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Babyhawk (go!go!go!), 信区: Microsoft
标  题: 分析微软的六项致命错误
发信站: BBS 荔园晨风站 (Wed Jun 28 12:06:48 2000), 转信

比尔.盖茨一再坚持、并取得卓著成效的公司战略,最终会反噬一口,变成将整个
公司肢解的诱因吗?至少,法官是这样认为的。

第一:不该惹法官生气

1998年初,一个阴冷的冬天,微软的律师们自雷蒙得出发,来到法官托马斯.潘费
尔.杰克逊面前。在早已传得沸沸洋洋的跨世纪反托拉斯一案中,杰克逊要求微软
将其Web浏览器从Windows95中剥离出去。微软则声称,从技术角度来讲,这是不可
能的。但为服从法官的命令,他们生产了一批不带浏览器的Windows95。但是,这
批产品未免太老了,许多还没摆上货架,便被淘汰出局。不配浏览器的另一个版本
也是支离破碎,翻来复去就是一条条重复的错误信息。微软坚持,服从法官命令的
唯一途径便是提供“有缺陷”的产品,法官因而大为光火。微软也为此付出了昂贵
的代价。

从那时起,法官便有心挫败微软。在最早的这一次冲突中,微软提交了一份法律文
件,质疑公平竞争委员会:“是否有软件设计的常识?”。后来,高院否决了杰克
逊的裁决,并告诉他,陪审团不应该成为软件设计师。这对微软来说,只是一个短
暂性的胜利。回顾近来发生的事,微软内部一知情人说道:“第一回合中付出的代
价太大,我们完全不该惹法官生气!”

上周,杰克逊要求最终对这个全球最大的软件帝国实行重组,将其分解成两家各自
独立的公司,并声称这是“势在必行”的。于是,微软“有幸”成为过去这100年
中,由陪审团裁定分解的少数几家大公司之一。分解后的微软一家负责Windows的
销售,另一家则负责除操作系统之外,其他所有东西的销售。

杰克逊的强势态度令人多少心存疑虑,他为何不采取一种更温和的限制措施呢?答
案在于,他不“感冒”微软的态度!那么,微软到底给法官留下了一种什么样的印
象呢?按照杰克逊的说法,第一,微软总是坚持自己做得没错;第二,微软还会继
续嘲笑法律,并用不公平的手段排挤竞争者;第三,自那次冲突的两年后,杰克逊
声称微软“不可相信”。

在此,我们不妨来回顾一下,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今天的判决。事实上,自微软犯下
第一个错误之后,接连又犯下了一系列错误:

第二:谈判破裂

1998年5月,美国政府采取对微软最新的反托拉斯行动的前几个礼拜,反托拉斯长
官JoelKlein与盖茨会唔于微软驻华盛顿律师办公室。Klein的首席助理还记得:“
他们的会唔看起来轻松而愉快,似乎能够达成一项谅解议案。”但等至5月15日,
双方在司法部进行了长达11个小时的正式谈判,结果却令人悲哀:双方都认为对方
并没有严肃地看待此次谈判。在周六召开的早间会议上,微软认为政府没有谈判的
诚意;联邦政府则认为微软在有意拖延时间,试图撤回让消费者自选浏览器的让步
。谈判于午间正

式宣告破裂。等至5月18日,微软正式开始销售内建了浏览器的Windows98后,
Klein正式提出了上诉,指责微软试图将它在Windows上的垄断扩展到Internet。新
闻公布后,微软股票市值一天内便下跌了100亿美元!

假如微软当时为用户提供更灵活的选项,能自由选择他们喜欢的浏览器,和政府的
关系也许就不会弄得象现在这样糟。这已是微软犯下的第二个错误。

第三:采取不合作的态度

1998年8月,盖茨被政府要求坐在摄像机作供。不知有意还是无意,他的表现都令
人非常难受。在长达30小时的“审判”中,他拒绝回答所有关于自己的问题。坐在
椅子上摇摆不定,给人留下了一个脾气坏、还使性子、语带侮辱的比尔.盖茨形象


没人想到,后来对质公堂时,这盘带子真的会作为呈堂证物使用。在录像中,盖茨
显得鲁莽而不谨慎。它成了对公司“信用度”进行质疑的一项有力证据。采取不合
作的态度,是微软犯下的第三个错误。

第四:泄露秘密的电子邮件

1999年1月,微软开始发动它的反击,“微软是否可信”的攻击,对公司造成了有
力的伤害。一项又一项的证据被提出,但一项又一项地被微软的律师驳倒。但是,
一封泄露秘密的电子邮件,却立即使微软陷入了尴尬的局面。在这封绝非伪造的邮
件中,微软提出了在操作系统中紧密集成浏览器,从而“粉碎”网景(Netscape)公
司的策略。

不择手段的商业竞争每天都在进行着,但如此关键的信件,怎能落到法官手上呢?
这是微软犯下的一项非常严重的错误!

第五:一再拒绝政府的提议

在自2月24日开始,在司法部连续召开的三次会议中,两边的人马又坐到了一起。
微软提交了三份提案,希望能达成双方最终的谅解。尽管微软似乎已作出很大的让
步,但对一个真的想肢解微软的政府来说,这些提案显然是不够的。在这些会议中
,微软拒绝了政府的大多数提议,包括在公司内部安插政府派来的人手。对微软来
说,这意味着要接管对公司的控制权,并使其“国有化”;而对政府而言,微软简
直成了一个不可救药的“偏执狂”,居然拒绝自己的“一派好意”。自这时起,微
软被肢解的命运似乎已不可逆转了。

第六:毫不妥协的“坏脾气”

在距“微软审判日”还有几个月的时间里,许多人都在奔走忙碌--虽然现在看来,
他们的工作已经毫无意义。其中一个重要人物是RichardPosner,美国最受尊敬的
法理学家之一,曾在司法部与微软之间努力斡旋。但由于微软采取保守而不积极的
态度,在杰克逊大法官已表态“最终仍有可能达成谅解”的情况下,双方仍然没有
达到一致的协议。毫不妥协的“坏脾气”最终促成了微软的分解,难道天意使然?


--
※ 来源:·BBS 荔园晨风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0.127]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