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Nightmare (图书馆狂人!), 信区: Film
标  题: 读旧碟《推手》,看导演李安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Mon Jun 25 12:19:24 2001), 转信


读旧碟《推手》,看导演李安
来源:后窗看电影    作者:林儿   2001-05-16 10:33:11

    李安走入我的视野是从《饮食男女》开始的,当时这部片子虽让我喜欢,但尚
未到达“推崇”的地步。其时我喜欢的华语电影语言是陈凯歌《霸王别姬》一类:
台词似诗歌般地充满象征、思维是地道的中国思维、画面如重彩油画一样浑厚浓重
。相比之下,《饮食男女》体现的是轻松的睿智,而且,感觉上“淡”了一点——
这是那时侯的以为。

    随后的见解随着年岁和认识的递增发生小的改变,《饮食男女》的味道逐渐被
咂出,要以打分这个动作评定的话,它与《霸王别姬》同为95分。

    现在我要说的是《推手》,李安的成名作。91年的作品。

    撇开“功成名就”的《卧虎藏龙》不提,李安给我的感觉是他对某些可以用来
代表中国的俗文化有着敏锐而准确的把握能力,推手是“太极拳”的一个构成,样
式上与中国人际构成了极巧妙的呼应:你来我往、含而不露、点到为止。在《推手
》里“你来我往”的焦点首先集中在以中国老人和美国媳妇为代表的中西文化的差
异和力图融和上,影片在最初8分钟只出现了一句台词:中国老人和美国媳妇的无
话可说可见一斑,而这无话可说,在影片深入的时候,其深层意义绝不是语言上的
不通,而是观念上天然构成的隔阂。但是虽然静默,可是双方之间为“融合”而做
的相互谦让、努力却在表演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好的结果与努力往往不成正比,这是真理。因而,中国老人和美国媳妇之间的
隔阂未见消除,反见加深,在根本性的问题无法解决的时候,这也很正常,于是,
家庭在观念和生活习俗的异样中做着太极上缓慢的你来我往,以求平衡,而儿子在
父亲、老婆之间的取舍;工作、家庭之间的夹缝中痛苦扭动,恍若推来挡去的双手
,在功力不到一定境界的时候,苦不堪言。

    与《饮食男女》一样(虽然《推手》的完成时间在它之前),《推手》惯用着
李安一贯的叙事方式:简单铺陈,绝不重彩书写,矛盾从不直白显现,只靠中国人
的对白把藏于水面之下的谜底慢慢揭露。利用“中国人”的对白,是因为那些问题
是中国式的:对家庭中难以弥补的隔阂,会闷在心里,会在聊天中讲述,而不会把
它当作一个问题(家庭隔阂是问题吗?是问题,而且不小)像美国人一样拿到桌面
来严肃讨论。所以,中国式的问题用中国式的表达,这是李安最习惯的方式,从另
一角度说,也可以理解成长居美国的李安对“中国”难以割舍的一个心结,因而他
会时时把它昭现,相比之下,许多地道的生于中国长于中国的导演反而不如李安那
般把“中国”一词诠释得那么地道而深入人心。

    或许是因为李安站在一个“观察”和“讲述”的角度来表现“中国”、表现“
差异”,所以才会把那些剪不断、理还乱的头绪铺陈得井井有条。以参与者的姿态
旁观,无论是对“中国”还是“美国”,李安都是这个姿态。

    个人认为,《推手》中唯一的不足,在于中国老人在“来来居”打工的那一段
,有点过火和太强烈,与整部片子不太协调。不过,对于首次指导的李安,对于还
信奉“电影需要亮点”这个理论的初出道的李安来说,有这么一点过火,又算得上
什么大碍呢?毕竟,这一段情节如果单独看,却一点都不强烈。

    着眼于表现中国文化和美国文化之间的差异,这是《推手》、《喜宴》里李安
的出发点,但是,作为导演的李安,给我们奉献的东西却已远远不止这个生硬的现
实,更多的,是他将一种现实转化为了意象、又从这意象去表现那些复杂,使得我
们可以口口相传,用语言来表述,这样的贡献,我认为,正是中国电影——乃至华
人艺术电影所缺乏的。因为李安的这种能力,非但可以获得艺术上的“好”,亦可
获得每个导演也极为看重的“利”。
--
            我以前听人说过如果刀快的话,
            血从伤口喷出来的时候像风声一样,
            很好听,
            想不到第一次听到的是我自己流出来的血。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46.30]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