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Akira (动画进阶研修中......), 信区: Film
标  题: 关于张扬否定王家卫的几次争论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Fri Nov 16 16:30:56 2001), 转信


关于张扬否定王家卫的几次争论
李祥瑞、cool狗 等

来源:本论坛

        张扬,你没有资格否定王家卫(时事快评)
    李祥瑞

    先给大家看一则新闻,据广州日报报道,11月9日,《昨天》导演张扬和制片
人罗异出现在天河电影城和中山大学的首映礼上,中山大学中文系老师龚刚语出惊
人:“同样的题材,我觉得王家卫的《春光乍泄》要比《昨天》深刻得多!”张扬
不假思索地回了一句:“我觉得王家卫是最肤浅的,侯孝贤、蔡明亮的电影比他深
刻得多。”他的回答赢来一片喝彩声和掌声。

    本来打算在网上简单溜一圈就睡觉的,碰上这则新闻,竟然睡意全消。

    据我的个人观影经验,近些年来,张扬其人虽以青年导演自居,所拍出电影作
品却和自我标榜的实质相去甚远。似乎《爱情麻辣烫》是他的开山之作,几段落式
的都市爱情戏,配以港台流行音乐,就成了“青年电影”,据说票房颇高。其实还
是一次性消费品。后来,听说张扬的《洗澡》在哪个不大不小的国际电影节上的了
个不大不小的奖,便弄了张盗版碟看看,很快就开始打哈欠,终于没有看完。

    一目了然,张扬是那种没有才情的平庸导演。也许,对他来说,当一名电视剧导
演才是人尽其才。在国内影视圈有很多这样的怪事儿,像导功欠佳却能混成著名历
史题材导演的陈家林(《唐明皇》、《武则天》、《太平天国》)一样,本来没有
资格的人可以获得身份、地位和“认可”。很多声音告诉我们,张扬这类人就是中
国电影的新生代,这只能让我们感到悲哀。如果说,精明地用“雅”来媚俗的张扬
们代表中国电影的未来,那么,我们可以断言,中国电影的未来是没有希望的。


    中国电影由于多种多样的政治高压原因出现过多次断层期和致命的真空时代,
30-40年代电影精神和80年代的第五代电影精神经断层期和真空时代的洗礼,后继
乏人、自生自灭。更加可怕的是,在断层期和真空时代,电影人的良知、真诚、敏
觉都将丧失,最终的结果是,大家都搞不清楚国产片的形态应该是怎样的、何谓电
影精神?何谓青年电影?

    总觉得,青年电影的本质是逆风、弄潮,绝不是见风使舵、左右逢源、誓死跟
风。在这个意义上《大话西游》都要比《爱情麻辣烫》、《昨天》、《苏州河》(
导演是娄烨了)更有资格叫做青年电影。

    21世纪的今天,一个认为自己是青年导演的导演对另一个青年导演做出了评判
,并籍此换来廉价的掌声和喝彩,怎能不令人悲哀?!

    当有人说“同样的题材,我觉得王家卫的《春光乍泄》要比《昨天》深刻得多
!”时,张扬不假思索地回了一句:“我觉得王家卫是最肤浅的,侯孝贤、蔡明亮
的电影比他深刻得多。”只能使自己像个小丑罢了。

    王家卫在每一部作品中倾情释放的真诚以及对电影语言的领悟、天才式的革新
,都是迄今为止还没有拍出过一部可以让观众反复品味的经典的张扬所不具备的。
“侯孝贤、蔡明亮的电影比王家卫深刻得多”,那是用他张扬个人的标准进行衡量
的结果。说到对华语电影的贡献,侯孝贤、蔡明亮、王家卫应该可以等量齐观、不
分高下。况且仅仅“肤浅、不深刻”这样简单而暴力的词语也不应该是一个青年导
演在评价他人作品时所使用的。

    忽然想起了张艺谋、姜文、陈凯歌等大家,这些家伙的文化根底够厚实,常常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才思涌现、宏论滔滔,恰如电影史上著名的大师对话“特吕弗访
谈希区柯克”,一篇访问记中的言论,居然可以当作教科书中的理论传世。真的不
一样呀。


    也谈张杨是否有资格批评王家卫

    cool狗1

    今天的新浪娱乐频道首页上有一篇文章,题目是《张杨,你没有资格否定王家
卫》。文中作者不喜欢杨对王家卫的批评是很显然的,对王家卫的喜爱也是很显然
的。但遗憾的是,通读全文后,我们却很遗憾地发现,作者在文中对张杨的贬黜和
对王家卫的褒扬,同样都不能令人信服。如果张杨对王家卫的批评有武断之嫌的话
,那么,该文也犯了--至少可以这么说--同样的错误。
    首先,该文作者试图通过抑张扬王的方式来反驳张杨,这种做法本身就是没有
说服力的。不同意某个人的看法,可以针对他的观点进行反驳,没必要将这个人痛
贬一通,因为人人都有说话的权利,即使他的水平不怎么样,甚至他可能是个文盲
,也不能因此就认定他说的话就是废话,或者错话吧。比如张杨,也许作为所谓新
生代导演,他是名不副实的,但他仍然有权批评别人吧,而且他自己导不出好片子
,也不意味着他对别人的批评就一定错吧?至少,他可以代表他自己的观点,或者
甚至一部分人的观点吧!让这种观点发表出来,哪怕只能引起批评,总比只有一种
声音,没有批评,没有交锋好吧?中央电视台的《朋友》为什么备受批评,主要原
因之一,不就是因为在那里永远只有一种声音吗?
    其次,王家卫难道是不能批评的吗?他的作品难道真的部部珠玑,不能被批评
,不能拿来与其他导演的作品做比较的吗?好,就算如此,作者也应该让我们知道
,他的均为珠玑的作品的好处何在吧?尤其是那部被张杨所诟病的作品。那应该是
有具体分析的,有说服力的评论,而不是抽象的肯定。但是,我们却没有从该文中
看出作者所认为的王家卫的作品好在什么地方,或者至少作者所认为的没有张杨说
的那么烂的地方何在。一句“王家卫在每一部作品中倾情释放的真诚以及对电影语
言的领悟、天才式的革新,都是迄今为止还没有拍出过一部可以让观众反复品味的
经典的张扬所不具备的”之类的抽象结论就枪毙了张杨,并且构成张杨没资格批评
王家卫的理由,也未免太武断了吧!
    第三,张杨真的那么不可救药,甚至成为中国电影的耻辱吗?我不太了解张杨
,但也看过《爱情麻辣烫》和《洗澡》,说实话,我也不是非常喜欢前一部电影,
这和作者到是一样的。但对于被作者痛贬的《洗澡》,我觉得应该说上几句。我个
人认为,这部电影是一部值得玩味和观赏的电影。它选取的角度很独特,从一个澡
堂子的拆迁事件,折射我国当代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变化,同时描写了在现代
化过程中城市市民的不同心态。可以说,作者想体现的是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人文
关怀和传统文化的失落,以及新旧观念的碰撞等问题。小题材承载的却是一个沉重
的话题和社会问题,所以题材的沉重性决定了它不可能被拍成明快和轻松的喜剧片
,看它,你得做好必要的心理准备,不要指望它是又一部《大话西游》。因为它本
来就没有打算拍成快餐式的电影,我推测。其实,王家卫的《花样年华》也未尝不
是如此。所以有人觉得它们闷,那是很自然的。但是,正如你看《花样年华》一样
,只要你不带偏见--尤其是对导演,只要你慢慢地去品味,你一定可以和观看《花
样年华》一样,逐渐喜欢上这部片子的。更何况在片中,几个主要演员,特别是老
爷子(我忘了那位演员的名字了,是不是朱旭?)和姜武都有上乘的表演,令人难
以忘怀。姜武将一个看似弱智(也许是真的弱智,其实是又有什么关系呢),实则
非常善良的角色演得惟妙惟肖,也从反面教育了我们这些所谓的健全人--其实没准
我们这些号称健全的人,才是精神上真正的弱智呢!我不知道《洗澡》在国外什么
电影节上获奖,但如果是真的话,我觉得那些个评委多少还是有点眼光的。这部电
影实际上是有深刻思想性的,远甚于《花样年华》--我想。因为它不是单纯的怀旧
,更不是为过去唱挽歌。所以,不要因为不同意张杨的某个观点,就将他一棍子打
死。再说了,他的作品有什么问题,那只是他的作品本身的问题(是不是有点绕口
令?啊啊,对不起了,诸位!),和他对别人的批评是否准确合理,和他是否有资
格批评别人--哪怕这个人是“名人”,应该没什么关系吧?



    再论“张扬,你没有资格否定王家卫”

    李祥瑞

      当时写《张扬,你没有资格否定王家卫》这篇文章,只是出于一时激愤,
信马由缰、胡乱涂鸦,确实缺乏“具体的分析”谈不上是“有说服力的评论”。


      《也谈张杨是否有资格批评王家卫》作者提出本人“试图通过抑张扬王的
方式来反驳张杨”,其实不然,我所希望的是能尽量用一种客观的眼光来看待两位
导演。当然,作为一篇评论,必须要涉及是非的问题(可能不是什么大是大非),
谈到是非,必然会有褒贬扬弃。很不幸,张扬被我当作了反面教--如果这样做唤起
了《也谈张杨是否有资格批评王家卫》作者对张扬同志的同情,也是可以理解的,
毕竟,比张扬还糟的国产片导演多了去了,相比之下,张扬还是“所谓的新生代导
”,他的作品还有那么一点当前形势下看来很可贵的商业图谋:看他在自己的作品
里营造精致的时尚主题,可以肯定,张扬很清楚自己应该面对哪一部分观众。既然
张扬自觉自愿地把自己当作青年电影导演,也就愿不得别人把他和世界上一些知名
的青年电影导演做一番比较了。

      cool狗1先生认为,一句“王家卫在每一部作品中倾情释放的真诚以及对
电影语言的领悟、天才式的革新,都是迄今为止还没有拍出过一部可以让观众反复
品味的经典的张扬所不具备的”是抽象结论,我却认为此言是再具体不过的结论,
它足以“构成张杨没资格批评王家卫的理由”。

      这个结论有待进一步展开倒是确实的。

      当我对王家卫进行赞美时,cool狗1说“王家卫难道是不能批评的吗?”


      这确实是个问题。

    这个世界变化实在快,几年以前,有很多很多深爱电影的人寻觅、重温王家卫
作品,我想,那个时候,很多观众绝不是欲图赶什么时髦,只不过,当他们发现终
于有一种影像可以和自己的心灵进行沟通、交流的时候,他们无可就药地沉迷了。
王家卫创造了一个魅力无穷的影像世界。《阿飞正传》、《重庆森林》、《东邪西
毒》、《堕落天使》相继问世,王家卫的影迷们已经习惯了那份与知己重逢的惊喜
。到了《春光乍泻》,王家卫的电影已是极致。嘎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的殊荣更使
其光芒四射、为人瞩目。创作《花样年华》的前前后后,王家卫被炒成“前卫”、
“时尚”标志。王家卫无可选择地置身于流行大潮。而流行大潮的游戏规则是风水
轮流转!不久前,追逐王家卫还可以称之为“酷”,而今,骂王家卫成为一种新的
“酷”。所以,在这样一种情势下“批评王家卫”尤其要冷静谨慎。

    大家记得周星驰的《破坏王》吗?里面有这样一段情节,剧院外聚集了大批追
星族,齐声喊着:“张学友、张学友我们爱你!”这时候,不知从哪里冒出一个老
头喊了几句:“我爱黎明、我爱黎明”结果大家一拥而上、给他一顿猛头痛打。这
个场面是会让人心底泛酸di。

    在王家卫已经被无数柄野心勃勃的外科手术刀或者西瓜刀、切菜刀肢解了的今
天,过多的谈论已经不再有意义(弄不好,下场跟那个喜欢黎明的老头一样)。一
个真正的王家卫影迷会远离争论、选择沉默,静静地回到家里重温一部十多年前的
电影:《旺角卡门》,或者,再次义无反顾地踏上寻找《阿飞正传》最佳版本的征
程。

    是的,回忆起来,认识王家卫已经成了十年前的事情。1991年:《旺角卡门》
的第一个镜头就震住了向来对影像充满挑剔的我。王家卫把镜头对准灯火迷离、车
流狂泻的街头、长久地凝视着。对了,还有音乐!这部影片的价值在当时乃至现在
都没有被很好地认识过(只听说张学友在金像奖评选中的了个最佳男配角奖)。影
片开场,刘德华拥被而起,点烟、拍打电视机,直至等到表妹敲门,这个段落和《
英雄本色》片头一样堪为80年代香港电影最流畅精炼的剪辑,在此,王家卫才情尽
显。拍摄刘德华在楼梯间怒责前女友一段时王家卫出语惊人,大肆张扬情绪化的色
彩语言,昏暗的楼梯间里,我们看不清华仔脸上的表情,却可以更加强烈感受到他
的愤怒(后来在《本命年》中看到李慧泉和叉子夜谈一节,黑暗中只有两点火红烟
头明灭,人生的飘忽渺茫无助寓于画中,方觉自然光摄影切合主题之奥妙)。整部
影片始终在自然光线里表达伤感而抒情的格调(王家卫的绝大多数作品都坚持自然
光摄影)。

    《旺角卡门》属于中规中矩的香港商业片,但是王家卫作为名不见经传的青年
导演已经表现出足够的锐气,为他此后在《阿飞正传》中自由发挥打好基础。说到
王家卫电影的意义,特在下面摘引本人在另一篇文章中的相关论述:

    王家卫最爱用“鱼眼镜头”观察事物。所有的景象都被“放大”。放大使画面
产生了扭曲、变形,张力却由此产生,有了一种更加咄咄逼人的气势。他喜欢用广
角镜头拍摄人物面部特写,之所以如此,也许是作者着眼于人物的“自我放大”使
然。这样做的结果,是迫使观众更加逼近影片中的人物:摄影机不知疲倦地围绕人
物周身上下旋转,人们无聊的自言自语(《东邪西毒》、《重庆森林》)成了他所
热衷的目标。作者很少客观冷静地去观察描摹,而是在一反常态非理智的自由王国
恣意遨游:王家卫让摄影机在生活空间里到处游荡--也许,这并不亚于当初意大利
新现实主义倡导“把摄影机扛到大街上”的里程碑意义。那些即兴、随机的影像构
成方式打破了以往视点相对静态的传统模式,产生了另一种新鲜感和真实感。时代
生活的纷纭繁复、人性世界的明灭沉浮,似乎只有用不断的运动才能捕捉得到、表
现得出来。摄影机象“没头苍蝇”一般狂飞乱舞,一个个令人头晕目眩的跳接永不
停歇。王家卫在阿根廷拍摄《春光乍泄》时从取景到设置剧情始终是即兴式的。主
观世界的宣扬使作品突出了个性色彩,把日趋工业化、多按商业模式运作或多或少
承负集体使命的电影变成了个人作品专辑。于是乎,“艺术”的意味、“作者”的
意味、“沙龙”的意味份外浓厚起来。

    王家卫从不关注主流社会、主流人群,他喜欢在都市底层游荡,灯火迷离的小
街巷,身单影只的小人物经常被“死盯”着不放。在王家卫眼中,整个世界是高度
物质化了的,他最爱用特技镜头(低速摄影)拍灯火辉煌、车流狂泻的都市,在时
间被浓缩之后,街上的车仿佛被上紧发条,匆匆流逝,传达了现代都市文明的躁动
不安之感。在《春光乍泄》中,每一个街景镜头,观众只能看到各种各样的车辆巡
回往复,却看不到一个走路的人。人们被物质工具所制约,乘坐着交通工具奔驰在
道路上,不知开到那里,也不知道何时停下来。王家卫甚至使用倒立镜头拍街景表
现都市文明的颠覆感。他笔下的人物只有在家里才显得最真实,每个人物的胡思乱
想、无所事事都占了相当大的戏份,王家卫不厌其烦的冷眼旁观着他们的彻底放松
。片中的主人公们一到了大街上或同他人接触就变得手足无措。表现了人与人接触
和交往的痛苦。每个人物的内心世界都是自我封闭的,即便面对爱人也是如此。其
中值得一提的是,《东邪西毒》是古装片,但王家卫电影与金庸小说已有了本质的
不同,人物仿佛置身于某个超时空境地,情感和理念都相当真实,因此更像是一部
现代寓言。王家卫一直没有揭示造成现代人离群索居、自我封闭情绪的原因何在,
他只是把都市生活描写得更加纷乱,那些摇摆不定失去重心般不断流逝的街景把更
多的伤感和惆怅留给了观众。如果观众不能一边看一边思索,王家卫电影将是最乏
味不过的。他的电影更像是一幅现代派绘画,让人初看之下不知所云。也许,都市
生活本身就是这样,我们眼前有各种颜色在闪耀飞舞,耳朵里面是各种此起彼伏的
嘈杂音响,虽然一切都很模糊,但我们还在不停地向前飞跑……

    说的已经太多,王家卫到底是什么样的导演,相信大家已经十分清楚。作为青
年导演,王家卫是勇于探索勇于实践的。

    当年意识超前的怀旧故事《阿飞正传》票房惨败,王家卫毫不气馁,坚守信念
,接连拍出多部风格化作品--尽显青年导演的的闯劲和无畏。

    反观张扬等所谓的“国内新生代导演”们,所缺乏的正是这种“青年导演的的
闯劲和无畏”。

    最近几年,看过不少青年导演作品(《头发乱了》、《爱情麻辣烫》、《美丽
新世界》、《伴你高飞》、《蓝色爱情》、《菊花茶》),总的印象,“国内新生
代导演”们的长处是对新颖形式感比较敏觉,大家都知道怎样做才能将画面拍的精
致好看--可是,如果电影学院的几年教育仅仅让他们学习到这一点,就未免太令人
悲哀了(说到“将画面拍的精致好看”,全国有很多影楼拍明星照的专业非专业摄
影师可以和他们做的一样好)。他们没有用真正属于青年的眼光观察这个世界--也
许,他们不敢?可以审查通过、可以继续接戏已经让他们满足?较之于第五代导演
,他们是缺钙的(张元、姜文除外--他们对得起青年导演这个称号,觉不肯当软体
动物)!

    张扬的《昨天》启用了《苏州河》主演贾宏声,据说也是一部形式感较强的作
品。在这里,就谈谈比较有代表性的《苏州河》吧,捎带对“国内新生代导演”们
进行批评。

    看过娄烨导演的《苏州河》,最强烈的感觉就是,这是娄烨本人抄袭而来的个
人作业。从技术角度而言,观众看到的是导演对奥利弗斯通、昆汀塔伦蒂诺、王家
卫等热门大师的模仿:手提式摄影、刻意经营的自然光感、用特写镜头突显画面张
力的构图手法、对音乐、酒吧、破落街区等MTV化城市符号的留恋,无不透射出导
演娄烨对流行用语的极度热衷。至于以摄影师这个旁观者做影片故事叙述人选的设
计,也是不能再俗的俗套,DV时代,大约有多少个独立影像的践行者,就会有多少
个这样的叙述构想。大家都在努力独立,可谓集体追逐前卫,在这样一种“大家一
起晃呀晃”(以手提摄影为时髦)的情势下,每个人反对的都是既成主流、模式传
统,人人都要表达个人体验,所以,出现一些雷同的构思并不奇怪(看看已经泛滥
的追求时尚感的MTV文化吧,是不是千篇一律呢?)--在这个意义上,《苏州河》
已经成为一部没有创新精神的电影。正象中那条污秽的苏州河,一种腐朽和蘼烂的
气息扑面而来。

    虽然贾宏生和周迅倾情演绎了一段童话般的伤情故事,但这样的流浪的边缘人
的故事其实是对《精疲力尽》(法 戈达尔)、《天生杀人狂》(美 奥利弗斯通)
、《重庆森林)、《堕落天使》(香港王家卫)的拙劣模仿,如此看,导演娄烨其
人的创作态度也是很不真诚的。

    结论:青年导演娄烨和炮制《还珠格格》、《情深深雨濛濛》的消费主义老太
太琼瑶的居心是一样的。

    娄烨们的目标是城市里的真伪小资消费群体。

    张扬、娄烨们并不关注真正的社会现实,因为他们拒绝触及,所以他们的作品
少有直指心灵的力量。

    甚至可以这样说,张艺谋、陈凯歌等年届半百的第五代导演从心态和气质上来
看都要比张扬们年轻许多。因为他们敢于求索。

    《也谈张杨是否有资格批评王家卫》作者指出“人人都有说话的权利”、“张
扬仍然有权批评别人”,是的,张扬可以批评王家卫(任何人都可以)、但笔者想
论证的是他张扬有没有资格(不是任何人都有资格的),仅仅是对张扬们做个资质
评估而已。

    张扬的没有资格否定王家卫,就如同我们没有资格否定好莱坞一样。

    还是老老实实做点事情,少点“赶英超美”式的幻想为妙。

    李祥瑞 2001 11、15



--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47.37]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