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Rale (我也老了), 信区: Film
标  题: 奇耶斯洛夫斯基简介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Sat Sep  1 08:50:42 2001), 转信

作者Colby
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影片被认为“既有伯格曼影片的诗情,有又希区柯
克的叙事技巧”,他是享有盛誉的欧洲电影大师。
  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1941年 6月27日出生于波兰,1969年毕业于波兰
洛兹电影学院。早在就学期间,他就为电视台拍过一部名叫《照片》的短片。毕业
后,他来到华沙,于1970年至1978年在华沙纪录片厂任导演,先后拍摄了《工厂》
、《小孩》、《初恋》、《生活故事》、《医院》、《年龄不同的七女子》等13部
影片。1975年,他执导了首部剧情片《人员》。此后,又拍了《疤》、《影迷》、
《无止无休》等影片。87年他终于凭藉《杀人短片》蜚声全球,次年拍摄了《爱情
短片》
  当然,标志着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导演艺术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的
无疑是1988年拍摄的那部探讨当代人道德困惑而蜚声国际影坛的宏篇巨制《十诫》
系列了。在这部根据《圣经》中的古老意念重新加以诠释和演绎的影片中,克日什
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用独具的导演才华表达了他对当时政治、经济急剧动荡的波
兰乃至整个东欧社会的独特思考。从这部影片开始,形成了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
夫斯基具有哲学意韵的导演风格,他个人也成了战后波兰“道德焦虑电影”的代表
人物。
  此后,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前往欧洲(主要是法国)拍片。91年,他
执导 了影片《薇洛妮卡的双重生活》又名《双面薇洛妮卡》。该片在国际影坛上
又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而这还得归功于他极具精神哲理内涵的导演风格。
  一鼓作气的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锐意进取,在1993年至1994年间与多
年搭档的好友编剧波耶谢维兹律师一起完成了再次轰动国际影坛的《蓝·白·红》
(《Blue》·《White》·《Red》)三部曲,影片立意源自法国国旗的三种颜色,
它们分别是代表“自由、平等、博爱”,三部影片依次阐述了三个主题。在这三部
曲中,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依然发扬着《十诫》以来的一贯宗旨,用包蕴
着宗教哲学的精神内涵的戏剧性故事情节表达了自己对当代人生存状态的深刻理解
。最终,《蓝色》获得了1993年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影片等三大奖,《白色》获
1994年柏林电影节最佳导演银熊奖,《红色》也入围了94年的法国戛纳电影节。

  可是在拍完了令人耗神的三部曲后,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有意打算修
生养息一段时间,按他自己的话来讲,“只想静静地坐在自己的椅子上,抽自己想
抽的烟”。不过,他的好友皮耶谢维兹却透露,他俩将再度合作新的三部曲系列,
用以纪念20世纪的结束,迎接新纪元的诞生,这无疑是令人振奋的。
导演影片:
《《人员》(Personnel) 1975
《生命的烙印》(The Scar) 1976
《影迷》Camera Buff  1979
《机遇之歌》(Blind Chance)  1982
《永无休止》(No End)  1984
《十诫》(The Decalogue) 1988
《维罗尼卡的双重生命》(The Double Life of Veronique) 1991
《蓝》(Blue) 1993
《白》(White) 1993
《红》(Red) 1994



--
如果相识是一种缘分,
那分手是不是也是注定的呢?
人与人之间的一切
发生的自然又简单
可是却又不尽然......
                                ——  心  动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0.150]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