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reget (能说的痛不是痛), 信区: Film
标  题: [转帖]写给张艺谋导演的信:你把我们想得太简单了(全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Wed Dec 25 16:43:00 2002), 站内信件

 http://ent.sina.com.cn 2002年12月23日10:44 新浪娱乐
  作者按:昨天,我在《京华时报》上刊登了《写给张艺谋的一封信——你把我
们想得太简单了》(人民网《京华时报》22日文娱酷评版),引起了一定反响。因为
本报版面篇幅的缘故,编辑做了大量删减,特别是帮张艺谋重编《英雄》这一段落
,现将原文授权新浪发表,在期望大家指正的同时,也想把编辑删去的我对张艺谋
导演的诚意再次表达。全文如下:
  张导演,你好!
  在人民大会堂看完《英雄》,我就想给你写这封信,因为我很惊讶这部影片远
没有期望的那么好。最近,你通过北京某报为北京同行的采访而怒发冲冠,同时也
涉及到了本报刊出的由我采写的一位兄弟媒体的记者在首映式上磕睡一事,你澄清
说那是纯属虚构,所以,这封信是不得不写了。选择这个时候写,主要是更多的人
现在已经能看到这部影片了,这封公开信,也就不会落入个人情绪发泄的狭隘,希
望是供公众参考的声音。

  [曾希望《英雄》是《出师表》]

  你开拍《英雄》之际,正是我走进《京华时报》做一名文娱实习记者之时。记
得当时编辑主人对我说:“只要你写出《英雄》的拍摄花絮和剧情,就很快给你转
正!”关于《英雄》的拍摄消息,竟然能让一名娱记很快缩短取得被认可的资格,
这一魅力缘自你本人的名望。的确,我是看着你的电影长大的,从《红高粱》到《
幸福时光》,随着国外电影碟片阅读的增多,你的影片深深留在我脑海里的只有《
秋菊打官司》和《活着》,因为,长大后,我在《红高粱》《一个不能少》里看到
了两部日本和伊朗影片的影子。但你毕竟是我国最知名的导演之一,对于你的每一
个消息,我都密切关注而且高度期望,当然,为了成为一名合格的娱记,我没有赶
到敦煌刺探《英雄》军情,主要怕打扰你工作,几个月后,我凭着自己的苦干,从
实习记者转成正式记者。

  可惜,作为娱记,我没有这个荣幸首先得知《英雄》在深圳首映的消息,但是
却看到了尚可先生的影评《辞向《英雄》的一剑》,他的观点很犀利,但我根本没
有看重这篇评论,因为我当时根本不知道《英雄》的故事,更没有看到电影文本,
我只相信自己的眼睛。

  尚可的观点就是《英雄》的主题是背离武侠的,在先进文化的前进道路上,影
片是武侠反叛的坚守还是思想倒退的反动?而对于这个问号,我也是不屑的,因为
现在我们已经走进了一个多元的先进文化时代,我们不可能要求我们的艺术家都是
走在时代前列的精神贵族,我们只要他们的作品真诚就行。心若真诚,其言必善,
也会用最合适的艺术方式去表达他的思想的真诚,也必然会感染大众。象古代有很
多宣扬封建忠君思想的作品,其主题无疑是腐朽落后的,但这并不能掩盖其本身的
艺术性和震撼人心的力量,如诸葛亮的《出师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鞠躬尽瘁和
赤胆忠心,至今仍令人唏嘘慨叹不已,它的艺术性已经完全突破了原有思想的局限
,成为能够涤荡人们心灵的不朽精品。相反,也有一些所谓的艺术品,其思想性也
许无比正确,但由于其作者的功力不足,手段脱离生活,根本无法让人信服,更无
法达到感人至深的效果,因此注定成为垃圾。(此处抄自新浪论坛,因为我同感)

  所以,我不相信尚可,但在看过两遍李冯执笔的《英雄》小说文本后,我开始
动摇了。同时,我看到了戴方先生的《《英雄》是只纸老虎》书评,有认同。说实
话,小说《英雄》中无疑表露出“君王圣明,逆者当诛”的主题,李白的十步一杀
的侠客风范的确被阉割了。但我还是对电影《英雄》充满良好的希望,因为我宁可
相信是李冯的文笔有问题,因为我开始希望电影《英雄》是诸葛亮的《出师表》。


  [《英雄》为什么没感动观众]

  《出师表》的不朽在于真诚,在于真情。电影《英雄》在刺秦的豪情中,还有
梁朝伟、张曼玉扮演的残剑和飞雪的一段缠绵爱情。如果说,豪情被主题的质疑蒙
上阴影,那么起码男女爱情还是一片足以催泪的纯净蓝天。另外,对于这两位演员
,我是有着极大的偏爱的,因为他们的表演可以化腐朽为传奇,但我在人民大会堂
的首映中,我竟然首次没有被他们的表演打动,而且他们越往后演我越觉得他们造
作,最后张曼玉的那一声悲吼,却让我莫名烦躁,为什么?为什么我能对《英雄》
抱有的最后一丝感动的底线都崩溃了?我觉得,是你讲故事出了问题。

  《英雄》曾透露其最大的特色是借鉴黑泽明《罗生门》的叙事结构,即秦王与
无名各执一词,展开两个版本的故事,最后再道出真相。有人借此以抄袭模仿之说
对你进行质疑,你的文学顾问王斌非常潇洒地回答媒体,说《罗生门》叙事模式是
继传统叙事模式后的第二种传统模式,只是大家一直在用第一种叙事模式,而第二
种却鲜用,如果说《英雄》是抄袭模仿《罗生门》,那么天下所有故事都在模仿中
产生。看完影片,我只能说王斌说对了一半,而且对他的诡辩水平至今充满敬意,
因为,《罗生门》的确开拓了电影叙事的第二种模式,但《英雄》连抄袭模仿都谈
不上,根本没有就没有把握住这第二种叙事模式的艺术本质所在,而是一种矫情的
胡搅蛮缠。

  在家庭VCD、DVD流行的今天,我们普通的城市观众对《罗生门》甚至伯格曼的
片子也都有观摩,《罗生门》通过三个人的不同角度的不同叙述,把一个奸杀事件
的人性力量,在多视觉中矗立,成为经典。受这一经典影响的还有近年的一部流行
电影《罗拉快跑》,罗拉车祸的三种可能,把都市人的焦虑一览无余。如果我们把
《罗生门》《罗拉快跑》归为第二种叙事模式的典范,不难总结出这种叙事模式的
特点:首先,这种模式的假设是合理并列的,这种假设是基于一个确定事实,比如
罗拉车祸、妇女奸杀,在讲述这三种并列的假设故事的同时,故事的结局肯定是开
放的,留下余味无穷,成为这种叙事模式的魅力所在。但《英雄》恰恰不是这样。


  《英雄》故事是一个刺秦的过程,必然有一个戏剧化的结果:无名提着残剑、
飞雪、长空的命物来求得秦王十步接近的机会,以完成十步一杀的壮举,不管此时
他究竟想不想再刺秦,但他要秦王知道天下重托。在赢得十步信任过程中,无名和
秦王开始讲故事,无名两个,秦王一个,都是假的,直到最后无名才说出真相。应
该说,《英雄》只是讲述了离真相越来越近的三个假故事,是递进的关系而不是并
列的,是完全被最后的真相推翻的,而不是余味无穷的开放式结尾。

  把这个问题说清楚,对于残剑与飞雪的爱情为什么不能打动人这个问题,就会
迎刃而解。我们在银幕上第一次看到这对恋人是在红色谎言中,这个谎言很快被无
名和秦王推翻,而且说得更加高明,但最后,两个故事又在“你把残剑想得太简单
”的感喟中推翻,有一个寓言叫“狼来了”,当无名说出残剑飞雪爱情的真相时,
当无名死后,这个真相发展到飞雪的那声悲吼的高潮时,我们的观众已经被一次次
“狼来了”的印象麻木了,因为残剑飞雪那红色的性谎言是他们留在观众心中的处
女印记,人心就这么势利,总是难忘第一次,我们再也不相信残剑飞雪爱情的真实
版本是可信的了。所以,除了天下和平的主题外,《英雄》唯一能打动观众的爱情
火花就没有燃起,所以,当首映式后,我听到那位女记者说自己都看得睡着了,对
此我毫不怀疑,但没想到你会对此发怒,那是后话。

  [我想帮你改《英雄》]

  说实话,我想帮你改《英雄》,在保持原片所有人物不删减的前提下,请你这
样说故事:

  赵国城外,白色的飞雪与受伤的残剑对恃,因为彼此太真的爱情,因为等待无
名刺秦的结果。

  远处书法馆的长者手执黄旗,如月报无名刺秦失败。

  秦皇宫墙,乱箭中不倒的站立的人像,这是无名最后的刺客姿势,他的尸体被
秦将士抬出,厚礼。

  这时,飞雪拔剑与残剑同归黄泉,如月悲痛,她只身一人独闯秦宫刺秦,欲为
四位侠客报仇,但寡不敌众,秦王下令见刺客如月。

  空旷的大殿上依然回荡着昨日无名刺秦的悲壮,一个君临天下的暴君,一个为
情为义的少女,他们对立而坐,十步之遥。

  秦王对她说:我不杀你,你长得象我的女儿,我想让你知道无名是怎样放弃刺
杀寡人的。

  如月大叫:不可能!

  她开始讲述无名第一次到书馆求字的情景,由此展开她眼里的四个刺客的故事
。同时,秦王也交叉讲述无名告诉他的四个刺客的故事,告诉她无名刺秦是如何放
弃的或者是必然失败的,秦王还向她求证残剑和飞雪的爱情,那是秦王向往的爱情
净土。

  如月可以代表评论家尚可先生关注的不朽的武侠精神,秦王可以充分体现封建
统治的顽固,现在公映的《英雄》故事可以作为秦王讲给如月听的其中的一个故事
,但如月不信,她说:如果主人残剑果真以和平的天下大义而忘却赵国和秦国的仇
恨,那么1937年日本军国主义屠杀中国南京百姓的历史仇恨,也要在世界和平的大
主题下忘却吗?

  当然我不会让如月在影片中说这样的话,但她和秦王一夜不眠。太阳升起时,
她始终没有相信秦王告诉她的无名会放弃刺秦的最后一剑,她也始终不相信秦王对
她说的统一中国的宏伟蓝图。

  秦王无奈,对她说你走吧!

  如月走出秦宫,生死不明,据说苦练武功继续刺秦未果。

  最后秦王实现了如月不相信的统一中国的政治理想。

  [英雄与狗熊只有一步之遥]

  应该说,看完你的《英雄》,我是极度失望的,因为你是一个较有名望的导演
,所以尽量把你的这部电影往良好的方向猜想,唯一可以找个理由吹捧你同时又不
让自己娱记身份掉价的说法就是,《英雄》是游戏电影的开山之作。因为你的《英
雄》象个放大的电玩游戏,人物符号化而非情感化,所以,这次《英雄》的人物造
型很快就被手机短信市场、邮票等后电影产品所采用,仿佛就是为后电影市场专门
设计的。但电影是否会走进电玩化的游戏年代?电玩游戏的本质又是什么?这种质
疑让我开始觉得那个游戏电影的吹捧首先没法说服自己。

  电影经过了百年的发展,这百年,每次科技的进步都没有影响它的存在和发展
,这是因为电影本质就是一种梦的感动与释放,写人的故事,说人的真诚,因为有
人,所以在电视、电玩等影象娱乐蓬勃发展的今天,电影仍旧生机勃勃,并沿着人
文关怀的指引,继续向前发展。

  电玩是什么?我想在这里就不赘述了,它是非常个性化的东西,决不会贴上什
么思想的图解。

  相比之下,你的《英雄》两边都不靠,没有了电影本身的感动,没有电玩参与
空间的个性,所以,游戏电影的说法立不住。

  我还想到了你反复说的关于《英雄》精美画面的特色,但看完全片,我根本没
办法按照这个特色为你吹捧。我以为,一位艺术家的自尊是建立在原创的基础,但
《英雄》的画面充满了很多影片的影子,尤其是特技,综合得最好的还是长空与无
名的棋亭那场戏,但之后的每场戏都是棋亭的重复,手法很简单(高速摄影加特技
特写)而且雷同,这很容易让观众产生视觉疲惫,所以,那位女记者在首映式上打
瞌睡,我觉得是很自然的事情,恰恰在今天(12月21日),这位女记者所在的北京某
报上,赫然刊出了在零点首映时,一位男观众昏然入睡打出了呼噜。另外,我不觉
得九寨沟那场戏拍得有多好,尽管你们拍得很辛苦。为什么《英雄》的特技不新鲜
?因为这样的东西,我们现在的观众看得太多了。

  综上所述,如果我继续在报刊上吹捧《英雄》,给《英雄》做一件皇帝的新衣
,那我也会很快会成为狗熊,没有了真诚,狗熊与英雄的确也就是一步之遥。

  [你的危机公关水平要提高]

  要说《英雄》成功,还是那句话:是市场运作的成功。来带成功的,还是我们
这些媒体,你昔日的名望,让我们不得不关注。我非常赞同你在北京首映记者见面
会的对媒体不同声音尤其是说《英雄》不好的报道的态度,非常客观和宽容,有了
你的鼓励,我才敢把那位女记者瞌睡的事实,写在了《京华时报》上,而且给那位
女记者加上了一句话:“是我太累了吗?”只有这句话,是纯属虚构的,因为我尽
量把她的瞌睡归结到她自己的健康原因,毕竟你是我关注的导演,张伟平、章子怡
也算是我曾经交流不错的朋友。我没有想到我的这篇报道传播后,更多的记者拿“
女记者瞌睡”来质问你,把你在上海弄得有点难堪。但我最没有想到的是,你面对
质问瞌睡的事件、面对何东关于打架的评论,而在广州体现出的反映,这个反映是
愤怒的,这个反映是与你在大会堂上的大度是背离的,要不是看到北京某报纸上的
白纸黑字,我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那篇报道说那位女记者迫于压力,跑到广州向你声明:她的瞌睡是我的纯属虚
构。因为涉及兄弟的关系,我已经不想评论她的行为。但我觉得你的态度让我失望
,比看到《英雄》没有预期好更失望。如果把《英雄》的报道评论看作一场游戏的
话,第一个发怒的就是没有自信的失败者,我很为你的危机公关能力惊诧,从对你
个人抱有的最后一丝好感出发,我宁可相信这是你为《英雄》设计的又一炒作,但
此举太不高明,有两篇网友的声音转给你看看:

  《从老谋子的"出离愤怒"看商品意识的缺位》

  作者:孤独的思想(新浪)

  我以为,电影作为一种精神产品,和其他的消费品并没有质的区别,观众就是
消费者,制片方或导演就相当于产品的制造商。在一个商品社会里,"顾客就是上
帝"是公认的准则,顾客对你的产品不满意,当然可以提出批评意见,哪怕有些批
评可能较为尖刻或偏颇,也不能认为是过分,更不能看成是"变态"和"敌意"的攻击
,因为商业社会还有一个信条"顾客永远是对的"。

  而老张虽然口口声声商业运作,打造商业大片,但从其面对批评的态度来看,
骨子里还是那种计划经济时代生产厂家唯我独尊的那一套,这是那个物资匮乏时代
的特有产物。

  面对批评,他不是虚怀若谷,认真反思自己的缺点,而是毫无涵养地反唇相讥
,与"上帝"对骂。要知道,在这个商品经济时代,如果一个生产厂家对顾客的意见
和需要置若罔闻,那么它离破产的日子也不远了!一个销售经理如果对顾客出言不
逊,那么他离"下岗"的日子也不远了!

  然而,我们的张大导演--精神产品的制造者,面对观众们对影片正常的质疑,
面对顾客对产品质量问题必须的咨询,他不是耐心的释疑解惑,反而"出离愤怒"了
!不仅怒斥"上帝"缺乏素质,说他们是出于对自己个人的"仇恨"和"挑衅",甚至不
惜上纲上线,硬说别人对电影本身的批评就是对"一个行业的不尊重"!

  哀哉!看来以后消费者维权的时候可要小心了,因为你们随时有可能被生产厂
家反控"污蔑整个行业"!

  更有甚者,他还有意识地把自己电影的成败与中国电影的成败划等号,仿佛别
人只要批评自己的电影就等于不支持"国货",就等于"媚外",就等于"缺乏民族精
神",就是"红眼病",就是"枪打出头鸟",就是"自己灭自己",甚而至于差不多就
等于"卖国"!

  我就不明白,张艺谋的电影就等于中国电影?这是是谁给的定义?张作为一个
艺术家,他的电影只能代表他自己的才华和成就,仅此而已,他某部电影的失败只
能代表他自己的失败,并不能代表整个中国电影的失败。

  其实,这种根本不敢正视批评,"拉大旗做虎皮"的做法,也恰恰体现了他本人
的极度心虚和对自己产品的极不自信。

  《张艺谋的逻辑》

  作者:解玺璋(新浪,节选)

  如果说睡觉也是对影片表达一种自己的态度的话,那么,这位记者选择睡觉,
我以为不能算错。而张艺谋不满意这位记者的做法,找机会发泄一下,也是完全可
以理解的。但张艺谋说的不够坦率,干嘛非说有“这么好的演员来演”呢?何不直
说有这么好的导演来拍呢?君不见,张导演威震天下,一个小记者诚惶诚恐都来不
及,居然还敢睡觉?不是找死吗?张导演的这番表白说得我们心惊肉跳,所以有这
样强烈的反应,是因为,他的这种逻辑,让我看到了一种久违了的东西,原以为早
就被打扫干净了,没想到还藏在张导演这儿,一不留神就露出来了。很多年前有比
较牛掰的人喜欢说一句话,叫做“反对我就是反党”;张导演则说,看我的电影睡
觉,就“是对整个电影事业本身都没有感情”。说的事儿不同,理儿却是一个,使
用的逻辑是一个。

  所以,张艺谋先生才在新闻发布会上看到了“敌意”,感到了“受辱”,才会
视别人的批评为“变态批评”。张艺谋先生真是洞若观火呀,真是明察秋毫呀,一
眼就看穿了你们“上殿”来的目的。可惜,这些人中竟没有一个是“残剑”或者“
无名”,悟出了张导演才是胸怀天下的英雄,在他面前,你们只能选择放下批评之
剑,否则就是“仇恨”,就“不是正常的文艺批评”。这是什么逻辑?这是强权逻
辑,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逻辑,是张导演提供给秦始皇的那个逻
辑。就因为他是一个胸怀天下的人,我们就可以不考虑天下那些被坑杀、被屠杀的
人的实际感受?只要他是胸怀天下的人,正义就在他那边了吗?他所谓的胸怀天下
的理想,还不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吗?它和“天下为公”的天下绝对不是一
个东西。这样一种历史观、英雄观、天下观,难道不应该适当地、严肃地提出批评
吗?如果张导演真是胸怀天下的话,那么他的心胸应该是非常开阔的,所谓宰相肚
里能撑船,应该能够容得下不同的声音。

  有媒体称,“张艺谋终于怒了”。我想,怒了要比不怒好,怒了的张艺谋才是
真实的张艺谋,才是从他自造的幻觉中走出来的张艺谋。而希望着普天之下都是“
残剑”、“无名”的张艺谋,其实是在自欺欺人。因为事实上从来也没有过什么“
残剑”、“无名”,坑灰未冷山东乱,历史上多的还不是造反的陈胜吴广、项羽刘
邦?所以,张艺谋怒了,说明他要放弃幻想,准备着迎接各种批评了。在这里,迎
接可能是认同,也可能是反驳,总之都是很好的事。张艺谋在人造的和自造的幻觉
中生活得太久了,他这一怒,也许会使得他能够走到外面来呼吸一点新鲜空气,无
论如何是有益于健康的。

  [请与时俱进和我们在一起]

  应该说,这两位旁观者的话很真诚,你可能在自我的温室立呆得太久,才有了
这次《英雄》的滑铁卢。出来走走吧!因为现在的中国文化界已经今非昔比,我们
更多的普通人对文艺作品的阅读、鉴赏的水平,已经随着视野的开阔,而更加真实
和客观,我们的眼里容不了一点虚伪的沙子,我们离巴金先生的讲真话的愿望越来
越近,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进步。

  借用你在《英雄》里的一句台词:你把我们想得太简单了!

  我们是谁?我们是对你个人充满希望的、同步接受当代世界电影艺术熏陶的热
爱电影的观众,我们是脱离了偏见和八股的新时代影评人,我们是不靠明星大腕的
施舍生存的新时代的媒体记者,我们是共同建设中国先进文化的劳动者!

  是的,我们没有宝马接送,每天在城市的地铁和公交车上感受每一份质朴的生
活热情!我们没有豪宅安生,但我们最大的快乐和财富就是发自内心的那份对生活
和艺术的永远的真诚!

  张艺谋导演,请认真学习“三个代表”的思想,与时俱进,创作出更能代表先
进文化的时代精神的中国电影!你始终在我们的目光里!我们的真诚永远和你在一
起!

  《京华时报》记者






--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61.144.235.41]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