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园在线

荔园之美,在春之萌芽,在夏之绽放,在秋之收获,在冬之沉淀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发信人: Guy (清净散人), 信区: Film
标  题: 《最后武士》:唯美的豪情[ZZ]
发信站: 荔园晨风BBS站 (Wed Dec 31 14:00:02 2003), 站内信件

《最后武士》:唯美的豪情


作者:绯村菜心 来源:网易娱乐




当西式豪情遭遇东方唯美,便有了《最后武士》(The Last Samurai)

[剧情简介:大洋彼岸的精神家园]

  1865年,美国内战结束。可战士的心却无法安宁,在随即而来的大规模西进运
动中,刚刚从内战硝烟中幸存下来的白人士兵,又被带到了击杀印第安人的第一线


  上尉纳沙艾尔格兰在战争中见证了过多的鲜血与暴力,以至于迷失了自己的灵
魂;特别是看到上级军官——上校本杰明巴格利屠杀印第安人时,他更感到作为战
士的荣誉感消失殆尽。在义勇与牺牲精神被新时代的功利与自私主义代替时,沉浸
在往日光荣梦想中的艾尔格兰只能整日借酒浇愁。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被推荐给来自大洋对岸的新成立的明治政府代表,去给日
本训练第一支现代化军队。消沉的艾尔格兰觉得这个工作不错,至少他还可能像个
真正的战士一样死在战场上。

  艾尔格兰所训练的军队第一个要对付的,就是妄图阻挡现代化进程的顽固武士
集团。在一场浓雾中的激战后,不仅天皇的现代化军队被击败,连教官艾尔格兰本
人也被武士们俘虏。尽管在搏斗中他杀死了围攻他的一名武士,但并没有得到料想
中的速死。相反,武士集团首领胜元生擒了他,并派自己的妹妹多丽子照顾他;而
多丽子的丈夫,正是被艾尔格兰杀死的武士……

  身处武士及其家属聚居的村落里,艾尔格兰竟然发现自己居然不由自主地爱上
了武士文化,从武士道的精神与肉体修炼中,他似乎又找到了一个战士应有的荣誉
感。同时,在多丽子的悉心照料下,似乎有某种微妙的感情在他们之间产生。然而
,历史的车轮是不可逆转的,明治政府自然不会放弃现代化进程,武士与天皇军队
之间终有一战。已经为武士道深深着迷的艾尔格兰该何去何从?

[角色演员:豪情奇男与樱花素女]

  由剧情可知,这是一个男人寻找其精神归宿的故事。艾尔格兰作为西方的战士
,却在东方的传统武士文化中找到了自己的灵魂,重新体验了作为战士应有的忠诚
、勇气与荣誉。这样一个有点深度,但又很适合大众猎奇口味的角色,交给汤姆·
克鲁斯来演是再合适不过了的。首先,克鲁斯本人对日本文化心向往之,借电影之
便深入接触日本传统文化,实乃寓工作于学习的一件乐事;其次,克鲁斯急于突破
自己的偶像派名头,想要借此深受两大文明煎熬的角色再探演技高峰;其三,即使
是如此锤炼演技,克鲁斯也无需担心忠实影迷的不满,因为影片整体唯美的情调,
足以使他的角色在异国他乡散发出更独特的性感魅力。有鉴于此,克鲁斯对此片可
谓是全情投入,并亲自担任了制片人之一。

  性感男人基本上是通杀的,除非他碰上成熟男人。日本最后的武士首领胜元就
是这样一位足以抗衡西方美男的东方猛男。作为一名武士,他严格地遵循武士道的
所有规则,并视传统的和谐生活方式神圣不可侵犯。因此,即使势单力薄,他仍然
要战斗到最后一刻。尽管是个悲剧式人物,但胜元无疑在个人气势上,还是在领导
才能上,都让整个武士团体敬佩不已;即使是初为敌人的艾尔格兰,也逐渐为他超
强武士人格所倾倒。扮演胜元这一成熟稳重、深具领袖风范角色的,是日本演员渡
边谦。渡边的艺术生涯开始于东京的舞台,当其才能为观众所肯定时,他也逐渐走
上了电视荧屏和电影银幕。曾参演《极盗狂热分子》(Space Travelers)、《溺水
鱼》(Drowning Fish)、《再见骄阳》(The Sun Rises Again)等影片,国内观众虽
不一定熟悉他,但渡边丰富的演艺经验却足以使他完美地演绎这样一位传统英雄角
色。

  如果说胜元代表了日本文化中阳刚的一面,他的妹妹多丽子则集中体现了日本
传统女性的阴柔之美。这种美首先在于隐忍,在本片中意味着忍受内心的煎熬而照
顾一个具有杀夫之仇的男人。日本女人的美其次体现在温柔,虽然和艾尔格兰完全
语言不通,但多丽子却通过她那细腻周到的服侍和温柔似水的眼神征服了异国的男
人。当然,阴柔之美最终还需通过脆弱来升华。爱上一个杀死自己前夫的外国人,
对于个性传统的多丽子而言更多是种痛苦,虽然擅长隐忍,但偶尔的梨花带雨却更
让男人死心塌地。扮演这一柔情似水女子的,是日本新生代演员加藤小雪。小雪是
在日本名模杂志《Non-No》的选秀大赛中脱颖而出的,并最终赢得了该杂志的合约
成为职业模特。后来,她又凭借清纯秀丽的形象出演了一系列电视剧和电影,不过
本片算得上她的第一部大制作。日本经典女人性格加上火辣模特身材,本就仰慕东
方传统美的艾尔格兰想不中招都难。

  但日本文化并不总是那么积极的,它更有其阴暗的一面,中国人民最清楚,这
里也用不着多提。但是因为本片是与日亲善的美国人拍的,以美化武士道为主,因
此有关日本武士道的黑暗一面,就主要体现在残忍阴狠的氏尾(Ujio)这一个角色身
上。氏尾很恨外国人,事实上,他恨一切现代化的东西,他最想做的就是去消灭他
们。因此,当艾尔格兰被生擒回来并被好生养伤的时候,他一直主张杀掉这个老外
了事。随后又在剑术训练和决斗中欲置艾尔格兰于死地……不过,氏尾的剑术确实
非常高明,甚至连胜元都不是对手。这样的内心险恶的高手,自然要找一位演技和
剑术一样精妙的演员,幸好真田广之(Hiroyuki Sanada)就是这样现成的一个。千
万不要小瞧真田广之在《午夜凶铃》(Ring)中被个披头散发的小女孩就吓死了,看
看他在《黄昏的清兵卫》中的表现,就会明白他的剑术和演技一样高明。也难怪,
真田广之从13岁便开始学习表演、空手道、骑术与日本古舞;1999年,他成为第一
个加入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的日本人,并凭借《李尔王》中的“傻子”一角获得
女王颁发的“大英帝国荣誉成员”奖。由于他多年的剑术训练,在本片拍摄过程中
,他还兼职担任半个剑术教练。

  由于本片的内容缘故,剧中一半以上的演员都来自日本本土。其中饰演年轻的
明治天皇的中村七之助(Shichinosuke Nakamura)是歌舞伎世家出身,父亲和哥哥
都是著名的歌舞伎演员;去年才刚刚高中毕业,《最后武士》是他的银幕处男作。
扮演日本使者大村(Omura)的原田真人(Masato Harada),本是一位影评人,后来才
正式涉足影片的导与演,执导过的作品有2001年入围柏林电影节的《狗神》等,与
大导演斯坦利·库布里克关系很铁。最后值得一说的,是片中扮演与艾尔格兰交好
的年青武士Nobutada的小山田新(Shin Koyamada)。这位又是一个成龙迷,从小梦
想着成为一流动作演员。比较传奇的是,他没有经纪人,完全是通过互联网推销自
己才被《最后武士》剧组录用的。

[幕后阵容:奥斯卡激情唯美派总动员]

  说到本片导演、编剧兼制作人爱德华·兹维格,喜爱情绪饱满的战争场面的观
众应当不会陌生,因为他正是《光荣》(Glory)、《燃情岁月》(Legends of the
Fall)、《火线下的勇气》(Courage Under Fire)等影片的导演。他最擅长的是在
战争中激发人的情感,以唯美的手法将战争拍得波澜壮阔之余,还带有份煽情的美
感。对比一下影片内容,我们有理由期待《最后武士》可能会像《燃情岁月》一样
,融合浪漫奇情与战争动作,成为年轻人心目中的经典。

  壮丽煽情的画面离不开精于此道的摄影指导,而执掌《最后武士》镜头的约翰
·托尔(John Toll)就是这方面的天才。《燃情岁月》、《勇敢的心》
(Braveheart)、《细细的红线》(The Thin Red Line)、《克莱利上尉的曼陀铃》
(Captain Corelli’s Mandolin)等,只要提起这些影片的名字,大家眼前就会现
出一幅幅如诗如画同时又激动人心的画面来,这些都是托尔镜头下的作品。他也是
奥斯卡历史上仅有的连续两年荣获最佳摄影的人,那两部作品正好是和本片风格比
较类似的《燃情岁月》与《勇敢的心》。如果镜头也有表情的话,那么托尔掌镜下
的画面无疑是好莱坞同行中最性感的,无论是浪漫场景,还是战争场景,都被赋予
了韵律与美感,如行云流水的诗歌般让人陶醉其中。这样的镜头,配合影片东方唯
美的内容,堪称完美。

  同样的,诗意的画面也离不开巧夺天工的剪接。担任本片剪接师的,也是爱德
华·兹维格与约翰·托尔的奥斯卡老搭档斯蒂文·罗森布罗姆(Steven
Rosenblum),过去几年中,他担任了《光荣》、《燃情岁月》、《勇敢的心》、《
火线下的勇气》、《珍珠港》(Pearl Harbor)、《四根羽毛》(The Four
Feathers)等片的剪辑师,并凭《光荣》与《勇敢的心》两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剪辑
提名,三次获得全美最佳电影剪辑师奖。此公对战争场面的剪接有鬼斧神工般的功
力,经过他剪刀的过滤,那些枪林弹雨更为惊心动魄了。

  一部唯美而性感的电影又怎么能少得了优秀的服装设计师?担任本片服装设计
的正是替《魔戒》系列创造了令人叹为观止的服饰的恩吉拉·迪克森(Ngila
Dickson)。她尤其擅长仿古服饰的设计,在式样、面料、裁剪方面灵光四射,看看
《魔戒》中精灵族的服饰,就知道迪克森女士的眼光有多么优雅犀利,她个性化设
计更是精益求精到吹毛求疵的程度。本片中的日本武士战袍、盔甲、和服、礼服等
为了追求真实,无不采用了和历史上一模一样的材质,以求达到最真实地还原明治
时代文化的目的。

  最后就轮到好莱坞最会煽情的电影配乐大师汉斯·季默(Hans Zimmer)了。此
公最擅长煽的,并不是一般的柔情,而是铁血柔情,即充满了积极和阳刚味道的充
沛感情。尽管他也有类似《尽善尽美》(As Good as it Gets)、《火柴人》(The
Matchstick Man)这样的抒情小品,但更为观众所拥戴的是他如铿锵玫瑰般灿烂的
激情之作,大家耳熟能详的如《狮子王》、《石破天惊》(The Rock)、《细细的红
线》、《角斗士》、《珍珠港》、《黑鹰坠落》、《小马王》(Spirit:
Stallion of Cimarron)等等,那些激昻的旋律与节奏,往往能令观众热血沸腾,
对于《最后武士》而言,光是预告片中那几下地动山摇的鼓声就足以令人心神俱醉
了。

[制作内幕:汗水浇灌的美丽]

  尽管《最后武士》的制作开始于2002年10月,但编导爱德华·兹维格可以说是
从少年时就梦想着拍一部关于日本武士的电影,他第一次看黑泽明电影时是17岁,
从那以后他就对日本的历史文化着了迷,尤其是明治维新前后的日本。在兹维格看
来,这样一个剧烈转折的时期,有着非常多的戏剧性因素在其中,不仅有传统与现
代之争,还有开放与封闭之争,上到文化风俗,下到行为习惯,都在经历着变化;
每一寸土地,每一间屋子似乎都可以有数不清的故事可以挖掘。何况,兹维格本就
对历史题材很着迷,他导演的《光荣》与《燃情岁月》,其时代背景都设定在十九
世纪尾叶,在美国历史上那也是一个变革的时代。

  事实上,本片的筹备工作可以上溯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当时,雷达制片公司
(Radar Pictures)有一个“美国人来到明治时期日本”的故事创意,汤姆·英格曼
(Tom Engelman)——本片的制片——想到了他的邻居兼好友兹维格。他知道兹维格
一直对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演绎美国西部英雄有着强烈的兴趣,两人一拍即合。而
兹维格又找来了编剧好友约翰·罗根,两人开始打造剧本,后来马歇尔·赫斯柯维
兹(Marshall Herskovitz)又加入了写作队伍。几个好友的意见是如此一致,以至
于他们最后决定将主人公塑造成一个寻找失落灵魂的西方人,却在东方的文化里找
到了自信与光荣。他们认为这样一个故事,对于如今被所谓现代化包围了的当代人
也特别有意义。这,便是《最后武士》故事的起源。

  幸运的是,他们找到了同样对日本文化强烈感兴趣的汤姆·克鲁斯。为了拍摄
本片,克鲁斯投入了比以往任何电影都要多的努力与精力。拍摄期间,导演兹维格
给了克鲁斯几本关于日本历史文化的书,只要一有空,剧组成员就可以看见后者在
孜孜不倦阅读着。此外,为了应付本片大量的动作镜头,克鲁斯每天不间断地整整
训练了8个月。他一般比其他剧组成员提前两个小时到达片场进行练习,不仅要学
习剑道、日本武术,还要学会马上搏击术。不过汗水终归有回报,克鲁斯亲身完成
了他的角色的绝大部分特技镜头,而且将“二刀流”奥义耍得滴水不漏。长时间的
正规武士道训练,连克鲁斯都感到自己的六识似乎比以前更敏锐了,至少他在那些
复杂的战斗场景拍摄期间没有受过伤。

  同克鲁斯一样,扮演胜元的渡边谦也刻苦训练并完成了角色的大部分特技。可
在制作刚开始的时候,渡边并不是非常理解自己的角色,作为已经是受到完全西式
教育的现代日本人,他比较难以理解胜元带领手下武士及村民类似“送死”的行为
。不过他最终理解了,对于胜元而言,生与死不是问题,武士的荣誉才是最紧要的
。作为武士们崇拜的领袖,他经常需要发表演说性质的战略鼓动;因此,渡边也经
常在片场要对着超过500人的演员训话,训得多了以至于他的嗓子都一度哑了。

  为了创造出真实的明治时代氛围,艺术总监李利·柯维特(Lilly Kilvert)和
他的制作团队早在开机前几个月,就开始前期准备工作。他们花了几百个小时来阅
读史料,包括明治时期及之前的各种书籍、图片和文件。他们还不断请教专家们明
治时代的建筑材料该是什么样子的,有时甚至问到一个武士院子里应当装饰什么品
种的树叶。最后,片中所有的建筑,每一砖每一瓦,都是艺术部门亲手建造起来的
;其中包括150棵“人造”樱桃树,每棵树都点缀着能乱真的可移动树枝和树叶,
以应付四季不同景色的需要,而这种“换季”场景的更换,一天之中也可能发生好
几回。

  为了重现片中的传统武士村,柯维特带领一支200多人的制作队伍整个开发了
新西兰新普利茅斯一块约40公顷的土地。他们用直升机运来木材,用来盖屋顶的茅
草取自附近的山谷且全部手工扎堆,布料被染成不同的颜色以区分不同的武士团队
。基本上,除了少量材料是从日本进口外,那个村庄的所有东西都是制作组成员利
用新西兰当地原料搭建而成。新西兰政府还为剧组提供了片中高潮大战的发生场地
,不过还得剧组费力地铲去40英尺高、400英尺宽的土方才行。拍摄期间,25人组
的绿化队伍随时准备着,在每场主要拍摄过后,都要冲到场地里去修补被战斗中兵
马踩坏了的草皮。

  在服装制作方面,迪克森女士同时领导位于日本、洛杉矶和新西兰三地的巧手
裁缝们,严格按照历史图片、文件记载以及历史专家的访谈,制作了超过2000件完
全只属于明治时代的服饰。所有主要演员的服饰都是在日本本土制作的,迪克森设
计好样式之后亲自跑到日本,进行材料挑选和手工缝纫,因为这样的程序正是古式
和服的制作流程。迪克森甚至在日本找到了当年曾和黑泽明一起制作武士电影的服
装师,并成功将其拉拢进制作队伍。

  所有服装的选料陪色都是根据人物性格而定的,例如胜元的角色体现了禅宗般
的纯正与力量,因此其和服的颜色以深蓝和褐色为主;而多丽子的角色开始是忧伤
的,因此其服装用色很寡,随着她与艾尔格兰之间的感情日渐深厚,她的服装颜色
也开始变得轻快起来,宛如花儿逐渐开放一般。而武士战斗盔甲的制作,是丝毫不
亚于《魔戒》系列的一项烦重活。整个过程包含了铁匠、裁缝与珠宝业人士,每一
件盔甲都是经由多道工序、由上百个配件组合而成。链锁护甲的制作更被视为服装
道具组成员的噩梦之一,如果大家知道同样是迪克森领导《魔戒》服装组专门有2
个成员花了4年的时间不断地手工咬合那一片片小小的锁甲,以至于最后连手指指
纹都永远磨掉了的话,就应当对《最后武士》中同样的工作表示敬意。

[背景资料:时代阵痛与夕阳武士]

第一幕:恶即斩

  《最后武士》故事发生的年代,是1876至1877年之间,也就是明治9年和10年
。此时,正是日本国内没落武士阶层发动风起云涌的暴动时期。

  众所周知,武士曾是日本封建历史上的特权阶级,而到了江户末期(德川幕府
时期),武士阶层也开始产生分化,下层武士的生活急剧恶化,许多不得以而私底
下从事农业和小商业,《黄昏的清兵卫》就是那个时期下级武士兵很好的写照。受
压迫过重的农民不断暴动,加上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柏利打开日本国门以后,更让
人看清了德川幕府的严重危机,这才有以下层武士为主体的倒幕运动。

  然而,倒幕成功后的明治维新,在最开始并未给予维新主力的下层武士们多少
好处。相反,“士农工商、贱民”的封建世袭身份制的废除,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四
民平等的同时,也取消了武士阶层曾经享有的特权。此后几年,“征兵令”和“禁
止复仇令”的颁布,进一步剥夺了武士存在的必要,本来就没有什么生活来源同时
也不太会自立更生的武士们对此大为不满。终于到了1876年3月,明治政府颁布了
“废刀令”,禁止民众带刀出户,等于是彻底禁止了武士的权利,终结了武士的身
份。终于引发一系列的武士造反,如同年发生的“神风连之乱”、“秋月之乱”、
“荻之乱”,最大的内乱是1877年发生的“西南之役”,连维新三杰之一的西乡隆
盛也站到了动乱武士一边。当然,这些内乱最后都被镇压下去了。

  这也是《最后武士》的时代背景,就整个历史而言,这两年的确是最后的武士
时期。从此,以武犯禁的武士阶层被正式消灭了。最为形象的写照应当是,明治
11年(1877年)2月,春寒嶛峭,冷月的东京街头走过最后一位带刀剑客:红色长发
,左颊有十字刀疤……他来到神谷道场门口停下,腹中忽然一阵咕咕声——哦诺
~~~~~~应声倒下,怎一个凄惨了得!

第二幕:刀之道

  要理解历史上和影片中的武士们为什么造反,除了生活所迫外,还要体会武士
对刀的感情。武士刀就是武士不可分割的生命,禁刀令等于是逼着他们抹脖子。要
论日本武士对配刀的感情,还可以追溯到中国唐代以前,那时日本的刀剑制作艺术
深受我中原文化影响,以直形刀(其实是剑)为主,初时仿西汉环头直刀,后仿唐刀
,时称“唐样大刀”。到了日本的平安时期,武士阶层开始扩权,由于骑兵马战的
需要,造型符合流体力学适于劈砍的弯形刀刃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主流。后来源
赖朝歼灭平氏家族,建立起镰仓幕府,开启了150年的镰仓时代。这一时期日本刀
剑工艺匠逐渐对冶炼方法,淬火技术,造形变化等逐年加以改进,至镰仓时代初期
日本刀剑制作终于脱离中原影响而自成一格。到了明朝,日本工匠的冶炼技术已经
超越我国,戚继光抗倭时发现倭寇人数虽少,但我方却往往难以应付;最后终于明
白日寇兵器远较明军优良,遂通过秘密渠道向日本购买兵器,连戚继光自己的持刀
也改成了类似日本刀造型之单手刀,后世俗称戚家刀,如此才得以对抗日寇长年边
患。

  要问日本刀制作技术为何越来越精良,恐怕与人家对刀剑及其制作技术保养有
方有关。我国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兵器冠绝天下,进入铁器时期后也不乏惊世之作;
然而吾土吾民素有入土陪葬的习惯,因此传世钢铁兵器稀少,而远古的青铜兵器冶
炼法,由于缺乏记载而永远失传了。反观日本,他们很少有陪葬的习惯,平时对刀
剑又勤于保养,加上他们对于历代刀工名录,各系锻造方法均做极有系统的整理,
其系谱如字典般精确而且查阅迅速。长期而系统的积累与探索,终于导致技术的突
飞猛进。

  回到日本刀本身,其以造型和长度论,可分为太刀、打刀、胁差及短刀。太刀
及打刀长在六十厘米以上,刀长在三十厘米与六十厘米之间者则称做“胁差”(又
叫中刀、小太刀等),三十厘米以下则称做短刀(有时短刀刀鞘上还附挂有小刀)。
标准的武士配刀配置,应当是打刀配胁差,双双插于腰间同一侧,刀刃向上(因此
有所谓“拔刀术”)。一把好的武士刀,首先是为主人独特设计的,刀长和人的身
高呈一定比例;其次,武士刀的冶炼一定程度上也得靠运气,需经过高温加热反复
折叠、锤平,尤其为使刃口更为坚锐,还需使用两种以上的钢材,并将之锤炼如剃
刀般锋利,有时候一个锤点不过关,就有可能使最后的成品刀废掉;再次,武士刀
是由刀身和数十件刀装组合而成,融合木工、金工、漆工的通力合作,一个环节的
疏忽,也可能造成整把武士刀的畸形。因此,制作精良的称手的武士刀几乎是可遇
不可求,这也是一般武士求之而万分舍不得的原因。

第三幕:舞刀流

  最后来谈谈日本武士刀法(又名(古)剑道),它也有个演变过程。当初源赖朝以
尚武为指导精神创立镰仓幕府时代后,刀法盛行;室町中期以后,更是乱世,不单
是武士,一般老百姓也竞相习武,于是剑道风气越来越盛。教授刀法的剑道馆开始
成立,刀法也逐渐系统起来,自此出现明确的流派名称。室町时代曾以“兵法”称
呼剑道,后来日本历史上剑术走召弓虽人宫本武藏先生(1584-1645)提倡以“小兵
法”称武士刀法或剑术,而以“大兵法”称一般的兵法。他个人更是首创“二刀流
”攻击术,平生未曾言败。以日本武士刀之外形,它最适合劈砍,因此像“飞天御
剑流”这样重视拔刀术和劈砍动作的刀法最为适宜;然则由于日本刀独特的冶炼技
法,使得武士刀具有六个平面和六条弧线,而这些都能相交于刀尖,刀尖之尖利可
想而知。因此武士刀法也能兼顾突刺功能,例如天然理心流的“牙突三式”,就是
夸张版的突刺术。从预告片来看,克鲁斯显然还未掌握如此高级技术,就算他的吊
儿朗当的“二刀流”,估计也和正宗古刀流不搭界,倒是他的“一刀流”技术有模
有样,颇有幕末著名人斩中村半次郎的“野太刀示现流”风采,不知胜元和中村可
有关联否?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影片表现的明治时期,也是现代剑道开始萌芽的时期,木
刀与竹剑等杀伤力小的真刀替代品开始出现,影片中武士村落中的小孩就是用木刀
进行练习,初学阶段的克鲁斯也是如此。因为是练习,而且当时又没有护具,所以
刀法只求其型,以最贴近对方肉体的攻击为最佳。虽然木刀杀伤力不比真刀,但高
手的全力一击还是够人躺半天的,影片中克鲁斯就曾被氏尾木刀砍中脖子,居然还
能爬起来继续泡寡妇,这只能说是导演的照顾了。


--

※ 来源:·荔园晨风BBS站 bbs.szu.edu.cn·[FROM: 61.144.235.39]


[回到开始] [上一篇][下一篇]

荔园在线首页 友情链接:深圳大学 深大招生 荔园晨风BBS S-Term软件 网络书店