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bluething (曾经此时的代价), 信区: Film
标  题: 樱桃的滋味——永恒的失意救赎ZZ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Wed Nov 27 20:08:39 2002), 转信

      《 樱桃的滋味》The Taste of Cherry/Tam e Guilass,是伊朗导演阿巴斯
1997年的作品,表达了导演在"限制和自由的矛盾中"形成的对生死的看法。影片因
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和哲学思考,在世界影坛引起轰动

影片的主人公巴迪,一位面色阴郁的中年人,似乎再也无法找到一个继续活下去的
理由,于是自然的,他选择了死亡,在生命的列车抵达终点之前提前下车。虽然他
做出了这个选择,但他并不是个草率的人,这从他对身后事的考虑上可以看出。他
想到死后要么是亲人收尸、敛葬,这对他们来说或多或少要造成痛苦,起码是不安
;要么曝尸野外,让没有头脑的低等动物果腹。这些巴迪先生都不愿意,于是他为
自己的死亡做了一个异于常人的安排:在一棵樱桃树下挖个坑,前一天晚上吞下大
量安眠药,然后到坑里躺下,第二天早晨,让人来到坑边叫他两声,若仍能回答,
则将自己救起;若悄无声息,不管睡得太沉或真的死去,则用20锹土将其掩埋,然
后这个人就可以得到巴迪先生留给他的20万里亚尔(伊朗货币单位)。所有的计划
都很周密,--包括用多少锹土。现在巴迪先生只要找到一个帮助他完成计划的人,
于是他开着汽车在茫茫人海中寻觅。影片就从这里开始?

    主人公开着汽车寻寻觅觅,这在阿巴斯的影片中不是第一次,《生命在继续》
中主人公也开着车不停询问路人两个孩子的消息,他担心他们在地震中丧生。两部
形式上类似?quot;汽车电影"在主题上却恰恰相反,《生命在继续》主人公寻找的
是生的希望,而《樱桃的滋味》中这位巴迪先生却在寻找死的希望。他为什么选择
死亡?影片没有说。作为电影导演,基亚罗斯塔米尊重主人公的自由意志和隐私:
他没有进入主人公的寓所里拍摄,没有试图探究主人公到底是出于什么原因而打算
自杀,在没有对其行为动机做出判断的情况下就赋予了他选择死亡的权力。他解释
说:"在上帝和社会准则看来,选择死亡是人类能够拥有的唯一特权,因为我们生
命中的一切在我们出生时几乎都已注定:我们的出生日期和地点,我们的父母,我
们的家,我们的国籍,我们的文化……"可是人无法选择自己的出生,这一最初选
择的不自由是决定性的。你可以自由地呼吸空气、享受阳光,拥有后现代工业文明
创造的一切便利。从出生到死亡,你在这段或长或短的时间内,可以在所处制度的
许可下"自由"地生活,凭自己的意愿选择朋友、婚姻、工作等等,可是这能说明在
出生之外,我们就是自由的吗?答案是否定的。决定性的不自由揭下了这一切"自
由"的虚伪面具,--从一开始,我们就是生命的奴隶。我们强调的种种"自由"不过
是排解无奈、掩饰绝望的自我安慰。这其中最具欺骗性的就是,我们可以自由选择
死亡。--如阿巴斯为我们虚构的故事。阿巴斯把这个假设做到了极致,主人公巴迪
是一个为死而死的人--没有过去,我们不了解他的出生,以及他出生后的所有事情
。一个没有过去的人我们才能认可他的自由,--阿巴斯没有再好的选择了。但即使
这样一个人,他也无法自由地选择死,否则他何必为安排自己的后事而大费周章?
所以与其说他是在寻找一个助他完成自杀的帮手和见证人,不如说他需要一个沟通?
者--一个对他的行为做出评价的人。

  这样一来,不由得人们对他的死亡动机产生怀疑,而且阿巴斯还或隐或显地强
调着这些疑点。影片开始的约十分钟里,巴迪开着车在一个劳务市场内转悠,很多
急于寻找工作的人上前搭讪,他一一回绝了。按理说,这些人应是他的首选,他们
只看重工资,不会计较干什么。巴迪却不找他们,那么他找了些什么人呢?一个士
兵,一个神学院学生和一个博物馆标本制作师。仍是个孩子的士兵被巴迪的想法惊
呆了,显然他认为巴迪疯了,所以在惊恐中逃之夭夭;接下来是神学院学生,如果
巴迪真的要找个自杀的帮手,那么他的这个选择是错到家了,伊斯兰教禁止自杀,
他却找一个《古兰经》的虔诚捍卫者帮自己自杀,结果可想而知;最后的标本制作
师更像一位哲学家,他说的道理虽浅显,但足以拯救巴迪濒临绝望的心灵,听听他
的话,每一句都打动人的心灵:

  "你感到绝望是吗?你不想再看看黎明时分金灿灿的太阳吗?你看到过月亮吗
?你不想再看看星星吗?你想闭上自己的眼睛吗?另一个世界的人还想到这个世界
上看看呢,你倒想跑到另一个世界去!……你不想再喝点儿泉水吗?你不想用这水
洗洗脸吗?……夏天有夏天的水果,秋天有秋天的水果,春天和冬天也都有那时的
水果。没有一个做母亲的能够为自己的孩子把如此多的水果都储存在冰箱里,做母
亲的为自己的孩子做的事情不会像神为他的造物做的事情那么多。你想否定一切吗
?你想放弃一切吗?你想放弃樱桃的滋味吗?别这样,我是你的朋友,我求你别这
样!……" 面对这种心灵的沟通,主人公脸上死亡的忧郁不再那么浓重,他开始注
意夕阳的美。在他仔细地量了体温,特意加了外套,坐着出租车--注意,他曾许诺
将钱放在自己的车上,让掩埋他的人带走,而此时却乘出租车去,如果不是骗局,
那么只可能是他已经改变主意了!--来到自己的"坟墓"中躺下,在闪电的刹那照射
下,巴迪的眼睛里闪烁着晶莹的泪光。之后长时间的黑画面,导演将思考的时间留
给了观众,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去猜测巴迪的选择。其实一切都很清楚,谁都不愿放
弃樱桃的滋味,不愿放弃如樱桃般甘美的生活。这应当是巴迪,还有我们,所有人
的选择!

  我们认同作为个人有选择死亡的自由,仅此而已,因为这件事情的可操作性极
低。自从我们被动地出生,作为一个生命体存在于这世界那一刻起,死亡就在某个
地方等待我们。种种生存体验和个人历史将死亡的意义解释得很特殊,人们更多选
择回避,而不是坦然面对它。即使像巴迪先生这样可以忽略其历史与身世的人也无
法自由地行使结束生命的权力。阿巴斯的意图是想说明,所谓"自由"地选择死亡只
存在理论上的意义。多么令人绝望的结论!阿巴斯说有人笃信,自由选择死亡的刹
那生命从此为自己掌控,在瞬间得到永恒。事实却令人失望…?quot;我们隐约看见
存在主义的幽灵在阿巴斯的话里闪现。因为出生,我们有了选择死亡的权力,又恰
恰因为出生后的经历,我们努力放弃这个权力。这个悖论使我们陷入永恒的绝望。
我们可以是悲观主义者,但活着不能没有希望。怀着这样想法的阿巴斯用一颗樱桃
将我们从这永恒绝望中解救出来。

  其实我们身边有些很简单的东西,就可以洞穿人生的无奈,比如阿巴斯的这颗
"樱桃"。樱桃之轻与生命之重,因着阿巴斯的诗意想象而联系在一起,令人产生无
限遐思,他将浓浓的人文关怀借着这种神奇水果的清甜甘美沁入每一位观众的心里
。阿巴斯借助其风格独具的镜头语言、影像画面和视听元素完成了这一想象。

  使用长镜头拍摄的全景画面一直是阿巴斯的偏爱,在一个长达4分钟的静止长
镜头中,巴迪的车在环形的盘山公路上缓慢移动,画外传来那位标本制作师苍老的
声音,仿佛来自天际。山路的意象一次又一次不断盘旋着出现在我们眼前,或许人
生就是这样漫长而痛苦,但阿巴斯觉得我们不该因此而放弃,即使一条路不通,还
可以再有选择。这个镜头结束前,老人将巴迪引上另一条路,巴迪说:"我不认识
这条路。"老人说:"可是我知道这条路,它更长,更美好,也更漂亮。我在这个沙
漠里已经摸索了35年了。"这位历经生活沧桑,睿智而善良的老人将巴迪引向了新
生之路。在这个场面-段落镜头里,所有元素都被我们尽收眼底,我们欣慰地看着
巴迪转向了一条"更长更美好"的路,--生命在继续。在拍摄这些大全景画面时,阿
巴斯极讲究构图的层次,光影的和谐,如影片即将结束时的一个大全景镜头,后景
是美丽的落日和夕阳下宁静安详的城市,前景是主人公巴迪,他的脸上不再有死亡
的气息,而是深深的对生的眷恋。整幅画面稳定细腻,像一幅超现实主义的绘画,
体现导演兼具了画家的敏感和诗人的气质。

  整部影片的四百多个镜头,只有最后的  十几个镜头我们才看到花朵的五颜
六色,树木草丛的郁郁葱葱,而这些大自然的本真色彩在这之前都被阿巴斯用滤镜
滤去,只有一片灰黄,这种令人压抑窒息的主观色彩与主人公一心求死的灰色心境
相得益彰,令人叫绝。

  影片的最后几个镜头里,导演阿巴斯不可思议地出现在银幕上。这段用手提摄
影机拍摄的粗糙画面仿佛是阿巴斯给自己电影的签名,同时也是在提醒观众,"永
远不要忘记我们正在观看的是一部影片。即使在看似非常真实的时刻……"--又一
个阿巴斯式的狡黠。

声音,仿佛来自天际。山路的意象一次又一次不断盘旋着出现在我们眼前,或许人
生就是这样漫长而痛苦,但阿巴斯觉得我们不该因此而放弃,即使一条路不通,还
可以再有选择。这个镜头结束前,老人将巴迪引上另一条路,巴迪说:"我不认识
这条路。"老人说:"可是我知道这条路,它更长,更美好,也更漂亮。我在这个沙
漠里已经摸索了35年了。"这位历经生活沧桑,睿智而善良的老人将巴迪引向了新
生之路。在这个场面-段落镜头里,所有元素都被我们尽收眼底,我们欣慰地看着
巴迪转向了一条"更长更美好"的路,--生命在继续。在拍摄这些大全景画面时,阿
巴斯极讲究构图的层次,光影的和谐,如影片即将结束时的一个大全景镜头,后景
是美丽的落日和夕阳下宁静安详的城市,前景是主人公巴迪,他的脸上不再有死亡
的气息,而是深深的对生的眷恋。整幅画面稳定细腻,像一幅超现实主义的绘画,
体现导演兼具了画家的敏感和诗人的气质。

  整部影片的四百多个镜头,只有最后的  十几个镜头我们才看到花朵的五颜
六色,树木草丛的郁郁葱葱,而这些大自然的本真色彩在这之前都被阿巴斯用滤镜
滤去,只有一片灰黄,这种令人压抑窒息的主观色彩与主人公一心求死的灰色心境
相得益彰,令人叫绝。

  影片的最后几个镜头里,导演阿巴斯不可思议地出现在银幕上。这段用手提摄
影机拍摄的粗糙画面仿佛是阿巴斯给自己电影的签名,同时也是在提醒观众,"永
远不要忘记我们正在观看的是一部影片。即使在看似非常真实的时刻……"--又一
个阿巴斯式的狡黠。

  一部好电影的魅力在于意味的不可穷尽和气韵的无法言说。对于《樱桃的滋味
》,我们只能说:阿巴斯“樱桃”,在这干枯冷漠的世界散发出的清香无可抵挡;
阿巴斯的电影,使我们在永恒的绝望中得到救赎。

--
      小楼连苑横空,下窥绣毂雕鞍骤。朱帘半卷,单衣初试,清明时候。破暖轻
  风,弄晴微雨,欲无还有。卖花声过尽,斜阳院落,红成阵、飞鸳甃。
      玉佩丁东别后,怅假期、参差难又。名缰利锁,天还知道,和天也瘦。花下
  重门,柳边深巷,不堪回首。念多情,但有当时皓月,向人依旧。?

※ 修改:·bluething 於 Nov 27 20:13:01 修改本文·[FROM: 192.168.72.110]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72.110]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