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Coral (被深紫色染深了.), 信区: Film
标  题: 费德里科·费里尼和影片中的心理分析技巧(3)ZZ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Sat Nov 16 23:41:36 2002), 站内信件

    《八又二分之一》中的视听语言

    《八又二分之一》的摄影机运动十分符合这样一个规律:电影摄影机的运动是
创造含义的。这是电影摄影教材中必定讨论的一个概念,这是电影语言的一个十分
重要的表现手段,不存在什么时兴不时兴的问题。 在开场的疗养院那个段落的第
一个镜头就是一个摄影机横移的运动,而且是一个纵深景。它跟着远景树林中的几
个游人慢慢地从左向右走着,然后摄影机经过前景上的一群中年妇女,在她们的后
面又是远景中的一个中年女人在慢慢地走看,然后又经过前景一个老头手里拿着一
杯水,转过身来,朝同一方向走去,一个没有睁开眼睛的妇女把水按去,摄影机没
有停下来,就在那妇女坐的高背凳子后面走出一个神职人员,注意,这时在那神职
人员的后面,有一批修女结队从纵深起来,当露天乐队的指挥出现以后,镜头切,
接下来是那批修女从近景,背对镜头向纵深走去。后面的镜头较短,但是在运动方
向和光上都十分匹配,所以很多观众往往看成是一个镜头下来的。就这样在这几个
横移镜头里,一远一近(远的有几十米以外的路人,近的有一个老人的手的大特写
),一远一近,把来到这个疗养所求圣水治病的各色人物一览无余。我们一般把这
称做“舞蹈动作(CHOREOGRAPHIC MOVEMENT)”,因为这些动作都是象芭蕾舞那样
精心设计的。日本著名导演沟口健二也非常善于运用这样的舞蹈动作。跟着镜头中
的一个人来移动摄影机,然后接着又跟另外一个人的运动,这种手法在
    欧洲影片中是常见的,但是费里尼却用它来创造丰富的含义。同样,当吉多回
到他的整个摄制组落脚的旅馆时,他从背景上的大门走进来,他的副导演从左下入
画迎上去和他谈事,稍后,画外一个人跟他打招呼,接着从右侧入画,他是天主教
派来审查他的剧本的那个代表,吉多从左边走过来,当他们接触的时候,那代表就
从后面绕到了吉多的左侧,两人继续往右慢慢的走,他们说了没有几句话,被纳入
镜头背景的美工师走上前来,挽着吉多的手臂,拉他到一边商量事情,这时画左外
又有人和他打招呼,吉多马上堆起笑脸迎上去,女明星的经纪人从右入画,做手势
向他介绍右边画外的女明星。吉多向右正要出画,切,女明星坐在椅子上,吉多从
画左入画走过去和她握手。在我们国产故事片中也只有宁瀛的《找乐》是这样用的
,尤其是后台的那个段落用这个手法气氛造得很足。
    我一再强调电影的银幕形象首先是诉诸于人的视听感官。所以我们在看这一段
的时候,也要从观众的感觉入手。读者可以自己感觉一下,在一个移动原远景镜头
中,突然在前景上进入一张面孔的近景或特写,这样的处理给你留下的印象和从远
景切换到近景或特写所给你留下的印象,那一个印象更深刻?这是电影语言的修辞
学的问题。请记住,电影的修辞学并不表现在对话的修饰上。“我的剧本的对话写
得可美了。”这不是电影,是话剧所讲究的事情。 另外这部影片在时空的处理上
也是非常独特的。我指的并不是那种所谓的时空交错。时空交错的问题,只要思想
通了,做起来不是很困难的事。费里尼在这里有一个在统一时空里的独特处理。夜
间,吉多在服务台和他在罗马的妻子通完电话以后,漫步走向右边的小客厅。远处
传来弹钢琴的乐声,他注意到在背景上那个曾引起他注意的女人正在打电话。然后
他到了小客厅,他的一个朋友的年轻妻子靠墙坐在地板上,她那年老的丈夫在弹钢
琴。摄影机一直在稍稍在吉多的前面跟移,这时听见那个女明星的声音“晚上好!
”就在这时,摄影机随着那声音赶在吉多之前摇到前景的那张长沙发(吉多已被排
除在画外),那女明星的手在椅背上滑进画内,接着摇成她的头部的近景,她一边
在跟导演说话,一边把头从右往左转,然后伸出手来握住从画左下入画的吉多的手
。接着又把吉多的手排除在画外,跟着站起来的女明星向右走,绕到沙发的后面,
跟吉多要他的帽子。切。吉多把帽子摘给她。导演通过女明星的头部动作及视线向
观众暗示吉多正从画外左侧起向前来。别忘了,这个镜头是1961年拍的。二十几年
后,好莱坞电影儿里才出现了类似的空间处理。
    美国电影在本世纪初出了几位象格里菲斯那样的天才的先驱者,但是后来就忙
于争夺专利权,打官司,然后又搞流水线的工业生产,从生意经的安全系数出发,
他们不再搞什么创新了。欧洲电影搞出来的创新如果具有票房
    价值,好莱坞就拿过来。没有票房价值的就不要。这样更保险。所以有一个时
期他们非常害怕先锋派,把搞先锋派的人视为洪水猛兽。这是由生意经决定的。也
就是说,好莱坞是二道贩子。我始终不明白,为什么我们喜欢二道贩子的东西,而
对头道贩子的东西却不感冒。费里尼这样的空间处理是在十几二十年后,当美国观
众主要是通过电视节目和艺术影院或录象带,开始熟悉这些欧洲影片,并接受了欧
洲电影的表现手段之后,这时好莱坞才在自己的影片中这样来处理空间。或者可以
这么说,好莱坞并不保守,只要有票房价值,管你什么先锋派不先锋派,它一定抢
先使用。如果没有票房价值,艺术性再高它也不屑于理睬。有趣的是,瑞典电影大
师伯格曼的影片最初在美国是作为黄色影片在艺术影院中放映的。 具体地说,欧
洲故事影片所使用的视听语言不是好莱坞所采用的那千篇一律的叙事成规:三镜头
法,也就是在中国演变成“谁说话镜头给谁”的那种拍法。那是好莱坞900句。中
国许多导演把那看成是“语法”,那是错的。我们研究视听语言的时候,首先要搞
清楚一点,也许看影片时就会明确许多问题。如果以讲故事为主, 好莱坞电影儿是
以讲故事为主,娱乐片大多以讲故事为主,那么它的手段,也就是用光和声体现出
来的时间和空间(即故事结构)就从属于讲故事。当一部影片的时间和空间的处理
都从属于故事的发展时,再奢谈什么什么人物性格,那就是瞎扯了。在以讲故事为
主的影片中,人物只不过是用来促进故事发展的触媒剂。在娱乐电影中的类型片中
的人物更是定型的。如果影片以人物性格为主,艺术片大多是表现人物性格,性格
的冲突和发展,那么它的时间和空间就从属于人物。《八又二分之一》的时间和空
间很明显地就是从属人物。
    吉多的妻子在展览会上和她的丈夫相遇的那个段落的摄影机位的调度也是象舞
蹈一样地流畅,因为调度比较复杂,在这里很难用文字描鸪隼础?br> 这部影片的
摄影师第.凡纳佐(DI VENANZO)可以说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主要摄影师。
维斯康蒂的《沉沦》(1942,号称新现实主义的先声)和《大地在波动》(1948)
,罗西里尼的《罗马,不设防的城市》(1945)、《游击队员》(1946),德.西
卡的《米兰的奇迹》(1951);安东尼奥尼的三部曲的后两部:《夜》(1961)与
《蚀》(1962)。他为费里尼拍的彩色故事片《朱丽叶精灵》里用色彩的变化来表
现女主人公的成熟过程。凡纳佐对光的处理不那么明快,评论家们认为,他的调子
更适合于安东尼履岬?br> 影片。大概最体现出他的风格来的影片是安东尼奥尼的
《呼喊》(IL GRIDO,1957),这部影片于五十年代曾在我国公映过。 顺带说一
句,这部影片在意大利放映时并不卖座,没有收回成本。但由于它在威尼斯电影节
上获奖,因而有可能在世界各国公映,才收回的成本。要知道,一般来说,在每个
国家的观众中愿意看艺术影片的人最多只占5%,新德国电影在德国不受欢迎, 第
五代在中国不受欢迎,这都是很正常的事。

--

        ┌────────────┐
        │ To Return To Innocence │
        └────────────┘

Coral:To Retrun To Innocence!!!!!   一个人在途上.....慢慢寻觅自游感觉........

※ 修改:·Coral 於 Nov 16 23:43:12 修改本文·[FROM: 61.144.235.39]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61.144.235.39]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