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Ibe (v^---^送你点阳光补补身子), 信区: Film
标  题: 默契关系——王家卫的人际情节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Mon May 19 14:41:34 2003), 站内信件

 王家卫是一个“目光专著”的导演。一直以来,他的电影都在着力于表现“人际关系”
这一主题。而他所创造的人际关系,留有明显的“王家卫笔触”,即人与人之间的“默契

系”。
    在他的电影中,人际关系被描述的很奇妙。这种奇妙在于,所有人之间的纠缠和周旋
,看来看去都好像是一个单个人的内心情感的纠葛。故事中的矛盾斗争,其实只是这个隐
藏着的主角的心理矛盾和心理斗争。一场电影,只是那个“大”人物的内心活动描述罢
了。那个“大”人都是谁呢?我想那可能就是王家卫导演自己吧。
    长期以来,许多文艺作品所描写的都是“隔膜”——人与人之间有看不见的无形障壁
,每个人都是封闭的个体,即使是曾经有过的一些东西,真挚的友谊或爱情,将那些障壁
排除过,可是到了尽头,一切又恢复了原样——人们发现他们仍旧无法沟通。这是一类描
述心灵孤独的作品。《半生缘》里的曼桢和世钧,明明是心心相映的恋人,好像沟通的已
经很好了,可是在我们不难在思考中发现,二人的内心世界中存在严重的分歧和隔膜。原
因在于什么?在于客观。所以,是什么阻碍了人们的沟通?是客观环境。所以“人”这个
概念在这些文艺作品中往往不是以其独立的形态存在,不是以其全真的面貌进行沟通的,
而是带着身世,带着历史,带着牵绊和伪装的。可见,这些文艺作品要传达的主题,是客
观世界对主观世界无可抗拒的干涉和主宰。人变得渺小,微不足道,在客观世界的海洋中
,充其量只是一粒沙,只能有随波逐流的悲哀慨叹,或是逆流而上的艰险凄凉。
    而在王家卫的电影中,我的直觉是,“人”的形象突然之间“大”起来了。每个人的
背景,其实都可以是模糊的,社会的大环境其实也只是一个点缀。《重庆森林》中从头到
尾没有告诉我们林青霞所经历过的什么沧桑,只是让她在一个下雨的早晨给那个相识却不
知道名字的男孩子金城武打传呼说生日快乐;王菲演的女孩子也是没有身世的,说一口北
京话暗恋一个警察,工作时在嘈杂的音乐里轻轻扭动高挑纤细的腰肢,活的自由,爱的自
在。没有历史,没有环境,我们知道的只有人的形象。《花样年华》取材的年代恰好是唯
美而没有重大的历史风云的时期,刚刚有嘈杂的东西在时代里出现的时候,故事便接近了
尾声。张曼玉的丈夫和梁朝伟的妻子的始终隐身,也正是“大”化主角的明显笔触。电影
突出的是“人”,是那些主角们的人际关系。其他的一律非常夸张毫不留情的淡化掉了。
    那样的人际关系,我叫它“默契”——正好相反于“隔膜”。在我看来,这正是王家
卫电影的重要特色。这种默契隐藏于人物之间交往时浓重的“似曾相识”感。《阿飞正传》
里,张国荣要张曼玉看着他的手表,看一分钟。张曼玉口头上说干什么,你究竟要干什么
?但我们可以清楚的感到她在内心上早已经接受了这个陌生男人。因为她并没有大声的正
色道我警告你再跟我胡闹我喊啦!也没有一翻白眼说无聊然后转过头去。她只是小心的静
止着带着怯懦默默注视着秒针。然后听到张国荣的声音说,十六号,四月十六号。一九六
零年四月十六号下午三点之前的一分钟你和我在一起,因为你我会记住这一分钟。从现在
开始我们就是一分钟的朋友,这是事实,你改变不了,因为已经过去了。后来张曼玉的独
白讲的是,我不知道他有没有因为我而记住那一分钟,但我一直都记住这个人。之后他真
的每天都来,我们就从一分钟的朋友变成两分钟的朋友,没多久,我们每天至少见一个小
时……一切都顺理成章。人和人之间的际遇是上天安排的而且为人本身暗自的知道着,只
是也许已经隔了几百年,淡忘掉了,不过两人相视一笑的时候,所有的几百年前的记忆都
被唤醒。这种时候我们可以在电影中清晰的感到整个世界的寂静,存在于两个人的心里的
占据全世界的默契,整个世界只剩下他们两个了。即使梁朝伟在嘈杂的音乐声中对王菲大
声喊,你喜欢听这么吵的音乐啊?我们仍能感到二人交往时世界的寂静。在生命的这个寂
静的时刻,缘分的时钟便嘀哒嘀哒的响开了,虽然人还浑然不觉,可是人的灵魂在不知不
觉中相通的过程,是清晰的。
    但是为什么我们在看王家卫电影的时候,仍旧感到一种汹涌的孤独感呢?我想那正是
因为他所描述的那种寂静,人际交往中世界的寂静。我说过,他的电影很像是一个人的内
心活动。比如说,《花样年华》就像是王家伟的一场梦,梦里他有了婚外恋情,而他的左
脑告诉他要进,右脑告诉他要退,于是在左右脑的矛盾斗争里蕴含着一个故事,他把他在
梦里的思想斗争用这个故事表现出来,就成了他的电影《花样年华》,虽然我们看到的是
四个人的纠缠,但实际上,电影中演的不过是王导一个人的纠缠。那些人物本来就是同属
一体的,所以在他们面对彼此的时候会有惊人的默契感。而这种默契本身又告诉那些人物
,你们找到的灵魂相通者并不能够排遣你的寂寞,因为他(她)也只是你自己的倒影罢了
。就像一个干渴的人,拼命的咽下自己的口水,却丝毫不能解渴一样。所以他觉得更干渴
了——所以王家卫的人物更加孤独了。
    在拍《阿飞正传》的时候,张曼玉有一场戏,她去找张国荣,说我想回来你身边,张
国荣要说,我不是你想要的那个人。当时要求张曼玉是哭出来的。她在拍之前很苦恼,问
王家卫说这怎么会哭出来呢?王家卫说你不要想了拍拍看吧。结果开拍了,张国荣对他说
,我不是你想要的那个人。张曼玉突然就有眼泪掉下来了。
    除了默契,别无解释。应该说是她突然之间领悟到了那种默契——他说一句,她却可
以体会到了他内心深处真正令人心碎的数以千计的东西。所以她是为那些东西哭出来的。
就好像是左脑在与右脑妥协的时候被右脑无情的拒绝,头部那一次剧烈的疼痛,她感到了
,所以她哭了。是因为那个疼痛的瞬间掉下眼泪。
    我想可以说,王家卫的人物们都在重复着一个“照镜子”的动作——她从他的身上看
到自己内心的矛盾和对立,而她,也正是他镜中的自己。所以他们永远无法相爱,即使有
了灵魂的相通者,人也还是会寂寞。表现在电影中,我们感到的,就是汹涌的孤独。
    所以我说,王家卫的电影是一种用“反孤独”形式来表现“孤独”的内容的尝试。那
种凄楚的底色,正来源于此。
    虽然孤独,却有了默契,起码可以沟通。
    哪怕只能是和自己。


--
从以前 你都一直自以为 你是世界的中心
到现在 你还一直自以为 你是世界的中心
你总是相信你自己所幻想的世界  多可怜 大家都在嘲笑你
你担心 你所建构的生活 已渐渐的被瓦解  伸出手 想紧紧的抓住 你身边的每个人
突然的善意让别人不过离的更远     不应该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192.168.72.121]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