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matther (分水断浪), 信区: Film
标  题: 有关另类电影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Wed Nov 28 20:12:18 2001), 转信

有关另类电影

同志之名太沉重——另类影片
写这份东西纯粹是心情感想,一切全凭印象,懒得去查资料,所以也就是姑且言之
和姑且听之了。个人在德国所喜爱的导演不多,法斯宾德却无论如何是占据了一席
之地的。
哦,忘了说,标题提及的这两位导演,都有一个小小的共同点——他们都是导演?
……废话。事实上,他们本身都是同性恋者。因此对于这个神秘园的描述,也许会
加入一些个人的感触在里面。并不是说身为异性恋的人因此就失去了拍摄这类影片
的权利——毕竟,《Lolita》的言辞之所以鼓惑,正因为作者本人是用着非母语的
语言描述——而是说,也许当别人还要克服着某些难以旦夕打破的心房时候,他们
已经理所当然的可以平常心看待这个世界。
从《爱比死更冷》以来,一直很是喜欢法斯宾德那种冷冽而沉重的风格,到达《水
手奎莱德》的时候更加喜爱。到了后来也就是主流电影圈以着……猎奇?人文?或
者无论什么目光去打开同性恋的世界时候,时常有意无意的用着“外者”的目光去
打量。不,并不
是说一定是敌意或故意扭曲的目光。有的时候,在这种影片中,同性恋者的形象甚
至相当“光荣而伟大”。只是,无论怎样掩饰,那些影片总是用着窥测的心情去对
待这个世界,摆出一幅,“虽然你是弱小势群然而因为我们宽宏大量而允许你的存
在”的态度,让人感觉……总之是非常的不爽就是了。而法斯宾德却并非这样。他
的《水手奎莱德》,概括讲起来就是一个“Every Port a Guy”的花心水手,没见
他对谁真情款款的样子,世界间也不是充满着玫瑰和彩带。总之,这就是一个现实
的世界,生活在其中的现实的水手,唯一不同的只是他的性向和一般水手不同而已
。在法斯宾德的世界中,同性的世界是充满着现实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的,背叛和
欺骗,金钱和权利,甚至嫉妒和谋杀……没有什么坚不可摧的维系,由于久在阴暗
中,比起阳光下的世界甚至更为冰冷。
以着同样的心态描述着自己所身处世界的是阿莫多瓦,这位以《远处传来高跟鞋声
》,《捆住我,绑住我》,《濒临崩溃的女人》等影片知名的导演,若干年前所拍
摄的那部《欲望法则》(Law of Disire)是寻找多年而终于找到的影片之一。与
同样身为同
性恋者的Gus Von Sant(《药房牛仔》,《我自己的爱达荷》,以及,臭名昭著的
新版《精神病患者》),费里尼(《爱情神话》)一样,对于他们来说,这个世界
不是异端或者另类,而是每天所切实生活和体验着的一切。所以当“正统”的导演
们还徘徊在善恶的定义或者“圣经所训诫的言辞”时候,当《费城》的海报明显地
划分着界限,而《我美丽的洗衣店》也不过是以着这样的关系带入时代和宗教的隔
膜时候,对于这些先行者来说,已经无所谓界限或者超越。正如一世聪明的李安,
终究不能以平常心对待三人的“喜宴”,王家卫对于《春光乍泻》的辩解,则是“
不看这部片子的前5分钟,完全可以将他们作为兄弟”一样,严肃的说起来,直到
现在,并不存在所谓的“同性恋的影片”,因为更多时候,导演只是借着同性恋的
形式表现属于自己的永恒主题——其在《春》中为人群中难解的孤独,其在《喜宴
》为文化群体的冲突,其在《费城》则为人权,自由和公正。
所以《费城》中最感人的镜头不是Tom Hanks和班德罗斯的那段拥舞,而是聆听着
歌剧的律师眼中闪耀的泪光,而《My Own Private Idaho》中的Mike也绝非真正的
gay,只是他太孤独了,需要别人的爱。

野芦苇、哭泣游戏和我自己的爱达荷

Ok,既然要开始,当然要先满足自己的恶趣味,所以,首轮登场的影片,都是——

——自己最喜欢的?
——废话。
其实真正的特征是,这都是“通常被认为是同志电影,被如此推荐和炒作——然而
其实不是”的影片。(哇,好长的句子)
我说过我不是很喜欢好莱坞的片子,因为在一年不到的时间看了超过1000部有些内
伤,而且不是我说,那个地方虽然会出经典可是出的垃圾~~~~~也更是多。所以就
连拍同志影片也要戴上人权正义的帽子,好象没有世界警察的形象就无法上台一样
——Sorry,言辞过激,我知道我有偏见。
回到影片来说。野芦苇(法国。导演忘记了,年代也忘记了)好象是法国新浪潮时
代的影片,背景是阿尔及利亚战争,一群少年间小小的心动和回忆。片子拍得很美
,尤其是最后湖边林地,少年的背影在口哨中渐渐远去的一段,可以说,就是导演
和制作人员本身对于那个时代的回忆吧。既然被说是“同志”电影,当然也起码有
点与此有关的情节。不过,感觉这部被如此划分有点亏——特定环境下少年的成长
,才是影片的主题吧。所以才会出现教师上着课上着课,然后就突然崩溃的特定情
景,也才会出现半夜中仍然响着的收音机。喜欢这部影片,与其说是因为它体现了
什么,不如说它本身就象片名一样——淡然而模糊,好象野生的芦苇般自生自灭…

象这种,“有同性之间的故事”,但并不认为是同性恋影片的,典型的还有《费城
》和《教士》。前者是关于人性,关于平等,后者则是关于救赎……说到这里想起
来,很久以来发现的一个风潮是,女性导演往往比男性还要大胆得多。所以1995年
的这部《教
士》,不但涉及宗教冲突和种族隔离,甚至涉及对于圣经本身的批判。这也是当年
影片掀起一点小小的反对风潮的原因之一。不过人性中好象一向有挑战极限和权威
的天性,在规则附近打擦边球,或者绕着禁忌画圈圈……说起来这种倾向啊,到底
有多少是应该归结为好奇?剩下的多少才是所谓对于“人文”的关注?
还是先把话题回到尼尔·乔丹好了。《哭泣游戏》是乔丹作品中个人最喜欢的,感
觉很象寓言,多次重复的那句名言“It's my Nature”,一次是在青蛙和蝎子的著
名童话中,还有则是在黛儿的自白中。说到底很多事情,本身都没有那么复杂的。
会做什么,不会做什么,喜欢什么,讨厌什么,选择什么,逃避什么——其实也只
不过是一句简单的,It's my Nature而已。很喜欢看黛儿在台上,以着低沉忧郁的
声音慢慢唱着《Crying Game》的镜头。在那以前并不喜欢Boy George的,因为不
是很喜欢Drag Queen的装扮吧,从那之后才体会到一丝凄凉吧。
《哭泣游戏》并不是关于“同性”的,因为黛儿所认同的自己身份是一个女子。有
一个并非很喜欢的名字“变装癖”来形容,可是总是感觉不是很贴切。看着黛儿低
下眼帘说,“剪吧”,为了男人的一句承诺,而剪去了最为珍视的长发,那种感觉
真的是心痛。我想从心理到生理,也许有人会很精彩地分析出“同性恋”和“变装
癖”的起源和来由——可是我并不是很信任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也不认为世界的一
切都是可以解释的。所以在我来说,与其相信那些繁复的术语名词,不如接受这种
淡然的话语:It's my nature.
很不想提的一部影片是《蝴蝶君》,不过提到变装,不提这个好象是不可能的了。
真的没有想到《末代皇帝》之后居然是这样的一部东东,而一向喜欢的杰里米·艾
恩斯的表现更是让我吐血。背景是类似文革时候乱七八糟的环境,情节则是奇怪到
不能再奇怪的一
个间谍案。很不喜欢在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就把京剧弄来如此用,当然也就不会喜欢
尊龙在里面的表演了。说起来《霸王别姬》个人也不是很喜欢,但起码比这部要好
一些。李碧华华丽血腥的文笔,多少能够体现出一点那种世界所特有的炙热和冰冷
共存的特色。
前面提到Drag Queen,《沙漠妖姬》和《鸟笼》是此类的典型啦,而且,好巧不巧
的是,还都是喜剧。不过除此之外两部影片就没有共同之处了,所以对于《沙漠妖
姬》我还真的不是一般的讨厌,对于《鸟笼》则是接受而且喜欢——对了,猜猜鸟
笼中起舞时候的那段乐曲是什么?不错,就是《窈窕淑女》中的著名……糟了,好
象名字是《I will dance all night》吧?就是赫本穿着睡衣的那段非常优美的音
乐啦。说起来窈窕淑女居然没有为赫本挣到一个奖,可真的是亏啊~~~~
坦率的说,接受Drag Queen比接受变装还要难的说。所以对于威连·赫特实在是佩
服到五体投地——《蜘蛛女之吻》中的表现实在是太棒了!这部根据同名政治小说
改变的电影,是找了整个北京的录象摊之后才弄到手的,当时真的有为了一部影片
打的借带子的耐心和勇气……比起原著来说,影片有所精简,将《僵尸女的故事》
之类的全部去掉了,只以《法国歌女》的故事为主线,情节上当然集中了很多,但
是相对来说内涵好象会削弱。因为原作就是以形形色色的故事构造出那种诡异迷离
的幻景,交叉在血肉淋漓的残酷现实中,生成惊心动魄的对比……所以虽然《蜘蛛
女之吻》是政治影片,也就是向来不喜欢的类型,可是却还是要郑重推荐。
啊,说了半天废话,终于到了,心爱的《我自己的爱达荷》~~~(什么叫“半天废
栽趙话”啊??)不管啦。《My Own Private Idaho》,正式的翻译好象是《不羁
的天空》,(……有点象《坏孩子的天空》),私淑的名字则一直只是简单的《我
自己的爱达荷》,导演Gus Van Sant,主演River Phoenix和Keanu Reeves。当年还
肯认真的写影评的时候,很是把《我自己的爱达荷》和沙翁的《亨利四世》比较了
一下。简单一句话,就是Van Sant用了copy&paste大法了,很多台词真的如出一辙
……不过反正这只是独立制片的小小公路片,而且版权时间好象也过了。当时说,
“在这样一部影片中竟然可以看出经典的痕迹”,真是,本来就是Copy啦。
我曾经有两次差点被影迷追杀。一次是因为说Brad Pitt不够英俊,被计算机系的
一位兄弟说“要找你好好谈谈”。当时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女性影迷反而没有反
应,结果才发现人家是“接受了光荣委托的”,还有一次就是因为说Reeves不会演
戏了。日后《Speed》风行一时,直到《Matrix》之后,现在喜欢这个没家孩子的
人好象已经满街了,可是我还是要说,没有演技就是没有演技啦。虽然穿上黑衣服
很酷是没错……(啊,不要打我啊)
如果说,喜欢其他的片子,还可以说是“因为这点或者那点”,可以确切的指出,
“就是在这里,I fell for it”之类的,那么,《我自己的爱达荷》,则是无法
说出这种确定喜爱的作品了。当然,Mike在篝火边和Scott关于Normal Family的对
话,和之后的一段,仍然是心里最爱,可是,所迷恋的其实是那部影片总体的感觉
吧。正如同有着嗜睡症的Mike,生命中最重要的时刻可能正在睡眠中度过一样,是
在无可救药地喜爱上了这个片子之后,才突然发现,自己已经有多么地为那种情绪
而感动。
一直以来好象总是想着,“这条路是通向哪里”,或者“这样是为什么”。对于
Mike来说,这样的问题似乎不再重要。是的,他确实是走在寻找妈妈的路上,可是
,正如同这条路和那条路,也没有多大区别一样,对他来说,人生是一种不会很实
在的存在。没有多
大的存在感……这也许是最初喜爱上Mike的理由。所以,也是应该知道,他和
Scott,从最初开始,就注定是那样的结局。说这是长大也可以,说背叛也无所谓
。看着最后的场景中,丧礼上彼此相视的两人,所想依靠和信任的对象,相距得也
无非是那样遥远而已……
空中飘着淡淡的灰屑,那不是雪。他淡淡的说,Have a nice day。这不是童话。

个人从来就不把《我自己的爱达荷》看作一部“同志”影片,因为知道,Mike会喜
欢上Scott,也不过是因为寂寞而已。身边只有这样的一个人,于是不管如何依靠
着,不想放手……这种行为,也许也是一种残忍也说不定。然而Mike的孤独,并不
是来源于所谓不
正常的家庭,A noraml dad ,a dog, that sort of thing。形容着想象中的家庭
时候,脑海中出现是小小的白色木房,天空中的云自有生命般地涌来——于是明白
,那种寂寞是存在与空气和血液,是背转身的一刻所体现的背叛。
因为,那种孤独,就是生命。


天啊,一个破系列居然写了这么长,之后的公路片、黑帮片、科幻片之类最喜欢的
都还没有开始,谁来救我啊~~~~~~
那天突然想到,号称做“另类影片”介绍,一直却在说,“这部其实不能算同志影
片……那部其实也不算……”(笑)。可是真正的“同志电影”,大概又是自己都
不愿意提到的——无法克制自己的道德洁癖,Sorry。解决的办法,好象也只能说
:这些都可能被划分到这个类别,可是并不仅仅是因为有这个题材所以才重要……
想起要把每个片子都介绍一遍,可能这个系列就永远不能说bye-bye啦,还是拣一
些比较重要的说一下好了。
Ok,回到另类影片。《爱情神话》,另类影片传奇中的传奇,相当艰涩的片子,灰
暗到看了一遍就不会再想提起。最喜欢的部分,反而是老诗人对主角所说的那段,
“如果可以的话,我想给你整个世界”的一段。同样“经典而著名”的则是《威尼
斯之死》,被无数少女所钟爱的那句,“这是不可能的,是愚蠢的,是该责备的,
可笑而又神圣的,却也是值得尊敬的……”正是此书中的片段。原文是德文,读出
来多了一丝干涩和冰冷混合的机械感,托马斯的原作精彩非常,可惜拍成电影成了
金发少年的个人Show,所有不经意处的诱惑和细微被僵化成了模特式的造作勾引。
失败之作,不想再提。
不过提到《威尼斯之死》倒一下想起关于真人故事改变的问题来。是因为对于过去
的好奇?从故纸堆中求验证?或者“古已如此”地使得行为合法化?总之从恺撒大
帝、米开朗基罗以下,已经都被“考证”出了同性倾向……本来也无可厚非,不过
连屈原都被卷到里面,只是因为自称了一句“美人”,这也实在太……按照这个逻
辑,“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的政治诗岂非成了爱情宣言?并不是为长者晦,
不过泛同志论也实在没有什么必要吧。
第一次看到根据真人改编的电影是玻璃情人(《卡琳顿》carrington)、绝佳的摄
影!河流缓缓流动间情感的变换。此后的全蚀狂爱(《total eclipse》)则大跌
眼镜。多亏兰波是我有点偏爱的诗人,才坚持着把影片看完。当时的迪卡普里奥出
道不久,所知
角色除了客串在《成长的烦恼》里,只有《豪情盖天》中与沙朗·斯通的对手戏。
本来是很有点喜欢这个小孩的,结果看这部片子看到倒胃口,以后的《罗密欧和朱
丽叶》也没有能够改变印象。相比起来,根据E.M.福斯特原作的《MURICE》改编的
同名电影就好多了。
直到身后才敢公布的这部福斯特的作品,从某种意义上确实扑捉到了道貌岸然的敌
意环境中种种无奈和凄然。当然,要论影片的大胆程度,这些都无法和《玛丽与琼
》(《情迷六月花》)相提并论。一直以来知道欧洲的导演拍片有点百无禁忌,不
过是看了这部才知道是开放到了什么地步……提到这里,好象避不开,无论历史上
还是拍成的电影都鼎鼎大名的王尔德了。一般人所知的王尔德,应该是来自他的童
话,夜莺的血染红的玫瑰、有着上帝眼中最珍贵心的快乐王子、打鱼人与他的灵魂
……“艺术为艺术”的口号提出,本身就需要一颗纯真又悲悯的心吧。其实王尔德
最负盛名的,应该是他的戏剧。从《少奶奶的扇子》到《认真的重要性》,尖刻幽
默的笔触讽刺着身边的社会,王尔德体现的是完全不同于他童话中的一面。唯一的
一部小说,被道德家形容为“没有写出会更好的”《葛雷的画像》中,探讨的则是
美丑善恶的二律背反,使得当时舆论大哗。然而真正将他盯死在十字架上的,则
Teleny:“这样抚摸、相拥、紧抱、狂吻,还互相轻咬著对方,在浓雾中站在桥上
的我们想必看来就像两个受到诅咒、要永世受折磨的灵魂。”在法庭上,他引经据
典地说着,这只是一种Love,love that dare not speak its name。然而终于,他
还是进入了雷丁监狱……王尔德传拍过两个版本,共同点是——都惨不忍睹。比较
起来,还是那个以David Bowie 和Iggy Pop为原形的《紫醉金迷》(Velvet
Goldmine)要好得多。何况Placebo的音乐实在是非常的酷。同样根据真人真事改编
的著名影片事《绝代艳姬》
(FARINELLI)。绝佳的影片,片中的歌剧恍若天籁之音,再次体验高音的声线可
以飘渺美丽到让人落泪的地步。其实和“同志”并搭不上边,不过反正是好片就是
。其实有点不明白为什么很多影片都会被划成同志一类,《夜访吸血鬼》(
interview with a
vampire)也就算了,Anne Rice长达6部还要加上两个篇外的吸血鬼记事,本来就
是在暧昧边缘乱打转的作品,《午夜牛郎》也被列了进来,只因为乔的职业??这
也算了,《吸血鬼之惊情四百年》因雨中一幕被称为有“女子同性恋”倾向,也实
在是有点亏……
一直想看却没有看到的影片,现在大概只剩下一部《军官与男孩》(FOR A LOST
SOLDIER)了。西利尔·科拉尔《夜夜夜狂》在寻找多年之后终于到手,却已经是
怀着伤逝的心情在看待。更喜欢的作品反而是科拉尔最后那部毫无情节的《蓝》,
深深浅浅的蓝
色中,交融出Fate Fated Fatal的绝望。此部之后,对于轻松的异类影片一直很有
抗拒心理,无法接受那种毕竟身在局外而具有的隐然脱离感,以至本来还算出色的
《In and Out》都提不起兴趣。
说了许多作品,好象应该回到国内了。李安的《喜宴》敏锐地以同性恋人为背景,
营造出的却是文化习俗的碰撞。一如《推手》、《饮食男女》乃至其后的《冰风暴
》,淡淡的喜剧调侃色彩中,透露的是李安本人敏锐而锋利的讽刺。《春光乍泻》
中最喜欢王家卫的是那种举重若轻的手法,在凡人仍然以惊世骇俗的目光对待同性
恋的时候,他就以描述普通故事的心境对待着两人之间的分分合合。其实爱情,背
叛,嫉妒和绝望,本就是最普通的故事。所以正如《东邪西毒》其实不过是打着武
打片招牌的现代都市故事一样,《春光乍泄》也只是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现代
爱情故事。不过说起来,何家荣的那句“让我们重新开始”,还真的是杀伤力极强
的话啊!很是反感的一部影片是《美少年之恋》,套用一个朋友的话是,“那也叫
美少年”?没有焦点的摄影试图摇晃出青春的悸动,更多的感觉到的却是造作的布
景。相比较起来,没有用“唯美主义”做口号的《东宫西宫》感觉倒好得多。第六
代导演张元这部且是引起了一点波澜的作品,是一个警察和小偷的故事。作为贯穿
着的线索和寓言,“衙役与女贼”的故事和全篇融为一体,最终所体现出的,是仿
若《Crying Game》的悲凉……
只是简单地一写,就发现还有许多没有提到的作品。不过,如果把从《樱桃的滋味
》那种伊朗的影片,到《新娘不是我》那种有Gay的配角角色出现的影片全部放进
来的话,这份连载大概永远也写不完了。
啊,突然想到一点,日本的大岛渚,也就是著名的《感官王国》的导演啦,在蛰伏
13年后再度出现的《御法度》,是以幕末的京都为舞台,上演新撰组内部分离聚合
,美少年的到来引起的暗潮涌动blahblahblah……说起这个东赢国家,也算是异类
影片的大国,甚至专门有“耽美”一系的作品分类,从《流砂岁月》以来的片子也
确实是不错……不过那还是以后有机会再专门介绍好了。




--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47.37]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