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Weirdo (载上我的痴心妄想), 信区: Film
标  题: 贾樟柯访谈录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Fri Mar 21 17:03:15 2003), 站内信件


——--在街道大学校里

:[法国]夏尔·戴松
来源:法国《电影手册》1999/1

    △夏尔·戴松;▲贾樟柯

    △ 您是怎么搞起电影来的?
    ▲我先是学过一年美术,然后就进了北京电影学院学习,我选择的专业是电影理
论。

    △ 怎样才能进入这所学院?
    ▲要经过三轮考试,先是观看一部影片,写一篇影片分析,然后是进行有关电影
基础知识的考试,最后是写一个剧本。

    △您分析的是哪一部影片?
    ▲一部非常一般的中国影片,片名是《中国人》。后来老师告诉我说,我被录取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对这部影片做了很多批评。

    △ 考试时总是反映中国影片吗?
    ▲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但是,进入电影学院之后,我们也看日本电影,俄罗斯电
影以及西方电影。

    △为什么选择电影理论专业?您对学导演没有兴趣吗?
    ▲北京电影学院名声很大,由于导演系招生名额有限,而且竞争十分激烈,为了
保证能够考取,我就选择了这样一个人们不大感兴趣的专业。在电影学院,除了各个
系的专业课程之外,很多课程都是公共的。在公共课里,有关电影基础知识方面的东
西,我们什么都学一点,包括导演基础知识。在报考电影学院的时候,我就已经想当
一名导演了。

    △您一毕业就导演了这部影片,是吗?
    ▲其实,我在离开电影学院之前三个月就开始拍摄《小武》了,尽管这部影片不
是我学习期间的作业。我很高兴在离开电影学院之前就能开始拍片子。

    △这部片子是怎样制作的?
    ▲这是一部作坊式的低成本影片,是用16毫米胶片在我的家乡山西汾阳拍摄的,
影片中的人物讲的是山西方言。

    △看了您的影片,我感到非常高兴,为它的街道气氛、自然布景感到惊讶。长期
以来,我们已经看惯并很快厌倦了中国电影中的某种学院派倾向,这种电影往往被艺
术氛围所美化,投西方市场所好。您的影片与这种历史和制作方法产生了断裂。同时
,它也绝对没有在风格上听命于香港电影,尽管是利用香港资金拍摄的。这可以说给
中国电影带来了新的希望。
    ▲我希望能够这样,我28岁就能在中国开始拍摄影片,与其它几代人经历过的事
情相比,今天,不少事情发生了改变。

    △这部影片是在您童年时代的城市拍摄的,影片的主人公,也就是那个小偷的原
型是您认识的某个人吗?
    ▲在完成这部影片的构思之前发生了许多事情。起初,我并没想到要拍摄一部《
小武》这样的影片,只想拍一个表现一对年轻人共同过夜的短片。在拍摄这个短片之
前,我回到了家乡汾阳,此前我已经有两年没有回去了。回去后,我发现人们的生活
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我被自己看到的事情所触动。这就是我拍摄《小武》的缘由


    △您说的变化,是指某些社会阶层的边缘化,使他们走向轻微的犯罪。
    ▲我中学时的很多朋友都遇到了人际关系方面的纠纷,尤其是亲友关系方面发纠
纷。他们与父母发生着冲突,或经受着夫妻之间的危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已不象从
前。我发现,经济改革浪潮确实冲击到了社会的基层。这种危机普遍存在,不少人感
到失落,同时又在期盼着什么,相信会有某些事情使他们摆脱困境,我也处在同样的
精神状态中。我拍摄此片的初衷是想表明,在经济改革的过程中,在追逐金钱的过程
中,中国人失去了太多本来属于自己的东西。我编写了电影剧本,在征得那家香港公
司的同意之后,我就开始拍摄了。

    △影片全部是在自然背景中拍摄的吗?
    ▲是的,我坚持要这样做,因为影片的风格取决于这种选择。

    △中国电影给我们的印象可是习惯在摄影棚拍摄的。
    ▲自80年代以来,中国导演对在摄影棚里拍摄越来越没兴趣了。

    △但这不是陈凯歌和张艺谋的情况,他们两位是在西方最著名的中国艺术家……

    ▲他们俩都是天才导演,但是从90年代开始,他们的影片已经不是那么有趣了。


    △在您看来是因为什么?
    ▲我觉得,他们的生活离大部分普通中国人的生活状态越来越远。

    △影片结尾,小偷被铐在街头,被向过往行人示众。这时,观众看他的目光,与
影片中看热闹的人群看他的目光并不相同。
    ▲尽管影片在表面上看很平淡,很生活化,其实在构思和制作上是下了很大功夫
的。在结尾,我想把观众转换成"被观察的观察者"(observateur observé)。人们
最终发现自己处于小武的位置上了,与他的处境相同,感到非常不舒服。我想使观众
受到触动,以便每一个人都能反省自己,反省自己看待别人的方式,主要目的是使观
众审视自己,反观自己作为看客的心态,并以这种方式干扰观众。

    △您是怎样选择扮演小武的演员的?
    ▲王宏伟是我在北京电影学院上学时的同学,我认识他已经有很长时间了。他曾
经在我的一部短片(就是那部在香港获奖的短片)里扮演角色,他只在我是影片里扮
演过角色。

    △他给人的印象是非常"自然",人们永远不知道这个人物在想什么。
    ▲这位朋友最吸引我的地方,是他的形体语言非常富有表现力,这在职业演员那
里通常是找不到的。

    △您对小武这么一个人物如此熟悉,是否由于某种共谋关系?为什么影片中受到
批评更多的不是他,而是那些爆发户也就是那些有身份的人的罪行?
    ▲我对这个人物寄予了很多同情。他是小偷这个事实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
的精神状态。一方面,他的谋生手段是触犯法律的,另一方面,他又恪守着社会生活
的某些原则和规矩,比如给朋友的婚礼送些礼物,对女孩有礼貌,端庄正派。这些人
既有触犯法律的念头,同时又对某些社会程式非常敏感。很多人问我,这部影片是不
是一部自传性作品,事实上,影片讲述的故事与我的生活相差很远,但主人公的精神
状态与我却很接近。


    △您给演员塑造人物留下了很大空间,您对演员该做什么有没有非常精确的想法

    ▲我只给他一个总体想法,但给他的运动和动作留有自由发挥的余地。由于我们
彼此非常熟悉,王宏伟知道我想要的东西,用不着多说什么。很多时候都是在总体构
思确定之后进行即兴表演,至于对话,演员不必非得拘泥于剧本里写好的台词,只要
主要东西表达出来就行……如果没有彼此间的相互信任,所有这一切都是不可能的。


    △美发厅里的那场戏,偷苹果的场面,是剧本里事先写好的,还是在拍摄时临时
想到的?
    ▲是剧本里事先写好的,但作为非常具体的镜头因素的细节,则是在拍摄现场构
思的。

    △这部片子是不是由一个小型摄制组拍摄的?
    ▲有三个人负责摄影工作,三个人管灯光,我是用感光度为500ASA的高感片拍摄
的,这使我能够尽量利用自然光拍摄,街道的场面是用手持摄影机拍摄的。

    △这部影片有没有向中国观众放映过?
    ▲曾经在几所大学里放映过,但是没有公开放映。

    △看过影片的观众都有什么反应?
    ▲反应非常不同。喜欢它的人认为他们发现了非常接近他们的真实生活的东西,
有些人不喜欢这部影片也是出于同样的原因。但是,这部影片在电影界几乎没有引起
什么反应。喜欢它的人大多为知识分子、艺术家、画家、诗人、作家和搞音乐的人,
这些人的专业跟电影关系不大。

    △那些自认为代表着正统电影观众的电影人对您的影片不信任,为什么会出现这
种情况?
    ▲在许多电影人那里。仍然存在着这样一种观念:认为电影应该是被非常刻意地
制作出来的,被非常精细地加工出来的,而我的这部影片与这类观念不符。

    △想使中国电影有所改变,尤其是力图摆脱传统的质量观念的束缚,是非常困难
的,是不是?
    ▲我最近撰写了三篇文章发表在报纸上,呼吁改变这种毫无生气的局面。90年代
以来,很少出现将事情推向前进、进行创新的愿望。倒是80年代比较活跃,那是一个
有很多创新的年代。《小武》是一部小片子,但我希望通过这部影片表明,有些导演
是能够在正统电影之外拍片子的。今天,那些获得过国际电影节大奖的大导演,如张
艺谋、陈凯歌,感到了来自年轻导演的压力,并向他们提出了一些不太舒服的建议。
近年来出现的很多有分量的作品被正统大导演所轻视。不管怎样说,主要问题还是大
家想能够继续在有利的环境下拍片子。

    △您谈到青年导演,哪些是您熟悉而且在目前的中国电影界非常重要的?
    ▲张元,他导演过《北京杂种》,《儿子》和《东宫西宫》,王小帅,章明,导
演过《邮差》的何建军,他们都是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他们是1985年入学的,我是
1993年入学。我跟他们不太熟悉,但我很喜欢他们的影片,它们都很有活力。

    △从电影学院出来的其它导演是否也拍摄您所说的非主流电影?
    ▲拍摄《小武》是非常个人化的选择,是那些以制片厂为基地的导演不一定能做
到的。在中国,电影形式的区别越来越大,电影导演之间的共同点也越来越少,包括
从电影学院出来的这些人。

    △您了解香港和台湾电影吗?您怎么看港台电影?
    ▲港台的艺术影片很少在大陆的影院放映,但是任命可以通过VCD很快看到。我很
喜欢蔡明亮和侯孝贤的片子。

    △我们是否可以说《小武》跟《风柜来的人》比较接近……
    ▲这是我很喜欢的侯孝贤的一部片子,它是在台湾经济转型时期拍摄的,这也是
我拍摄《小武》时大陆的情况,您所说的接近也许就是在这个意义上吧。

    △在中国电影的漫长历史中,有没有对您来说非常重要的影片或电影艺术家?
    ▲我很喜欢袁牧之导演的《马路天使》(1937),以及导演费穆的《小城之春》
(1948)。北京电影学院系统讲授中国电影史,我非常关注这个历史。我刚刚提到的
《马路天使》,官方也非常欣赏,因为它是左翼电影,尽管我对它的艺术更感兴趣。


    △30年代的中国电影是一种社会电影,但还不是宣传,非常接近普通人的生活。
从某种意义上说,您的影片与它们很接近。
    ▲如果中国电影真的能够延续30年代的传统,而不是象后来那样被中断,今天的
中国电影就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了。

    △您对法国电影了解吗?
    ▲我很喜欢的两位法国导演是戈达尔和布莱松。

    △您在准备另外一部影片吗?
    ▲我将在一月份拍摄第二部影片,这是在山西拍摄,讲述的是一位流浪艺人的生
活。



    (本文采访于1998/11/25巴黎。贾樟柯的新片《站台》于1999年底开拍,讲述的
是一个县剧团在改革开放的十几年间的变迁。 全文完)


--
所谓罪恶,皆源自内心的黑暗:

黑暗生恐惧恐惧生懦弱
懦弱生绝望绝望生暴怒
暴怒生自毁自毁生死亡
死亡生糜烂糜烂生传染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32.140]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