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Weirdo (载上我的痴心妄想), 信区: Film
标  题: 梦:记录下来的主观时间——塔尔科夫斯基电影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Fri Mar 21 17:47:31 2003), 站内信件


来源:梅陇客栈

    “梦是我唯一的现实”,1993年逝世的意大利籍“作者电影”导演费里尼在其以
访谈聊天的方式留给世人的自传中如是说。纵观费里尼电影,无处不是梦的印迹。而
通过考察我们发现,梦是塔尔柯夫斯基电影独特的意象之一,并且跟影片的主题密切
相关。

    在《压路机与小提琴》这部只有46分钟的短片毕业作里,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影片
的最后一场,小男孩坐在桌前,呆呆地望着镜子中的自己,那影像慢慢地变模糊了,
激越的音乐声突起——镜头以小男孩的主观视点移下楼梯......转切俯瞰视点中落满
鸽子的空阔广场,小男孩追上工人开动的压路机坐上去,压路机驶过广场,鸽群飞了
,压路机渐渐驶出广场,三两只鸽子落下来,伴随柔美的小提琴声,剧终。这个结局
无疑是小男孩的想象和愿望,是小男孩的白日梦,或者说,是多愁善感的塔尔柯夫斯
基颇具理想主义色彩的梦。我们在第二章已经分析过,这个结尾体现了影片的主题:
个人时间与他人时间的交融互动。若没有这个“梦”的结尾,《压路机与小提琴》无
疑将失去思考的力度和深度。
    由学琴小男孩的梦延续到伊万的梦,我们发现无论是梦的意象,还是梦的表现方
式,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在《伊万的童年》中,伊万活在两个世界、两种时间里,而
梦代表着那个理想化的、愿望中的、亮丽的超现实世界,也就是伊万的想象时间。这
个主观时间跟影片中的现实时间完全对立,两者的关系就象正片和负片,它们交替剪
接在一起,极大地强化了影片的情绪张力和思想张力。
    《安德烈·鲁勃廖夫》全片几乎都是客观时空,其中只在“安德烈的苦恼”一节
中出现了“梦”的片段:安德烈向弗里凡倾诉心中的苦恼与困惑后,伴随着一大段内
心独白,画面上出现了安德烈的“梦”,不是耶稣而是安德烈.鲁勃廖夫背负着十字
架,走上雪中山坡。严格地说,这个情节片断其实不是梦,而是安德烈冥冥之中的想
象,所以梦是带引号的梦。梦、幻觉、想象都是超现实的时间流,没有严格意义上的
区分。全片唯一的这场“梦”是影片的核心,它跟鲁勃廖夫创作的《三位一体》直接
关联,这在前边一章分析过了。
    《飞向太空》中也有一个梦,当由非物质构成的幻象哈蕊悄悄并永远地离开凯文
之后,凯文在睡梦中见到了他的母亲,他喃喃地呓语着“妈妈......”。“妈妈”不
仅是妈妈,更是地球,大地,根。对妈妈的呼唤实际上就是对良知的呼唤,唤醒良知
是把握时间的唯一途径。这是《飞向太空》的主题,因而对《飞向太空》来说,这场
梦象其他影片一样,是全片的关键点。
    《镜子》中梦的意象是繁多而独特的:风掠过夜色中幽幽的草地;天花板上掉下
了大片的白色泥灰;蒸腾的水汽中,父亲为母亲浇水洗发;年轻时的母亲悬躺于床的
上空;伊格纳特为酷肖诗人阿赫玛托娃的妇女读普希金致恰达耶夫的书信;不断重现
的一只烤火的手;等等。以上所列可看做为梦,亦可理解为幻觉、想象,或是记忆。
塔尔柯夫斯基故意模糊了各种时间流的区别。
    潜行者、作家和教授奔赴“区域”的途中,在一汪死水中休息,潜行者梦见了水
底的景象:水藻、注射器针头、游动的鱼、枪,还有一只盘子,盘子上绘着耶稣的圣
像。这是一个俯拍的移动镜头,长而缓慢,起于潜行者紧闭双眼的头部特写,止于一
只手的特写。画外伴有节奏缓慢、宗教色彩浓厚的音乐,并伴有一个女声的画外音,
她讲述着《圣经》里耶稣受难后人间出现的神异的末日般的景象。这之后切入的镜头
是:一只来处不明的黑狗在岸上眺望水面。《潜行者》是一部探讨信念、“路”和彼
岸的电影,在这个梦的段落完全体现出来。
    如同《伊万的童年》,《怀乡》的最后一场(一个镜头)可以看作是影片主人公
格萨柯夫持烛而死之后做的“梦”。意大利多斯加尼的山丘和俄罗斯的乡间密不可分
地交融在一起,意大利的教堂空地间,出现了俄国的房舍。格萨柯夫静静地坐在房舍
前。这个结束镜头体现了“怀乡”的主题。有人认为这个镜头有些硬,隐喻的意图太
过明显,对此塔尔柯夫斯基是这样解释的,“纵使这个场景少了电影的纯度,我确信
其中并无低俗的象征意义;我觉得这个结尾在形式上和意义上都相当错综复杂,是主
角境遇的一种表象的呈现……”。 此外,《怀乡》中多次出现几位俄罗斯妇女伫立在
原野上的镜头,这也可以理解为主人公格萨柯夫的梦、想象或期望。
    《牺牲》基本上遵循了古典三一律的结构方式,但影片却插入了亚历山大的两个
梦。这两个噩梦的插入强化了影片“拯救与期待”的主题。
     “人生如梦”,这是古往今来人们常发的感慨。缘起于梦的哲学思辨最有名的恐
怕是“庄周梦蝶”,在庄子看来,梦与人生之间没有界限,主体(庄周)与客体(蝴
蝶)也非一成不变,思辨的穷尽处是不可言说。在文学创作中,梦亦常常成为灵感的
源泉和表达的主题。《神曲》是但丁之梦,《大预言》是诺查丹马斯之梦,《红楼梦
》是曹雪芹之梦,而梦中亦有梦。“宝玉的梦充满忧伤、无依无靠和内心的不真实感
。” 说这句话的博尔赫斯肯定进一步认识到了:是曹雪芹在梦着宝玉的梦,因而宝玉
的梦对曹雪芹来说要么是双重虚幻,要么是主观真实,依然是一种不可言说。博尔赫
斯本人通过其作品多次诠释过这个问题。他在《圆形废墟》中写了一个不知“从哪里
来”的做梦人,做梦人通过梦创造了一个梦中人,当做梦人使梦中人“忘掉了所有的
学艺岁月”并使他远赴另一座圆形废墟之后,做梦人却通过“一场大火”认识到自己
“也是一个幻影,一个别人梦中的产物”。 博尔赫斯的“梦”是大圈套小圈的无限延
展,庄周的“梦”则是镜外人与镜中影相互观照的无穷循环,一古一今、一中一西两
位智者,思考的方式尽管各异其趣,但他们所关注和探索的母题归根结底是同一个—
—时间,塔尔柯夫斯基跟他们一样。


--
▇▇▇▇▇▇▇▇▇▇▇▇▇▇▇▇▇▇▇▇▇▇▇▇▇▇▇▇▇▇▇▇▇▇▇▇▇▇▇▇
████████████████████████████████████████
████████████████████████████████████████
▇▇▇▇▇▇▇▇▇▇▇▇▇▇▇▇▇▇▇▇▇▇▇▇▇▇▇▇▇▇▇▇▇▇▇▇▇▇▇▇
████████████████████████████████████████
████████████████████████████████████████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32.140]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