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bluething (快乐的代价), 信区: Film
标  题: 水木丁看电影之无量光明ZZ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Sat Nov 30 10:50:34 2002), 站内信件

水木丁看电影之无量光明

2002年06月25日10:05:39 网易报道 清水

    前两天和几个朋友聚在一起看电影。看的是伊朗导演阿巴斯的《生生不稀发。
那一天我去得晚了。到了朋友家的时候电影已经开演了几分钟。影屏上满是废墟和
灰尘。男人架着一俩黄色的轿车离开城市,后座上做着的是他的儿子。

  先看过电影的朋友于是和我解释,这是1991年伊朗大地震后,阿巴斯回到当年
拍摄电影的地方,去寻找那个在《何处是我朋友家》里为了朋友不惜遭受责骂的小
阿默,(小演员住的村庄也是灾区)。于是突然就想起了那孩子碧蓝的有些忧郁的
蓝眼睛。瘦小却坚定奔跑在山陵间的身影和跪在窗前写作业的样子了。那天晚上,
他终于没有成功的把作业本交还到朋友的手里。那一阵大风突然把窗帘吹乱。他看
见了妈妈在庭院里收衣服。狂风把庭院里的树叶卷起。然后他决定做一次枪手。


  四年后另一部电影因为一场地震而诞生。当阿巴斯架上摄像机重返去科可的路
的时候,一路上是失去亲人的人们和没有尽头的废墟。导演和儿子不断的听人们讲
述着大难逃生的经过。看人们在废墟中寻找毯子。水壶。看人们在废墟上重新开始
生活。而整个的这个电影的情节也是和上一部一样的简单。从头到位都不过是讲述
了一个寻找男孩子的过程。

  这是两部情节推进十分缓慢的电影,也许一些观众会觉得他是枯燥并且不知所
谓的。然而对于阿巴斯来说,引领着观众去探求事情最后的结果似乎并不是他最终
的目的。而他对人性的大的关怀也几乎被他抽丝剥茧的淡化在一个个看似漫不精心
的平淡无奇的镜头里。这样的一个电影有时看上去甚至是冷酷的。比如在生生不息
里,你甚至是看不到一滴眼泪。除了一个老女人爬在导演的车前诉说自己一家十几
口都在地震中死去。只剩下她孤苦伶仃一个人的时候。你可以从她那张苍老的脸上
看到痛苦。然而她也依然没有哭。导演并没有给她这个机会。男人坐在车里。用一
种近乎冷漠的表情注视着车窗外这种快要流泪的脸。然后把车开走了。

  但是我们应该知道导演并不是冷漠的人。如果他冷漠。他就不会冒着危险开车
驱往一个边远山区去探望一个已经和他毫无关系的十二岁的少年。而他在路上碰到
的一个个相识不相识的伊朗人也不是麻木的人群。虽然他们是那么坦然的述说自己
的苦难。述说失去亲人的过程。怎样在一家十几口死后的第二天在一个用塑料布搭
制的帐篷里度过新婚之夜。然而正是这样一群如蝼蚁般生存的人们。他们没有放弃
活着的希望。平静的接受所有的苦难。没有丝毫的怨言。他们依旧期待着世界杯的
比赛。孩子们为之打赌希望赢得一双袜子。在葬礼上讨要死者的马桶回去给活着的
人继续使用。这大概就是一种生命的光芒吧。阿巴斯并没有把他很明确的指出来给
所有人说明。而是把这道光芒藏在无数的残垣断壁的后面,藏在每一张平静的脸的
后面。淡淡的照亮着黑暗的前方。

  真正的痛苦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而痛苦的级至就是平静。坚强也是不用表
达的。真正坚强的人往往会选择沉默。我想阿巴斯的作品的绝妙之处也就在于这里
了。他好似什么都没表达。却又说出了他想说的一切。就像何处是我朋友家里的小
男孩阿默。在整个片子都是灰蒙蒙的阴郁的色调下。人们却不会感到压抑。因为小
男孩本身就是一盏在黑暗中微微闪烁着人性光芒的小小的灯火。他话不多。但他的
实际行动却时时显露出在冰冷的世界中充满着对朋友的无私的关怀和爱护,他那双
清澈的蓝眼睛里透露出来的一份对大人世界的宽容和忍耐。让人看了甚至有一丝心
酸的感觉。阿巴斯就是这样把一束光芒藏在了故事的后面。让观众随着小阿默坚定
不移的脚步一起去感受孩子这一份默默的温情。

  也许到这个时候。我们才能够体会到做在车里的男人。为什么面对那么巨大的
苦难会平静如常。为什么不肯给那个痛苦的老人一丝的安慰了。除了沉默,我们还
能说些什么呢?同情和怜悯在此时显得是多么的可笑。任何置身与苦难之外的旁观
者的任何语言都是苍白无力的。阿巴斯正是明白了这一点,才选择冷漠的吧。他把
他对这个世界的一片关怀之情也隐藏在他的电影后面了。不易察觉。但却是最深沉
,最真诚的。

  这让我想起前一段看过的一个电视剧。那故事里有一个唐朝的双目失明的公主
,她和她的母亲被一起打入冷宫。母亲终于改变了年轻时愤怒和不平的性格,最后
学会了平静和隐忍。开始一心向佛。一天。从未见过光亮的公主问母亲,你天天念
阿弥陀佛。那阿弥陀佛到底是什么意思啊?母亲回答说。那是无量光明的意思。


  无量光明,这应该就是我对阿巴斯电影之所以打动我的心灵的最好的解释了。
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东方人的宗教,东方人的思想终究是有一些相通的东西的。但我
也想,伊朗这个深受苦难的民族对待苦难的那份韧性和坚忍,也是世界上所有其他
真正饱受战争,天灾,政治各种种各样苦难折磨的人们,生生不息的坚持着活下去
,并且快乐的活下去的共同特性。这才是阿巴斯的电影打动了那么多不同肤色,不
同种族的观众的原因吧。因为说到底。人性还是相通的。当看到那个在山顶上架着
电视天线的男人说很平静的说一家几十口都死光了。但世界杯还是要看的时候。当
看到导演那辆破旧的黄色汽车终于冲上了山坡的时候,当老师最终轻拍小阿默的朋
友的头并且说好孩子的时候,当小阿默和另一个孩子的小黑点一样大小的身影在远
方的山岭上缓缓移动的时候。(这个可爱的孩子还活着。。。。那么我们也许可以
说我们看到了佛说的那束光芒了。

  佛说:阿弥陀佛
  附电影简洁:何处是我朋友的家

  1987年阿巴斯拍摄了一部第一次为他带来国际声誉的影片《何处是我朋友的家
》,在这部只有90分钟的电影里,已经依稀可以看到阿巴斯后来一直醉心的写实风
格:简单、自然,在情节与纪录之间游刃有余,凭着那份扑面而来的纯真感动每一
位观众。
  8岁的小主人公阿默错拿了同桌同学的作业本,如果同桌因此而交不出作业,
他会被老师责骂,于是阿默毅然拿起错换的作业本跑去很远的地方找他朋友还给他
。阿默几经艰辛都找不到他朋友的家,夜幕降临了,最后的希望也泯灭了,回到家
的时候夜已深了,他决定做一回枪手帮他朋友做作业……阿巴斯在一个小村庄里找
到了这个非常可爱的孩子拍了这部纪实风格的影片,1991年,那个村庄发生了地震
,阿巴斯惦记着那个小男骇,便驱车回去找,他也把这一寻觅过程拍摄下来成为影
片《生活在继续》;1994年阿巴斯再次重临那个村庄,拍摄了《橄榄树下的情人》
,三部影片合称“村庄三部曲”。



  在伊朗电影严格的审查制度之下,许多题材都受到苛刻的规定,在这种情况下
,电影人们只好纷纷拍一些儿童片,以儿童的眼光去折射大人的社会,同时歌颂儿
童身上人类最初最美好的品质,比如这部《何处是我朋友的家》,小主人公为了同
学不受责骂,宁愿自己吃苦,他身上体现出的责任心恰恰与那些在大人世界里的自
私成了鲜明的对比。

  生活在继续 (《生生不息》)
  1991年,阿巴斯拍摄的电影《何处是我朋友的家》里面那条小村庄发生了地震
,阿巴斯惦挂着电影里面那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安危,带着儿子驱车重访旧地寻找那
个小男孩的下落,并据此拍摄成电影《生活在继续》。在这部散文笔触一般细腻轻
灵的影片里面,阿巴斯用类似公路片的手法记录了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在一片颓垣
败瓦的废墟之中,既表达了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也歌颂了在破碎家园上坚毅不屈
的人们,“死者已矣,但生者还需要活下去”。影片同时也试图对灾难和生命反思
,甚至念及自己的艺术作品并不能带给人们什么最直接的好处而进行一番自嘲。




  该片与之前的《何处是我朋友的家》及之后的《橄榄树下的情人》组成“村庄
三部曲”。


--
      小楼连苑横空,下窥绣毂雕鞍骤。朱帘半卷,单衣初试,清明时候。破暖轻
  风,弄晴微雨,欲无还有。卖花声过尽,斜阳院落,红成阵、飞鸳甃。
      玉佩丁东别后,怅假期、参差难又。名缰利锁,天还知道,和天也瘦。花下
  重门,柳边深巷,不堪回首。念多情,但有当时皓月,向人依旧。?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61.144.235.41]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