linux 虚拟发展团体,仍旧持续地发展中。能维持
到什么时候?这在将来的历史自有答案。但至少在现今,一个 RMS 奋斗的目标
-- 可自由分享程序代码的操作系统,已可贵地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备注:
*5 Minix 是 Andrew Tanenbaum 教授为教学目的而撰写的操作系统。在教
育界可算是一套学习 UNIX 基础的好范本。




http://bbs.chinaunix.net/forum/uploadfile/gnu.gif


http://bbs.chinaunix.net/forum/uploadfile/richardstallman.gif







【 在 Macolex (风鹣沧月) 的大作中提到: 】
: 让 UNIX 自由 -- Networking Release 2
: 自从 UNIX 走出贝尔实验室后,研究机构与学术界就扮演了继承与发展的双重角
: 色。在 1979 到 1984 年这段期间,UNIX 的拥有者 AT&T,对于学术界的授权
: 政策尚可用『大方』来形容;同时也对学术界做某种程度的资助与合作。当时的
: 学术界,得助于 AT&T 的大方授权与分享程序原始码,研习 UNIX 这个分时操作
: 系统开始在学术界蔚为一股风气,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潮流或一种流行。其中,像
: 柏克莱 BSD 对 UNIX 的贡献,就是一个公开的事实。但早期的 BSD 使用者,是
: 必需向 AT&T 支付授权金的。这点,从产业界资助学术界的角度来看是一点也不
: 值得惊讶的。因为资金的援助为了就是取得其成果。所以当时基于 AT&T 原始码
: 所发展的成果,均归属 AT&T 所有。也因而 AT&T 掌控了 UNIX 的所有权。到了
: 1984 年以后,AT&T 开始更积极地保护 UNIX 的原始码;AT&T 甚至还要求各
: ...................

--
※ 来源:.甘肃兰州  http://www.LZUSIYU.org  [FROM: 西北民族大学]
※  我不能同意你所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  一个试图让每个人都喜欢的人,是一个没有原则的人.
※  你挥拳头的权利到我的鼻尖为止.


※ 来源:·BBS 兰大思雨站 lzusiyu.org·[FROM: 202.119.32.*]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