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Nightmare (图书馆狂人!), 信区: Film
标  题: 走入国际的台湾导演--李安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Mon Jun 25 12:20:59 2001), 转信


来源:艺百娱乐网摘编    作者:黄婷   2000-11-25 09:10:05

    从前天起(25日)到本月底,北京市的各大影院将陆续上映之前已被媒体炒得
翻了天的"卧虎藏龙"。这部由李安导演,众多巨星加盟的影片如今总算是"千呼万
唤始出来",先不论它错过了最佳放映时间而被盗版抢先了一步,也不说这众多明
星在片中的演技究竟如何,这里只想和你谈谈本片的导演--李安。
  他待人的态度谦冲和善,他对电影的挚爱坚持了数十年,他的作品里洋溢着对
人的关怀,而在他成名之后,却还是不改他平实爱家的性格。在他的影像世界里,
没有艰深难懂的分镜,没有光怪陆离的剪接,只有一幕幕诚恳的片段,带领你进入
一个个温暖深刻的故事。他是李安,一个走入国际的台湾导演,一位不端架子、不
求名利的真正电影艺术家。
  1978年,二十四岁的李安从国防部退伍后,赴美国伊利诺大学戏剧系导演组就
读,从大学部一年级读起,当时他拥有台湾最好的艺专学历,并且摄制过两支八厘
米短片:《星期六下午的懒散》和《陈妈劝的一天》。表演的天赋加之刻苦的钻研
,李安只用了两年时间,就拿到伊利诺大学艺术学士学位,再加上之前在艺专三年
所受的戏剧训练,舞台剧的影响力开始深植于他往后的电影创作,挥之不去。李安
自己曾表示:"那可以说既是一种专长,也是一种包袱。"因为以戏剧性为重的电影
,其内容经常以探讨人性与人际关系的内外冲突为主,形式上会有一些特性,如常
常把各种环境当作舞台处理,而镜头取镜、灯光、美术设计会以凸显人物为主等等
。因此李安的电影节奏往往不会很快,但是镜头跟得很近,许多小地方都有涵意,
含蓄的戏剧张力极强。

  从伊大毕业后,李安随即进入美国电影学院中的顶尖殿堂--纽约大学,攻读电
影制作硕士班,开始他电影创作生涯的第一步,并摄制了自己的第一部十六厘米短
片《追打》(The Runner)。二年级时摄制的一部十六厘米同步录音片《荫凉湖畔
》(I WishI Was By That Dim Lake)为他拿到大学的奖学金,此片并在隔年(
1983年)获台湾新闻局举办的金穗奖之最佳剧情片短片。这个初试身手的台湾留学
生的名字,终于首次在台湾电影界里出现,只不过当时还没有人知道,一位享誉国
际的大导演已经在慢慢酝酿中了。

  1985年从纽约大学毕业时,李安的毕业作品是一部长达四十三分钟的同步录音
剧情片《分界线》(Fine Line)。据李安的朋友冯光远说,他在拍这部片时,"突
然之间变成另外一个人,每回见到他,总见他有很多时间两眼发直,似乎是在思考
,可是更像被人催眠。"这部作品获得当年纽约大学学生影展的"最佳影片"和"最佳
导演"两项大奖,这下立刻吸引了美国一家很大的经纪人公司(William Morris)
里的经纪人游说他留下来"试试看"。就这样,原本打算回台湾发展的李安跟他签了
约,在美国一待就是五、六年。

   对于自己这五、六年的时光,李安形容:"这期间的甘苦一言难尽,总之,我
有很多时间待在家里'穷耗'。"在他回台第一部电影《推手》的一开始,描写两个
相冲突的角色被关在屋内,一个是移民到美国的中国老头,出不了门,整天待在家
里练气调神;另一个是美国女作家,竟日耗在书桌前写故事,却什么也写不出来。
李安说,那实在是他毕业后几年里,很多时候生活两面性的写照。
推手

  为了台湾新闻局徵选剧本的高额奖金,李安编写了《推手》的剧本,结果真的
得到台湾1990年的优良剧本奖,奖金四十万元(另一份李安和冯光远合写的《喜宴
》剧本也同时得奖)。之后很快他就获中影出资开拍这部电影,使得《推手》成为
李安导演生涯"开张"的第一部影片,而此时他已经三十七岁了。李安

回忆说,其实《推手》是他的一些剧本构想里最没有商业意图、也最没有艺术意图
的一个,它与李安心里面关注的东西很相近,若不是为了参加比赛,他根本不会去
写这样的剧本。

  一个纯美式作风导演,回到台湾捉襟见肘的环境里拍电影,其间所遇到的重重
困难可想而知。拍《推手》时,李安面临很大的时间压力,由于制作成本(一千三
百五十万元,约四十九万美金)的限制,他必须在二十四天内,在纽约拍完一部三
十五厘米的同步录音长片;再加上工作人员的组合是全新的,默契不足,又没有制
度,李安花了好几天才让一切上轨道。但因为时间太赶,还是被迫牺牲了很多镜头
,算是比较可惜的地方。

  《推手》在台湾的票房成绩其实还算普通,但这部电影绝佳的质感、精细的制
作,却很快地为李安这位新锐导演打出了知名度。光是从他再度挖掘出郎雄、归亚
蕾两位老牌演员的魅力这点来看,就让人不得不佩服李安对表演的掌握功力与眼光
。而李安的电影通俗易懂、不唱高调,较易为一般观众接受,在票房上的潜力无穷
。于是中影对李安有了更强的信心,隔年又让他在纽约开拍《喜宴》,预算还比《
推手》多了一些。

  现在说起来起来,《喜宴》应该算是后来让李安走向"国际化"的一个重要转折
点。这部幽默轻松的小品电影一走出台湾,不但出乎意料地拿到九三年的柏林影展
金熊奖,并且在美国上映时票房不俗,甚至入围奥斯卡金像奖的最佳外语片。李安
作品在世界的受欢迎程度,替台湾景气低迷的电影界注入了一剂强心针,于是有媒
体称呼他为"台湾之光",说他将台湾的电影带入世界各个角落。

  一九九四年李安又推出了他〈家的三部曲〉(Father Knows Best)的第三部
《饮食男女》,而这是他第一次把拍片场景设制在台湾,使用台湾的班底,过程可
说是吃足了苦头。台湾拍片的习惯不如美国有系统,而是事事都以导演为主,大家
都等着导演决定下一个动作,导演相当辛苦。幸好李安脾气好、耐力够,虽然在拍
片过程中还是闹了几次情绪,最后《饮食男女》却是圆满地完成。

  在这部《饮食男女》里,李安的电影风格逐渐成熟,并且更加温润饱满,成为
国语片近年来少见的优质通俗作品。同时李安的美式作业也为台湾的片场制度带来
一些冲击,刺激整个中影拍片系统的彻底检讨。当然李安对中影是十分感谢的,如
果不是中影的眼光与胆识,现在的李安可能还不知道在哪里。

  当《喜宴》在美国上映之后,当时已经看过艾玛汤普逊的《理性与感性》剧本
、并且决定接手这部电影的制作人琳赛道蓝(Lindsay Dora),正在为寻找适当的
拍摄导演而苦恼不已。有一天她在朋友的介绍之下去看了李安的《喜宴》,立刻被
他的"有趣"和"浪漫"所吸引,只是她还是不敢贸然下决定,把一部简奥斯汀的剧本
交给一位台湾导演。

  然而,当她看了李安的下一部作品《饮食男女》之后,发现这部电影跟《理性
与感性》有不少雷同之处,不只讲的都是姊妹之间的故事,而且也包含了讽喻和浪
漫的要素,呈现生活本身的精髓,简直是打入了她的心坎里去。于是这次琳赛道蓝
直接向李安的经纪人呈上《理性与感性》的剧本,两个星期后,李安跟他们有了第
一次的约谈,李安对他们说:"我要让这部电影重重地击碎人们的心,他们得花上
两个月的时间才能痊愈。"

  就这样,李安走入美国电影市场,开始了他精彩的创作历程。《理性与感性》
推出之后在美国的反应极好,并在一九九五年的奥斯卡金像奖上获得七项提名,其
中包括年度最佳影片。尽管最后只拿到一个改编剧本奖,但是作为一位台湾导演在
美国的首部作品就能得到这样的成绩,已经可以算是传奇了。

  之后的一九九七年,李安完成了他目前为止在影评人中口碑最好的一部李安电
影《冰风暴》。这是他首次尝试沉重的主题,以苦乐参半又不失风趣的眼光,检视
一个七十年代家庭的美国大梦。这部片的结构严谨,气氛凝重,整个情节发展含蓄
地包围着那个年代的种种矛盾与不安,从家庭内外崩解去看大环境给人的无力感,
最后以一个充满象征性的冰风暴作结尾,里面涵盖的饱满情绪真可谓余韵不绝,那
给人的感动是会从内心深处缓缓涌出、久久不止的。这应该是李安描写家庭的极致
之作。对于这部电影的背景,李安说:"一九七三年是美国最尴尬的一年:有尼克
松、有保守的中产阶级、越战确定挫败、经济上停滞膨胀,还有能源危机。然而尴
尬可以是一种深刻而具启迪性的经验。"

  《冰风暴》为李安奠定了他在美国电影界的一席之地,也巩固了他和"好机器
"(GoodMachine)的制作人詹姆斯夏慕斯(James Schamas)的良好合作关系。接
下来李安就开始拍摄《与魔鬼共骑》,把触角伸向具有相当难度的美国南北战争。
当然,在李安眼里的战争,还是以家庭、人际关系为基调的。这部电影描述几个青
年在战争前后的成长历程,从人际关系里看战争,节奏徐缓动人,已经有美国影评
人喻之为"史上最好的南北战争电影"。 遥迢长路   拍完《与魔鬼共骑》之后,
李安表示他的"家庭系列"已经告一个段落,想讲的他都讲完了,之后短期内应该不
会再朝这个主题发展。果然他回归华语世界的最新作品--《卧虎藏龙》,就是一部
风格迥异的武侠片。

  到目前为止,真正能称得上"走向国际"的台湾导演,大概只有侯孝贤和李安而
已。但是这两位导演无论在风格技巧、基本关怀上,都有很明显的不同。侯孝贤是
本土的、历史的、美学的、风格化的;李安则是美式的、现代的、平实的、较通俗
的。侯孝贤在电影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他的作品能够走向世界,多半是因为他天
才型的独特拍摄方式,以及意味深长的艺术内涵。比较起来,会在意娱乐价值的李
安电影,接受度要比侯孝贤广得多。艺术有很多面向,创作的风格不一,但是只要
能够传达出创作概念的精髓,都能得到激赏。 今年四十六岁的李安,他的导演之
路才开始,无穷尽的潜能才刚刚被激发,如果不停止创作,再拍个十几二十年都没
有问题。他还有好多主题可以去涉猎,有好多种电影风格可以去尝试,而从他目前
七部电影的完美记录来看,相信他的真正杰作还在酝酿……
--
            我以前听人说过如果刀快的话,
            血从伤口喷出来的时候像风声一样,
            很好听,
            想不到第一次听到的是我自己流出来的血。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46.30]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