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Nightmare (我病了...怎么办呀?!!!!!5555555555), 信区: Film
标  题: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___寻找假想线的银幕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Tue Jun 19 10:19:22 2001), 转信

   台湾电影往往只是因商业的企图而产制,或流为政宣工具,而鲜少具有社会
关怀与本土意识的创作。不过,自台湾新电影始,一些二次大战后生长于此的创作
者投入制片业,以诚挚的态度面对这块土地,反省检视在此曾有过的一切。于是,
一方面台湾经验成为他们创作的源泉,另一方面,这些创作者可说是用影像注解了
台湾,以摄影机为笔,写下了个人对这个社会的见解、认知或批评,同时更显露了
他们对这块土地那错综复杂,无法言喻的情感。侯孝贤的《悲情城市》是如此,杨
德昌的《牯岭街》亦然。前者以一个家族的兴衰,敦厚舒缓的刻划出台湾人在动荡
不安的政治局势下,那历史宿命的悲哀。而后者则是藉由一件社会案件,精确冷静
的呈现出苍白压抑的民国五十年代。

《牯岭街》意欲借影像再造历史的企图是毋庸置疑的。这不仅可见于该片对历史场
景的考究,表象事物的掌握,更在于时代讯息的传达。其中外省人身处异地的不安
和过客情结,权威教育的失当,青少年的苦闷彷徨,西方∕美国文化的入侵,生活
物质的匮乏,甚至政治压迫和白色恐惧。所有这些构成民国五十年代的抽象要件,
都藉由情节的铺排,影像的处理而再现于每一寸胶卷之上。

叙述者的认知与观念会影响历史的再现。实际上,在述说的过程之中,历史的真实
是不存在的。叙述者和接受者所拥有的只是一个述说的真实。凡被叙述的一切均成
为“真实”,而左右着述说过程∕内容的则是叙述者的意识形态。因此,当历史被
具象为文字或影像时,必定会遭到程度不同的改编,甚至会以完全不同的样貌出现
。换言之,意识形态会创造历史。……《牯》片明显是由作者个人的认知、经验与
创作观所完成的作品。影片中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早已不是原先的社会案例
。杨德昌藉由这么一个悲剧检视了那个时代。

在作者眼中,该事件并非一个特例,而是那个苦闷年代的一个象征。……关于那个
逝去的时代,不论多么努力的将之重现,都只是作者的缅怀。同时,按客观写实的
表象之下,是导演的主观见解。当全片在步向那不可免的悲剧结尾时,杨德昌不断
地加入了个人的批判。不论引起多少观众的认同,《牯》片毕竟也能呈现一部分的
民国五十年代风貌,那个属于杨德昌的往日时光,是一个苍白压抑、惶惶不安的世
界。就杀人事件本身而言,谅解同情是叙述的出发点。这其中并非只是简单地善恶
二分法,而是对人性、对时代的深刻省思。杨德昌使《牯》片超越出个人的小世界
,将自身内心的感怀外化为族群的共同情感。于是该片不仅是一个台湾经验的影像
注解,更成为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的一个历史见证。

摘自王玮《寻找假想线的银幕>
--
            我以前听人说过如果刀快的话,
            血从伤口喷出来的时候像风声一样,
            很好听,
            想不到第一次听到的是我自己流出来的血。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46.30]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