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soaringbird (手持下没有人能在100毫米以上焦距保持稳定), 信区: Film
标  题: 讲座笔记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Sun Oct  5 18:59:21 2003), 站内信件

贾樟柯和梁文道来的那天,广州的天还是灰的。朋友叫我去看的时候,我还正忙于加班。
第二天请假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只好委托她做笔记了:(
从“地下”到“地上”的表达在我的理解中,应该是一种视角上的改变,“地上”和“地
下”所关注的焦点可以是不变的,但在两者所采用的角度甚至方法上,应该会有着质的改
变。
想起王磊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记者问道:你觉得中国的地下音乐怎么样?王磊回答:中国
有“地上”(的音乐)吗?没有“地上”,“地下”从何谈起?放在中国电影里面,应该
有异曲同工之妙。

以下是笔记。第一次发表是在旧天堂。

现场笔记本——1

第三期全球通俱乐部特约·花地文化沙龙:
第六代导演——从“地下”到“地上”的表达
时间:2003年9月27日下午3:00—5:00
地点:广东美术馆多功能厅
嘉宾:
贾樟柯(导演)
梁文道(香港文化批评家)
陈    侗(广东文化批评家)
蒋    明 (《美丽周刊》总编辑)
李学武(博士、暨南大学中文系讲师)
主持人: 华明(南方电视台影视频道副总监)

李学武:进化论观念:(普遍化)的观点认为“后强于前”,所以第六代导演存在
了“代”的焦虑症。但同时又存在超越前代和对自身个性发展的双重冲突中。(后
又谈到以“代”的学术划分的形成,较不清晰)

梁文道:在香港,观念已经开始的转变,80年代前:地上——地下;80年代后变为
:主流——非主流。

陈   侗:关心是不是哪一代?是不是老去或者年轻的问题并不重要,按“代”的
划分来对艺术进行划分是很滑稽的,应该以多尊重生活,负责,直率地态度做艺术
。观众会花很多时间看不一般的电影或者同一部电影,而不会去寻找电影中“代”
与“代”的关系。只是有时候导演不得不为了影片发行或者宣传的关系而存在于这
样的场所。(大家看贾樟柯,笑)

蒋   明:第五代导演关心历史的题材,而第六代导演关心城市,第五代和第六代
之间仍然存在着延续性。但是目前很多的影片是为了奖项,而不是为了真实反映城
市生活。举例:如杨德昌、蔡明亮的电影就使观众感受到所生活的城市的气息。
历史和制度等因素淹没着第五代导演的影片,甚至都已经失去了地域特色(国际认
同和自我认同的矛盾)。电影应该有表现彻底的生活,应该是对现在城市的描述。


贾樟柯:电影中反映人物的“空虚”,作为导演,关注人物的感情和爱,但是现在
已经存在误解了,被称做是:“青年电影活动家”(自讽,笑)
(插小花絮)关于《小武》审查局问:“你为什么让一个小偷当主角?”贾樟柯:
“……(懵了……为什么不可以用小偷当主角?)”
关于《站台》,北影:“有关领导还不喜欢,等‘味道’确定了再说”贾樟柯:“
还要确定‘味道’”
有关领导的结论:“这是一部悲观的电影”
为什么电影就不能是悲观的呢,悲观是产生艺术和宗教的基本情绪,是人类最基本
的感受,会让人理性和善良……
结论:“所以我就变成了一个‘地下导演’”(坚定的说,呵呵)然后,用盗版
dvd做比较,谈到关于现在的主旋律电影看法:“由于盗版,大家都看过我拍的电
影,但是那些花巨资拍摄的影片却常常只在电影频道播放一次就放回黑屋子了,从
这方面看,我的电影才是真正的”地上“电影,而那些电影是真正的“地下”电影
”(大家笑)
导演拍电影是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独立的表达在中国电影里是缺乏的,包括对当
下生活的描述。
电影成为了一种记忆:我们的疼痛和知觉

梁文道:“地下”并不等于技巧粗糙,《站台》中的运镜逻辑已经是大师的作品,

所以这样的划分是怎么样形成的?这是大家的问题
第五代导演和第六代导演电影中的“真实”问题[在讨论“真实”的时候,似乎国
外评审团,国外观众已经成为了地下电影的观看的主体(个人观点)]
客观地看,这样的划分是带来了一定的效果,划分只是用来“推广电影”的方法,
(市场的营销手段),同时谈到香港电影市场对中国电影概念的“模糊”

贾樟柯:关于预算与投资,主流工业系统外的电影,一样也存在着体制,也会有系
统以外的合作,比如在亚洲或者北美的电影市场就有着严格的市场划分,稳定的销
售渠道,以及有积累过程的市场预估。好的运作系统有利于答应推广,但是最主要
的还是取决于电影本身的质量,取决于是不是一部好电影。

蒋   明:关于观众问题,对现在的电影观众十分不满意,没有主动的选择,一直
在跟着媒体跑,关于盗版,就贵州的碟片市场,每周就有50部新片上市,在一定程
度上有利于培养观众的层次。

现场提问:

问:观看时发现在《站台》和《任逍遥》使用广播报道新闻事件来促进叙事,请问
新闻事件在您的电影中是否很重要?
贾樟柯:新闻事件是促使我拍《任逍遥》的直接原因,这有关于中国人内心的变化
,中心城市以外的年轻人与新闻事件有一种很奇怪的关系,尽管人们对媒体越来回
越淡泊,卫星电视制造了分享现代化的假象,新闻只提供了信息本身,这就带来了
年轻人对外部世界的疏离感和压力,具有了沉默的气质,就像影片中山西大同的年
轻人。

问:对DV的态度?
贾樟柯:这是一种表达的手段,以前的时代将我们与艺术长期隔离,而dv的出现让
年轻人明白影象是表达的便利手段。这样的手段并不是孤立的,伴随着盗版dvd、
电影书籍、网络、,这就为电影提供了另外一种平台。我并不赞成网络上对dv的反
对,这是一个过程,不需要太着急,获得影象的便利会改变中国人对电影的观念,
扩展对电影的理解。

问:您以前是一个诗人,为什么不在您的电影中用诗人的语言表达?
贾樟柯:我不是诗人,只是文学青年,呵呵。好的电影都有诗性。
(想起朋友介词说:“用确定的语言描述不确定的生活*!*)

电影表达那些被遮蔽的现实。
不断被盗的电影,看的人多了,就”主流“了,跟观众不见面的,那就是“地下”
电影。

问:对《英雄》的看法?
梁文道:张艺谋是一个模仿大师

补充:电影应该设身处地对所处年代进行描述,90-95年,中国人的生活几乎
没有电影描述,处于影象的真空,没有中国人自己的知觉。

梁文道:当一个艺术家得到国外的认可,是不是他(她)就变的可疑了?比如容易
被媒体和观众认为是“媚外”了,这是一种奇怪且矛盾的心结,在城市边缘经常可
以看见这样的标语:“让xxx走向世界”“让世界认识XXX”一方面,有这样强烈的
欲望要和世界发生关系,一方面却又拼命地怀疑自己,这是很奇怪的。
(其实是没有好的发行渠道和健康完善的制度)


--

      我第一次上bbs就开始灌水,一直到现在。如果你还认识我,你一定是老鸟!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61.144.235.40]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