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Nightmare (纸包鸡包鸡包纸包鸡包包纸包包纸鸡包), 信区: Film
标  题: Liar:评《南方周末》“大片8年入侵祭”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Sun Mar  3 19:46:58 2002), 转信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
——评《南方周末》“大片8年入侵祭”

一、语言

  “大片8年入侵祭”。

  首先我已经懒得讨论“大片”这样一个过时与语焉不详的词到底指的是什么,
文中对于”大片”的定义至今停留在1995年的概念上而没有任何时间纬度上的进展
,已经相当的没有创见。而这样一个题目和戴锦华的“狼来了”同样能使人产生形
象的联想,一种遭遇“进攻”,“被擒”,“被消灭”的恐慌感。甚至是“8年”
这个词,能让新老一辈的民族主义者联想到8年抗日。所以如今,人们不仅要骂美
国,骂日本,还要把他们的电影和电器也顺带捎上了。

  如今我们在报纸,网站上能看到的题目多半具有煽动性,比如“米兰兄弟互相
残杀”,实际上说的是国际米兰和AC米兰即将举行的足球赛事,难以想象在英语世
界,新闻的标题会使用“Slay”或者“Killing”之类的字眼去形容一场足球赛事
。但是牵扯到近一年来中国媒体对于中国影人参与国际电影节的报道,要么说是“
凯旋归来”,要么说是“全军覆没”,每一次参展仿佛就是一次远征,比红军还要
光荣。而用戴锦华自己的话来说,这是Sentimental,也就是煽情的一种。而恐怕
这一点,媒体自己是意识不到更不愿意承认的。

  时光虽然已经进行到21世纪,这些报人乃至“知识分子”(这里的定义是模糊
的,以笔者的视野难以界定清晰的)仍然在使用古老封闭的思维方式看待创作与奖
赏,他们对于国外奖项的期待已经成为一种病态甚至是幻想症,乃至于将其看成一
场又一场大大小小的战争,将一个导演的受瞩目与否看成是国家荣誉的得失,到了
今天南方周末这个“大片8年入侵祭”的专题,这种幻觉与煽情手法到达了一个极
致,和上一个10年中叶的《中国可以说“不”》异曲同工。911事件发生之后的几
天里,我们在网络上目睹了兴高采烈的大学生们,他们是如何声声支持着恐怖主义
袭击者,又是如何为5000人的突然死亡而喝彩,然而仇恨从哪里来?我们中间可有
一个人受到过美国人的虐待,可有哪个亲戚被他们杀死?可能有人会说,这次不一
样,对于中国电影来说,美国电影是最大的敌人,但是这位夏老师可能自己没有意
识到自己正在体现与传播的,并不是对于电影创作者的警醒,而更多的是一种“压
迫/反抗”式的二元论,并将其普遍为一种民族情结与集体意志,这更接近幻觉而
不是事实。而从本质上说,中国人一向把自己国家的任何事情都看成是自己的事情
,换句话说,直到现在,很多人还认为12亿人民都是一家人,中国电影人也都是一
家人,中国电影人和中国文化人(除了观众)也都是一家人,农民起义般的集体运
动意识依然在起着作用。

  但是很抱歉,事实是这样的:你们根本不是一家人,如果一家人只在一种运动
和意识形态的号召下走到一起,那么迟早你们要分崩离析。

  南方周末有没有这种以“救亡青年”自居的心态姑且不论,也不论这个时代究
竟还有没有精神领袖。夏辰的这篇煽情短文确实处处体现出“救亡”和“历史”的
沉重感,例如:“从《亡命天涯》开始,中国电影一语成谶,亡命天涯。”,“想
走大片路线的国产片却陷入了万劫不复之地。”,“没有人痛哭,因为他们尚不知
他们的沦陷。呜呼。”
  接下来夏辰撰写的关于大片这8年来的数据历史反而相当的沉静,显示出扎实
的功力,而戴锦华访谈也基本上说出了中国电影市场的事实,这才是两篇真正可读
的东西。所以,“大片入侵8年祭”这个题目本身的呐喊声已经与内容的事实陈述
形成了落差。

  而这些戴着800度近视眼镜的知识分子,什么时候才能明白过来,这叫做
Competition,而不是War。

二、媒体

  直到现在,中国的媒体依然充斥着一种阶级斗争与闹革命的气氛,在“大片8
年入侵祭”的专题里,有一篇《世界电影版图的新气象》,这篇文章的语言颇有当
年抗战前线鼓励军心的文风,文中说:“我对于各国民族电影对抗好莱坞的总体态
势产生了乐观的情绪。”,“涉及到本民族的文化遗产,各国电影人仍自觉保持着
对本土文化的归属感与使命感,他们的头号目标是美国文化,希望减弱美国文化的
影响。民族电影正在世界各地复兴,从伊朗到韩国,从意大利到波兰,甚至墨西哥
、泰国、尼泊尔,电影作为一种文化载体的生存状态都在往好里走,民族电影人正
在一步步实现他们的理想,渐趋稳固地占有一定市场。”,“然而,在这场发生于
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民族电影的复兴运动中,我们遗憾地发现,中国缺席了。到目
前为止,中国不仅没有民族电影运动,甚至连国产电影的特色也日渐模糊不清。第
五代已经失声,第六代已经夭折,更多的导演在顺应潮流地走向好莱坞的买办道路
;也许还有一个冯小刚,但是冯小刚似乎更接近好莱坞电影在中国的代言人。韩国
电影的复兴靠灵魂人物林权泽,中国电影没有领袖。对于这场发生在世界范围内的
民族电影的复兴运动,我们振臂欢呼,同时也期望它能刺激到中国电影人的神经。


  以上的语言如果把中国电影置换成共产主义,那么这将是一篇最好的人民日报
社论。类似于“全世界的穷苦人民团结起来”,“跨过鸭绿江,抗击美帝国主义”
,“革命形式一片大好”之类的口号,“义和团”式的运动思维依然承袭着中国正
统的历史教育思维。

  这就是一件最棘手的事情,当这些人反对一种体制的时候,却悲哀的发现,无
论是作为他的反对者还是拥护者,这种影响已经深入骨髓,此生不得消解,改变了
形式,却改变不了内里。所以就有了这样可笑的,口号式的,宣传式的,集体运动
式的文字。

  那么谁能从这种“压迫/反抗”式的游戏循环中走开?这是一个问题。

三、创作

  南方周末首先混淆了中国电影创作和市场所处的不同境遇,创作就是创作,市
场就是市场。更何况当中国电影在市场上无法立足的同时,创作却并没有失去力量
,无论是王小帅《十七岁的单车》,贾樟柯《站台》,还是即将在国内公映的陆川
的《寻枪》,在各个向度上体现着他们的才华。与此同时,冯小刚的《大腕》也在
试探商业片新的路线,但就是这么一部票房很好的电影,却被夏辰称为“卖笑”,
这个字眼类似于“卖身”,大意是说,卖归卖,但是不能象冯小刚这么这么直接和
堂而皇之的卖,要卖风格,卖深沉,惟独不能卖笑——其实说到底,卖什么都还是
卖。一眼就看的出是典型的中国旧文人思维,呜呼。

  这些高高在上的文人是从来不考虑老百姓的感受的,甚至当他们口口声声为票
房担忧的同时,他们却忽略了票房的来源--观众,仿佛他们意识不到,市场是观众
的选择,不是知识分子和话语当权者的选择,想要钱,又要追求理想和品位,甚至
还渴望出现大师和领袖,这才是朱靖江老师在文中所提到的“小姐和牌坊”都想要
的心态。而他们又什么时候才能意识到,这种对“大片”的顶礼膜拜其实在他们自
己的身上也在发生着,观众喜欢看美国“大片”,你们不是喜欢看“大师”电影吗
?说到底,他们在拼命呐喊和希望维护和扩展的,并不是中国电影的市场,也不是
观众看到好电影的权利,而是一种狭义的电影概念和审美趣味,这种电影类似于《
小城之春》,他们希望这样的电影有市场,却不希望冯小刚有市场,他们希望观众
能看到中国的电影,但是千万别是冯小刚,而是中国的戈达尔或者费里尼,甚至是
一种再现中国“大国风范”的电影模式。说到底,这种骨子里的精英意识是排解不
去的,即使是为人民呐喊,也要站在高坡上把自己和人民区别开来。在反对一种权
势的同时建立另外一种权势,却始终把观众当成儿童和傻子。有谁去鼓励观众自己
的判断力,甚至于他们自己,都不能脱离出政治意识去清醒的看待自己。

  但是什么才是真正的基础,什么才是真正的源泉?最好的基础就是自由开放的
创作气氛,形态各异的创作手法与观点,最好的源泉就是每一个人都站起来表达自
己的观点,鼓励从创作者到观众甚至到报纸编辑都能有自己的判断力,无论是对于
“大师”,“港片”,还是“大片”。而市场,一定要留给时间去验证,哪怕是几
十年,更何况市场并不是创作者能够控制的事情,体制,发行,多少种因素都在同
时起着作用。法国商业电影的成功已经使得他们的本土票房上升到了今年的百分之
四十到五十,我们有理由让国内的编剧都去看看《天使爱美丽》,这样一部各方面
都无可挑剔的影片,首先带给人的是享受,而不是沉痛。但是很显然,我们的编辑
和影评人,却无一例外的希望出现沉重的主题,而且要彻头彻尾的沉重,这种固持
的心态本身就是不利于电影繁荣的。而国外的所谓电影艺术运动,是一种自觉自发
的行为,是时间进行到一定纬度之后出现的结果,却不是依靠什么领袖号召起来,
韩国的电影运动则完全可以看成是政治运动。很简单的,艺术不是政治,虽然他们
在某个层面上息息相关,而即使是政治,也应该让人民拥有自己选择的权利,这是
一切出现好事情的基础,无可置疑,如果忽略了这一点,即使成功也迟早会出现问
题。

  另外一个我疑惑的地方是,为什么周星驰的无厘头盛行没有人去抵抗?这对于
大陆来说同样是外来的文化,后来我想明白了,香港已经回归,我们又是一家人了



四、姿势

  在著名的“后窗看电影”论坛,一位评论者不无激动的表示,在看完这篇专题
之后,从此不进电影院看美国电影。

  而在网易娱乐频道,一次针对这篇专题的投票中,百分之六十以上的人选择了
这样一个选项:“引进大片是市场的一种需要,观众有权看到更多更好的片子”。


  我可以不用脑子只要闭上眼就知道,这个结果的选择者,是真正的观众。而谈
到网络上的投票,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出现了一个词叫做民意基础,西方的政府也好
,媒体也好,经常需要做调查去了解民众的意愿,而中国呢,从政府到媒体,有谁
去做过这种走进人群内部的调查,尤其是这样涉及到广泛人群的事情?换句话说,
我们常常说权利,媒体连民众的意见都不了解,怎么去维护民众的权利?媒体与民
众之间保持距离,但是距离是为了交流,距离之间应该有一条清晰的通道,而不能
象现在这样,自说自话,没有互动,没有反馈,只能造成视野的狭隘。

  而那位评论者,他所做出的选择,照我看并非因为电影本身,而更多的出于别
的感情层面,就好象南方周末的这个专题“大片8年入侵祭”,和中国长久以来的
电影机制一样在用意识形态强奸电影,只不过换了一种姿势而已。

liar

--
 欢迎大家来film版作客!
欢迎各位再次收睇麦太世界呢个节目,今日,我同大家整样全家大细,尤其係小朋友好中意
食嘅甜品:蛋沓. 首先,睇睇要准备乜也原料,材料好简单噶jie,我哋只需要一个:蛋沓.好
拉,今日嘅节目时间又够啦,希望你同你嘅屋企人都喜欢今日我介绍嘅呢款甜品.记紧留意
下次嘅节目时间,到时,我会教大家点样係屋企度自制一个腊鸭咖.多谢收睇,byebye~
嘘~悄悄告诉你:Nightmare是DDVD极度狂热分子阿!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0.187]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