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tEe (恶梦衣裳), 信区: Film
标  题: 魔鬼的同盟——法斯宾德(ZZ)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Mon Jul  7 21:39:28 2003), 站内信件

魔鬼的同盟——法斯宾德

网易报道 pencil


  他英年早逝,只活了37岁。
  他自学成才,24岁开拍自己的第一部电影长片。
  他在14年时间里,拍摄了25部故事片,14部电视片和两部纪录片。

  他吸烟,他酗酒,他吸毒,他双性恋。
  成名之前,他卖过淫,成名之后,他更是挥霍所有博自己的“同志”一笑。

  他被称为“新德国电影运动的心脏”、“‘新德国电影’最有成果的天才”、
“德国电影的神童”、“德国的巴尔扎克”、“德国的安迪·沃荷”、“与戈达
尔和帕索里尼比肩的电影巨人”、“当代西欧最有吸引力、最有才华、最具独特
风格和独创性的青年导演”。

  他是个电影天才、电影全才,不仅编导自己的大部分影片,而且有时还亲自
掌镜摄影、亲自剪辑,甚至亲自配乐。此外,他在德国话剧“反剧场”运动中还
作出不小的贡献,创作并导演、主演了很多舞台剧,甚至广播剧。

  1945年5月31日,法斯宾德出生于巴伐利亚,父亲是个医生,母亲是个兼职
翻译。法斯宾德出生的年代,正是德国最穷困混乱的时期,家里挤满了破落的亲
戚朋友。法斯宾德从小就缺乏父母之爱,一方面小法斯宾德更加孤独内向,另一
方面他也学会了虚伪的讨好和乖巧。法斯宾德的家,也是父亲的诊所,坐落在一
条通向慕尼黑市中心风化区的街道旁,风化区的妓女们经常到这个诊所做政府的
例行体检,小法斯宾德从小就生活在以性为生意的氛围内。五岁的时候,父母离
异,小法斯宾德由母亲抚养。

  自私的母亲,一直是法斯宾德的作品中常见的形象,可能就是源于这段两人
生活的折磨记忆。法斯宾德八岁的时候,他的母亲就和一个19岁的少年成了情人,
而这个19岁的情人觉得自己应该以父亲的身份对法斯宾德尽责,小法斯宾德的苦
恼可想而知。

  稍后的记忆,就是凄凉的寄宿学校生活和不断与母亲的爱恨纠缠。十五六岁
时,法斯宾德离开母亲到科隆和父亲住了一段时期,父亲已经被吊销医师执照,
靠出租公寓为生。法斯宾德就替父亲向一些外籍劳工收取房租,并开始了自己的
卖淫活动。

  1964年,法斯宾德决定中断中学学业,进入慕尼黑一家戏剧学校,学习表演,
当时的同学中就有后来德国第一女星、也是法斯宾德的爱将汉娜·许古拉。同时,
法斯宾德时而做演员,时而做助理,并通过大量的影片观摩,积累着自己的电影
经验。当财源匮乏的时候,法斯宾德也毫不介意地继续在低级酒吧和外籍工人区
拉客卖淫,与他同居的女人也是一样,据说他早期的几个剧本就是女友接客的时
候在对门的酒吧里写成的。

  1965年,20岁的法斯宾德开始了自己电影的第一步,拍摄了短片《城市流浪
汉》(城市游民),第二年又拍摄了《小混乱》。两部短片只能算是积累了经验,
法斯宾德仍然不能拍摄大型作品。

  1966年,法斯宾德投考刚刚成立不久的柏林电影电视学院,却未被录取。

  1967年以后的两年间,法斯宾德开始从事舞台工作。最早参与到“动作剧院”
时,法斯宾德只是个小团体的外来者,但他很快以野心和实力建立了自己在这个
小团体里的领导地位。在1968年“行动剧场”从内部瓦解了,法斯宾德随后领导
着一批演员创立了“反戏剧”剧团,并成为负责人。在他的领导下,这个“反戏
剧剧团”成了当时德国风起云涌的先锋派剧团之中最突出的。法斯宾德组织、创
作、导演、主演了大量先锋派舞台剧,不仅呼应了德国戏剧舞台“民主控制”的
理念,而且为日后的电影摄制准备了坚实的基础。很多“反戏剧剧团”的成员后
来都成了法斯宾德电影摄制组的主要人物,像作曲家拉本,演员、美工拉伯,以
及包括在“反戏剧剧团”客串的汉娜·许古拉在内的大量演员,他们都和法斯宾
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和瑞典的戏剧电影大师伯格曼相类似,这个稳定
的团体为低成本高效率的电影制作提供了基本保证。1968-69年间,法斯宾德带
领着10余名“反戏剧剧团”成员把主要创作投向电影领域,正式开始了疯狂的电
影创作生涯,在随后短短的两年中共拍摄了11部电影、电视。

  如果说,法斯宾德最早的两部电影短片中,《城市流浪汉》是来源于法国罗
麦尔《狮子星座》的创意,《小混乱》则是向戈达尔的《精疲力尽》致敬,那么,
在几年的“反戏剧剧团”的锻炼之后,法斯宾德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剧作风格
和电影形式。《爱比死更冷》,这部法斯宾德的处女作,是由他自编自导自演完
成的。这部以好莱坞强盗片的形式描述现代青年彷徨心态的影片,还有受到戈达
尔、梅尔维尔、施特劳布等人影响的痕迹,而且风格上也还很凌乱,所以还没能
在柏林电影节上脱颖而出,但已经在当时电影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同年,他的另一部根据自己同名话剧改编的电影《卡策马赫尔》(外籍工人)
问世。“卡策马赫尔”是德国当地人对外籍劳工的蔑称,暗示外籍工人的性行为
就象一只发情的雄猫一样,有人甚至因此而将该片译为“阳具艺术家”。“局外
人不仅只是必需忍受孤寂的侵蚀,同时也不得不去对抗来自群体的偏见和敌意,
这是法斯宾德早期作品中的重要主题。”同时,影片移植于“反戏剧剧团”的带
有先锋色彩的形式感也趋于成熟。世界著名电影刊物《画面与音响》的记者评论
到:“看过《卡策马赫尔》之后可以断言,法斯宾德是一个真正的天才,他在戈
达尔与施特劳布所做出的开创性业绩的基础上,正开拓着新的天地。”

  法斯宾德的前两部作品的确显示出他在电影形式上独特的风格,持续、静止
无动作或极少动作的长镜头,以及“反戏剧剧团”风格化的表演,形成一种有意
识的单调效果,这与法斯宾德自身的看法是相一致的——“它们是对感情状况的
一种确定”。

  《卡策马赫尔》成本只有8万马克,却为法斯宾德赢得了65万马克的奖金,
使他得以继续拍摄下一部影片,而两年之后,这部影片又为法斯宾德带来另一笔
30万马克的奖金。

  在决定性的1969年里,法斯宾德开始展示出超人的精力和魔鬼般的创造力。
年初他被邀请去布莱梅执导一部舞台剧,不久他又为“反戏剧剧团”编写了几个
舞台剧本,执导了四出话剧,还在一年间编导、演出了四部电影。他的《爱比死
更冷》在四月花了他24个工作日,八月间的《卡策马赫尔》才用了短短9天,
《瘟神》他拍了五个星期,而《R先生为什么疯狂杀人》(丧心病)也只用了他1
2月的13天时间。在高效高产的工作中,法斯宾德逐渐把身边的工作人员结合成
一个高速运转的创作机器,而他,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了这台机器的发动机、大脑
和心脏。

  1970年,法斯宾德继续保持旺盛的创作精力,一年中完成了一部舞台剧、四
部电影和三部电视片,令所有电影界人士瞠目。这一年中,后来可以称为法斯宾
德经典的作品,似乎只有9月的《当心圣妓》。4月份的时候,法斯宾德在西班牙
开拍了由自己的新男友主演的作品《威迪》(怀悌),拍摄过程中法斯宾德的情
绪受男友的影响很大,甚至多次想要自杀,摄制组几乎要濒临崩溃。当法斯宾德
又一次陷入狂暴的情绪中的时候,两个剧组中的西班牙技工当众痛殴了法斯宾德。
以这个戏剧性场面为高潮,法斯宾德拍摄了自传色彩的影片《当心圣妓》,表现
出他作为导演的自我意识。这是法斯宾德的第一部自传影片,也是他与自我进行
的一次痛苦的决裂,成为法斯宾德电影的一个里程碑式的标志,曾被他自己称为
他以前拍摄的“10部影片之首”。此时的法斯宾德开始反思自己的影片:“它们
太过于个人化,太过于阳春白雪......今后应该比我迄今为止所做的更加尊重观
众”。

  正在法斯宾德走在艺术的十字路口的时候,在一次回顾展上,法斯宾德看到
了美国电影大师道格拉斯·瑟克的6部影片,这些电影给他的印象和影响是至关
重要的。从此,在剧作上他把好莱坞情节剧视为自己学习的楷模,而在风格上他
也逐渐抛弃了早期影片中简约僵硬的“反戏剧电影”和“地下电影”的模式。

  1971年的《四季商人》,是法斯宾德早期的经典之作,影片讲述了德国50年
代“经济奇迹”期间一个水果小贩的不幸命运。影片的故事,虽然还是来自法斯
宾德自己的家庭历史,但法斯宾德却凭借这部影片走出了个人的世界,而开始肩
负起一个艺术家的社会责任。影片采用好莱坞情节剧的叙事手法,加强了对人物
的生动刻画,电影语言也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影片曾被称为“战后最好的德国电
影”、“多年来出现的最重要的德国电影之一”。

  此后,法斯宾德接连拍出《佩特拉的苦泪》、《野兽出没的小道》、《一天
不是八小时》(5集电视连续剧)等社会现实题材影片,以批判的眼光、通俗的
手法,观察、反映德国社会现实中的种种弊病。同时,法斯宾德的影片也开始了
由早期的男性视角、男性世界向女性视角、女性世界的过渡。

  1973年,法斯宾德拍摄了影片《恐惧吞噬灵魂》,这是一部描写本地老年妇
女与年轻外籍劳工相恋的影片。小人物主人公、德国社会普通得近乎窒息的生活、
外籍劳工题材,都是法斯宾德一贯关注的,而老少恋情则受到法斯宾德童年时期
记忆的影响(法斯宾德在影片中亲自饰演老妇人的儿子)。影片可以说是瑟克影
片《天堂赞同什么》的德国翻版,据说瑟克看过影片以后认为,这是法斯宾德
“最好最美的影片之一”。

  不断突破自己的法斯宾德,并不愿意被已经获得广泛认可和好评的日常生活
题材限制,而是开始探索新的题材领域和美学世界。法斯宾德早期作品,大都由
自己编写剧本,或改编自自己执导的舞台剧,此时的法斯宾德开始向改编文学名
著的方向发展。

  73年,法斯宾德根据戛鲁耶的小说改编拍摄了两集科幻电视剧《被操纵的世
界》(这部小说也在法斯宾德1978年拍摄的《一年十三个月》中再次出现)。第
二年,法斯宾德完成了19世纪德国著名作家冯塔纳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冯塔纳的
艾菲·布里斯特》(又名:寂寞),这是一次杰出而富有创造性的改编,成为法
斯宾德著名的经典之一。称影片是“富有创造性”的,其实法斯宾德几乎没有对
原著的故事进行任何更改,只是根据影片长度进行了集中和浓缩。法斯宾德之所
以把这部影片名称定为《冯塔纳的艾菲·布里斯特》,而不是《艾菲·布里斯特》
是有着自己的考虑的。他要拍摄一部能反映出作家观点的影片,也就是说,这将
不是一个布里斯特的故事,而是由冯塔纳讲述的布里斯特的故事,影片中一再出
现的小说原文字幕充分体现了这种观点。片中,法斯宾德不仅以黑白摄影和近于
无声电影的手法造成时代的距离感,大量闪白的应用和多次引人注目地使用“镜
子镜头”也产生了疏离的效果,在形式上完善了影片的基本立场。同年,法斯宾
德还完成了另一部著名“同志”作品《狐及其友》(又名:自由武卫)。

  74年以后的几年中,法斯宾德又拍摄了不少低成本电影:描写“政治无定所”
的《卡然婆婆上天堂》;讽刺对艺术家进行法西斯式天才崇拜的《坏蛋》;展现
德国家庭与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虚伪、冷漠、欺骗、自私自利行为的《中国轮盘赌》;
描写当代恐怖分子势力抬头的《第三代》等影片。此一时期的法斯宾德,注意力
过于集中在个人生活内容和当代德国政治方面,普通观众反应冷淡。于是,法斯
宾德再次将视线转移到名著改编的方向上来。

  1977年,法斯宾德完成了两集电视剧《鲍威泽》,改编自格拉夫31年的小说
《鲍威泽先生的婚姻》。同年,法斯宾德完成了根据侨居美国的著名作家纳博科
夫的小说拍摄了著名影片《绝望》。这是一部耗资600万马克的巨片,几乎是法
斯宾德此前拍摄的十五部电影耗资的总和,影片以英语对白,并由世界著名影星
迪克·鲍嘉主演,创下德国电影的新记录。

  同年,法斯宾德对德国国内的拍片条件和影片管理、资助机构日益不满,险
些决定离开德国到好莱坞发展。但不久放弃了这个计划,开始应邀与新德国电影
运动另外几位主将克鲁格、施隆多夫、辛克尔等人联合执导一部反映西德社会现
实的政论影片《德国之秋》,影片于78年完成。在法斯宾德导演的段落里,呈现
了法斯宾德自己极其私人化的生活,主角就是法斯宾德和男友,以及他的母亲。

  1978年,法斯宾德拍摄了他最成功最受欢迎的著名作品《玛利亚·布劳恩的
婚姻》。在这部好莱坞情节剧色彩浓重的影片中,法斯宾德以一个女人短短一生
为主线,把个人的婚姻、命运与德国的社会兴衰紧紧联系在一起,既塑造了一个
生动的人物,又展现了社会和历史,成为德国妇女命运的缩影,取得了极大的成
功。影片不仅取得了轰动的票房效应,而且获得多项奖励,成为法斯宾德影片中
少见的双丰收。此后,法斯宾德又以此为出发点,拍摄了同样以50年代德国社会
现实为背景的女性电影《劳拉》和《薇罗尼卡·福斯的欲望》,完成了他女性立
场和视角的德国50年代背景的女性三部曲。此外,与《劳拉》一样拍摄于81年的
二战背景的《莉莉玛莲》,在背景年代上甚至也可以算是这三部曲的一个序幕,
影片同样也获得了空前的成功。

  就在他拍摄三部曲的同时,精力超人的法斯宾德还在79-80年完成了他另一
套辉煌的巨作:14集,15个半小时,耗资高达1300万马克的电视连续剧《柏林亚
历山大广场》。三部曲表现的是50年代的德国历史社会现实,这套剧集则是展现
20年代末经济危机时期德国现实的宏大历史画卷;三部曲展现的是女性视角和女
性立场,而《广场》展现的则是法斯宾德自己的视角和立场。“《柏林亚历山大
广场》是法斯宾德”表现“人、他自己的感情和思想、他的愿望与沮丧的一部最
全面、叙事上最富于变化的大纲”。两项宏大的影像工程取得了无以伦比的辉煌
成功,法斯宾德也在来自德国各界的欢呼声中登上了他艺术生涯的最高峰。

  1982年,就在法斯宾德拍摄完成了《薇罗尼卡·福斯的欲望》之后,他还拍
摄了他个人的最后一部影片《水手奎雷尔——与魔鬼结盟》。德国著名女影星罗
密·施奈德的逝世给法斯宾德带来巨大的悲痛,而他筹备已久的《罗莎·卢森堡》
也只能因此搁浅。

  1982年6月,法斯宾德正在紧张筹划着自己的新片《可卡因》和《我是这个
地球上的幸运儿》。6月10日这天清晨三点半,他同居的女友回到家中,只听到
他房间的电视响而没有他的鼾声。虽然他有不经允许任何人不能进入他房间的惯
例,但女友还是走了进去,只见法斯宾德躺在床上,已经气绝,嘴里还叼着一棵
香烟。法斯宾德终于死于他长时间的慢性自杀——他的生活就是一个慢性自杀的
过程:长时间毫无节制的工作、暴饮暴食、大量吸烟、过度酗酒、糜乱的双性生
活,超量毒品、安眠药、兴奋剂,法斯宾德一生保持着对自己身体持续的摧残。

  十天前,法斯宾德才刚刚三十七岁。

  法斯宾德短短的一生拍摄了41部影片,编导、演出了27出舞台剧,超人的创
作力让人无法不联想到他最后作品的片名——与魔鬼结盟。他的一生是一个传奇,
而他的死使他的传奇更加圆满。


法斯宾德遗作《古柯碱》企划案序言(节选)

(一)根据皮提葛黎里原著而即将拍摄的《古柯碱》,绝对不是反药物或支持药
物的影片。《古柯碱》将是一部叙述一个恒常生活在古柯碱影响下的人,他所历
经的体验,以及该体验有何特殊之处的影片。
......

(二)本片《古柯碱》有别于原著,系由阿瑙迪斯在那不勒斯昏迷期间所作的倒
叙所构成。阿瑙迪斯故意让自己吸食过量古柯碱,而进入介乎生死之间的弥留梦
境。他固然可以忍受死亡,暗地里却和鬼门关斗争,力搏一线生机。然而他斗败,
死了。

  然而,将阿瑙迪斯的经历叙述成昏睡中的发热梦魇,只是戏剧上的一种策略。
这种策略当然允许任何荒诞不经、任何恣意取决的动机、任何异想天开的服装道
具等等;它所要求的也正在这里,它尤其允许演员作必要的夸张、独到的奇招怪
举,犹如古柯碱瘾者在神游迷幻之境所体验的。
......

(三)由于皮提葛黎里的小说中有不少内在对白,我不得不加重若干角色的份量,
甚至虚构人物。小说的结构自然有了某种方式的改变。然而这些更改对于本片,
乃至于小说绝对是有利的。
......

(四)姑且不论至今尚未出现足以和我对“古柯碱”的概念相提并论的影片,费
里尼的《阿玛柯德》、帕索里尼的《索多玛120天》、大岛渚的《感官世界》,
以及我《柏林亚历山大广场》的第十四段,皆可传达我对“古柯碱”的概念的一
斑。


法斯宾德 1980年
摘自《法斯宾德论电影》之《电影解放心智》


全文转载自《网易·影视频道》

--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61.144.235.41]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